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给各位参考: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问题研究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给各位参考: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问题研究
草庵居士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给各位参考: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问题研究
(368 reads)
时间:
2004-5-06 周四, 下午2:21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问题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秋季论坛会”讨论摘要
时间:2003年10月26日上午
地点:北京海淀区五塔寺石刻艺术博物馆会议室
与会专家学者: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张曙光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石小敏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所长 张燕生
天津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 韩士元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 袁钢明
北京银河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左小蕾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预测部部长 范剑平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 张汉亚
国家开发银行金融研究局局长 王大用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宋立
国家经贸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赵晓
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处长 程建胜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盛洪
农业银行原办公室主任 郑良芳
百富勤研究机构研究员 陈兴动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处长 丛亮
中央统战部研究员 韩军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员 庄健
中国证券报副总编 杜跃进 等
支持人:盛洪
~~~~~~~~~~~~~~~~~~~~~~~~~~~~~~~~~~~~~~~~~~~~~~~~~~~~~~~~~~~~~~~
张曙光:
当前中国经济的特点是进入了周期运行的上升通道,出现的情况是投资推动型的生产过剩,不是过热,投资回报并不低,受国外环境的影响,周边价格较低,全球性的低通胀,但国内的资产价格出现上涨值得关注。
这波上涨根源是政府主导型的体制性过热,由于政府换届的原因,地方政府的投资增加了45%,大搞开发区,形象工程,寅吃卯粮现象比较严重,土地批租出现透支,地价上涨了40%,商品房销售增长了36%。汽车和电子产业的增长也与地方政府推动有关。地方政府的这种冲动,除了有寻租的因素,还有政绩等因素。但整个投资热点也就那么几个:汽车、房子、基本建设。这使中国的经济结构问题更加突出。热的更热,冷的更冷。农村地区没有亮点。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出现资金偏紧,利率上升,8期国债流标,9期收场,还有1400亿等着要发。央行操作总起来看是净回购的,这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出现问题,只有卖掉现券,防止资金短流,这种原因使商业银行估计损失500多亿元。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原来是跷跷板关系,但现在都在跌。根本问题是金融资产质量不高,投融资体制有缺陷。银行贷款倾向与工期长的大工程,贷款的风险较大,现在搞不清楚的是资金偏紧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现象,货币金融政策有没有问题?
目前我国的通缩与通胀都受国际影响。现在应注意的是: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不是结构政策,对结构调整起作用的是财政政策。
最近三中全会党的文件上确定允许非公经济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但仍提出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但我认为,以公还是以私为主,应当是市场的选择,不是由政府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统筹国内的发展,要提出以流转税为主向所得税为主转型。目前我国主要从生产流通环节中征税,这种征税方法必然使政府格外注重生产流通环节的运行,集中资源向这一领域倾斜,从而忽视了消费。
这些年里,公共投入严重不足,地方赤字严重,农村公共产品尤为短缺。政府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近来各地政府又掀起了经营城市热,推进城市化进程,但缺少保护农民和市民的意识,很多地方搞的是官员城市化,在拆迁方面造成大量恶性事件,如自焚的。政府与开发商之间从事的是套利买卖,严重侵犯了老百姓的房屋产权和土地产权。
人民币汇率有升值的压力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是中国货币调整的巨大动力。1989年中国就提出要进行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一直没有动静,直到最近才有行动,开放了外汇帐户,这是打破外汇管制的重要办法。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未减轻,预期也未消失。应对的办法就是要把内外资所得税率统一起来。但这一改动要经过人大会讨论,不知要拖多长时间。
另一办法是适当进口一些战略物质储备,减少贸易顺差。把经常项目变成轻微的逆差,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便会减轻或消失。不要光说汇率稳定,要变强制结售汇为意愿结售汇。外汇远期交易市场,逐渐找到均衡汇率。
目前,国际经济在加快复苏,受退税率降低预期的影响,我国的出口在年底可能会加速。明年可能会减少。
王大用:
目前中国的贸易帐户和资本帐户都是顺差,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的研究,象中国这样双顺差的国家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因为从理论上讲,外资投资大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进口,也就是在资本帐户出现顺差的同时,经常帐户会出现逆差,这是规律性的现象。但中国不是这样,到底是什么问题?是不是投资乘数非常低?
石小敏:
中国经济有两个循环圈,在对外循环这个圈里,汇率是个纲,在国内循环圈里,土地价格是个纲。这两纲今后是会长期纠缠我们的。现在我们的汇率和土地都出现调整,这是对的。只是人们很少考虑到汇率调整会对我们的金融机制和金融改革有利。我早已说过了,现在我们的股市得了爱滋病,银行得了败血病,股市已经失去信用了,谁还去投资?为什么要把那么多好的血液去给它?现在可借用外力来改造它。
这些年里,央行拿出一大块资金支持外向型的经济,50%的金融用在这方面,几十万亿资金怎么能良性循环?
土地问题要有智慧,要有决策危言。现在,就业的重要性与增长的重要性同等了,这是社会强调的作用。土地问题和农村问题如何强调,关键是执行难,当前的中国社会,行政不作为现象十分严重。能否利用新的成长的因素来突破这些状态。
范剑平:
现在我国的总量矛盾有所缓解,但并未逆转,有些指标达到近六七年来最快的速度,但另一些指标还没恢复正常运转,只是局部出现了良性运转,整体的良性运转还未出现。传导机制有问题,今天的中国经济很难用热还是不热来概括。在某些地区高增长的情况下,有些地区正在边缘化,扩散的效益是有的,但不大。
城乡收入差距和二元结构矛盾越来越严重。城乡之间各自占有的资源已经不是五六倍了,象卫生资源,80%的在城市,70%的人口只分享20%的卫生资源。教育资源更是这样。如果按真正的市场规律办事,中国的城乡差别就不会这么严重。钱都被政府拿走了。
现在的情况下,一边是老百姓在存钱,一边是政府在花钱。用这么多的钱去支撑高增长,用如此罕见的这么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去支撑8%的经济增长,如果将来这些投资得不到消费的响应,又会变成不良资产。
现在我国已进入重化工阶段,重化工的产业链比较长,开始表现为自我发展阶段,靠自己内部的循环就可以达到一定幅度的增长,比如钢铁工业,建钢厂本身就需要钢铁。下一步怎么样,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
再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问题,始终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上海现在又划出地来,要重新振兴城市制造业。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转移点,但形势越好头脑越要清醒。今年,工业企业效益增长了50%,财政收入增长20%,城乡人均收入增长10%,但有几个大指标都是恶化的,能维持多久?
并且今年国内矛盾与国际矛盾表现严重,从来没有这样复杂过。国内经济受制于国际压力。明年还要稳字当头,既不踩刹车,也不加油门。政府可以袖手旁观,这一轮扩张期和繁荣期还远没有到来。
盛洪:
中国的基本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并未得到改善,农村与城市的互动现在已不是产品的互动了,而是劳动力和土地的互动。城市仅需要农村的劳力和土地,大批的农产品没有市场。中国很多城市的发展与农业没有关系。
赵晓:
钢材、水泥和煤炭问题都是前几年整出来的。电力三年没上大项目。均衡汇率在哪里?格林斯潘说过,货币政策非常有限。80年代靠开放政策,90年代靠税收优惠,今天主要靠政府服务。所有的权力都是百姓的,自由企业制度构成现代企业制度。汇率问题不是宏观政策问题,是国家发展战略问题。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是传统的发展期,不引起人们注意。未来20年已不是韬光养晦时期了,我国进入国际经济摩擦期。王建曾说过,中国经济主要是靠外部力量推动的。今后再搞韬光养晦是不行了。但现在央行和国家发改委都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发展战略观。
张燕生: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调整发展观的问题,不能仅搞经济的发展,还要有人的发展和环境生态等社会的发展。但现在看,地方政府的要求与中央的这一要求冲突很大。譬如,新疆最近提出不仅要生产棉花,还要搞印染和纺织。沿黄河地区的政府,对16亿吨的泥沙治理问题不感兴趣,只是想搞经济发展。
汇率问题不是贸易问题也不是投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问题。中国的实力已明显上升,汇率过低已是事实,这样必然带来摩擦。而保持稳定仅仅是权宜之计。双顺差是很难维持的,双顺差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另一种表现。国际前景并不容乐观,下一步汇率调整涉及许多问题。
陈兴动:
中国经济的第一阶段工业化时期已经过去,现在处在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重化工业的增长速度一定要超过轻工业。但遇到较大的挑战,表现是全身发热。目前我国的GDP增速是低估的。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投机仍在进行,最近一星期远期外汇交割在缩小,上周香港H股出现大跌,说明国际市场的投机资金在撤出。粮食价格出现上涨,南方上升了10-15%,农民惜售,有棉花也不卖。
郑良芳:
1990年到2000年,我国的直接融资比例逐渐上升,但最近两年出现下降,企业主要靠间接融资,股债市融资出现萎缩。这种改革简直是倒退。这一轮增长还是政府主导型的增长,27个省市都搞汽车,重复建设少不了。固定资产投资猛增,消费不增,我估计65%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这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
建了那么多的机场和高速公路,机场效益大部分不好,高速公路基本上全都是亏损。现在主要是靠外部拉动,但我国的工业要反哺农业了。农村土地收入的70-80%都要反馈给农民,农民富不起来,经济上不去。
张汉亚:
我们的计算是,投资的58%转为了消费。因为投资的效益很低,一级级的转包,最后施工的都是无资质的农村工,黑色利润都转化为储蓄。所以,光看投资高增长也不真实,一大块投资实际上又转化为储蓄。
我们目前的出口怎么能不重?出口的机床大多是沙轮机,向外就是搬钢铁,所以我国钢产量达到3亿吨是不成问题的。
仲大军:
当前我们国家的所有经济问题都与外部世界有关,因此,研究外部对内部的影响,已经成了我们制定国内货币和财政等一系列政策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确与外部经济的拉动有很大关系。但在这一场大交换过程中,中国付出了多少,收进了多少?到底占了多大便宜,吃了多大的亏?我们现在还没搞清楚。
中国更需要的是实物经济
我就说一个现象供大家考虑,这种现象合不合理?中国远洋集团的每艘到美国去的货船都装得满满的,但回来的船舱大都是空的,装货量不及船运量的30%。长年这样下去,中国有多少货物运到了美国?美国反馈给中国有多少?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国家又不是实物经济丰富得已经过剩了的国家,还有八九亿农村人处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状态。我国如此大量地出口实物货物,换回一把外汇钞票,这样做合算吗?这完全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啊!
这样简单的一个现象,就说明中国的发展战略出了问题,中国的经济出了问题。长此以往,中国到最后很可能出现非洲一些国家的现象,即资源型的出口在资源枯竭后,使经济发展后继无力。看看20多年来,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了多大的破坏!中国的增长是典型地建立在大规模投资基础上的增长,就如美国学者克鲁格曼所指出一样,这是一种消耗型的增长,不可持续型的增长。中国已经到了极需反省的时刻了。
我们今天所搞的是一种极其愚蠢而畸形的发展,说到底是国内发展不平衡的结果,是国内贫富两极分化的结果,是城乡二元结构分割发展的结果。我们在与外部打交道的时候过多地被人家利用了,更多的资源让人家拿去了。中国下一步的任务是:如何调整国内不均衡的社会发展,如何在与国外这场不平等的交易中获取更的利益!中国不能永远在世界上做活雷锋。中国不能永远在世界充当廉价的角色。
货币量供给出现快速增长是正常的
这是我们大的战略任务,所有国内的经济政策都要服从于这一着眼点。如果从这一角度看问题,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目前国内的资产价格在上涨。这是因为在与国际的资产价格比较之下,我们的资产太廉价。另外还有我们的劳动力太廉价,工资太低。因此,外国要到中国来大肆购买、采购和投资生产。中国要按市场的价值规律办事,不要动不动就收缩银根,怕这怕那。货币量增长较多是完全正常的,在没有出现通胀的情况下,采取这动作那动作是完全多余的。
总起来说,央行的理论水平和观察问题的视野还没进入大的国际循环角度,行为还有些保守。中国目前根本不用担心通货膨胀,并且,中国的目标是制造轻微的甚至是一定程度的通胀。这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是仅仅与自己打交道了,中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国际市场。要按国际市场的价格规律办事。以此来看,中国的货币并不多。
中国如果继续将汇率维持这一低水平,其实质就是在极其有害地损伤自己的国力和财力。这种状况只能使中国继续贫穷,而难有富裕的一天。
当发达国家将苦脏累毒活都转移到中国来的时候,中国的产品就要卖出它应有的高价,象中集集团生产的集装箱已经占世界市场的95%,这是因为没有国家愿意再生产这种苦脏累毒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什么必要再继续表演一个廉价的角色,继续向国际输出通货紧缩的因素呢?中国要通过提价调整世界整个物价。中国要通过汇率的调整来占有更多的外部世界资源。
撇开政治制度来谈均衡汇率是瞎扯
特别是中国的出口要符合它真实的成本,目前的问题是,中国大量的出口产品是以低于它真实成本的价格出口的。象深圳宝安区外资企业里中国劳工的工资,平均仅有700元左右。这种工资水平实际上是以剥夺中国劳工健康成本换来的。深圳80%的打工仔患有消化道系统疾病,700元的工资水平如何保障他们日后的医疗和养老?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今天看还过剩,可是最多还有10几年的时间,中国马上就要进入老年社会和劳动力紧缺的社会。如果现在不早早地积攒下一笔养老和医疗基金,今后将怎么办?
因此,中国的出口成本必须真实,但需要有一种制度来保障。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劳工们没有谈判权和罢工权。中国甚至连国际公认的CA8000这一保护劳工利益的企业标准都不敢承认。实际上实行这一标准,可以使中国获得极大的好处。但我们现在的专家学者和官员们都已经贵族化了,他们对这些不感兴趣。那还有谁来关心中国劳动力的价值?
日本当年日元升值了两倍,最后出现出口逆差了吗?没有。那么日元升值给日本带来了什么?是日本的GDP增长了两倍,使日本从第五六名排名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元升值了两倍还意味着日本可以从境外购买更多的产品,占有世界更多资源。
所以,今天我们要好好考虑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汇率是衡量财富的杠杆,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力的杠杆。在与世界大量进行经济贸易的今天,中国的资产不能如此低廉地被购买,因此,目前中国某些产品和资产的价格调整是合理的。
左小蕾:
仲大军指出的现象很重要。但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人民币既存在着升值压力,也存在着贬值压力。之所以有贬值压力,是因为我们国内金融机构有着大量的不良资产,财政债务率已经很高,如果这些不良资产显性化,必然造成人民币贬值。从财政银行的债务状况看,人民币存在着贬值压力。
丛亮:
仲大军先生所说的进出口现象是很值得研究的。这里有个产业链利润问题,不能仅从我国的出口额来看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因为每一美元的出口到美国后就变成了10美元或几十美元。中国在这一产业链条中拿到了多少利润?中国的出口还有多大的利润空间可以争取?需要研究。
宋立:
中国已经具备了比前两个十年增长速度都快的发展条件。过热不过热应用物价指数来衡量。物价零增长应当说还处于通缩范围。货币供应量都在平均的水平上,因此不能算热。唯一的问题是贷款,一是工业,二是基建增长。中国进入重化工阶段,货币政策应有所调整。
袁钢明:
我完全赞同仲大军的观点,目前我们的进出口有很大的问题。出口搞得有点太过分了,过度出口已造成极端现象,已不需要外汇了,出口的偏向错了。出口退税率要继续降,否则汇率就要调整。
关于货币政策,我认为央行只管通胀就行,最好不要收缩,不能以去年的标准来判断。去年是过低了,通缩。以去年的1.8万亿贷款规模来衡量不行。目前是物价低,房价高。央行12.1文件是对的,但没被执行,自找麻烦。货币没给财政创造宽松的空间。板子都打到货币上,没打到财政上。
韩军:
我国这一波经济高增长还是通过剥夺农民造成的。第一次是统购统销,这一次是侵占农民土地,低价甚至无偿的利用土地资源,继续挤压农民。中国建国以来整个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是建立在农民的贡献和牺牲上。要认清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质,非均衡的发展。
另外,过度对外开放,让外资来挤占中国市场,民企不能公平竞争。资本数量的增长是没界限的,但利润是有民族性的。收益最终留在哪儿?收益都给了谁?
城市建设问题,之所以权力能与民争利,是因为我国没有民法体系,民法不健全。台湾有6法全书,我们照搬过来就行。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39103 seconds ] :: [ 18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