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昨天如果没人骂粗口我不至于那烦!现在里面我贴一则消息,是关于伊砂《我的英雄》被推荐 |
 |
武汉蒋品超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青年时报》版“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阅265次)
--------------------------------------------------------------------------------
4月18日上午,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颁奖典礼由著名作家马原主持。在此次“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中,莫言、韩东、王小妮、余光中、王尧、须一瓜六人分享了“2003年度杰出成就奖”、“2003年度小说家奖”、“2003年度诗人奖”、“2003年度散文家奖”、“2003年度文学评论家奖”、“2003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等六项大奖。应该说,他们能够得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自身的实力,以及读者圈和评论界对其的首肯。只是,本着见仁见智的原则,基于对2003年华语文学大背景有着相当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青年时报》(4月23日)隆重推出另一个版本的2003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1.2003年度杰出成就奖:杨绛
授奖词:杨绛和钱钟书这一对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与先生之《围城》相媲美的《洗澡》,更是让杨绛声名远播。作为钱钟书身边最为亲近的人,在先生于1998年冬逝世之后,杨绛对钱钟书手稿的整理出版不可谓不用心和成功。钱先生做有大量读书笔记,他去世后经杨先生反复整理,分出三类:一类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和拉丁文)笔记,共34000多页。二类中文笔记,数量与外文笔记不相上下。第三类为日札,读书心得,共23册,2000多页,分802则。手稿涉猎题材之广、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闻所未闻,令人叹为观止。而正得益于杨绛的耐心、细心以及自身的功底,凝结钱先生心血与智慧的页页手稿才留存于世。另外,杨绛虽不识古希腊文、不熟悉哲学,但却翻译出了柏拉图对话录之一《斐多》,《斐多》首印1万册,很快脱销。而此事也让人看到,虽遭先生逝世之大恸,杨绛却未曾封笔。她的笔调,依旧清新优雅,保留着自己特有的冷隽幽默,有人称之为cynical者。在2003年度以九十高龄写就的《我们仨》中,钱锺书、杨绛、钱瑗“我们仨”,被杨绛传神的笔一描述,跃然纸上,生意昂然,读来十分亲切。他们性格各异,志趣相投,都将读书治学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甚至生命本身。杨绛的善良、智慧和正直,杨绛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深受感悟启发,获益匪浅。
(对照:《南方都市报》2003年度杰出成就奖:莫言)
2.2003年度小说家奖:阎连科
授奖词:作为当今最有实力的作家之一,阎连科是惟一一位连续两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得主,他的《日光流年》曾打破评奖时限,在茅盾文学奖初选中再次入围。《受活》是阎连科的长篇小说新作,在《收获》2003年第6期发表后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有评论家断言这是中国的“百年孤独”,如果说“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那么,《受活》则是“狂想现实主义”。全篇小说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语言形式,阎连科对民间语文的采写和方言的再造过程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写作经验,相对于《马桥词典》和《檀香刑》,其对地方方言的运用和开掘更为大胆泼辣,但又不流于苦涩和生硬,这是阎连科对现代汉语写作的新尝试、新注解和新发现。小说虚构了一个叫受活庄的地方,这是一个遗世独立、鲜为人知的村落,所有村民都天生残疾,视健全者为另类。主人公柳县长异想天开,想用重金购买列宁的遗体以发展旅游经济……小说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命运都具有明显的荒诞感和扭曲形态,但却和某些我们熟悉的当下社会图景构成了尖锐、复杂而激烈的对话,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连贯的激情,并把激情表现得诗意盎然,野性十足。
(对照:《南方都市报》2003年度小说家奖:韩东)
3.2003年度诗人奖:伊沙
授奖词:伊沙大约是中国诗坛第一个真正的“后现代主义者”。其曾师承“莽汉主义”的李亚伟和“他们”的于坚。但是,李亚伟、于坚诗歌的“解构”性质表现得十分明显,“传统”的意识形态及其相关的体制对他们而言是耸立在面前的一座“庞然大物”(于坚语),他们无法无视它的存在。对伊沙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视“庞然大物”,将其彻底悬搁。伊沙的早期诗歌对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整个文风都有很大的批判和反驳作用。有人说,伊沙的尖锐和他的写作速度同样令人吃惊。在网络时代,他如鱼得水,以月度发布的形式在诗歌论坛发表自己的作品。2003年度出版的书名相当自信和自恋的《我的英雄》,收入了伊沙在1999年至2002年创作的200首短诗。在这本诗集中,伊沙依然兴致勃勃地进行着口语叙事,只是更加冷静、沉稳。
(对照:《南方都市报》2003年度诗人奖:王小妮)
4.2003年度散文家奖:蔡天新
授奖词:作为浙江大学数学系的一位博士生导师,蔡天新难得保持着旺盛的文学创作激情。蔡天新自学生时代开始写诗,笔下“形成”有诗集《梦想活在世上》,散文集《横越大陆的旅行》、传记《北方,南方:与伊丽莎白·毕晓普同行》、译作集《美洲译诗文集》,2003年曾应邀参加非洲诗歌节,其作品被翻译成十多种西方语言和阿拉伯语。随笔集《数字和玫瑰》(2003)的出版更是标志着其创作高峰的来临。这些文章都是以旅行为背景或为线索写成的,旅行不仅使这些随笔在形式上拥有强烈的流动感和时空上的大幅跨越,同时,在内容上具有广泛的包容和涵纳,其中包括作者对数学、诗歌、艺术、旅行等多种领域的描述和思考,涉及到世界不同行业500余位杰出人物的发现、学说、贡献,以及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文章既具有游记的写实性,又具有随感的思想锋芒,充分展现出作者旅行家的视野、数学家的严谨思维和诗人敏感浪漫的情怀。最近,《数字和玫瑰》又出了韩文版,加之前年西班牙文版的诗集《古之裸》在南美出版,蔡天新已经有两种文体的著作出了外文版,这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极其罕见。
(对照:《南方都市报》2003年度散文家奖:余光中)
5.2003年度文学评论家奖:李敬泽
授奖词:李敬泽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从事文学批评写作,侧重分析当下文学现象、推介文学新人,2000年获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近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著有文集多部。李敬泽让人印象深刻很大程度在于其多在《南方周末》上发一些评论文章。文学评论不仅需要面向写作者,也需要面向普罗大众,大众读者也乐于接受那些能够对当下文学现象发言、并显示出专业水准的批评文字。李敬泽的努力让大众看到了希望。同时,李敬泽也是非常关注当代文学进程的批评家。李敬泽的批评是一种点评式的批评,对作家尤其是刚出道的作家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他对作品优缺点和特别之处的指点,使得作家本人在创作上产生一种自我意识。
(对照:《南方都市报》2003年度文学评论家奖:王尧)
6.2003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麦家
授奖词:从《解密》到《刀尖上行走》,再到《暗算》,麦家不断强化自己智性而充满激情的写作,创造了一个奇幻灵异的小说世界。麦家的艺术探索,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惊奇。这位新人,在2003年以前还是默默无闻,但随着《解密》的问世,麦家名字的曝光率渐渐多了起来,而“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入围作品”、“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2002年度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之“进步最大的作家”等一系列荣誉也相继落到他的头上,亦证明其写作受看好的程度。
(对照:《南方都市报》2003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须一瓜)
本消息由诗生活通讯社发布,转载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