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六四批判之二:中国的思想界精英能够有效地策划理性的政治行动和组织群众吗? |
 |
狼协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215
经验值: 12262
|
|
|
作者:狼协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安魂曲先生批评本人的《六四批判--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六四观》一文时说,我似乎太高估六四当时“思想界精英”所能起到的策划、领导作用了。
我觉得相反。我在文中就明白地指出,中国当时(包括现在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根本就缺乏任何能够理性组织群众的民间力量,甚至也没有正确的传达各社会阶层的需求信息的渠道。没有任何组织、任何个人能够真正代表这些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和诉求。甚至,中国的思想界精英根本就没有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为中国民主的改革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们自己连什么是民主、如何在中国实现民主都不知道。于是,中国社会个阶层既没有连接沟通的组织,缺乏沟通的中枢和末稍神经,缺乏支撑和行动的骨骼和肌肉,甚至缺乏能够观察和收集信息的眼睛、耳朵鼻子和舌头,以及协调全身动作、正确思考、预测、判断和决策的大脑。于是,当社会情绪爆发的时候,这些社会阶层的动作就只能跟水一般,这些行动的的结果也只能跟海潮一样--跟海潮一样短暂和带有毁灭性,或者跟海潮一般地被粉碎在堤坝或礁石上。
于是,六四的精英们就只能在群众运动中诞生,然后被群众运动所引导、所控制,而不是他们去引导、协调和控制群众。如果用物理名词来描述,那么后者是一种负反馈过程,就是说中枢会根据结果去反方向地调整调节输入信号的大小,其结果是系统趋于稳定;而前者则是一种正反馈过程,输出信号的加强会反过来加强输入信号的幅度,这就会产生所谓“自激”。 自激的结果是迅速地导致系统因剧烈振荡而崩溃。六四的进程就是一个自激的过程。没有思想准备、没有有组织的理性的利益诉求的群众因社会矛盾所激发的自发性的群众运动,只会将最激进的人物推上领袖位置,而毫不留情地淘汰那些理性妥协的“精英”们――即使这些人真的存在,也只能作为旁观者,于事无补地站在旁边喋喋不休,没有人听得进他们的任何话语。而那些在群众运动中上台的领袖们,只有采取更激烈的姿态,才能保住他们的领袖地位,于是群众运动就更趋于激烈。。。。
其实这种状态,执政的中共要负相当的责任。共产党从来不能容忍实际上的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 这在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是绝对错误的(我们由此可以感受到美国的立国先贤们的伟大),但在此后历尽浩劫、积重难返社会条件下,尤其是在中国正由于深刻的改革而导致的巨大的社会变型和尖锐的社会矛盾的今天,是可以理解,甚至值得同情的。因为社会运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革命性的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团体组织的生成。 但是团体组织的生成实际上并非是社会运动的充分条件。不幸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实总是让这些组织及其领导人充满了革命性和对抗性,他们的词典里,除了流血牺牲,似乎就没有其他词,更不要说妥协退让了。于是安魂曲的问题就出现了:“在今天中共接受了你的主张,开始“鼓励和培育独立、理性、妥协、合作的民间团体”之后,大陆政治气氛不会再次宽松,从而客观上鼓励下一次大规模学潮、工潮的出现呢?”这真的是一种 dilemma, 一种二律背反。于是一切的前提就在于中国社会在经济改革奠定了市场社会的基础,从而是社会阶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后,能够孕育出一批真正成熟、理性、妥协、独立、合作、有远见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由他们去发展出一些有能力跟其他的社会阶层和利益团体以及执政当局产生良性互动的民间独立社团。他们的目标,至少是在相当长时间内的目标,不是要“取而代之”,而是在整个社会各阶层共存发展的前提下,传达本阶层和团体的理性声音,保护本阶层和团体的合法权益,跟社会的其他部分发生良性互动。
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取而代之”是不可能成功的,不要把苏联东欧的情况往中国头上套。 中国的思想界精英所一再鼓吹的所谓六四前中国已经到了不搞(实现民主制度的)政治改革,(市场体制的)经济改革就无法进行下去的地步,实际上是一种神话。我们已经看到,六四后,产权制度的改革一直在深化(这是市场制度的基石),私有制经济成分已经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损公肥私、贪污腐败等现象,是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能以此而否定改革的成果。只要这种腐败没有制度化,只要这种改革最终明确界定了产权,只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权力通过政治改革和法治建设而逐渐减少,那么,这种历史进步中所必然伴随的不道德现象,就仍然是可以接受的。跟欧洲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一样,虽然资本的原始积累极不道德,但是市场制度仍然保证了掠夺来的财富可以通过正当扩大再生产而进入资本增值的轨道,而不必也不能再继续依靠掠夺来继续聚敛财富。
顺便说一点,据我的观察,六四前夕,中国的思想政治界的精英对局势的掌控和诱导,我觉得并非是完全被动的。86年北大学潮的时候,我跳出来反对这种极难控制的群众运动,体改所(他们可是赵紫阳的智囊)有些人就对我很不感冒。当时我还被选派出来作为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到中南海怀仁堂去接受赵紫阳、李鹏、胡启立等中央领导训话。其实这是天大的误会。我从读大学以来都一直以自由散漫闻名,可能是我们系研究生唯一没有申请入党的人,在那以后就出了国(我的同学很多毕业后被分去了体改所),所以我对政治投机和向上爬根本不感兴趣。我当时的言行,确实代表了我的个人看法和立场。我确实对体改所那些精英这么热衷于借助群众运动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感到很不理解,因为他们是非常清楚中国当时的情形,社会风险是非常大的(我们当时承担了一些改革的风险预估和社会承受力的调查并对上面提出了调查报告)。连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铁腕都无法控制住的群众运动,一群书生能有什么把握去控制。
作者:狼协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