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对芦笛“一元几次续帖”的驳斥。。。。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对芦笛“一元几次续帖”的驳斥。。。。   
须弥山主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1865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对芦笛“一元几次续帖”的驳斥。。。。 (732 reads)      时间: 2004-5-07 周五, 上午2:38

作者:须弥山主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帖指出了芦笛网友因为并不清楚二元论这一概念有狭义性和广义性,他只
是根据自己对字面意义的理解,进而简单的通过对一元论的认识而只注意到了
二元论的狭义内涵,以至于在此基础上的所有推论和“谩骂”都顷刻间“灰飞
烟灭”、全军覆没。通过对芦笛网友上一帖子的剖析,以及其它相关贴子的阅
读,我们不得不非常遗憾的得出这样的结论:芦笛网友并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
究过哲学和哲学史,更没有哪怕是粗略的了解过哲学这一学科发展过程中,重
要哲学概念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仅如此,我们的芦笛网友经常以非常轻蔑的
口吻、非常轻视的态度对待哲学这门学科,其原因是否是因为对贝苏尼网友做
事方法以及哲学水平的鄙视、仇视和反感,还不能确定,但我估计这至少应该
是原因之一。更为可气的是,你经常可以看到芦笛网友在网上大刀阔斧、毫无
顾忌的发一些“以一当十”的宏论,而且这些宏论绝不仅限于哲学、逻辑、政
治、文化等少数几个领域,而是在所有他所能提及、涉及、说及、写及、总之
所有能及的领域。其实,广博的知识应该得到称赞,但如果缺乏深度,不免让
人遗憾。所以,如何把“博”和“渊”有机的、按合适的比例结合起来,应该
是芦笛网友在今后的生涯中,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Surprised))

对一元论的否定不仅是二元论,而且还有所谓的多元论。而人们对二元论的理
解如果不够完整的时候,往往不能确切的理解多元论的意义,更难以理解多元
论和一元论、二元论的关系。为了清楚起见,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多元论的基
本概念:

多元论当然是认为世界是由许多本元构成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的多元论如中
国古代的五行说,把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的多元
论如莱布尼兹认为世界是由无数独立的精神性的“单子”所组成。

多元论作为一种概念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原因。它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在和
一元论、二元论的比较中显示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
把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对立起来,认为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那就大错
特错了。其实,多元论并不是简单的对一元论的绝对否定而存在,而恰恰相反
,多元论在许多条件下和一元论、二元论有密切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如何把
握这些概念之间的相对关系,对於理解、掌握和运用这几个概念至关重要。
比如,把金木水火土作为世界的本原,并没有否定这五种元素的物质性,因此
,这种多元论并不排斥(请注意字词的运用)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而莱布尼兹的
精神单子的多元论,也并不排斥唯心主义的一元论;更有趣的是笛卡儿,哲学
界把他作为二元论的典型,然而,他有着强烈的一元性情结,更有着不可逾越
的多元论的观点。所以,对於一个合格的哲学工作者来说,我们必须明白哲学
界有些概念的建立,有时不过是给众多理论或人物一个可以方便呼唤的“字号
”,至於在这个字号里面究竟卖的什么货物,是需要认真探索的,而绝不可以
凭借对“字号”的一般性理解。然而,我们建立这种概念间的联系,并没有否
定这样一个事实:多元论者认为他们的多元原素间是不能相互转化的。而一元
论、二元论和多元论,也绝不能因为我们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失去其自身
的规定性,以至于在理解和应用时稍有混淆。

确切的说,芦笛网友在这几点上的“基本”分析还是正确的,只是由此所作的
一些推论不太确切。这一贴崭不做逐字逐句的分析和评论。高营长有话:“我
们还有一个半连没用呢,。。。等出击进攻的时候用上”Smile))

其实无论在一元、二元和多元中,都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如何理解“元”这个概
念。鉴于我对芦笛网友水平的了解,认为芦笛网友应该比较清楚的了解到了“
元”这个概念的实质。不过有时比较可惜,芦笛网友确经常忽略了“元”的本
意而作比较任意而且非常有利于他自己的论证的发挥:-))。这就使得本来就不
十分清楚二元论概念的芦笛网友经常自觉或不自觉的偷换了“元”这个概念的
实质,用“角和分”来代替它们,遗憾的是,贝苏尼网友虽然也把芦笛网友递
过来的“票子”数了几遍,确对於用“角和分”换掉“元”的狸猫换太子的伎
俩毫不知情,而只注意了芦笛网友一共给她多少“张”票子,至於这票子本身
是“元”还是一些什么别的,她并没有在乎Smile)。。。。

实际上,在用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一元与多元的辩论中,许多人经常被不同
层次的表述而搞得稀里糊涂,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许多人抽象思维的能力
非常有限,固执于某一个层次或者着重于某一个点而不能超越,从而自相矛盾
。芦笛帖子中的许多议论,也没能逃出这种自相矛盾的结果。实际上,这与他
对“我党”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所持有的“逆反心理”有关。建议芦笛网友不
免先认真的读懂“我党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可以强迫你自己,简单地先认
为那些东西就是“绝对真理”,读明白了之后再慢慢的试图反戈一击,这样做
至少不会出现你这几篇帖子中的低级错误,或许你会脱胎换骨也未可知呢。高
寒网友在这一点上比你要稍稍的好一些,那就是他不敢“轻易的”否定“我党
”的东西,尽管他在哲学逻辑领域的水平并不比你高多少,但是最起码的是他
没有你那么大“否定”一切的胆子Smile)),当然了,他那点水平根本无法和我
比较。。。至於芦笛网友这一部分的叙述,我就不逐字逐句的分析了,如果你
有兴趣,我们在另开帖子详细讨论。

后面便是芦笛网友对贝苏尼网友的迎面的又一重拳,那就是芦笛网友对贝苏尼
网友“古代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以前的古希腊哲学,基本上都是按照一元论
的观念来思索世界结构的。。。。”这一观点的严厉批判,举出了印度一位哲
学家,并且据芦笛网友的分析,这位哲学家就是二元论的观点等等。从而批评
贝苏尼网友“对东方哲学一无所知”。这又要让我可发一笑。。。。

其实我可以非常详细的来批判芦笛网友的每一句中的错误,但是我首先想从思
维的基本脉络看起。我们先看一看贝苏尼究竟说了什么:

“古代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以前的古希腊哲学,基本上都是按照一元论
的观念来思索世界结构的。。。。(后面略去)”

对於贝苏尼网友这样的立论,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驳斥才算有效的呢?好吧,我
们先看一看贝苏尼的这个限制词:“基本上”(!!!)都是按照一元论的观念
来思索世界结构。如果贝苏尼网友没有加“基本上”这个限制词,就成了:

“古代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以前的古希腊哲学,都是按照一元论的观念来思
索世界结构的。。。。(后面略去)”

那么我们可以为芦笛对贝苏尼的指控而鼓掌!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用特例
反驳法,也就是只要有任何一个足够伟大的哲学家,按照“二元论”或者“多
元论”的观念来思索世界结构的,那么贝苏尼就应该承受芦笛的指责!可问题
是贝苏尼用了个限制词“基本上”!那么芦笛只拿了个公元四世纪“印度出了
个伟大的哲学家Ishvarakrishna,提出。。。”所谓的某些据说是二元论的主
张来指责“这话只证明了她对东(先去掉这个“西”字)方哲学一无所知。”就
有点“气壮”“理不直”了(至於这位哲人的观点是否真是二元论我们先不管
它)。不仅如此,需要提请芦笛网友注意的是:无论是在东方或者西方的哲学
史中,在需要确定到底是一元论或多元论这个问题的高度上(注意这里的限制
条件),多神论和多元论并不等价;不仅如此,多元论并不是简单地对一元论
的否定(我上面已经简单的谈过)。明确了这几个问题,你再考查“东西方”是
否是“基本上”以一元论为主的哲学历史,再做更多的推理和发挥才有意义。

我还是建议芦笛网友认真地、系统地学点东西方的哲学史,那样你会非常得心
应手的对这些问题发表见解,否则你只能把漫长哲学史中的几个例子拿出来作
为论据,从而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在整个哲学史的介绍中,大约介绍了不同
时期三四百个相关人物,并且大多对他们是否是一元论者有粗略的介绍,当你
看过了或者仅只是大体的了解一下他们的观点,也许你会认可贝苏尼“基本上
”的说法。当然了,可能你也会觉得贝苏尼并不是“对东西方哲学一无所知”
,因为至少她看过有关的书,或者仅仅看过一本有关的书,而这本书并不是贝
苏尼写的,从这一点上来说,贝苏尼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你似乎刚从“钻
木取火”开始,Smile))

下面是俄国的“舍尔巴茨基”所著的“佛教逻辑”这本书中最后部分中,把印度
和欧洲的某些论点进行“对话性”比较的两段,是专门讲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
论的,应该说包括了东西方比较典型的相关观点。网友们可以作为参考。另外,
此书详细的介绍了东西方在形式逻辑方面的异同,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对东方形式
逻辑的综述和总结,打破了形式逻辑几乎被西方垄断了的神话,以后有机会介绍
一下。

A) 对话一 题目:一元论

吠檀多甲:起初真实是无。

吠檀多乙:起初真实非有非无。

吠檀多丙:起初真实只是有,是唯一不二者p它是焚。

吠檀多丁:凳与我同一;此即是汝。

巴门尼德:没有无(Nought) 宇宙是一。它是不动的。

德漠克利特:不动者即是无。它是空洞的空间。其中充满了运动的原子。

佛教徒:存在一个空洞的空间。其中包含有无限多无常的诸法;当一切无
常法(元素)归于寂灭时,有零无(涅樊)的状态存在。

龙树:一切无常诸法相待且空。零无,或大空畗(maha-Sonyata)是
唯一真实性,是如来法身(宇宙之身的佛陀)。

斯宾诺莎:只有唯一的实体,它便是(宇宙之身的)上帝。

陈那:最高智(般若智)是唯一不二的。此统一性即是如来智身(精神之身的佛陀)。

法称:意识之本质是不可分的。能取所取差别(主客体的二分)是误执分别。二取分别于如
来智身中消失。

瑜珈行派佛教:唯佛陀知见离二取分别。除佛知见,一切知识皆为错觉,由有二取分别故。



B) 对话二 题目:二元论与多元论

数论:永恒的初始原理是二非一,即精神与物质(神我和自性)。二
者都是恒常的。精神恒常不动,物质恒常变易。二者之间不可能
相互作用。但其中之一的变易却被反映或被照显于另一的不变
动的光之中。自性内部,有六根及相应的六种对象物质在衍化。
因而有两种外部实在,一种属于相对于精神(神我)的物质,另一
则则属于相对于物质(自性)的神我。并无任何神存在。

笛卡儿:对!只有两种实体,外在的与心灵的。不过两者都是变动
的。上帝作为两个实体的创造者与运动支配者而存在。

小乘佛教:既无神,也无自我;既无精神性的,也无物质性的恒常
实体。只有无常生灭的诸元素(诸法),以及相依缘起的法则,诸
法藉它而有蕴集。与数论相同,有六根的感觉功能以及相应的对
象境界(六境)。故有两种外在性,一是诸法相互为外,二是六境
对六根为外。

数论:诸元素是超极微的单元(cnunas"德"),彼无意识且永恒变易。

赫拉克利特:这些元素按一种不断变化的规律燃烧和熄灭。

德漠克利特:这些元素是(精神性的)实在。

马赫:这些元素不过是感觉。自我与物质都是纯粹的神话。如果哲
学不再对自我的真实性发生兴趣,那么除了感觉之间的在作用
上相互依赖的因果律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解释整体(the wloIe)的联系。

LS·穆勒:所谓实体不过是感觉的永恒的可能性。而被当作实体
的物质和心灵仅仅是由我们感觉的顺序性产生的。现象并不是
依存于实体的,而是依存于永恒的(相依生成)律令的。

龙树:只有相依缘起是无始无终无变易的。它是绝对者。它是涅
樊,是永恒的(Sub specie aeternitatiS)世界。

此贴发于12/29/2003 14:35 [Click:5]
********************************************

驳斥芦笛的“一元几次”。。。。。。
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443178

作者:须弥山主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须弥山主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908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