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芦帝的逻辑是没错的,汉字再如何改,也没人能把天放进井里! |
 |
启明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井底的蛤蟆讥笑的确实有几分道理,它的逻辑很简单,如果天真的比井口还大,谁能把它装进井里呢? 没人能把天装进井里,所以汉字拉丁化就被一片蛙声给否定了,其中叫声最洪量的就是芦帝.
他说,汉语是单音节的,而且没有多辅音结构(辅音丛),这点和英文有很大差别,所以汉字的拉丁化是不可能,因为没有办法解决汉语中严重的同音现象.
汉语的同音现象原本是汉字造成的,基本上不表音更不拼音的汉字,没有给中国人提供一种可以把口语中的汉语语音在书写形式上进行演变的依据,所以汉语就保持了所有语言的初始状态,简单而又原始.所有语言都是从单音节发展来的,多音节和多辅音音节字词都是后来才随着字母文字的应用而逐步丰富起来的.
我早就说过(套一芦帝惯用语),英文中也有很多单音节的字词,基本都是常用字,它们的数目比常用汉字还多,可是并没有使英文出现任何应接不暇的问题,而常用汉字就是扩大到一万个也仍是很有限的.任何人如果要想挑战字母文字的拼写能力的话,去看看,拉丁文字世界中字母文字在各国的拼写有多少种,就不难体会了(当然这需要一点想象力).
汉字拉丁化不可能把字母文字这顶蓝天装进汉字这口枯井里,谁也没这个本事!井底的蛤蟆如果因此而自鸣得意,认为找到了继续呆在井下的充足理由的话,没人能如何,这原本就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汉字拉丁化的推动者们只不过想告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走出那口井,而没想把天装进井里.
汉语也有企图走向多音节,多辅音的语言广阔天地的尝试.比如: "椅子"这个词汇,其中的"子"字并没有语意,不过是音,目的是增加"椅"字的音从而使它和其它同音的"YI"彼此区分.而其中的"子"音在汉语里是个轻声字,如果我们使用字母文字的话,它完全可以写成"YIZ",而用不着"YIZI",一个多辅音字就诞生了.如果汉字是用字母文字的话,这种自由的语言发展之路必然使汉语摆脱汉字的束缚.语言是活的,它是可以快速自我发展的东西,问题是必须有一种书面载体可以帮助记录下语言的这种发展并把其中成功的发明传播出去,流行起来.比如,北京话中的"儿化音"也是在汉语语音中增加辅音的一种明显企图,可以用R或L来简化.
芦帝说汉语和英语不一样,这是费话一句,随便在街头找个白痴也知道,如果芦大狭揣着这句话就已经轻飘起来,觉得自己可以大言不惭地自我标榜是智者,就太浅薄了,这是典型的"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汉字知识份子的嘴脸.
别给我扯什么井底下潮湿,适合蛤蟆生存,井底下安全,井底下没竞争,井底下省心,都是天不分大小,....这种P话,因为这和你自我标榜的南辕北辙.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