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可怜的鲁迅(续二)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5
|
|
|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可怜的鲁迅(续二)
芦笛
从私生活来看,老鲁更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自己就是被全社会合力“捧杀”的牺牲品。
但凡在少年时代受过他那种心理刺激的同志,一般来说都会有强烈的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 这种人常常表现得剑拔弩张、咄咄逼人,稍受轻微刺激就会过度反应,常给人一种傲慢、霸道和强悍的错觉,其实不过是用进攻性的防卫来掩饰自己内在的深刻的不自信罢了。
熟悉真实的老芦的网友大概一眼就能看出我这是在描述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我的经历确实和老鲁有类似之处,不过原因有所不同。他是让社会的冷遇和家庭的期望摧毁了自信,我则是被中小学教师科学的、艺术化的、全面系统的炮制和后来全社会奉行的阶级歧视害得丧失了自信心。所幸的是亲情抵消了大部份这种负面影响,我才没有变得冷酷了,而是成了一个有严重性格缺陷、但仍然在正常范围内的人。
鲁迅曾被誉为“民族魂”,在我看来这评语非常准确,咱们的民族精神其实就是进攻式的自卑精神,这一点在争办奥林匹克运动、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等活动中表现得最突出、最明显,其实也就是目前甚嚣尘上的“爱国主义”的实质。
偏偏具有这种深重自卑情结的人却阴错阳差地成了时代的明星,这大概是老鲁最大的个人悲剧罢。
记得我在旧作中表示过对“国母”宋庆龄的怜悯,然然小丫头不以为然,插话曰:你们不明白女性心理,才会闹出这种笑话来。人家愿意,关你们什么事?凭什么去可怜人家?你不知道,女性喜欢浪漫,讨厌平庸,革命家往台上一站,慷慨激昂地演说一通,哇!在场淑女芳心可可,全都飞到他身上去了。
或许真的如此罢。不过,我脚得,这正是那男人的永久的尴尬,而这一点却是爱上明星们的淑女没想到的。
论人材,老鲁长得实在难看,如果光看脸也罢了,但整体效果实在无法恭维。那个子大概也就1米5的光景,一副发育不良的模样,简直就是个孩子的身躯套上了件长衫。何况他和景宋女士相爱之时,已经老到足可做她爹了。
这魅力从何而来?当然不是来自他physical的吸引,而是他的社会存在。老鲁自己就承认过,他对男女关系毫无自信。这也非常自然:那个时代的许多文人还未出道就绯闻不断,郭沫若、郁达夫、罗隆基等人就是如此,可老鲁是决不会碰上这种桃花运的。他不是那种风流自赏、才华毕露、靠相貌以及个性和才气的天然流露就能吸引女人的才子型人物。正因为此,他才只能在出名之后靠那个虚幻形像骗取女人芳心,临老入花丛。
因此,许广平爱上的不是自然人,而是某个青年导师、文化战士和民族魂,这就决定了他在私生活中的双重角色,他必须硬着头皮把那无所不知的青年导师扮演到底,决不能露出凡人的真实面目来。
更糟糕的是在内心深处,他知道自己的真实面目,知道自己作为男人其实对女人没有什么吸引力,因此一定会时时被“万一对方看出我的真相来怎么办”的巨大恐惧压倒。他和景宋女士私奔那天起,便踏上了一条“戏剧人生”的不归路,其间遭受过何等心理折磨,大概只有他才知道。
弄到后来,就连两口子呕气,他都得装出孤愤英雄的模样来。景宋女士的回忆录中谈到,有时鲁迅不知怎么生了她的气,也不说什么,却在夜里一个人跑到阳台上去,悄没声儿地蹲在那里,足足蹲上半夜。过后他跟景宋说,这种时候不要去叫他,也不要跟他说话,他那是如同一只孤独的野狼,在受伤后躲到洞穴中去舔自己的伤口,云云。
现代人看了这叙述,恐怕都会起鸡皮疙瘩吧?此人做戏做到如此地步,竟然连夫妻呕气(还不是吵架,我想许广平终生也没那胆量和她的偶像吵架)都要弄成如此悲壮的戏剧!职业演员还有卸装的时刻,而老鲁哪怕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也得时时披挂着那身沉重的铁甲。这种人活着,该有多累!
更糟糕的是,鲁迅似乎并非如一般人想像的那样,对“清议”毫不萦怀,其实是非常在意别人的说长道短的。据说他和景宋私奔到广州,明明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他还得做作一番,让景宋住在楼下,他住在楼上,装出一副柳下惠的模样来。直到后来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掩耳盗铃了,这才正式住在一起。
大概就是出自对虚幻名声的看重,他才时时有意无意地扮演那个“全智者”的形像。从风风在隔壁汗衫转贴的萧红的文字中就可以窥出此中消息来:为了在青年崇拜者面前扮演那“全智者”,他什么都得卖弄一番,以显示自己无所不知,甚至连女性该如何打扮都能作高屋建瓴式的美学指导。
虚幻的外在名气和内里深重的自卑情结以及疑神疑鬼的心理疾障,使得此人在人际关系中频频碰壁。
在他出名前,他能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中默默无闻地作个小官僚,因为同事并非名流,亦非洋学者,谁也不知道周树人就是《新青年》上的那个鲁迅。等到出名后,成了青年导师,立刻便和上司章士钊起了冲突。到了厦门大学后,遇上了原在西洋留学、有正式学位的海龟们,立刻便四面树敌。人家不知道他那其实是出于自卑的防卫式的攻击,当然只能把他视为怪物,而在他那面自然又是paranoia发作,“于无声处听惊雷”,迫害妄想使他看见了“学者集团的排挤”,最后居然混到一个人去电炉上煮东西吃的悲惨地步,让请他前去的林语堂直到他死后还觉得愧疚。
总之,鲁迅的强烈自卑心理和巨大的名声,使得他只能和崇拜者或无知者来往,不能与对他构成微妙的心理压力的平级人物或名声高于他的人物和平共处,于是便只能最后去作没有同事的自由职业者。这本来就是一种个人不幸,更糟糕的是我党利用了他这特点,把他捧到了更高的左坛领袖的地位上。可惜那又是个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拜占庭宫廷,里面货真价实地充满了阴谋和暗算,最后必然闹到众人不欢而散。
鲁迅自己曾说,他严于解剖别人,但更严于解剖自己,这完全是谎言。我从来没见过他在哪篇文章中坦诚地解剖过自己。因此,我们无法确知他在遭遇了人际关系中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是否会内省,认识到那其实是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做人的失败,须怪不得别人,从而更加恶化他的自卑心理。很可能,或许在我眼中为悲惨的失败者,在他眼里却是悲壮的抗争胜利。倘如此,则鲁迅或许没有我想像的那么悲惨吧。说到底,幸福不过是一种主观感觉。然然说得很对,人家过得如何,只能由人家自己判断,在你为错觉者,在人家可以是真实的幸福感。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鲁迅这辈子过得很冤孽。他其实收入一直不菲,从来没为生计发愁过,但因为长于忧患,又是必须养家活口的长子,从小便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当真是“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自己把自己折腾死了。据许广平介绍,他自奉甚薄,几乎没有什么娱乐爱好。据萧红介绍,他连偶尔去公园散散心的习惯都没有,唯一的消遣似乎就是在深夜一枝又一枝地吸烟,写下一篇又一篇恶毒讽刺挖苦他人的杂文。就连吸烟他也是专买最廉价的烂烟,还跟景宋说他并不吸进去,所以香烟好坏对他毫无意思,让景宋在他死后备受良心责备,认定他的肺就是让那劣等烟草熏烂的。
与此相比,世上可是有会尽情享受人生的同志。最近看了友人赠送的章诒和着《往事并不如烟》,感慨万千,准备日后有暇写篇《我们失去了什么》向诸位汇报读后感。这里只想说,上面记载的那些大知识分子(即我党所谓高知),任谁都比老鲁活得潇洒万倍。例如著名的“七君子”之一、名律师史良就是如此,人家连在“解放”后都还坚持“毛巾最多只能用两周”的生活习惯。老鲁的名气比她大,收入想来也不比她差多少,为何非要活成个以骂人为人生唯一娱乐的穷措大?
【全文完】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所阅《往事并不如烟》一书,是何版本? -- 六者 - (86 Byte) 2004-7-12 周一, 下午4:32 (281 reads)
- 老芦可不要飘飘然,,你对鲁迅研究实在是一般般。建议读读夏济安 -- Doooku - (29 Byte) 2004-7-12 周一, 上午9:54 (283 reads)
- 这个人是谁 -- 傻笑 - (12 Byte) 2004-7-12 周一, 上午12:07 (309 reads)
- 写得有趣. -- 然然 - (956 Byte) 2004-7-11 周日, 下午11:52 (424 reads)
- 说的好。 -- 鲁肃 - (0 Byte) 2004-7-12 周一, 上午5:40 (238 reads)
- 鲁迅有次兴起以为自己年青,在粤秀公园一跳高坎,把脚弄伤, -- 幽灵 - (71 Byte) 2004-7-11 周日, 下午10:34 (333 reads)
- 俺对鲁迅同志无谓骂人也不以为然,但是尊重他老人家的个性和自由权利 -- 上官天乙 - (0 Byte) 2004-7-11 周日, 下午10:22 (252 reads)
- 王晓明先生写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一本书说的精华让爷爷他 -- 吃草的老虎 - (23 Byte) 2004-7-11 周日, 下午9:47 (368 reads)
- 再跟:鲁迅当时所处的环境就是一个很野蛮的环境,有血性者大都有些偏激,应该理解 -- 安魂曲 - (305 Byte) 2004-7-11 周日, 下午9:37 (297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