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胡适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一桩公案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胡适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一桩公案   
所跟贴 胡适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一桩公案 -- Anonymous - (41172 Byte) 2001-11-09 周五, 下午12:16 (1343 reads)
秋实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四、“此团体不足有为” (519 reads)      时间: 2001-11-09 周五, 下午12:2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二月二十八日宋庆龄等给胡适的第二封电报,给他两条出路,一是“公开更

正”,二是“自由出会,以全会章”。胡适不觉得有任何公开更正的必要,只有

对电报置之不理,从此不再预闻民权保障同盟的任何活动,实际上等于自由出会

了。宋庆龄不依不饶,三天以后,招集临时中央执委会议,作出了开除胡适的决

议。



  开除胡适,据说是鲁迅的提议。他和宋庆龄等左翼人士,始终对胡适公开指

证控诉书作伪,耿耿于怀,恨之入骨。开除胡适之后,又发表文章反击。三月二

十二日鲁迅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杂文“光明所到……”,一开头就说,

“中国监狱里的拷打,是公然的秘密。”接著便以尖刻的笔调冷嘲热讽,暗示胡

适看到的是有意布置的假象,不过是暂时的光明,“光明一去,黑暗又来”。



  宋庆龄也驳斥胡适说:“中国有许多所谓‘知识分子’,胡适就是其中典型

的一个,除非酷刑在他们的眼前施行,他们是不相信监狱中施用酷刑的。可是,

有那一个犯人敢在狱吏面前公开说话呢?有那一个狱吏会让调查者看一看刚受过

酷刑的囚犯或者让他亲眼看看酷刑的场面呢?”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大概忘记了

胡适只否认他看过的反省院有那些酷刑,并未否定其他监狱中有施用酷刑的。



  六十多年过后,大陆学者写的许多传记和史论文章,仍旧原封不动地重复这

些说辞。极端者完全否认胡适说的是事实,骂他“造谣诬蔑”(陈廷一《宋庆龄

全传》),骂他故意“美化监狱生活”(林贤治《五四之魂》)。次焉者也说胡

适受了狱方蒙蔽,如房向东《鲁迅和他骂过的人》说:



 “胡适作为社会名流,来看监狱,监狱当然可以临时穿上一件文明的外套,让

鉴赏者观赏一番。中国弄权的奸人,要骗一两个书呆子还不容易吗?”



  至于胡适对匿名控诉书的批驳,沈卫威的《无地自由·胡适传》更是分析得

头头是道:



 “如果这份报告、控诉书署了‘政治犯’的真实姓名,岂不是立刻要遭国民党

军人监狱处死,招来杀身之祸!……再者,那些‘政治犯’也不敢直接向胡适控

狱中当事者滥用酷刑--如果当面反映了实情,岂不是自招杀身之祸。”



基于此,沈卫威给胡适加上了“助纣为虐,迫害青年、摧残异己”等等吓人的罪名。



  凡此种种,听来似乎有理,可惜在他们所谈的这个具体案例中,事实真相恰

好相反。胡适一行探监时,匿名信作者刘尊棋,恰恰就用英语当面告诉来客,信

是他所写。他不但没有因此“立刻遭国民党军人监狱处死”,后来还因此被释放

了!上述种种不顾事实想当然的文字,居然在刘尊棋本人披露事实真相十数年之

后,仍旧堂而皇之大行其道,实在令人感叹党派政治扭曲历史之深。



  其实胡适等调查所见,并不“光明”。虽然没有控诉书里描述的酷刑吊打,

但政治犯待遇已经也算得上是很不人道了,没必要再添盐加醋来凸显其残暴。当

初胡适以他视察监狱见闻指出控诉书虚妄之时,用的也是同盟分会的名义,显示

了同盟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有错必究的气魄,于同盟会的声誉有益无损。宋庆龄

等人摆脱被动的最佳策略,莫过于采取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态度,一面公开纠正

控诉书里某些虚妄的细节,一面大可以用监狱视察所发现的虐待政治犯情节,向

当局作有根有据的抨击。即使不作公开纠正,也可以采纳杨杏佛的意见,将其置

诸一旁,不再重提,并努力防止以后出现类似事件。谁知那些义愤填膺的激进左

翼人士,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发表公开声明,继续捏造事实,反控“监狱有意布

置假象”,这就很难让人接受了。到最后,以胡适的改良立场为由,将其开除,

更是下策。



  排斥象胡适这样持改良立场的中间势力,可能反映了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左

倾流毒的影响。他们那时执行的路线,后来被称为“左倾关门主义”,认为当时

形势是革命与反革命的决战,中间势力“帮助国民党来维持它的统治,来使群众

不去反对与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因而“是最危险的敌人,应以主要的力量来打

击这些妥协的反革命派”。(《中共中央关于革命在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

1932年1月9日)当时激进左翼人士,受中共影响极深,胡适等既未对当局

持彻底否定的立场,自然被当成了主要的打击批判对象。宋庆龄就毫不留情给他

们戴上拥护恐怖统治的大高帽,声称本同盟决不容留“那些只是软弱地‘批评’

政府个别的专横残暴的行为,而实则拥护那套压迫人民的‘合法的’恐怖制度,

并支持国民党--地主、资本家、豪绅和军人的政党--钳制民主权利的人们”。



  从客观效果看,如此偏执的立场,对民权保障运动影响极坏。以蔡元培为例。

他本是同盟发起人、副主席,也在二月二十八日与宋庆龄共同署名发出质问胡适

的俭电。大陆出版的有关书籍和文章,几乎都说他在开除胡适会籍这一点上,

“政治立场鲜明,进步立场坚定”。然而,三月十七日,也就是作出开除胡适决

议的两周之后,他有一封私信给胡适,称他和林语堂二人对此团体极度失望。其

函曰:



 “奉四日惠函,知先生对民权保障同盟,‘不愿多唱戏给世人笑’,‘且亦

不愿把这种小事放在心上’,君子见其远者大者,甚佩,甚感。弟与语堂亦已

觉悟此团体之不足有为;但骤告脱离,亦成笑柄;当逐渐摆脱耳。承爱,感何

可言。此复。”



  萌生退意的不只是蔡元培和林语堂。由四十余位教授、校长等组成的北平分

会,更随著胡适被开除而解体。这正应验了胡适二月五日致总会信中的那句话:

“我们北平的几个朋友,是决定不能参加这种团体的。”



  此后杨杏佛为了重建北平分会,曾一度北上。笔者见到的史籍中,没有他曾

与胡适再度会面的记载。可能当时二人关系已经很僵。胡适晚年谈话,提到民权

保障同盟事,曾说,“当年蔡先生是不管事的,一切由杨杏佛独断独行。蔡先生

受了杏佛的累不少!”这里蔡元培受杏佛之累,究竟指什么,他没明说。但胡适

一九三三年得悉自己被民盟开除后,曾记下一段日记,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

睨:“此事很可笑。此种人自有作用。我们当初加入,本是自取其辱。孑民(注:

蔡元培号孑民)先生夹在里面胡闹,更好笑。”由此,不难窥见胡适对杨杏佛成

见之深。



  没有胡适等重量级学者专家参预,重建北平分会被证明只是一场闹剧。杨杏

佛心力交瘁,一事无成。一九三三年四月三日《社会新闻》杂志有这样一则报道:



 “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自主席胡适之开除后,即有召集第二次代表大

会重新选举之迅。初由总会托李季就近筹备,继则由总干事杨杏佛北上指导。

会期定于三月二十一日,但因青年党与取消派争夺甚烈,委员名额非公开分

配不可,而分配方式,殊不能于大会上行之,幸杨总干事多才多智,乃借口

军政当局取缔,而改为分区选举。”



 “闻会中之少数派对此法大反对。盖一经分区选举,仅以选票集合开票,

主持者能完全操纵,因此相约不选,同时电总会控告杨总干事。据知其内幕

者云,该会分子原极复杂,尤以北平分会为最,自此以后,恐北平分会将瓦

解矣。”



  即将瓦解的,还不只是北平分会。这年六月十八日,杨杏佛突然遇刺身亡,

时年仅四十一岁。国民党称刺杀事件与十九路军闽变有关,而沈醉则说刺杀乃蒋

介石示意戴笠叫人干的,意在恐吓宋庆龄等人。



  在大陆文人笔下,杨杏佛的入殓和出殡仪式,被形容得杀机四伏,危险万状。

据称,当时有谣传说,民权同盟的其他重要成员,均在暗杀名单上。一时人人自

危,处处恐怖。鲁迅、宋庆龄等不顾危险,以大无畏气概,毅然出席了在万国殡

仪馆举行的杨杏佛人殓仪式(未参加出殡仪式)。蔡元培亲自主持了吊祭仪式并作

致词。林语堂则参加了杨的送殡仪式。他们齐声谴责卑劣的暗杀行径,据说表现

了极大的道德勇气。



  然而,在所有这些行动中,既没有胡适的身影,也没有他的声音。于是,今

天骂胡适者,都没忘了义正辞严地责问:当鲁迅等为杨杏佛伸张正义之时,胡适

在哪里?



  胡适在哪里?他正漂泊在太平洋上,在一艘驶往美国的海船上,不知道也无

法参加这些悼念活动。恰巧也是在六月十八日,即杨杏佛被刺的同一天,胡适已

经在上海乘英国“日本皇后号”轮启程,开始了前往美国和加拿大的行程,预备

在那里作连续三个月的学术访问。上船后他利用旅途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埋头

修订他的《四十自述》。七月抵美,接著是一连串紧张的行程安排,直到十月下

旬方才返国。杨杏佛遇害的消息,估计是事过很久才为胡适所知的。



  有一点必须澄清:杨杏佛的葬礼,无论是入殓和出殡仪式,并没有大陆文人

形容的那么阴森恐怖。事实真相恰恰相反,葬礼上名流汇萃,冠盖云集。出席杨

杏佛葬礼的,有中央银行总裁孔样熙,有中政会秘书长唐有壬,有行政院秘书长

褚民谊(代表行政院长汪精卫),有行政院政务处长彭学沛,有市府秘书长俞鸿钧

(代表上海市长吴铁城),有监委高鲁,立委谢寿康,有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有

暨南大学校长郑洪年,有盐务稽核所长谢琪,有市商会主席王晓籁,等等,等等。

一句话,上海政界学界的要人,几乎都前往致祭。而不在上海的知名人士和政府

要员,包括各大学校长和中央各部长,则纷纷致送花圈挽联唁电,痛悼杏佛之惨

死,强烈要求彻查凶手,还杨杏佛一个公道。



  在大陆文人笔下,似乎只有宋庆龄、鲁迅一干左翼人士出来为杨杏佛主持公

道。其实不然。当时为杨杏佛操持丧事,照顾孤儿寡母的,没有一个是这些号称

特别有正义感并且富于道德勇气的左翼人士。站出来的人,恰恰都是与胡适过从

甚密的自由派人士,是胡适的学生和朋友,如傅斯年、李四光等。由此不难设想

,如果胡适在国内,哪怕与杨杏佛再不睦,也绝不会置身事外不发一言。大陆文

人对胡适的肆意诋毁,其实不过是建立在集体撒谎歪曲事实之上,一戳就破。



  就在杨杏佛葬礼上,有记者问蔡元培对民主保障同盟前途的看法,蔡元培答

称,他早已经辞去副会长职务,故对该会之前途如何,均不得而知云。



  蔡元培说的是实话。杨杏佛长于任事,颇有干才。无奈民权保障同盟先天不

足,主要盟员间很快出现极深裂痕,无论杨杏佛怎样斡旋弥合,都已无法维持团

结。早在他遇刺以前,同盟就已四分五裂,只剩下个空架子,无法正常运作。他

死后不久,许多左翼人士相继离开上海,空架子随之被风吹散,了无痕迹。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以维护民权为宗旨的政治组织,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瓦解了。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159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