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摧毁现政权的炸弹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摧毁现政权的炸弹   
所跟贴 同意一半:对曹﹐胡平不够有气度﹔对他人﹐胡平不讲道义 -- Anonymous - (2868 Byte) 2002-3-21 周四, 上午6:37 (123 reads)
中国之春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胡平封杀高寒的证据之一:高寒抗议胡平致北春的封笔信 (125 reads)      时间: 2002-3-21 周四, 上午7:3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胡平封杀高寒的证据之一:高寒抗议胡平致北春的封笔信

高寒文库





《北京之春》编辑委员会

大海、胡平、奎德、郑义、薛伟诸君:



大家好!



在此,我不得不遗憾地说,在胡平任职贵刊主编期间,我将不会再投一字一标点给《北京之春》!我将成为

继曹长青、封丛德之后,第三位主动向《北京之春》封笔的作者。



同时,作为读者,作为作者,也作为民运的一员,我愿借此慎重提议:为民运计,为北春计,为胡平本人计,

最好将胡平先生从《北京之春》主编的位置上给挪动一下,仅让他担任贵刊主笔即可。



诸位大概还记得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分别给各位写信的情形吧?那是为了我那篇就革命和改良问题与郭罗基

先生商榷的拙稿求发表事。为了能让拙作得以面世,我除了给你们各位写信、打电话外,还向贵刊的一些顾

问,向民运界的许多朋友多方寻求过奥援。完全可以这么说,我在写作此文上所花的时间精力,还不及我在

寻求它于贵刊发表上所费的时间精力多。后来,连我的商榷对象郭罗基先生都为该文发表事帮我说话了,此

文才于贵刊10月号上得以勉强问世。



毋庸讳言,发表此文的巨大阻力就来自号称“民运首席理论家”的贵刊主编胡平先生。



今年,我几乎又遇到相同的一件事,我于六月间写有一篇剖析中共驻南使馆被炸肇因的稿件,因在论证方法

上和所得结论上与六月号上那篇胡平先生颇为自得的“误炸”一文意见相左,竟被胡平“蘑菇”来“蘑菇”

去,拖了几个月硬是给压下不发了。这次,我再也不打算象去年那样为一篇文章的发表而四处求援了,而是

作出了自己的严肃的决定--以封笔表示抗议。但愿在我之后,不会再有其他作者加入这个主动向北春封笔

者之行列。



我之所以不同意胡平那简单的的“误炸”论,是基于:1)事实评判永远胜过价值评判,“蓄意”论的说法

并非如胡平所傲慢地宣称的那样“不值一驳”;2)尽管民运在整个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中无疑是属于民主阵

营,但肯定这点并不等于当它国或它方与中共政权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民运就应无条件地选择它国或它方的

立场甚至说词。民运应当有自己基于民主阵营内的独立的立场。譬如,在美国与中共、台湾与中共的双边关

系中,民运应是一条独立的边,而不应是其中某一条边的延长或附庸,哪怕在这个“三角形”中,民运这条

边目前还很短很弱。民运越是有自己独立的立场,才越是有可能获得民主阵营内各盟友的尊重;才越有可能

吸引中间群众。3)我的文章本身就已证明,正视、甚至采纳似乎为中共所喜爱的“蓄意”说中的某些论据,

甚至可以导致比胡平那简单的“误炸”说对中共更为犀利的揭露和更为沉重的打击。因为胡平文章是以肯定

中共在南国战场系无辜受害者为前提;而我的分析则在于对此前提本身表示极大的怀疑。



贵刊今年七月号、八月号上,都特意选登了对胡平“误炸”文章大加赞扬的读者来信,其中首篇即编发了的

郑义先生一篇。但我相信,只要我的文章在《北春》问世,包括郑义先生在内的朋友或读者均会思考和赞同

我的思维角度和论证方式的。因此,即使在看了被贵刊特意摘编的郑义的赞扬信后,我也并未急于将拙稿传

给郑义先生,我想,既然胡平是以“稿挤,来不及”为由而致拙稿在七月号上未用,既然他已许诺“下期再

说”,那么,我就静观胡平多登几篇赞扬信件也无妨。"酒好不怕巷子深”,我有这个自信力。我对胡平说:

“如果赞扬您文章者在看过我这篇文章后还赞同您的论点,那才是真正赞同您的。”我想用激将法来激发

胡平的自信心以突破他的某种心理障碍。可是,事实证明我想错了,我低估了胡平自信心缺乏所达之程度,

估了他的“武大郎心态”!一方面压制对自己的论述形成挑战的文章(包括邓郎先生回应胡平的“误炸和常

识”),另一方面又连篇累牍地刻意摘编赞扬自己来信。这就是胡平的行事风格,他要靠作为编者的胡平,

来为作为作者的胡平造势;他要靠作为《北京之春》主编的胡平,来为作为所谓“民运首席理论家”的胡平

护航。



这就是问题的要害:在北春,胡平先生是暨当球员又当裁判,在其身上经常发生这种作者、编者的角色混淆。

作为作者,您当然可以强烈地主张着所是;但作为编者,您却应虚怀若谷,给向自己的论点提出挑战者留出

一席之地。既然胡平自诩那“见好就收,见坏就上”的民运“八自诀”精辟而深邃,那您就不应当(注意:我

不是说的“无权”)将据理反驳的封丛德文章拒之门外;既然您坚信其那简单的“误炸”说论证严谨,那您

就不应拒发与自己意见相左的高寒一家之言。既然您在发表邓郎第一篇驳文时,就利用编辑特权“偷步”

(同期又发自己的辩文)占了便宜,那您就不应将邓郎的回驳文向北春读者封杀。胡平常常强调自己“有权”

这样作,这是用“有权”来偷换“有理”。这种概念的偷换本身,却不经意地流露出胡平在理论擂台上相当

缺乏自信力,尽管这或许只是其潜意识。



在理论方面已没有基本的自信力,又图永葆所谓“民运首席理论家”的美誉;不求在理论争鸣中去验证自己

的论证实力,老是托庇于自己的“兼职裁判”特权来判自己得分,--这就是今天的胡平,这已经不是那个

当年写《论言论自由》时的豪气干云的胡平;已经不是那个充满自信力和挑战力的胡平了。当胡平向曹长青

大喊:“当年我写‘论言论自由’时你在哪里”时,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中共老官僚的一句口头禅:“当年我

爬雪山过草地时,你在哪里?”中共从一帮意气风发的“打天下”者(这里暂不涉其天下打得对与否),堕

落到后来的靠论资排辈吃饭而不是靠工作能力吃饭,至少也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以上的时间;可号称中国民

运的海外流亡者小圈子,天下还没“打下”就开始盛行起靠所谓“民运资历”论资排辈了,真是让人不胜唏

嘘。其实,胡平坐上“主编”这个位置,靠的就决不是其编辑工作能力。且不说前面提到的“虚怀若谷”这

一当编辑、尤其是干主编所应有的职业素养,就是从纯粹技术性指标来看,由他自称“主持笔政”所编出来

的《北京之春》,哪一期不可以找出几十处编辑错误(更多的校对错误还不计算在内)?去年我住在华盛顿

D.C,曾连续三期(第二、三、四月号)将贵刊的编辑、校对错误一一列出,每期都打出数十页正误对照本

寄与贵刊,殷殷以期其改进(附后)。可效果又如何?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真可谓“你说你的,我错我的,

照错不误,你奈我何?”他中共再蛮顸、再腐败、再无能,可人家编出本《红旗》、《人民日报》,你去给

找出个编、校错误试试?哪怕他说的是满纸谎言,你说的是句句真理,可人家编辑功夫漂漂亮亮,而你却病

句、错别字连篇,哪怕有人心在民运一方,可是面临同行评议或技术指标打分,人家的票也只好投给《人民

日报》而非《北京之春》。



在美国,“professional”是一个时髦的词儿,业界、知识界都以能被人评价为professional而自豪,相

反,则以non-professional为耻。可是,胡平过去干中春主编、现在任北春主编十几年,其“主持笔政”

下的杂志竟然至今还是十几年一贯制的non-professional。要是系一位老美,恐怕他早已辞职好几回了。

然而,我们的胡主编却是好“官”我自为之。吃不下这碗饭,就让贤,就辞职,何必在那里尸位素餐,给民

运蒙羞,让外界以为民运就这等业余水平,就办不出一本够得上专业质量的杂志。



我以为,靠民运捐款创办的民运杂志,应当是民运的一面有吸引力和战斗力的旗帜;一方民运内部多元思潮

热烈讨论的活跃阵地;一个高屋建瓴、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思想库;除此之外,它还应是一个在编辑的各项

业务指标上够得上专业档次的出版物。可是,作为《北京之春》主编的胡平先生似乎压根儿就未意识到这点。

在他的主持下,《北京之春》被办成了一种不痛不痒的、既无锋芒,又少深度的取消主义的“温吞水”杂志。

民运中的许多重大而紧迫的理论问题在北春上几乎得不到反映和讨论,任何有实质意义的争鸣和探索在北春

上均无法深入地展开。就更别提那每期让人读之汗颜的病句和错别字充斥了。



其实,作为一个编辑,本应具备起码的专业素养,如:他首先要心甘情愿地去为他人做嫁衣裳;其次,他应

工作严谨、精细,一丝不苟,深具责任心;第三,他得知识面广博,是个杂家,能发现并校正作者(哪怕是

名家高手)文章中的缺失或失误,这些缺失或失误包括从常识、史实、数据、逻辑到语病等等;此外,倘他

能恰到好处地为作者润润色就更好。然而正是在这诸多方面,胡平先生可说是基本上不及格的。因为,只要

翻翻每一期的《北京之春》,内行人都会发现,其相当一批稿件均系来稿的毛坯原样刊出。远的不说,就拿

最新一期北春(今年8月号)“理论探索”栏“中国民主主义论--对严家其先生的民族主义观的看法”一

文,开篇的第一、二句话竟然均无主语。无独有偶,5月号上那篇“彻底批判中国共产党的开创性力作-喜

读郭罗基新著《共产党违法案纪实》感言”,也是开门见“病”--首句缺主语。更有甚者,该期就这一篇

文章,通篇编、校错误竟达近30处之多!此文来自国内,由北京一位离休老干部认真写就、内容颇能引人强

烈共鸣。从完稿时间系一年多以前似可推断,它被送到《北京之春》或经辗转周折。可是,对于国内作者冒

着极大风险送出的来稿,在胡平主持下的《北京之春》竟然受到如此极不负责任、如此敷衍搪塞似的编辑处

理,试问:当战斗在国内第一线的民主战友们拿着这等粗糙的刊物会作何感想?!当北春的捐款人知道事情

的真相后又作何感想?!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由此可见,北春所刊各篇文章之错误发生的有无或多寡,竟

全赖作者自身的文字功夫。这实在令人难以想象:看来,在《北京之春》编辑部,竟然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期

刊杂志都不可或缺的、都顶顶重要的文字编辑这道主工序(真是“民运”这铁饭碗太好端了)!如果考虑到

胡平干主编多久这类编辑错误就一直持续多久,那么,此事就至少透露了如下基本事实:胡平虽然顶着主编

的头衔,可他要么根本就不知作为编辑该干些什么活儿;要么则是他根本就不屑去干审稿这类为人作嫁之琐

碎事。可无论属哪种情形--作为主编不会审稿或不愿审稿--不都在在证明了胡平吃编辑这碗饭实在是一

个天大的误会吗?



其实,此事还颇具典型意义。今天在中国,一大批号称“菁英”(又名“精英”)、并常以“精神贵族”自

傲者,无论是属中共阵营还是反叛阵营,其名实相符者,可说是凤毛麟角。如果从一个更广泛的历史视角来

看问题,从中共专制政权的人才逆淘汰机制、从中国大陆一直并无机会均等的人才竞争环境着眼,那些被这

种机制所层层筛选出的所谓“菁英”们,无论就专业水准,就敬业风范,还是就献身精神,实在真没有几个

是值得骄傲的。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沙俄时代一位哲人对当时俄国“菁英”层的感叹:第一流者,大都战死

于沙场;第二流者,则多被关进了大牢;剩下在市面上喧嚣者,均不过是些第三流、第四流人物而已!或许,

从中我们可以悟到中国民运迄今屡战屡败、越战越弱的若干奥秘吧。是的,当一大批中国的先知先觉者,在

五十年代不是被枪杀就是被打入另册;当一大批文革中的反叛者不是被处决就是被囚禁;当划分“地、富反、

坏”和“杀、关、管”政策,造成了中国一个相当大比例的族群几乎整整两代儿童被剥夺了正常的受教育机

会,从而在这样的一种由专制政权所刻意制造的畸形的“机会”中,一些人入大学了,拿下硕士、博士学位

了,甚至争得了教授、研究员之类头衔或者进入中共政权内成为“智囊”因而常常自视或被视为“菁英”了;

对于这些个在非机会均等中的“胜出者”,我要说,如果您真有自知之明,那么今天在这为争取中国有平等

的竞争机会之民运大潮中,还是虚怀若谷一点为好!还是凭真本事吃饭而不是徒具虚名混饭吃为好!



当然,我作以上议论,丝毫不意味着否认《北京之春》的既有成绩;更不意味着否认胡平的大可傲人之长处。

我至今还认为(甚至还与他人争论过),胡平的文章确实写得漂亮,应属民运中的上乘之作。但是,有写作

长才,不等于自然便有编辑长才,更不等于一好遮百丑。此信对胡平的批评,是专指他作为北春主编,甚至

作为一个普通编辑的不够格(敬业精神+专业知识),相信此点不致为诸位所误解。如果诸君由于种种原因,

不以我的意见为然,那么,有朝一日,诸位也将难卸北春编辑质量低于专业化水平之责任。如果国内业者、

人民大众拿着一本本编校错误充斥的《北京之春》谓:“就这等办事水准,民运还能与中共竞争?!”诸位

亦将难辞其咎!更有甚者,倘若日后胡平真有机会如他所孜孜以求地出来竞选中国总统,我敢断言,他竞选

对手只要拿出数位作者曾主动封笔于北春而质疑其的多元化精神,拿出(过去)中春、北春那十几年一贯制

的编校错误而质疑其的治国能力,就足以将其击败。



最后,我想指出:以上意见,我早已曾向你们中一些朋友零星提起过,可每当我一提及此事,就有朋友在不

否认我意见本身的前提下为难地说:“这涉及到人的‘饭碗’问题!”是的,将崇高的民运事业,降格为

“吃民运饭”;将民运中的必不可免的意见交锋,降格为“饭碗保卫战”,这就是民运庸俗化之源、民运丑

闻不断之源和民运被自己所打败之源!面对这样的“民运”,我不能不感到由衷的悲哀!



顺颂



夏祺、编安!



高寒1999、8、19、于纽约



抄送:



《北京之春》各顾问、《北京之春》捐款人



附件:



1、就拙文“革命和改良均为民运总战略之组成部分--与郭罗基先生商榷”发表事致《北京之春》编委会

的信(1998、9、)

2、就《北京之春》1998年2月号编校错误致北春编辑部的信及勘误表(1998、2、)

3、就《北京之春》1998年3月号编校错误致北春编辑部的信及勘误表(1998、3、)

4、就《北京之春》1998年4月号编校错误致北春编辑部的信及勘误表(1998、4、)

5、被胡平坚拒之拙文:“是误炸,又不是误炸--使馆被炸之秘探源”(1999、6-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17001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