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芦帝的“重释恩赐民猪”瘟鸡中找不到,俺提上来一头备烤的,想批伐和炒回锅肉的请进!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芦帝的“重释恩赐民猪”瘟鸡中找不到,俺提上来一头备烤的,想批伐和炒回锅肉的请进!   
所跟贴 最让芦帝伤神的是:大冰留在中央,太土。怎么办? -- 邢国鑫 - (94 Byte) 2004-4-29 周四, 上午9:14 (110 reads)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这确实是一场战争,一场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战争。 (115 reads)      时间: 2004-4-29 周四, 上午9:18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在中国科协2002学术年会上递交的一篇学术论文中谈到:我国生态安全面临三大危机。“全球出现的生态问题,我国都相当严重地存在。我国的国土生态安全形式十分严峻。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林、土、水三个方面。”“在“林”的危机方面,主要表现为森林资源严重不足,质量不高。尽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有所增加,从解放初期的8.6%提高到现在的16.55%,但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人均蓄积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8,森林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在“水”的危机方面,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短缺和水灾严重。我国的水生态系统失衡,水环境安全度下降,旱涝灾害频发,河流断流现象加剧。50年代年均受旱灾农田1.2亿亩,90年代年均达到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97年断流226天;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发生过的大洪水是53次,但近50年来每3年就出现一次大涝;一些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漏斗区。其中,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000多吨,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由于泥沙淤积,全国8.2万座水库总库容损失1/3;50年代以来,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消失了45%,损失蓄水容积560多亿立方米。 在“土”危机方面,主要表现为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据第二次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检测结果,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化呈加剧之势,荒漠化土地年均增加1.04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年均增加3436平方公里。1995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0.08公顷左右,在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倒数第三位;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采和长期超载过牧,全国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其中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达1.3亿公顷,并且每年还以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90年代的23次,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涉及范围越来越广,造成的危害越来越重。1998年4月,西北12个地、州遭受沙尘暴袭击,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 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比1990年全国第一次遥感调查结果367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0万平方公里。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50年来,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多万亩;每年流失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这对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无疑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海外民间有郑义先生耗费几年的心血写下了一本全面描述及深入探讨当今中国生态灾难的著作“中国之毁灭--中国生态崩溃紧急报告”。郑义先生在前言自述到,“这是第一部有关“制度生态学”著作。我最重要的发现是:“公有制”,特别是“两权分离”的“公有私营制”乃是生态环境的第一杀手。“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所有权与使用(经营)权之分离,造成了史所未见的环境与资源破坏,从而把一个尚有希望的中国引向毁灭。我首次以生态经济学方法对一个世界大国进行了资源环境成本的全面的量化估算,其结果骇人听闻:近年来,在“两权分离”的产权制度下,每年因破坏性“高速增长”而支付的资源环境成本约为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倍以上。这对於一个人均资源极少、生态环境极脆弱的国家,无异於自杀。”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直言“中国目前生态形势十分严峻,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我们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应多想一想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

具体一点《人民日报》(2001年06月15日第六版) 记者丁伟在“国土荒漠化现状透视”的报道中写到:20世纪80年代,“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警告引起了上至党中央,下到普通百姓对首都生态环境的关注。从那时起,以护卫京津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开始启动。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京津周围的森林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正当人们为绿化成就欢欣鼓舞时,久已不见的强沙尘暴天气近两年来卷土重来。最新的卫星遥感图片显示,在我国的北方,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一条东西长约4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的黄色带正呈扩展趋势。

黄沙每天吞掉1.5亿元。我国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危害表现在许多方面,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1996年西北五省区财政收入总和的3倍,平均每天损失近1.5亿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有1000万公顷的耕地不同程度地沙化,造成粮食损失每年高达30多亿公斤。绿化赶不上沙化。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以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90年代增加到2460平方公里。与此相应,强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次数也由50年代的5次发展到90年代的23次。树种得不少,为什么沙尘暴越来越多?中国林科院教授慈龙骏分析说,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连年大旱,土地自然风蚀速度加快;二是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活动加剧,破坏的速度超过治理的速度,这是造成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 要遏制荒漠化扩展的趋势,进而实现人进沙退,当务之急是制定、完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明确营造、保护森林植被的责任义务,制止破坏森林植被和不合理的生产建设行为。新时期荒漠化防治要有新思路。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专家们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在组织实施上,要统筹安排,“一张蓝图”,协调治理,妥善处理林农、林牧、林水的关系;二是在荒漠化研究上,要突破学科、技术层面的限制,集合经济学、人口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优势,综合研究,联合攻关。

郑义先生在“中国之毁灭--中国生态崩溃紧急报告”的第三章 荒漠化势不可当也详细论述了风沙的问题。“科研报告指出:中国现有的荒漠化土地中,25.4%是由於过度农垦造成的,31.8%是过度樵伐造成的,28.3%是过度放牧造成的,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占8.3%,工矿、交通、城市建设破坏植被引起的占0.7%。林业部部长徐有芳坦诚地对此表示无保留的承认:“我国土地沙漠化扩大的原因,真正属於自然因素造成的仅占5.5%,而94.5%是人为造成的。”

正反两面一切事件加总的结果是:荒漠化趋势不仅未能受到遏制,还在继续加重。 这是值得问一个为什麽的。

最直观的因素是经费不足。全国各省市已制定的治沙规划,十年治沙1.3511亿亩,经费为122.2亿元。从执行情况来看,除每年1亿元的贴息贷款计划落实较好外,其他资金还很难到位。(10)十年投入122.2亿元,平均每年12.22亿元,这与年均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一次黑风暴直接经济损失6亿元等数字已不太相称。再加上仅1亿元能到位而其他经费还很难说,实际上计划已成画饼。财政紧张确是实情,但钱多钱少都有个用法问题。花在豪华轿车和公款吃喝上的钱,每年2 000亿恐怕打不住,是每年10几亿治理经费的近200倍。拿得出钱来腐化,拿不出钱来治理国土荒漠化,於心何忍?

钱的事,不提也罢,更要紧的是以下两大弊端:

其一,“防堵”战略之失误。

中国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的“五大防护林体系”,全部进入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八项生态保护工程之列,其气魄之大可以想见。 最先构思并实施的“三北”防护林,是“荒漠入侵”理论之典型思路:既然“万里风沙线”南侵,就在前沿打阵地战,用林带堵。这一工程的倡议者和推动者——被邓小平以“自由化”罪名而贬褫的前中共元首胡耀邦,正是以防卫北京为由而提出“三北”工程的。1984年11月,胡提出:北京地区的风沙和绿化要切实解决,力争在本世纪末彻底改造首都周围环境。“胡耀邦的原初出发点并不是要解决百年千年的国族存亡问题。以中国的治国模式,任何久远的根本大计都要假托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才能注进驱动力。”(11)正如古代的万里长城未能堵住外军入侵一样,今天的“绿色长城”也同样堵不住荒漠入侵。如前所述,荒漠化的根本原因并非荒漠“入侵”,而是土地“退化”,是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不著力於从整体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中国在防治荒漠化之战中屡战屡败之症结所在。“三北”工程重点是河北,河北之重点是保北京。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制度,极权制度一优点是:在主政者注意力集中且决心最大的一点上,易於取得突破。正是这样,“三北”工程1988年开始实施,短短三年後,河北森林覆盖率竟从1 0.71%上升到1991年的13.22%,是同期全国增长率的5.97倍。据媒体报导,多年来困扰著北京的风沙开始减缓,扬沙日、浮尘日、沙尘暴日都大幅下降。(12)可惜荒漠化趋势仍未遏止,2000年春,北京连续遭到10次沙尘暴袭击,民众怨声不绝。由是,北京政府决心在未来十年内投资200亿,在内蒙古植树治沙,改善北京“生态後院”的环境。

“三北”防护林从名称到内容都是防堵“入侵”的思路,因此效用十分有限,内蒙古和全国荒漠化趋势仍继续恶化。於是,只好再扩大防线,用同样的思路,以太行山防护林加强对北京和华北的防卫,以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堵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以农田防护林堵农田荒漠化,以沿海防护林堵沿海风潮。战绩如何,还要看。但沿袭“防护”、“防堵”之老方,又如何脱出“局部治理,整体恶化”之旧局?当然,说“防堵”不行尚言之过早,如果林带不断增加,十几条,几十条,最终把全国铺满,生态环境自然好转。但那也不是“林带”,更不是“防堵”了。

其二,公有制、双轨制之痼疾。

这一更深刻的问题是:避开所有制根本改革,以国家计划、行政干预能否走出困境?

或者换一种问法:百姓没积极性,光靠政府拨款能不能把林种起来,并且护住?

在大多数民众都参与或同情盗伐,众多地方官员都推动和纵容毁林开荒的情况下,警察部队多半只是一个摆设。还有一个并非不重要的技术问题:“万里风沙线”,警察能看得住吗?

这是一堵血迹斑斑的老墙:行政手段不能解决经济问题。许多政府都曾在这堵墙上碰得头破血流。中国政府九死不悔,因为另一条别人走通了的路--以经济手段解决经济问题--需要对现行国家经济、政治体制实施根本性改革,对它来说意味著自杀。

一场屡战屡败的战争

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危机,第一个就是土地荒漠化。荒漠化的危害甚於水灾、地震等各种触目惊心的灾难,它冷漠的扩张所毁灭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与环境、社会与文明,并且很难甚至永远无法重建。

按照官方数字,在中共建政之初,荒漠和荒漠化的土地为66.7万平方公里;近四十年来净增102.2万平方公里,翻了一番半。其净增之面积,超过28个台湾,超过西欧五国(英、法、爱、荷、比),相当於中欧八国(波、捷、匈、德、奥、瑞等)。

建政四十七年间,沙漠和沙化土地从66.7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68.9万平方公里,净增102.2万平方公里,年均2.76万平方公里(为林业部公布数字年均2460平方公里的10倍以上),日均76平方公里。这还是四十七年平均数,如果再考虑到荒漠化呈加速发展,(16)则目前每天失土可能在90平方公里左右。假设敌军来犯,以此速度攻城掠地,占领珠海特区、或温州市区或南通市区将在两天之内,占领北海市区需三天,深圳特区或秦皇岛市区四天,烟台市区或连云港市区九天,青岛或福州或宁波等地市区十一天,广州市区也不过十六天,而攻克北京城区仅需两天左右。

这还是以林业部1997年公布的数字(168.9万平方公里)为基础进行的计算,如果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定义的数字(262.2万平方公里)来计算,人造荒漠“攻城掠地”之速度可能还要快得多。

这是一场战争。

这个比喻之不贴切处,是荒漠化土地并不象沿海城市寸土寸金,可比者,唯生存空间而已。中国生存空间极其有限,山地已占去国土面积65%,(17)再加之人口剧增和荒漠化加速,生存空间已成国运之所系。

如果我们的生存空间继续压缩下去,谁能保证我们就一定能逃脱文明覆灭的命运?

当联结欧亚两大陆的丝绸之路正处於鼎盛时期,谁曾想到覆灭二字?但楼兰、精绝等数十个曾辉煌耀眼的文明确已湮灭。

蓦然回首间,非洲二十一国的大片国土不是也眼睁睁地沦为了无人区?

在水土流失一章中,我们曾谈到所有能够水土流失的土地已全部在流失,现在可以补充一句了:在这些水土流失的土地上,荒漠化正在继续完成著生态环境逆演化之顶级阶段:无树、无草、无水、无土的不毛之地。我们还谈到中国文明从西北向东南不断迁徙的大趋势及生存空间的枯竭,并提出了一个似乎危言耸听的问题: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且战且退吗?我们能退进太平洋里去吗?现在再加上荒漠化正从西北、正北、东北三面紧紧进逼,同样的问题就有了更严肃的意味。

是否真该算算我们的生存空间了?哪怕是很粗略的呢?——

我们辽阔的960万平方公里家园,减去严重水土流失的国土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38.2%),剩下593万平方公里(占61.8%);再减去彻底荒漠化国土(沙漠、戈壁)和不能维持人类生存的国土(冰川、石山、高寒荒漠等)约3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33%),(18)就剩下300万平方公里(占28.8%)——我们的家园已缩小到一小半了。与五十年代相比,大帐是:人口翻了一番多,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土地各翻了约一番半。其确切的含义是:在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们的人均生存空间已被压缩到原来的1/5。

——这确实是一场战争,一场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战争。

新时期荒漠化防治必需要解放思想,采纳新思路, 采取军事管制和建设保护的新战略。改良工程师已经寄信给江泽惠院长并请她转交一份有利于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有利于整军、富民、强国和彻底解决大西北风沙和黄河安危问题的建议书给“讲”主席。建议书的题目是:建设可以发电的万里固沙长城——新世纪中国防沙工程的战略思考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0567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