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剥一下东海一枭的皮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剥一下东海一枭的皮   
武汉蒋品超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剥一下东海一枭的皮 (326 reads)      时间: 2004-4-28 周三, 下午1:4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以下是我的诗作,诗论,及东海一枭在洪哲胜博士〈民主论坛〉的简介,他的平民论坛,前一阵网上在谈专利,如果说专利,这专利是不是被掠夺得太甚。这是我何对他不满的原因,一直耿耿于怀,但没说,害伤狗屁和气。

此诗当时在大陆网络传播之烈,让我吃惊。为此诗,南人曾劝伊砂与浩波和好。当时我刚被小引叫去〈或者〉论坛,他以为小引在和我联手,如他们联手办〈诗江湖〉,找人马找话题。我发过一些贴后,此诗一出,南人不久便说以前你们吵闹是为了炒作,现在已经没必要了。看看现在都有传世的作品了,时势所迫,还是和好吧。伊砂不愿意,他说,诗是个人的事,从前不是为了炒作,现在也没有和好的必要。这诗在当年洛杉矶六四纪念蜡烛光晚会,差不多二十多分钟朗诵,会场鸦雀无声,人们如痴如醉。第二天〈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报道晚会皆有报道此诗〈世界日报〉引述前半部分,《星岛日报》引述后半部分。王超华小姐甚为称赞。这样一个名竟进入了枭师傅的简介。我曾与洪博士提及我诗如何如何时,洪博士当时居然提到东海一枭名,说核对核对。那时我心里就象飞进去一苍蝇,恶心。如果他真有在2001之前名为〈呼唤英雄〉出版品不妨在这网上量量。现代科技这已经不是什么难不能做的事,照个相,放上来!

另外我的诗论〈是语言创造了什么还是创造了语言的什么〉在中国网络一天一篇,持续十天,本来想再继续,吓得那些人不敢再理,便没再继续。我曾不经意见到两处将此贴留作自己的读物,一是〈看中国〉一是〈无名指〉。我文中分析了平民思潮,民生思潮。我甚至在网络有一贴着重强调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平民思潮,尤其民生思潮将是未来文学越来越突出的内容。此贴我现在没找到。这高瞻远瞩渐进被证实的论断,居然被枭师傅拿去作了论坛坛名,佩服!其实对此我已见怪不惊了,如果走过大陆网络我的太多论点被人活学活用活搬活抄了,一是我根本无机会追打,二是如果要追打我得要帅百万雄师,在下无德,天所不容,它不给时间与安宁。

《呼唤英雄》
--因大庆工人为不公的待遇数万人上街游行难受而作

人不站起来
怎么会有崇高
天不爱弱小
如何能算广袤
谁说这世间
已不再有英雄
不是你目光短浅
未看到那片风骚
就是你心志脆弱
被猎枪吓退了呼号
外表的繁华
掩盖著满身的脓□
上溃下乱
这个世界
并不是你们看到的
锦绣一片
江山娇好
无胆的医生
绝不会显出医术的高超
垂危的病体
也偶尔会出现回光返照
那些喑哑的哭泣
你们应该体会他们心底的哀嚎
那些无助的呐喊
你们应该听懂他们微薄的需要
是什么造成大批大批的官僚
为所欲为
明目张胆
东倒西倒
是什么招惹城乡遍地的百姓
呼天抢地
泪水滔滔
无依无靠
是什么致使那么多思乡念亲的国人
甘愿避开生他养他的国土
去做一个偷渡客
象无头的苍蝇
即使没有目标
也要在异国的土地上
忍受军警的缉拿
颠沛流离东躲西逃
不惜将宝贵的性命丢掉
是什么招致成千上万的学子
学问满抱
却象乞丐一样
宿路边
住街角
衣食无讨
工作难找
是什么让那么多在岗的职员
身在曹营
心在楚汉
苦闷不安
人心涣散
这山望著那山高
是什么导致工厂无工
银行停摆
农人卖出了白棉金稻
收回的竟是
无法靠它养命度日的白条
商家商品堆积如山
凄惨经营
进一次货
赔一次本
忍无可忍
只好纷纷倒掉
街道行人鬼鬼
满街流浪
无所事事
象在静等中
渴望能逮住
哪一个不留意的耗子的
一只只野猫
出版者出版不出好书
写作者作品无处发表
医院寥落
空著一间间空屋
病人无钱
躺在自家的病床上捂痛惨叫
国是失据
百业萧条
大庆
大庆原是一面工业的红旗啊
是这片国土屹立在世界
曾经久久让人们引以为荣的自豪
是多少人呕心沥血
生死相抱
为这东方的人类
托起的一副难得的至宝
如今
在这静止的改革里
在这痛楚的转弯中
也已经进退维谷
风雨飘摇
象渤海湾上那架曾经坍塌的钻井台
正上倾下斜
不甘心塌倒
却不知道
该如何才能不去塌倒
那么多的怒吼
在警钟鸣叫
那么多的哀求
就象在向生存告饶
不忍的心
没有人不把悲悯的目光投向那里
没有人不凝聚著揪心满怀的关照
苦难的症结
在一一显露它腐败的征兆
无力的百姓
在无助的渴望中
人们应该看到
他们在急切的等待著
等待著那把利落的手术刀
天地还有苦恼
天地
肯定还有奔向它的思潮
这片国土
这片多灾多难百业待举的国土啊

谁才是那个真正的英雄

谁才能痛定思痛
为民舍命
才能举起那把锋利的手术刀
才能为他们
为那些期待中的百姓
为那些破碎不堪的百业
切除痛苦的病灶
将那不公的分配不轨的体制
彻底
干净
连根斩掉
换以新血
换以制衡
换以这天地间正确的生存之道
让无力摆脱弱小
让无助得以依靠
让无聊远离空耗
让无奈收获目标
2002/1/3洛杉矶

东海一枭(笔名)
--------------------------------------------------------------------------------

2002.1.12 东海一枭小档案


东海一枭(笔名),原名余樟法,笔名萧瑶、若愚、碧侠等,1964年12月10日出生于浙江遂昌县龙洋乡。
当过农民、流浪汉、打工仔、记者、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现为无业游民。
80年代以来,创作了大量的新诗、旧体诗词、散文、杂文、随笔等,先后在海内、外400多种报刊、杂志发表作品2,000余首(篇),陆续结集出版者有:
新诗集《浪子吟》(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1993年版)、《未必逍遥》(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剑魂琴心》(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在命运之上──中国诗人自选诗丛.萧瑶卷》(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散文集《呼唤英雄》(新华出版社)。
旧体诗词集逍遥山庄诗稿》及续集、三集、四集(均由银河出版社出版)。

以下是我关于平民思潮的诗论。
摘自《是语言创造了什么还是创造了语言的什么》

7。是精神性写作和平民化写作,还是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二)

--关于上世纪以来诗歌写作风格的定位


昨天太累,写得零乱,今天抽出昨天一部份整理了加深了些,贴给大家

纵观所谓“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诗人及其作品,不难看出,他们真正的分野其实并不是他们真正属于哪一个不同的阵营,代表哪一个不同阶层的利益。不是的,不是象“知识分子” ,“民间” 两个词列在一起,在字面上给人的那种鲜明的,抵触性的堡垒感。无论‘理性重,注重精神,讲究崇高和唯美’ 的 “知识分子写作” ,还是‘感性强,注重细节,讲究故事和趣味性,贴近生活现实’ 的 “民间写作” ,他们各自都有接近甚至完全和对方原则相符的作品存在。也就是说他们争辩的这两种写作其实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而不是象路线斗争,对立的世界观不可调和!

所以以“知识分子写作” 和“民间写作” 两个互不包容的概念来界定和划分显然在人们心目中人为的制造了两种本来有着交叉关系的写作的对立!而重看历史,形成所谓“知识分子写作” ,让所谓的“民间写作” 头痛的传统,即于坚所说的“诗歌体制” 的“黑手” 是什么呢?我引于坚在<谈诗论道>一文中的一段话:‘中国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的写作,无论强调政治的还是标榜不问政治的,崇尚的都是“站在虚构的一边”。至今依然为诗人们津津乐道。政治抒情与自我抒情就惯用语来看,贺敬之式的抒情与海子式的抒情看起来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站在虚构的一边”是一致的。“站在虚构的一边”,其实已经成为诗歌风气,常识、诗歌教育和诗歌体制。看看教科书,其实大都是依据是否“站在虚构的一边”来取舍作品。“站在虚构的一边”制造了大批的“高雅迷”。 ’

其实他应该把北岛也列进去,我想他其实未尚不曾想过。只是他感到如果把北岛也列进去,很多事情谈起来,他就会有些力不从心了。如果说贺敬之,海子是块大石头,北岛就是一整座山。石头尚能勉强为之,山实在是他应付不了。因为贺敬之,海子的确有他们虚的一面,虽然他们可能认为自己诚恳真实,但在读者和普通人读来则不踏实,与自己心中所感受到的“人” 和社会等的真实有一段距离,可以让于坚捞一些口实。而北岛一代以钢铁般的力量撼动了整个历史整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无论强调政治的(如<回答>)还是标榜不问政治的(如<一切>)’, 他们都没有“站在虚构的一边” ,都在人心中烙下了真实而且真诚的印记。

这里被于坚所指责的就是思辨的,理性的,崇高的,甚至抽象的“精神性写作”,这种写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与‘国家大机器中“人” 的存在被发现’的思潮同进退,在90年代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被遏止。于是逐渐,或者其实在80年代尾与海子相随就出现了如于坚后文所说的:‘但在八十年代后期,一些诗人反其道而行之,从中国式的柏拉图主义里面走出来,诗歌中出现了“回到事物本身”的倾向。就语言来说,距离事物本身,距离身体最近的语言当然是口语,是人们日常生活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的那种语言。’

单从语言看,因为朦胧诗给人的感觉比较“文气” ,有些句子翻来副去的想,也似乎还在五里云,搞不太明。因为“崇高” 总与“抽象” “庞大” “遥远” “莫测”等境界相随,这种境界落在文字上,必然也会给人空朦迷茫的感觉。而于坚所提及的“民间写作”这其实是另一种思潮的出现所带来的反映,即平民化思潮。80年代后期,由于北岛们所揭示的‘国家大机器中“人” 的存在被发现’的思潮使个体意识不断强化并深入人心,人们开始重视自我,重视自我的价值,甚至形成了许多人的自觉意识。

而‘国家大机器中“人” 的存在被发现’的思潮同时也让一些人们窥见了“人”的渺小与脆弱,面对国家意志,组织威权,社会强力,心感无能或恐惧,很多人由对‘“人” 的存在’(强调“人” 的存在就是对“国家大机器” 的反抗) 的狂热退而注重关心“人” 关心自我,而淡化对“国家” “政治” “社会” 的关注,于是贫民化思潮开始启程。“平民化写作” ,也就是于坚们所说的“民间写作” 即为这种思潮的反映。这种写作因为它是反映平民意识,淡漠崇高精神,因而更贴近自我,随俗,感性,真切,具体,所以它的语言抒写的内容是一种直观的真实,而不是象北岛那样,是一种抽象的真实。

因此人们总在清理而总没理清的“知识分子写作” 和“民间写作”其实是“精神性写作” 与“平民化写作” 。

在八九之后,崇高精神遭受现实镇压,“精神性写作” 当然的遭受重创,很多类似的写作转入地下,形成了不久的将来人们很快可以看到的“地下写作” 。我就是其中一例,我还看到过另外的作品。当然我也有许多“平民化写作” 的作品。“精神性写作” 的另外一支,类似余光中<西螺大桥>风格注重思辨强调深沉而淡化政治的写作就成了与所谓“民间写作” 相对抗的主体。于坚似乎很藐视这种写作,其实我对此也不看好。有下面一诗为证:

母性

--读《余光中诗选》

做爱时

我需要戴套吗

如果思想在里面

肉体在外面

受孕也无所谓

你是在从前

我是在今天

不易也罢

这里有你的产床

产房

和你的热望

装心的器皿空着

苦等

哪一夜

我来轻狂

“平民化写作” 由于注重的平民意识,也就平凡,随俗,甚至随意,猥琐。“平凡,随俗” 就成了后来人们鼓吹的“口语诗” ,“随意,猥琐” 得时势怂恿和放纵,就成了“下半身写作” 。

但无论“精神写作” 还是“平民写作” ,无论“崇高”还是“平凡” ,无论“深沉” 还是“浅显”(即于坚所说的“诗歌不再晦涩朦胧了”) ,只要是诗就应该渗透着诗人的良知!应该关注现实(心灵现实和时势现实) !向恶,向丑,是一种罪过,空泛虚无,言之无物,也是一种错误!商业家有商业家的财富--金钱,政治家有政治家的财富--政体,军事家有军事家的财富--军队,思想家有思想家的财富--哲思,相对而言,诗人是最穷最可怜的!他只有一颗时时都可能遭遇危厄的良心!如果我们将他也糟蹋了,我们将一无所有!将会成为毫无自尊可言被世人所唾弃的可怜虫!

04-04-03洛杉矶


8。“地下写作” ,“平民思潮” 与“平民化写作” ,“民生思潮” 与“民生写作”

我这里提到“平民化写作” 不是在创造一个理论一个招牌,寻找什么卖点,而是它已是目前人们写作状况的一个事实。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大机器中“人” 的存在被发现’的思潮出现时,已派生出“面对国家意志,组织威权,社会强力,心感无能或恐惧”, 进而‘淡化对“国家” “政治” “社会” 的关注’ “ 重视自我,重视自我的价值” 的“平民思潮” 。当由‘国家大机器中“人” 的存在被发现’的思潮及至后来掀起的崇尚崇高精神的狂热在最终被强力遏止后,经过一段短暂的疗伤期,“平民思潮”便更加普遍,甚至盛行。“平民化写作” 当然而相伴而盛。无论是在从前可以化归为我所指的“精神性写作” 的注重思辩与理性在现在被标称为“知识分子” 的“知识分子写作” ,还是所谓的“民间写作” ,他们都其实是“平民化写作” 的范畴。

与一直坚持“精神性写作” 的“地下写作” 在历史中将形成对照。而随着中国腐败的加强,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对外开放不得不造成的环境压力的逐渐宽解,民生处境的不断恶化,“民生思潮”已经开始出现,“平民化写作” 的一支将演变成“关注环境和民生状况” 的写作--“民生写作” 。如果环境和个人才能的允许,我们这个时代可望出现人们期待的大诗人!当下我在网络所见到的类似这种写作的较为优秀诗人有疼痛,管党生,张祁,还有小引,林林,陈金洪,伊沙似乎也有一些类似作品。

这里我着重来谈“平民化写作” 概念的准确在哪里:

(1) 。它避免了“民间写作” 概念名不正,言不顺,在字面上因“民间” 二字造成其主张的强烈的混乱,狭隘与分割。

“民间写作” 其概念造成的混乱是让创作和阅读在感觉上偏离而使创作和阅读者的整体潜意识滑向“民间即不入流,甚至下流和丑恶” 的低俗性一边,而使“民间写作” 在很多不明究里的追随者和阅读者心目中以为是对如“下半身” 等低俗写作的倡导与推崇(或许其本身真就认真以为这就是他们所谓关乎人性的目的与方向,而“民间写作” 只是他们前期的舆论掩护。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以前很多的讨论就夸大了它的涵盖,而使我这篇关于它的文字也变得毫无意义) ,使本来应该可以与之水乳交融,或者成为其一部份的“精神性写作” 的作品与创作遭受隔离,使真正应该倡导的关注民生和环境状况反映“民生思潮” 的“民生写作” 也被分割。而“平民化写作” 概念即避免了这些。


(2) 。消弥了“民间写作” 对读者在语言辨识与区隔上造成的迷惑与痛苦,避开了“民间写作”无中生有对所谓“民间语言” ,“官方语言” ,“知识分子语言” 划分在语言选择上对创作者造成的困扰。“平民化写作” 是反映“平民化思潮” 。“民间写作” 也是“平民化写作” 的一种。而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概括了后期的“民生写作” ,和部份从前隶属于“精神性写作” 的“知识分子写作” 。任何语言都可以入诗!民间也罢,官方也罢,知识分子也罢,关键它是不是诗。不单单只是“口语”(我一直都认为这种界定极不确切,我一直认为新诗就是“口语诗” ,新诗的发展就是“口语诗” 的发展。除去李金发等极少极少诗人有文言入诗外,尤其到中共建国后几乎就无人再有人文言入新诗。那些引起所谓“口语诗人” 们反弹的诗歌语言不过是那些优秀诗人们从平凡的口语诗写作中写作出了经典的口语诗而带动诗人们从口语中找寻经典入诗) 。

04-05-2003洛杉矶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1454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