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电视片《河殇》解说词(苏晓康作) 第一集:寻梦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电视片《河殇》解说词(苏晓康作) 第一集:寻梦   
所跟贴 电视片《河殇》解说词(苏晓康作) 第一集:寻梦 -- Anonymous - (12582 Byte) 2001-11-09 周五, 下午12:01 (1029 reads)
殷殷“汉奸”爱国情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第三集:灵光 (316 reads)      时间: 2001-11-09 周五, 下午12:0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第三集:灵光

人类已经进入太空时代。

那一批批率先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大约也是这个时代最得意的佼佼者。可是,他

们几乎都是欧罗巴人。

王赣骏博士是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轨道的华人。他在航天飞机上七分钟就掠过了

神州大地。于是,他成为炎黄子孙的骄傲。故土对他的迎接是何等隆重呵。

可能连中国人自己都快忘记了,将近五百年前,明朝有个叫万虎的人,把自己绑在

四十七支火箭上,想飞上天去。 他在一声巨响中被炸得粉碎。应该说,那是同五

百年后的“挑战者一号”一样悲壮的。难怪天文学家们要用万虎的名字,给月球上

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公元一世纪前后,东西方有两位大天文学家同时在世。罗马帝国的托勒玫创立了他

那伟大的地心说,而东方汉帝国的太史令张衡,制造了一台水运浑象,那简直就是

把托勒玫的地心说变成了模型。但是,浑天学说离地心说,毕竟还差了一步。就这

一步,中国人再没能迈过去。

那曾领先了上千年的中国文明之光,怎么到十七世纪以后就暗淡下去了呢?一个如

此聪明的民族,为什么会变得迟钝和衰老起来?我们昨天曾经拥有,今天才发现失

去了的,究竟是什么呢?

文明的源头已经湮没在一片浑沌之中。能让我们记得起来的,是春秋晚期那个百家

争鸣的伟大时代。孔子,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等,诸子百家,灿若群星。

偏偏在那个时代里,东西方都出现了圣贤大哲。

当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喜马拉雅山的那一边,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当齐宣王创办稷下书院,汇集各派学者的同时,柏拉图也在地中海的雅典办了一个

学院,亚里士多德就在那里学习。

今天的哲学家称那个时代是世界文化的轴心时代。那时产生的各种思想,至今还影

响著人类。

公元六十五年,一个中国皇帝梦见了释迦牟尼,这便引起了喜马拉雅山两侧的人类

两大古老文明的相遇,导致了将近八个世纪的文化大融合。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这样

说过:人类的奇遇中最引人入胜的时候,可能就是希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

相遇的时候。

(洛阳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这张丰腴秀美的脸庞,这双夺人心魄的眼睛,这副雍容大度的气派,使至今每个第

一次站到它面前的人,都会在霎那间被震撼。

这颗顶著螺形发□的举世闻名的巨大头颅,而今几乎成为中国佛教艺术乃至东方文

明的象征。 然而,据专家们考证,它的那只鼻子是典型的古希腊雕法。远隔重洋

的东西方,就有如此异曲同工之妙。

卢舍那以君临一切的气派端坐在这里,它是一座东方的雅典娜。 它是一个当之无

愧的峰巅。它那神秘的,若有所思的微笑,仿佛正是一个决不拒绝外来文化的民族

在自信地微笑。这就是盛唐气象。

(演播室。学者谈盛唐文化精神)

叶朗(北京大学教授):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称唐代是“有情之天下”,这就是说唐代

社会有助于文化的发展,更适合人性的发展。李白如果不是生活在唐代,天才就得

不到发挥。 看一个民族的自信心,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表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就是看它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是拒绝的,还是开发接受的。

举世无双的卢舍那,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卢舍那,是我们的奇迹和骄傲,但是,今

天当我们面对它的时候,是否认真地想过: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和精神造就了它的

完美和博大?我们为什么再也造不出第二个来呢?

如果说,文学艺术是在唐朝达到高峰的,那么中国的科学技术则是在宋代最成熟。

寻找中国科技史的轨迹,往往会发现各项发明创造的主焦点都在宋代。

人类第一批炸药的试验场就是宋金交战的中原大地。 最迟在公元一千年左右中国

人已经能够用弩炮来发射"炸药"了,可万万没有想到,同样是中国人,八百年后竟

会在洋人的坚船利炮之下,一败涂地。

公元七五一年,中国同阿拉伯人的穆斯林在塔拉斯河大会战。唐朝的惨败使中国再

也没能力回到中亚去。 但这场战争却在科学史上意义重大。数万被俘的唐朝人给

阿拉伯人,西方人带去了造纸技术。接著,活字印刷术,罗盘和火药相继从中国传

到中世纪黑暗的欧洲,在那里石破天惊。中华民族智慧凝成的伟大发明,竟使欧洲

封建社会赢得了继希腊以来又一次技术发展高峰。正是因为站到了这个高峰上,西

方到十七世纪便把一直遥遥领先的中国抛到后面去了。

然而,四大发明在它们的家乡却是命运不济。最早点燃了那征服星空的火焰的中国

人,没能成为最早飞向宇宙的人。火箭和花炮几百年一贯制,至今还只发挥著驱鬼

辟邪和热闹喜庆的功能。纸和印刷技术这种不可估量的通讯传播手段,在史集浩瀚,

藏书成风的中国,一千年也没能酿成知识爆炸,到头来还是西方反过来向我们输入

了铅印技术。尽管沈括早在公元十一世纪就在“梦溪笔谈”里描述了罗盘针和磁偏

角现象,可中国从来没能成为海上强国,倒是西方列强依靠罗盘针的指引逼到了我

们的家门口。……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如此捉弄中国人呢?

(演播室。 学者谈近代科学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

刘青峰(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达,其实主要是技术发达。四

大发明都是技术发明,而且不是一般的技术,是和国家大一统有关,与封建地主经

济相适应的那种大一统型技术,如通讯,水利和军事等。它给中国古代科学戴上了

枷锁,它很难实现转移。另外,从文化角度看,中国古代的有机自然观,直观外推

式的思维方法,还有一个伦理中心主义,可能都对中国古代科学有影响,这方面我

们研究得还很不够。

今天回想起来,十六,十七这两个世纪,的确是令中国人十分心酸的二百年。西方

人研究星辰,人体,杠杆和化学物质,中国人则研究书本,文字和故纸堆。因此胡

适曾说道:中国的人文科学所创造的是更多的书本上的知识,而西方的自然科学,

却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于是,十七世纪以后,那个新世界要来叩一叩古老东方紧闭著的大门了。摆脱了中

世纪蒙昧主义的基督教,以充满活力的姿态,带著一种全新的文明,从海上来了。

果说,一千五百年前是中国皇帝主动去请印度高僧的话,如今的“西方高僧”

却是不请自来了。这位深目高鼻,满脸胡须而又一身儒服打扮的人,就是大名鼎鼎

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他在一五八二年来到中国,一六一零年死于北京,坟墓至

今还在北京。 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们一直把他说成是“西方文化侵略的工

具”。其实,既然中国历史能够给予支谦,鸠摩罗什那些印度传教者以很高的地位,

为什么就偏偏要歧视这位西方高僧呢?这恐怕正是因为对这第二次外来文化的冲击,

中国已经没有往日汉唐那样的胸襟和气度了。

(圆明园大水法那猎犬逐鹿的喷水雾)

这里曾经是清代的皇帝和後妃们最喜欢来玩的地方,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公园是乾

隆十二年由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的。

皇上和娘娘也厌倦了东方式的亭台楼阁和皇苑中的假田园风光,愿意到这儿来看看

西洋景。 中国的皇帝似乎也绝不会拒绝西方示的享乐,这情形,颇像今天我们有

些人虽然要批判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自己却绝不会拒绝受用那些超豪华轿车

和高级消费品一样。 糟糕就糟糕在清朝皇帝们还要用高大的石墙把这围起来,派

手持大刀和梭标的八旗军队看护住他们的梦境。他们还要把国门也给锁起来,把几

千里长的海岸线和通商口岸也统统关闭,让大刀,梭标,土炮和血肉之躯去抵挡隆

隆驶来的铁甲兵舰。

结果,梦毁了。

现代的中国人,常常很喜欢凭吊北京的两处历史遗迹:他们中间一些人,总把长城

视为强大和兴盛的象征,等上长城,就扬眉吐气,天下也为之渺小;而来到圆明园

这堆不堪入目的石头残骸前,他们痛心,他们切齿,当然,他们也发愤,他们要雪

耻。 亲爱的同胞,您思考过这两处遗迹之间的因~果联系吗?

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灵光,能够帮助西方创造了历史的新纪元,为什么来自异域的

文化和科学之光,在中国始终只是若隐若现呢?

中国正在思索。

青年们正在诘问历史。

(古老悠久,文物繁盛的中原大地)

这块土地的西南角上,长眠著中国历史上三位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他们身后的待

遇却是那么的悬殊,在中国历史给予这三个人的尊崇和冷漠之间,仿佛就把历史的

奥秘展示给我们了。(南阳城西卧龙岗上的武侯祠。殿宇亭台,雕梁画栋,苍松翠

柏,碑刻题记,蔚为壮观。)南阳东关医圣祠。张仲景那个"长沙太守"的头衔,在

墓碑上赫然冠于"医圣"尊号之前)三个人里最为寒酸冷落的,要数南阳城北的张衡

墓。张衡是一位世界级的大科学家,而且还是东汉屈指可数的大文豪之一,在当今

国外的一些著名学府里都有他的塑像,可是在他的祖国,到底不过是一个科学知识

分子和作家的形像,引不起人们格外的敬重,死后有一堆黄土足矣--张衡墓至今仍

寂寞地躺在南阳石桥镇一方农田的角落里,与他作伴的,只有庄稼和青草。 要不

是他曾经当过几天太史令和尚书一类的御用文人官,恐怕连这堆埋骨头的土丘,也

未必能延挨到今天吧。

有谁见过一生布衣的大科学家祖冲之和宋应星的墓冢吗?

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而今虽然终于免除了"臭老九"的厄运,身价仿佛比过去

也高了些,但经济上的窘迫寒酸和精神上的扭曲压抑仍然伴随著他们。他们英年早

逝的噩耗不断传来,沉重的负担正把最优秀的中年知识分子一批批断送掉。

更为可怕的是,在这个尊崇孔夫子牌位的文明古国中,教师的地位竟沦落到非常卑

贱的境地,老的一代已经蜡炬成灰,油灯将尽,新的一代却再也不肯去步他们的后

尘。教育危机成为中国最紧迫的危机。一曲"神圣忧思录",使多少中小教师和

知识分子怆然泪下。

这些可以把闪闪烁烁的灵光变成太阳的人们,身单体薄,面容削瘦,在斗室中构思

著人类文明的银河系中那些必将属于中国人的新的星座。

人类中没有任何一种职业的人,比他们更需要自由的空气与无限的空间。

如果给他们的精神插上一座黑色的十字架,或者压上衣段灰色的长城,那么,灵光

将永远不会变成太阳!但愿历史不再捉弄中国的知识分子。

这是我们今天深深的祝愿!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0033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