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test:《望罢秋坟照寂寥》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test:《望罢秋坟照寂寥》   
暮雪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test:《望罢秋坟照寂寥》 (506 reads)      时间: 2004-4-27 周二, 下午6:1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与老人的相识是缘于一首曲子。老人很不幸,晚年承受丧子之痛。老人曾一字一泪地对我讲述了那个悲凉的夜晚,儿子出门未归,生死不明,十几天里寻遍北京城大大小小的医院,最后终于找到了儿子的遗骸。我至今还记得那天老人伤痛欲绝的话语:我一生救治过无数的孩子,却无法救活自己的孩子,如果能救活儿子,我愿流尽全身的血去救他。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的大夫,行医数十年。

那是个许多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夜晚。也因这份无法淡忘的记忆,我与老人相识,并开始了交往。

99年我被有关部门折腾,随后住院治疗,老人知道后非常关心,打电话到宿舍托室友转告我:出院后一定去她家养病,她自己因小腿骨折刚动完手术不久,无法去医院看望我,却对我十分挂念。

第二年的秋天,我第一次陪同老人去万安公墓给这位素未谋面的兄长扫墓。因为不是清明,陵园十分冷清,长空寂寂,清风徐徐,我搀扶着老人深一脚浅一脚的穿行在墓碑之间,老人神思恍惚记不清儿子墓地的位置,我们找了好一会儿才来到墓前。 碑文是用镏金描过,“袁力之墓”几个字苍劲醒目,上方是一张黑白照片,青春灿烂的笑脸,英俊清朗的面容,让人顿生无限惋惜之情。袁大哥当时已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正准备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可叹英年早逝,带走了父母余生的欢乐,留给亲友无尽的伤痛。

老人用湿布仔细地擦拭墓碑,拂去尘埃,然后用手轻抚照片,如同抚摸爱子的面容,泪眼模糊喃喃自语:妈妈想你了,妈妈又来看你,妈妈还带了一位你没见过的妹妹一起来看你......儿子,你保佑妈妈爸爸活得健健康康,不去给别人增添麻烦......

老人由低泣到痛哭,压抑已久的哀伤尽情倾诉给九泉下沉默的爱子,那份凝重与哀伤让我难以呼吸,实不知该用什么话语去安慰悲痛的老人,唯有落泪相陪,让寂寥的陵园冷冷地承载这哀伤。

后来老人又把我带到周边其他几位遇难者的墓前,唯一的一位女性是北京医科大学85级的女生,老人告诉我她是为了救助其他伤者而自己却倒在了长安街上。她的师友为她修了这个墓,令她长眠于此,她的父母都在农村,从不曾给她扫过墓,但每年清明前后她的墓前都摆满鲜花。她的墓十分简陋,黑色的墓碑紧贴地面,墓碑上没有铭文,只刻着她的名字:王卫萍,还有生卒年月。我无法知晓她走时的细节,我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她的名字,她静静地以沉默的墓碑记载着那段历史。

最后我们来到一位清华学生:段昌隆的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墓碑上方结着的一个硕大的丝瓜,瓜藤翻过围墙攀延上墓碑前方的小树,结下这果实陪伴寂寞的亡灵,古人曾言:“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情此景令人慨叹。老人随后告诉我的故事更令我动容,段的女友为了陪伴他最后的时光,竟然自己爬进段的棺材里,直到同学发现后把她强拽出来,那是怎样的一份彻骨伤痛。

去年清明因为有事没能去给他们扫墓,今年清明又因非典也未前往,中秋节前老人告诉我,打算去公墓陪孩子们过节,却最终都未能成行,于是写下这些文字,遥寄一瓣心香。

写于2003年秋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9935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