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夏季随笔(二)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夏季随笔(二)
大重九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夏季随笔(二)
(1206 reads)
时间:
2004-6-24 周四, 上午8:48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夏 季 隨 筆
大重九
輯 二
一切信仰皆如籐蔓,它們所依附攀緣的也是籐蔓。
*
想來這個世界象個大院子,理想主義是前門,虛無主義是后門,院里很多人很多事,院外黑暗空寂,什麼也沒有。
*
不安、燥动、膨胀、青春、无知…是唯一可与虚无抗衡的力量,尽管之后还是虚无弥漫着虚无…
*
西方古賢言:哲學的目地是使思想得以平靜。我不由念及:使思想平靜的哲學還是不是哲學?
*
懷疑主義是即存世界的永恆的驕驕天敵。
*
怀疑主义者好发问,其目的并非止于答案,而是怀疑答案。
*
還是現代的路德魏格.維根司坦(Ludwig Wittgenstein)徹底,他力圖將迄今為止的所有哲學的基石抽掉,輕輕擱在一旁,走了…
*
黑寂浩渺空間之極限取決你的想象力之極限。
*
無際的空間令人恐懼,絕對的自由亦可作如是觀。
*
遺忘的最終對象是遺忘自身。
*
冥河無記憶。
*
越微妙的思想越易于引起誤解,能否避免呢?也難。這是思想的命運。
*
想象力才是宗教信仰的基石,而世間的信徒所缺的大抵都是想象力。
*
信仰的对象是那些尚不清晰、尚未形成、尚未出现的事物,如果它们已经清晰、确定、无疑的话,那就不是信不信,而是接受不接受了。
*
泛神论(Pantheistic)道出了神的本质:一切事物皆有神意,善的,恶的,高尚的,污秽的,正义的,邪恶的,残暴的,仁爱的,真理的,谬误的…里面皆有神意,神,活在我们的心中。
*
“回味” 若是重新体会最初的那个感受的话,说明那个感受已被淡忘了,如已淡忘,如何去” 回味“呢?
*
語言可以誘導思想,也可以悄悄地窒息、謀殺思想 …
*
最想忘掉的人事在记忆里呆得最持久,而最想永久记住的人事却在记忆里无可挽回地渐渐地褪色。
*
如果我们能从逃犯身上得到他们对自由渴望的百分之一话,如果我们能从小孩身上得到他们对世界的好奇的百分之一的话,如果我们能从复明的盲人身上得到他们对世界的新鲜感的百分之一的话,如果我们依旧能保持着初恋情感的百分之一的话…
*
远景的魅力是:当走入它的时候,你发现那里还有一个远景。
*
算命人算完了,说再来啊再来啊,好像每次算,命运都不一样似的,我笑了,他也笑了。
*
那些所谓各种主义的 “向導” 们啊,你们真的知道你们在干什么吗?我所知道的是,他们多半是倦于遊,木于見,苦于行。
*
魔鬼的含义在上帝那里找,就找到了,好比梦里的有些事要在现实里找一样。
*
將不同的荒謬分布在不同的時代,上帝也患貧不患均。
*
帕斯卡(Blaise Pascal)言:只有上帝才能談上帝,說得真是好,好到他不再是神學家,而是十足的思想家了。
*
你清通,你好在此,亦滯於此 ,因為事情的本質是不清不通的。
*
馬克思和毛澤東的區別很多,其一是:馬克思的朋友里有一位叫海涅的,毛澤東则沒有。
*
如同某類奇才,毛澤東成了大事之后,便不由自主地將其毀掉。
*
“让混乱来统治世界吧!” 已经年逾古稀的的Intel的创建人安德烈. 格罗庑(Andrew Grave)微笑地这么说道。
*
古羅馬人凱托( cato )言,智慧是要使人的臂膀變軟的。魯迅雜文里的智慧卻是使人骨頭變硬的智慧。
*
中國只出了一個魯迅,有人就已經覺得太多太多了。
*
还是那句话,把属于鲁迅的归于鲁迅,不属于鲁迅的,从哪来的,就回到哪里去。
*
無畏,是天才的特征,無知不是。
*
欲了解民族性吗?那就看看他们是怎样对待这个民族里的天才,就知道一些了。
*
最讓我們現代中國人感到陌生的要算魏晉人士了,他們的風骨,他們的脾气,他們品性上的“潔癖”,这些与现代中国人是如此遥远,如此隔阂,表明他們與我們本无“血緣關系”,然而他們畢竟是中國人,高贵的中國人───不要奢談他們了,我們早已失去了談論他們的資格。
*
動輒稱讚此人有‘貴族气’,彼人有‘貴族味’的地方,肯定是很久很久很久沒有出現過貴族了。
*
天災人禍、苦難浩劫經歷即久,我們缺少的可能不是與世周旋的智慧,而是心腸。
*
惡是天然的,善則要“培植”,而“培植”之物需要不斷地“培”,“培”一止,惡即生。
*
有些东西,比如诚实,正义,自尊,当你越想要的时候,离你越远。
*
所谓的“大众观点” ,也就是所谓的“流行观点” ,是那种被各种媒体所“批量生产” 的观点,不是吗?
*
最好是,轻轻地说出你的真知灼见。
*
《古詩十九首》中有“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这三名句,三句诗,分别代表三種人生觀,如果把它们分散在三種人身上,未足奇,分別做為一個人各時期的人生觀,也未足奇,奇在它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那就極值得一觀了。
*
馬基雅維里之道,中醫學之道,以毒攻毒。可惜,在生活上,他却被自己的那种“毒”給“攻”掉了。
*
《戰國策》,《資治通鑒》,《史記》里面的政治智慧比馬基雅維里的《君王論》更古早更丰富。生就一付君王料的人不需要讀《君王論》,否則讀了又有何用。
*
政治上,正人君子難成大事,而成了大事的人都要自我標榜为正人君子。
*
奇怪的是那些神智健全的人总是指责尼采的疯颠,而对他未疯颠时的伟大的思想却只字不提。
*
请看看尼采疯后写的两首诗:
孤独
并不折磨
它使你成熟
所以你须
以太阳为友
你跑得
太快
倦极时
幸运
才追上了你
*
笛卡儿的意思是,如果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某件事时,我们便对之一无所知。
*
我们所有认知上的成果都建立在某个前提上,问题的焦点便是:如果这个前提是错的话…
*
所谓的“不确定性” 其实提示了许多可能性,虽然这些可能性里又包含着不确定性。
*
越难以说清楚的事,才越有深意。
*
只有成熟的个人,没有成熟的时代。
*
分娩的痛苦以婴儿的降生而结束,这时,痛苦仅是个代价,死胎就不是那回事了,这是没有补偿的痛苦,真正的痛苦是没有补偿的。
*
自己无法欺骗自己,你只是接受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做了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罢了,你是通过“不得不” 来认识自己和体会现实的。
*
任何一种生活都是真实的生活,我们所说的“虚假” 和“虚伪” 的生活其实是“虚假感” 、“虚伪感” ,我们由此感到生活的不定性和可能性。
*
老子是位精於烹調術的厭食者。
*
釋家如水,禪宗如泉。
*
忘言,是很好的“言”,忘我,是“我”的極致。
*
庄子的“齊物論”齊得簡明,簡明得幾近無味。好的哲學多是無味的哲學。無味亦是味,無味是眾味之源。
*
李聃與庄周的區別還在於:前者“霍然有懷”,后者“寂然忘懷”。
*
老子以智鄙智,以智攻智,以智滅智,這樣的悖論,老子自己也沒法解脫,這何止是他的無奈之處。
*
“五千言”象一本與人與世周旋的精妙的“棋譜”,如此精妙,如此精致,以至使人忘卻了里面深深的絕忘心境。
*
孔子未曾如此絕望過,他似乎總是溫和從容,心情不好時,便“乘桴浮于海”,爾后速速回來。他總有個“志”,這類“志”,老庄都沒有。
*
《庄子》外篇里,孔子被盜跖罵得“面色如土,執轡三失”,
想來那是庄子的意思,有人說不是,認為與庄子的風格不協調,我以為恰好是這個“不協調”,使庄子更庄子。看來,這位先生不僅玄美清奇,而且勁健強烈,不僅出世,而且入世。
*
唐玄奘以為老子與佛相去甚遠,不肯譯《老子》,恐印度人取笑,我想大可不必。我若有機會,會鼓動玄奘去譯,譯了帶去印度,印度人若有識,對中國便會另眼相看,便可能千里迢迢滿臉是汗的到中國來取經的。
*
庄子以為存在即是虛無,釋家以為虛無便是存在。
*
庄子近佛而非佛,好就好在似與不似之間。
*
釋家似藍天之清寂,庄子如浮云之超逸。
*
佛影,才有佛意。
*
心如白絹,入世即染。佛法似‘漂白劑’,欲使心复‘白’,白則白矣,卻是‘漂白’。
*
禪宗純粹玄奧,向往心靈的“原色”,可惜原色不是調出來的。
*
自然是純潔明淨的么,純潔明淨是否是反自然的?
*
心無雜念,如林無雜木。林无杂木是枯林,心无杂念是木心。
*
乘乘通佛,各有各佛。
*
妙含疑,疑含妙,疑妙本一體,分即各消失。
*
洞山良介、朱子在人問及何為禪時,分別答以“麻三斤”和“呆守法”。那只是說說而已。人性如水,水無靜時,如何讓水“ 呆守法 ”和“ 麻三斤 ”呢?這是禪的一個死結。
*
“存天理,滅人欲”,“存”和“滅”豈非人欲?它們是更大、更可怕的人欲。
*
苦行的初衷就可疑,它是想讓人先變成“ 植物 ”,再由“ 植物 ”變成新人。我的疑念是:人變成“ 植物 ”后,還能不能再變下去。
*
小乘輕捷通幽處,大乘積重難楊帆。
*
生活是可居可觀可遊的海市。
*
遣耶蘇來之前,上帝已安排好了法利賽人、外邦人和猶大,耶蘇不會不知道,他已預知自己的命運。他的上十字架,是偉大的,也是給上帝看的。
*
暮年的耶蘇和中年的耶蘇可能不是一個耶蘇。
暮年的耶蘇將怎樣評價中年的耶蘇?
*
愛你的鄰人──先選好你的鄰人。
*
與聖經時期比,現在沒有奇跡。現代的奇跡是使一切奇跡消失的奇跡。
*
兒童可以進天堂,兒童又來自天堂。
*
“如果你們中間的誰沒有罪的話,可以拿起石頭砸死她”(新約),聽了耶蘇的這話,那些文士、法利賽人,丟落手中的石頭,一個一個的出去了。想來,從前的人比較老實,有些自知,並承認或默認了耶蘇的地位,因他們都一個一個的出去了。現在的情形很難說,現在的‘文士’、‘法利賽人’手里的石頭是不丟落的,那些石頭上沾滿了血,耶蘇也遲遲不來了。
*
上帝眼里皆罪人,耶蘇眼里病人,釋家眼里皆迷人,唯我們自己,須將自己視為人了。
*
智慧是夜遊性的,若即若離,是似而非,一旦確定,夜色即褪,陽光普照了。聖經,耶蘇是太陽性的,耶蘇好象永遠在太陽下布道,他的憂鬱常常在夜里…
原载于《犀锐》—年度艺术2003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05698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