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汉城要改名说明了什么?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汉城要改名说明了什么?   
所跟贴 汉城要改名说明了什么? -- Anonymous - (2316 Byte) 2004-6-09 周三, 上午10:33 (921 reads)
花郎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原创]高句丽人的去向 (270 reads)      时间: 2004-6-11 周五, 下午4:0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原创]高句丽人的去向

高句丽人的去向主要是渤海和新罗。渤海国灭后国民大多又流向高丽国。

被掳去作戍边、充军,奴婢的高句丽人也算部分无视历史之无耻汉人史学家的祖先???
---------------------------------------------
立国后高句丽积极开拓疆土,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兵数各时期史书未载明,但从612年杨广征高句丽调集100余万军队未能取胜,645年李世民率军攻下白崖城后,高句丽北、南部傉萨引兵15万(包括部分靺鞨兵)来援看高句丽后期的总兵数,至少在30万以上。军官有大模达(比卫将军)、末客(比中郎将)等。作战中的功勋卓著者,国王常赐给食邑。
-------以“每户4人”计总人数则为280万。

隋军三次侵攻高句丽以無果而終,隋朝的命運則走向了盡頭,杨广為宇文化及弒於江都。

糖国初立,采取了安抚政策,如册封荣留王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并放回隋时虏获的高句丽人;高句丽也放还华人万余,并毁了由战死隋军尸体筑成的纪念物“京观”,让糖收敛安葬隋军骸骨等。但高句丽明白最终不免一战,花费了巨大人工物力,在沿糖边境修筑了长城,自夫余城(注:今吉林四平市以西)至海,长千余里,十六年修成。
李世民后期,糖已强盛许多,李世民逞强好战,带兵入侵高句丽。高句丽殊死抵抗,后射伤李世民,李世民不支,狼狈退兵(此后箭疮一直未能痊愈,后服丹藥喪命。见注二)。
回去后,群臣建议对高句丽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李世民采取了这一建议。以后,糖军连续对高句丽发动了5次以上骚扰性入侵。
660年,新罗勾结糖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次年,睾宗对高句丽发动大规模入侵,仍被击退,糖军左骁卫将军白州刺史沃沮道总管庞孝泰与其子十三人被杀。高句丽也从此元气大伤。长期抵抗隋唐入侵战争的消耗使生产破坏,人民流失。同盟国百济的倾覆使形势更加恶化。
即便如此,直至666年,渊盖苏文死后,高句丽内乱,被经过四年的喘息的糖、新罗联军击破平壤。英雄的高句丽自此不再。
671年,始终把统一半岛当作重要目标的新罗反击,攻下糖都督府,恢复了全部百济领土。674、676年两次打败糖军,最后糖军被迫撤走,睾宗(见注四)将安东都护府由平壤后移至辽东(今辽阳)。
《杜佑通典》州郡典所记:高宗平高麗、百濟,得海東數千餘里,旋為新羅、靺鞨所侵,失之。 (旋即 如上所述,10年不到)


高句丽国亡后,高句丽族随之解体。糖共收69.7万户,为其境内的总户数。去向有四,即被掳去中原,归入新罗,散投靺鞨、突厥。掳去中原的户数,高句丽国亡后的第二年,糖睾宗掳3.83万户(其中包含靺鞨。糖人对靺鞨恨之入骨,见注三)于长江、淮河之南及“山南、京西诸州空旷之地”(考虑到路途遥远凶恶,活着到达目的地的又能有多少人?痛!见注一)。掳去中原的高句丽人,极大多数后来被同化于汉族(点评:大多数应该是戍边、充军,奴婢。有多少人能得以善终?何其痛也!)。归人新罗的,分三种情况:一是投奔新罗,668年,高句丽争权内证,贵臣渊净土率民3500多往投。高句丽国亡后的第二年,钳牟岑率众叛糖,率4000余户投新罗;二是在糖与新罗联军攻高句丽时,被新罗俘迁去的,668年新罗文武王班师时,就随带“所虏高句丽人七千入京”;三是居住大同江流域的高句丽人,在国亡后,居地后划归新罗管理。250年后统一新罗内乱,归入新罗的高句丽人,在弓裔领导下于918年建后高句丽,跟新罗、后百济,三分朝鲜。弓裔暴虐(仇视新罗,试图杀死所有的新罗人),被杀,部将王建继位,改国号为高丽王国。后夺取新罗权柄,又灭后百济,三族融合成为高丽族,14世纪末改称朝鲜。
由于高句丽遗民的不断反抗,672年,糖授原高句丽国王高藏为辽东都督,封之为朝鲜王,放回辽东“以安余民”。藏返回后,暗与靺鞨联络“谋叛”,糖发觉,高藏被召回流放邛州(州治在今四川省邛崃县),一部分高句丽人被掳去河南(黄河以南)、陇右(今甘肃省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一带)诸州;未被掳走的,散投突厥及靺鞨。投奔靺鞨的,698年前后大多先后聚集到大祚荣的旗帜下,成了渤海国的成员,遂与粟末靺鞨等融合为渤海人。


渤海国是高句丽人大祚荣,以被糖国强迫掳去辽西(今辽宁省朝阳地区)的高句丽人和两批粟末靺鞨人(作为高句丽的国民,曾是高句丽抵抗糖国入侵的部队之一。见注二)为基础东归建立的国家。后来,高句丽国的遗民,以及靺鞨伯咄、安车骨、号室等部的遗民都归顺渤海,也成了渤海国的主要居民。他们在长期共同劳动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凝聚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史称之为渤海人。渤海又在发展进程中,用武力征服了黑水靺鞨的虞娄、拂涅、铁利、越喜等部,并把他们纳入自己的行政管辖下;但这些部族,直到渤海国灭亡,始终保持着原有的称号,未成为渤海共同体的成员。


高丽太祖天授八年(925),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兴兵灭亡渤海国,并以皇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在渤海故地建立了“东丹国”。到928年,由于契丹用兵中原的需要和渤海遗民的不断反抗,“东丹国”被迁移到了辽东,一时间广袤的渤海故地成了无人过问的空地。渤海的灭亡,使高丽与契丹的关系迅速紧张,契丹与后百济的盟约更使王建不能不有所防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丽开始主动的吸纳渤海的遗民,自天授十一年(928)三月“渤海人金神等六十户来投”起,渤海人便源源不断的涌入了高丽境内。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天授十七年(934)“渤海国世子大光显率众数万来投”,四年后“渤海人朴升以三千余户来投”,景宗献和王四年(979)“渤海人数万来投”。942年,契丹再次遣使高丽为修复国交做最后的努力,结果失败。据《高丽史·太祖世家》所载:“壬寅二十五年冬十月,契丹遣使来遗橐驼五十匹。王以契丹尝与渤海连和,忽生疑贰,背盟轸灭。此甚无道,不足远结为邻,遂绝交聘。流其使三十人于海岛,系橐驼于万夫桥下,皆饥死”。于是,高丽与契丹的关系彻底决裂。与此同时,王建经略北边的步伐一刻也未停止,到他统治的末期,高丽的北境已经远及今咸境南道的永兴和清川家的南岸,疆域大大超过了新罗。



注一、
可对比北京郊区村落人口变化。见下。
当北方游牧民族势力迅速强盛起来时,他们总是凭恃其勇猛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10633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