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ZT:便于查找的古董(一)。。。。。。 |
 |
所跟贴 |
ZT:便于查找的古董(一)。。。。。。 -- 须弥山主 - (33048 Byte) 2004-4-26 周一, 下午1:23 (637 reads) |
须弥山主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1865
经验值: 0
|
|
|
作者:须弥山主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看出,干部的高薪制,特殊待遇制的收入中远远超出他们
劳动时间的贡献,尤其是高级干部的待遇中含有严重的合法剥削成分,其剥削
成分比例已远远超出收入25%,实际上远远超过划为富农、新资产阶级的剥削
程度。
资产阶级法权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维护剥削的,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资产阶
级法权的这一方面取消了,它只是调节消费资料分配的尺度,所有的劳动者都
是平等的,都只按时间领取报酬。
所以将劳动时间以外的条件也作为领取报酬的标准,并不属于资产阶级的平等
法权,而是资产阶级等级特权,至于按功劳分配,以及优惠子女家属的特殊待
遇,更是封建等级特权了。也就是说,斯大林及中共许多高级领导人,在这个
重大理论问题上偏离了马列主义原则。正是这种背离了按劳分配原则的、含有
严重合法剥削成分、资产阶级等级特权的和封建等级特权的待遇制度,导致了
干部队伍(尤其是高级干部队伍)的整体上的阶级蜕变,从中滋生出党内资产
阶级。这种蜕变是在合法形式下,不知不觉的心安理得中发生的,这是发生于
共产党内部的自我“和平演变”。这是严峻的政治经济学事实,它必然最终导致
干部阶级性质的变化,这是不依不人的主观良好自我认为革命的愿望而转移
的。——因为他们既得到利益中含有严重剥削成分。)
二十三、一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
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为中国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为世界人民大多数谋利益,
不是为少数人,不是为剥削阶级,不是为资产阶级,不是为地、富、反、坏、
右。没有这条,不能当支部书记,不能当中央委员。
——毛泽东(关于培养接班人的讲话)
“言不及义”就是言不及社会主义,不搞社会主义。……至于“确保私有”、“
四大自由”,那更是小惠,而且是惠及富农和富裕农民。
——毛泽东(《毛选五卷》120页)
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民富裕起来
。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
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程度要大大超过现在的富裕农
民。只要合作化了,全体农村人民会要一年一年地富裕起来,商品粮和工业原
料就多了。
——毛泽东(《毛选五卷》187.197页)
单干,势必引起两极分化,两年也不要,一年就要分化。
——毛泽东。
(资料:
改革二十多年后,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己成不争的事实。)
他们老是站在资产阶级、富农、或者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富裕中农的立场上,
替较少的人打主意,而没有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替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打主意
。 ——毛泽东(《毛选五卷》183页)
发财吧!
——布哈林
要一部分人先好起来,发展一段资本主义。
——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发言提纲)(转引自《中国与世界》2003年第五期
沈为民文章)
在经济政策上,我们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
勤劳动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提倡一部分地方,由于多劳多得,先富裕起来。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勤劳致富是正当的。
——邓小平(《邓选二卷》152、258页《邓选三卷》23页)
(资料:
改革初期,提出“党支部书记要敢于带头致富”,“党员要敢于带头致富”
的口号。)
(资料:
林彪在延安抗大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讲课,只
有两句话:“社会主义就是共同致富,资本主义就是少数人发财。”) ...华岳论坛 - "http://huazhen.net"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的发展,从长远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飞跃,是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邓小平(《邓选三卷》355页)
二十四、一部分人是怎样富起来的?
副业必须要有确实的销路,不能盲目发展,这是对的。……问题是国家要有统一
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去掉盲目性。
——毛泽东(《毛选五卷》254页)
我问江苏的同志,你们的路子是怎么走的?他们说,主要是两条。一条是依靠了
上海的技术力量,还有一条是发展了集体经济,也就是发展了中小企业。江苏吸
收了不少上海的退休老工人。这些老工人有本事,请来工作所费不多,只是给点
工资,解决点房子,就很乐意干,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邓小平(《邓选三卷》25页)
(资料:
改革前,国家有明文规定,退休工人在退休后,不得利用原工作职务技术帮非国
有企业搞与原单位一样的产品,否则追究侵犯国家知识产权的责任。对技术人员
有更严格规定。)
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个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
常突起。
邓小平(《邓选三卷》238页)
现在主要是我们基础工业薄弱,缺乏电力和原材料。而在原料的分配中,小企业
吃了大企业,结果国家损失大。
——邓小平(《邓选三卷》312页)
(资料:
1988年底,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著文称,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无政府混乱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状态比资本主义还严重。)
(编者按:综合改革中富裕起来的地区、人们的致富途径主要有:
1、改革初期,安徽芜湖“傻子瓜子”年广久最多时雇工103人,几年中赚了一百
万元;
2、“天下第一庄”天津市大邱庄,向国家贷款几十亿元,全村4000口人,雇用外
地人,工4万人,同时利用给好处手段,利用价格双轨制套购国家大批钢材,紧
俏物资倒卖,禹作敏号称大邱庄是共和国“第二物资部”,因而致富得流油;
(引自贺晓东《悬念》)
3、“中国第一个体户”牟其中,依靠强大政治背景力量,搞“空手道”,从复辟
后的俄罗斯倒来四架图—154大型客机,倒手赚了四千万元;
4、特区优惠政策形成“政策寻租”,占国家和内地便宜。(见胡鞍钢《特区不能
再特下去了》)
5、在价格双轨制时期,大批“官倒”、“私倒”暴富;
6、房地产开发土地黑市交易及倒卖房地产,出现大批百万富翁;
7、股市中暗箱操作炒股,产生一个金融暴富阶级;(见何新论文)
8、私营业主利用国家贷款建实体,大量雇工剥削致富;
9、技术人员利用职务技术捞外快暴富;
10、四通公司将高科技超高额利润占为小集体所有;
11、干部权钱交易“灰色收入”暴富;
12、许多乡镇企业挖国企墙角而富;
13 ·走私、贩毒、贩黄、贩枪的黑社会分子暴富。
以上是不争的事实,说明所有暴富者发得都是不义之财,没有一个是通过自已辛
勤劳动,诚实劳动,按劳分配而富的。)
二十五、“三农”问题
就农业来说,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家的唯一的道路。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不断
提高农业生产力,这是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
——毛泽东(引自1967.11.23人民是报)
不靠社会主义,想从小农经济做文章,靠个体经济上行小惠,而希望大增产粮
食,解决粮食问题,解决国计民生大计,那真是“难矣”!
——毛泽东(《毛选五卷》120页)
在三亩地上“确保私有”,搞“四大自由”,结果就是发展少数富农,走资本主
义道路。
—毛泽东(《毛选五卷》123页)
(资料:
据统计。改革二十四年,中国人均粮食划了一圈。
1998年中国粮食达历史最高水平后连续五年减产。
1998年粮食产量5.12亿吨,
1979年产量3.3亿吨,人均粮食340公斤;
2003年产量4.4亿吨,人均粮食340公斤;
改革二十四年,人均粮食正好划了一圈。
以下节自《中国统计年年鉴》:
年份—— 中国粮食产量(万吨)——增长率(%)
1969 —— ――21095——―――――――――――
1974 ――― -27525 ―――――― (30·5)―――
1979 ―――――33210 ――――――(20·7)――
1984 ―――――40730 ―――――――(22·6)――
1989――――――40740―――――――(0)―――
1998 ―――――51200 ――――――(25·7)―――
2003 ―――――44000――――――(-14 ·4)-
在七十年代十年中中国粮食增长1.22亿吨,产量增长为60%;
而八十年代十年,粮食产量增长0.75亿吨,产量增长为23%;
一九八九——一九九八产量增长1.05亿吨,增长20%;
1998-2003年减产0.72亿吨,增长为14%。
连续五年减产是建国以后第一次。
七十年代,为备战备荒,贮存大量粮食,因此人民口粮较少。八十年改革后,
这些粮食清出,成为人民口粮。另外80-84年大量进口粮食,平均每年比1976
年进口粮食增加两倍多,同时大幅度提高粮价。这样造成国家赤字,而使重工
业发展速度下降。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消费粮食接近5亿吨,目前产量不能保证中国粮食需
要。)
(资料:改革初期对粮价提价补贴大约用了五百亿元人民币,这都是改革前的
国家积累,作为刺激农民积极性的实惠政策。)
现在粮食增长缓慢。有专家说,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少,农业生产水平降低,中
国农业进入新的徘徊期。这值得注意。
——邓小平(《 邓选三卷》159页1986.6.10)
(资料:
改革开放初期,利用改革前的财富积累、化肥、良种、水利建设等制
造的基础,粮食增产较快。到1984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从1986年起粮食产
量出现徘徊,农民收益增长缓慢,到90年代初甚至出现负增长。)
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邓小平
(资料:
引自《中国统计年鉴》)我国人均寿命1949年为35岁,1976年为65岁。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而世界人口平均寿命1949年为47岁,1976年为58岁。
改革以来,我国人均寿命增幅不但低于世界人均寿命增幅,而且比香港、韩国低
。大陆平均寿命与香港差由1981年的4岁,扩大到6岁。1976年中国人均略超过韩
国,而现在比韩国人均寿命低5岁。
二十六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
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他们没有懂得
革命性质的变化,还在搞他们的“新民主主义,不去搞社会主义改造。 ...华岳论坛 - "http://huazhen.net"
这就要犯右倾错误。
“确产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
,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怎样“确立”?
要确立是很难的哩!……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革命斗争
还要深刻。这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
“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斗争情况的,是妨碍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毛泽东(《毛选五卷》82页)
要恢复象一九五三年以前那样的制度。
——邓小平
(资料:
有的改革理论家鼓吹要重新实行新民主主义制度。)
二十七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两种理解
(资料:
俄国十月革命后,存在五种经济成分。由于内战,经济遭到更大破坏。私人资
本主义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占优势。“而投机活动的主要对象,便是粮食。”
(列宁《论粮食税》)“小资产阶级加私人资本主义共同一致地既反对国家资本
主义,又反对社会主义。”(同前)俄共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
的余粮收集制改为粮食税,允许农民出卖余粮。同时允许一定的商业贸易自由,
允许一部分停产的工厂由外资租赁。实质是“无产阶级国家同国家资本主义结成
联盟,来反对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同前)
新经济政策,“给予资本主义活动范围,是十分狭小,十分‘适度’的。这就是
粮食税的基本精神,这就是粮食税的经济意义。”“退到一定限度,我们就能及
时停止退却,并重新转入进攻。”因此,“新经济政策是一种过度办法”。是为
由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当时,党内有些混乱思想,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从一般共产主义过渡到一般的资
本主义制度。”列宁严厉批评了这种错误思想。到一九二四年底,国民经济得到
恢复,苏共开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十月革命后有一个时期,列宁就打这个主意。因为国家没有工业品去交换,农
民就不拿粮食出来,单用票子去买他不干,所以列宁打算让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和
国家资本主义结成联盟,为了增加工业产品来对付农村中的自发势力。
——毛泽东(《毛选五卷》197页)
要恢复象一九五三年以前那样的制度。
——邓小平(困难时期的谈话)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想
法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邓选三卷》139页)(资料:中国的某些改革理论家说改革就是实
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资本主义利用、限制、改造,过渡
到社会主义,而中国的改革政策是支持鼓励私人经济发展。)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决定节录: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
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
成……)
(编者按:
这就是说,改革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又重新恢复到解放初期的五种所
有制共存,而且多了“三资”,多了股市,而且公有制经济已不再占主体。难怪
有民谣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五三年。辛辛苦苦三十秋,一夜回到解放
初期。)
二十八合作化问题
就农业来说,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农业唯一的道路。
在农业方面,在我国的条件下(在资本主义国家内是使农业资本主义化),则必
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
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
。会不会有人翻案?想翻案的人不少。他们认为合作社搞不成器,我们搞的这一
套将来统统要翻,说我们并非马克思主义而是机会主义。
——毛泽东(《毛选五卷》)81、182、187、216页)。
实行农业合作化,党内有人起来反对。总而言之,党内有这样的高级干部,他们
过不了社会主义这一关,是动摇的。这类事情结束没有呢?没有。是不是十年以
后这些人就坚定起来,真正相信社会主义呢?那也不一定。十年以后,遇到什么
问题,他们还可能说,我早就料到了。
——毛泽东(《毛选五卷》335页)
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
——毛泽东
在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中,经济发展中,农民的自发势力和阶级分化已经开始表
现出来了。党内已经有一些同志对这种自发势力和阶级分化表示害怕,并且企图
去加以阻止或避免。他们幻想用劳动互助组和供销合作社的办法去达到阻止或避
免这种趋势的目的。已有人提出了这样的意见:应该逐步地动摇、削弱直至否定
私有基础,把农业生产互助组织提高到农业生产合作社会,以此作为新因素,去
战胜农民的自发因素。这是一种错误的、危险的、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
——刘少奇(1951年7月3日批语)
(资料:刘少奇在53年大砍合作社,56年又反“冒进”。)
工业要退够,农业也要退够,包括分田到户,单干!
——刘少奇(1962年6月讲话)
只要能增产,单干也可以,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邓小平(1962.7.7讲话)
六0年、六一年困难时期,我没有抵制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资本主义歪风。
——邓小平(1972.8.3给毛主席的信)
要恢复到一九五三年以前那样的制度。
——邓小平(困难时期的话)
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邓小平(《邓选三卷》355页)
二十九、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
只有一个按计划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们提升到其余动物之上,也如生
产一般已在纯生物学方面提升了他们一样。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导言》)
1965——1985年部分国家地区GNP平均增长率%
对比表
美国____1.34____中国_____7.49____印度————1.7____
英国____1.6_____苏联_____5.89——巴西————4.3——
日本——4.7——保加利亚—7.84——墨西哥———2.7——
新加坡—7.6——波兰———8.76——埃及————3.1——
香港——6.1——泰国———4.0——肯尼亚————1..9——
台湾省—缺——捷克———5.15——尼日利————2.2——
韩国——6.6——马来西亚——4.4——加纳——(-2.2)——
(编者按:从上面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凡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不论是中国
,还是变修的国家的GNP增长率都居世界前列,而推行蒲鲁东主义政策的国家,如
印度、埃及等国的发展速度都很慢。而且
中国在建国的初期三十年中是多难兴国,并有大量对外国际援助,却有这样高的
发展速度。怎么能说计划经济体制“妨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呢?此统
计表转引自韩德强的《碰撞》一书。)
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对妨碍我们前进的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有系统地改革。
——邓小平(《邓选三卷》70页)
(资料:
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
体制……)
三十、对建国初三十年经济发展的评价
一些主要产品及增长率(%)的比较
——————— ————————――――――(%)—―――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 1952年—1978年—1995年――52-78-78-95――
工农业产值指标――100――779——3303―――8.21――8.8――― ...华岳论坛 - "http://huazhen.net"
钢(万吨)————135――3178——9153——12.9——6.4————
煤(亿吨)————0.66——6.18——12.12——8.98——4.04——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粮(万担)————2378——6095——8902——3.69——2.25——
棉(万担)————130.4——216.7——434.1——1.97——4.17——
肉类(万吨)———338.5——856.3——3692——-3.64——8.98——
石油(万吨)——-44——-10405——14764——23.4——2.07——
(此表转引自韩德张著《碰撞》一书)
(编者按:
从表中可以看出,前三十年大多数主要实物的年均增长率居然还高于改革的二十
年。)
(资料:
引自1981年《中国统计年鉴》:
1950年——1979年,30年中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3.3%,而1951年-
1980年发达国家年均增长率为4.6 %,发展中国为7%,苏东
为8.8%。同期农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中国为4 .5%发达国家为2.2。
发展中国家为2.9%,苏东为2.4%。)
如果合作制生产不是作为一句空话或一种骗局,如果它要排除资本主认制度,如
果联合起来的合作社按照总的计划组织全国生产,从而控制全国生产,制止资本
主义生产下不可避免的经常的无政府状态和周期的痉挛现象,那来,请向诸位先
生,这不就是共产主义,“可能的”共产主义吗?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三十年来,不管我们做了多少蠢事,我们毕竟在工农业和科学方面打下了一个初
步的基础。也就是说,有了一个向四个现代化前进的阵地。我们现在有二百多万
台机床,石油每年产量超过一亿吨,煤炭超过六亿吨,只有钢才三千多万吨。总
之,我们还是建立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邓小平(《邓选二卷》231页1979.11.26)
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
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
协调。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多大改善。
——邓小平(《邓选二卷》249页1980.1.16)
经过三十一年的努力,我们全部工交企业单位已经发展到近四十万个,国营企业
固定资产比解放初期增长了近二十倍,培养了大批熟练工人和上千万专业人才,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国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
同一些比较大的发展国家比,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比它们大,建设速度也比它们快
。
——邓小平(《邓选二卷》357页1980.12.25)
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止一九七八年,工人月平均工资只
有四五十元,农村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
——邓小平(《邓选三卷》10页1982.9.18)
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整整二十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
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
,肯定了从建国到一九七八年三十年的成绩很大。
——邓小平(《邓选三卷》115页1985.4.15)
从一九五七年起,我们生产力的发展非常缓慢。
——邓小平(《邓选三卷》137页1985.8.28)
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间,实际处于停滞不和徘徊状态,国
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
——邓小平(《邓选三卷》237页1987.6.12)
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
常困难。
——邓小平(同前)
(编者按:
怎样评价邓小平的评价呢?——自相矛盾,而且矛盾得很。尤其是1985年4月15
日的同一次讲话中,前后矛盾,中间只隔两句话。)
三十一.对文革十年经济状态的评价
(资料:
国家统计局《奋进中的四十年》节录:
以1952年的工农总值产值指数为100,1966年为314.7,1976年为626.6,文革
十年中翻了一番。)
(资料:
《中共党史辨疑录》(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节录:
文革十年中工家业总产值年平均增率为7.1%,工业总值年均增长率8.5%,农业
年均增长为3
.3%,国家收入年均增4.9%。其中工业1967、1968为负增长。)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资料:
《碰撞》(韩德张著)节录:
文革十年中,总共建成1100多个大中型项目,工农业总产值由1965年的2235亿
元增长到4536亿元,翻了一番还多。)
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灾难,国民经济各方面全乱了。
“左”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很慢。
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邓小平(《邓选二卷》314页、《邓选三卷》115、227页)
文革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江泽民(1998年9月讲话)
三中全会……决定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三中全会以后,提高了职
工工资,开辟了相当规模的多种就业门路,去年一年安排了社会待业人员七百多
万人以上,今年还要继续安排。
——邓小平(《邓选二卷》246页1980.1.16讲话)
(资料:
改革初期粮食提价,国家用于补贴达500亿元人民币。改革初期,大批干部补发工
资,退还原资本家在社会主义改造时的资产。这两笔资金金额至今未公布。如果
文革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会有这样强大的经济实力办这么多大事吗?)
三十二.对文革功过的评价
过去我们搞了农村的斗争,工厂的斗争,文化界的斗争,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
动,但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找到一种形式,一种方式,公开地、全面的、由
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所以,这次要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命。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
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过去我们南争北战,那种战争好打。因为敌人清楚。这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比那种战争困难得多。问题就是犯思想 错误的,同敌我矛盾的,混合在一起,一
时还搞不清楚。
文革应该三七开,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
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件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另一件事
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了文件大革命。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看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搞是不行的,我们这个基础不稳固。据我观察,不
讲全体,也不讲绝大多数,恐怕是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工厂里头,领导权不在真
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在工人群众手里。
说是“永不翻案”靠不住啊。
——毛泽东
我完全拥护主席的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邓小平(1972.8.3给毛主席的信)
关于文化大革命,也应该科学地历史地看。毛泽东同志发动这样一次大革命,主
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
——邓小平(《邓选二卷》149页1978.12.13)
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灾难,经济方面完全乱了。
——邓小平(《邓选二卷》314页1980.5.5)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文化
大革命是一场……严重灾难的内乱。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
的“左” 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
(引自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毛主席犯的是政治错误,这个错误不算小。
——邓小平(《邓选二卷》346页1980.8.21 )
到现在,我仍然承认我所检讨的全部内容,并且再次肯定我对中央的保证,永不
翻案。
——邓小平(1972.8.3 给毛主席的信)
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邓小平(《邓选三卷》272页) ...华岳论坛 - "http://huazhen.net"
三十三反腐防变措施
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
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
会式的,而应当是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一向作为中央政府工具的警察,
立刻失去了一切政治职能,而变为公社的随时节可以撤换的负责机关。其它各行
政部门的官吏也是一样。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领取相当
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国家官吏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支付给他们的办公费,都随
着这些官吏的消失而消失了。
公社实现了所有资产阶级革命都提出的廉价政府的口号,因为它取消了两项最大
的开支,即常备军和官吏。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
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正确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
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予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
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的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
工人同样的工资。……这样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各代议机构的代表规定限权委托
书,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
——思格思(《法兰西内战》导言)
在这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着重指出的公社采取的措施;取消支付给官吏
的一切办公费和一切金钱特权,把国家所有公职人员的薪金减到“工人工资的水
平”。这里恰巧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转变;从资产阶级民主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民主
,从压迫者的民主转变为被压迫阶级的民主,从国家这个对一定阶级实行镇压的
“特殊力量”转变为由人民的多数——工人和农民用共同的力量来镇压压迫者。
正是在这特别明显的一点上,也许是国家问题的最重要的一点上,人们把马克思
的教训忘记得干干净净!通俗的解释(这种解释多不胜数)是不提这一点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资料: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1917年月日12月1日,人民委员会做出决议,规定人
民委员领取的最高工资标准为每月五百卢布,相当于工人的平均工资。1918年 1月
15日,人民委员会决定发给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以较高的工资。)
现在我们不得不采取用旧的资产阶级的方式,同意付给资产阶级最大的专家以很
高的“酬金”。……显然,这个办法是一种妥协,是离开巴黎公社和任何无产阶
级政权的原则的,这些原则要求将薪金降到中等工人工资的水平,要求在事实上
而不是口头上同升官发财的思想作斗争。(这)是我们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政权
向后退了一步……
我们用非常高的薪金来吸引资产阶级专家,这是离开公社原则的,如果对群众隐
瞒这一点,那我们就堕落到资产阶级政客的水平,那就是欺骗群众。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高额薪金的腐朽作用既要影响到苏维埃政权(……),也要影响到工人群众,这
是无可争议的。
——列宁(《苏维埃的当前任务》)
(干部等级薪金制、工人八级工资制),这 是一个让步,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
级上步,一让一大步,让出个等级森严,八级工资制。(大意)
——毛泽东(一九五七年谈话)
(资料:
苏联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时期,实行了工人等级工资、干部等级工资、和干部
特殊待遇制,以及军衔制。我国一九五五年以前对干部实行供给制,一九五五年
中央讨论沿干部中只有毛泽东持不赞同态度。)
(资料:
我国改革后实行高薪等级公务员制,恢复军衔制,又实行干部退休高额退休金
制,名之曰:“养廉制”。)
(资料;
在我国目前反腐斗争中,没有涉及实行巴黎公社原则措施,出现了列宁斥责的
“把马克思的教训忘记得干干净净!”的现象。)
(资料:
中共九评文章《九评》节录:
列宁还非常强调,在工资政策中必须坚持巴黎公社的原则,即一切公务人员,
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只对资产专家付给高额的薪金。在十月革
命后直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苏联基本上是实行列宁的指示,党政机关的负责
人,企业负责人和专家中的共产党员,他们的薪金大体上同工人的工资相当。
不可否认,斯大林逝世以前,在苏联,已经对一部分人实行高薪制度,已经有一
些干部税化为资产阶级分子。
习苏联的制度,当时中央高级怎样才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呢?
第十一,绝对不要实行对少数人的高薪制度。应当合理地逐步缩小而不应当扩大
党、国家、企业、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员同人民群众之间的个人收入的差别。防止
一切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享受任何特权。
(资料:
改革到二十世纪末,我国开始实行管理人员的高额年薪制,党、政、军干部、企
业干部与工人的工资差别越来越扩大。)
(资料:
苏联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时期,实行了工人等级工资、干部等级工资和干部特
殊待遇制,以及军衔制。我国一九五五年以前对干部实行供给制,一九五五年讨
论沿袭苏联的等级薪金制时,当时中央高级干部只有毛泽东持不赞同态度。)
(资料:
我国改革后实行高薪等级公务员制,恢复军衔制,又实行干部退休高额退休金制
,名之曰:“养廉制”。
(资料:
在我国目前反腐斗争中,没有涉及实行巴黎公社原则措施,出现了列宁斥责的“
把马克思的教训忘记得干干净净!”的现象。)
三十四、自由化根源
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列宁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
——毛泽东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是人们的意
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共产党与东欧一些国家的党,不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则了。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党与群众的联系,这
些他们都不讲了,空气不浓了。结果出了个匈牙利事件。
——毛泽东(《毛选五卷》357页)
如果不搞社会主义,那资本主义势必要泛滥。
——毛泽东(《毛选五卷》117页)
结果就会在一定的(即使是地方性的)贸易自由的基础上,使小资产阶级和资本
主义复活,这是毫无疑问的。漠视这样的事实,便太可笑了。
既然有交换,那么,小经济的发展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发展,也就是资产阶级的发
展,这是无可争论的真理,这是政治经济学上最初步的真下……
——列宁(《论粮食税》)
(资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
域,这些就是“左”。
——邓小平(《邓选三卷》375页)
我们在内地还要再造几个香港。
——邓小平
(中共九评《九评》节录:
赫鲁晓夫在访问美国和匈牙利的时候还一再表示愿意“从魔鬼那里获得贷款”。
)
(资料: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毛泽东八十岁生日那天,他对坐客人员说:“我们
靠大寨精神,自力更
生,我们不能连魔鬼的钱也用。”(大意)
不怕资本主义泛滥。
——刘少奇(1961.10.22批示)
(资料:
中共九评文章《九评》节录:
杜勒斯说:“有迹象表明,在苏联内部有要求较大自由主义的力量,如果这些力
量坚持下去,就有可能使苏联内部发生基本变化。”杜勒斯所说的自由主义力量
,就是资本主义力量。杜勒斯所希望的“基本变化”,就是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
义蜕化。赫鲁晓夫正在实现杜勒斯曾经梦寐以求的“基本变化”。
三十五关于“四大”民主
毛主席说:
大字报是个好东西,我看要传下去。
大字报是没有阶级性的,等于语言没有阶级性一样。……无产阶级可以利用大字
报资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大字报。我相信,多数人是站在无产阶级这一边的。因此
,大字报这个工具是有利于无产阶级,不利于资产阶级的。
大字报……在我国条件下,这是一个有利于无产阶级而不利于资产阶级的斗争形
式。怕大字报,是没有根据的。
今年这一年,群众创造了一种革命形式,群众斗争形式,就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大
辩论。现在我们斗争的内容找到了它很适合的形式。……抓住这种形式,今后的
事情好办多了。……这种大鸣大放大辩大字报的形式,最适合发挥群众的主动性
,提高群众的责任心。
我们的民主传统今年是一个很大的发展,以后要把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
这种形式传下去。这种形式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民主。这种民主,只有社会主义
国家才能有,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有。
感谢右派,“大”字是他们发明的。我在今年二月二十七的讲话中,并没有讲什
么大鸣、大放、大辩论,没有这个“大”字。去年五月,我们在这里开会讲百花
齐放,那是一个“放”,百家争鸣,那是一个“鸣”,就没有这个“大”字,并
且限于文学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后来右派要涉及政治,
就是什么问题都要鸣放,叫做鸣放时期,而且要搞大鸣大放。
用我们这个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办法,可以避免匈牙利那样的事件,
也可以避免现在波兰发生的那样的事件。
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究竟对哪个阶级有利?归根剥底,对无产阶级,
对资产阶级右派不利。
——毛泽东(《毛选五卷》)
大字报是一种极其有用的新式武器……总之一切有群众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已经
普通使用起来了,应当永远使用下去。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
(资料:
一九七五年修定的宪法中,在人民权利一项中规定了群众有使用大鸣、大放、大
字报、大辩论的权利。)
整走资派,要用大字报。
谁害怕大字报?牛鬼蛇神害怕大字报,走资派害怕大字报。(大意)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毛泽东
(资料:
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四人帮”以后,一九七七年一月六日,北京王府井大街和
天安门广场的木板墙上出视大标语、大字报、小字报,要求为七六年四五运动平
反,为邓小平平反,其中有的大标语写着“请邓小平同志出山”。不久,华国锋
提出“两个凡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时报》发表特约评议员文章《实践里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早在1977年夏季在北京西单商场对面的一块建筑墙上出
现了要求民主的大字报,史称“西单民主墙”。“西单墙”为四五运动平反,为
刘少奇等平反,为反对华国锋,立下汗马功劳。某大人物夫人曾观光大字后,并
赋诗曰:“喜看西单民主墙”。当年底,招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时,西单墙的
大字报正是如火如荼。“凡是派”有人质疑西单墙。而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前的准备会议的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说:“民主是
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一听到群众有
一点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要追查所谓“政治背景”,所谓“政治谣言
”,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恶劣作风必须坚决制止。”(《邓选二卷》
144页、
1978.12.13 日)
(资料:
1978年11月26日,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报导说,邓小平说“民主墙是一
件好事”。邓还对日本访者说:“我们的宪法是允许写大字报的。我们没有权力
否定或者批评人民群众发扬民主而采取的行动。-应该允许人民群众发泄他们的不
满。”(转引自王山译《第三只眼看中国》)但一年后的1979年11月26日,邓小
平说:“现在北京有个“西单墙”,就是那些不劳动的人,经常闹事的人,“四
人帮 ”的思想体系中毒很深的人在那里活动。有的还搞特务活动。。其中也有一
部分人尽管有错误,还是好意的。但是,里面实际上是“四人帮”思想体系统治
着。” (《邓选二卷》233页)
(邓小平讲话20天后,即1980年12月6日,北京市委会发出通知,取缔“西单
墙”。)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讲:“这个“四大”做法,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从来没有
产生积极的作用。……党中央准备提请人大常委会和审议,把它取消。(《邓选
二卷》257页)
(资料: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决议,取消宪法中原第四十五条
中“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的规定。)
1985年5月28日,邓小平说:“全国人大一九八0年专门做了决议,废除宪法中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条款……”(《邓选三卷》124页)
(1980年2月19日,邓说:“四大不是一种好办法,它既不利于安定,也不利于
民主。”(《邓选二卷》276页)
三十六。小资产阶级自发性
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我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
济基础。
——列宁(《列宁选集》四卷399页)
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时每刻地、自发地和大量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的“左派“幼稚病》)
应当揭露那些竟看不到小资产阶级经济条件和小资产阶级自发力是我们社会主义
主要敌人的人的错误。
——列宁(《论粮食税》)
在这个期间,我国农村变得更带有小资产阶级性质了。这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在
地主和资本家被推翻和驱逐之后,这个阶级便成为唯一能够和无产阶级相对峙的
阶级。
——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491页)
显然,在一个小农的国家内,占优势的,而且也不能不占优势的是小资产阶级自
发势力,因为大部分种地者都是小商品生产者。
主要的斗争正是在这方面展开着……小资产阶级加私人资本主义共同一致地既反
对国家资本主义,又反抗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抗拒国家的任何干涉,计算与监
督,不论它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或是国家社会主义的。这是丝毫不容争辩的事实,
许多经济上的错误都是由于不了解这一事实才发生的。
——列宁(《论粮食税》)
列宁说“小生产经党地、每时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
级”。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无产阶级中,机关工作人
员中,都有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
——毛泽东
蒲鲁东的改良计划的目的,是要把社会一切成员都变成小资产者和小农。
不管在什么地方,只人小农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困……资产阶级的报刊立刻就叫嚷
要培植适宜的家庭工业,作为唯一的救济办法。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
这里要批判的是另一问题,就对列宁关于小生产每日每时地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
和资产阶级的这一段话的误解或教条化,搬错了。
——邓小平(《邓选二卷》310页)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
越,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
要长期坚持下去。
——邓小平(《邓选三卷》355页)
(资料:
改革后大力扶持发展城乡各种个体经营,据统计个体经营者超过1500万户。)
三十七选择接班人问题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
中产生的。应当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挑选和培养接班人。
——毛泽东(《九评》)
四个第一好,这是个创造。解放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经林彪同志提出
四个第一三八作风之后,比较过去产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更加具体化又更加理
论化了。
——毛泽东
我的朋友的讲话,中央催看要发,我准备同意发下去,他是专讲政变问题的。这
个问题象他这样讲法过去还没有过。他的一些提法,我总感觉不安。我历来不
信,我那几本小书,有那么大的神通,现在经他一吹,全党全国吹起来了,真是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是被他们逼上梁山的,看来不同意他们是不行了。在原则
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一生还是第一次。
——毛泽东(1966.7.8给江青的信)
经过几十年的培养,经过几十年的锻炼,经过几十年领导经验的证明,林彪同志
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第一人。
——周恩来(在广州驻军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奥:但我们大家都知道是毛主席选择了林彪,就像西方的国王选择继承人那样选
择了林彪。
邓: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不正确的做法。一个领导人自己选择自己的接班人,是沿
用了一种封建主义的做法。
——邓小平(《邓选二卷》347页)
一九七0年至一九七一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
政变的事件。这是“文化大革命”推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
“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这个集体一建立,我就一直在安排接班的问题。
虽然,两个接班人都没有站住,但在当时,按斗争的经验,按工作的成就,按政
治思想水平来说,也只能作出那样的选择。况且人是变化的。 ...华岳论坛 - "http://huazhen.net"
——邓小平(《邓选三卷》309页)
过去两个总书记都没有站住,并不是选的时候不合格。选的时候,没有错,但后
来他们在根本问题上,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上犯了错误,栽了跟头。
——邓小平(《邓选三卷》324页)
三十五关于“四大”民主
毛主席说:
大字报是个好东西,我看要传下去。
大字报是没有阶级性的,等于语言没有阶级性一样。……无产阶级可以利用大字
报资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大字报。我相信,多数人是站在无产阶级这一边的。因此
,大字报这个工具是有利于无产阶级,不利于资产阶级的。
大字报……在我国条件下,这是一个有利于无产阶级而不利于资产阶级的斗争形
式。怕大字报,是没有根据的。
今年这一年,群众创造了一种革命形式,群众斗争形式,就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大
辩论。现在我们斗争的内容找到了它很适合的形式。……抓住这种形式,今后的
事情好办多了。……这种大鸣大放大辩大字报的形式,最适合发挥群众的主动性
,提高群众的责任心。
我们的民主传统今年是一个很大的发展,以后要把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
这种形式传下去。这种形式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民主。这种民主,只有社会主义
国家才能有,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有。
感谢右派,“大”字是他们发明的。我在今年二月二十七的讲话中,并没有讲什
么大鸣、大放、大辩论,没有这个“大”字。去年五月,我们在这里开会讲百花
齐放,那是一个“放”,百家争鸣,那是一个“鸣”,就没有这个“大”字,并
且限于文学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后来右派要涉及政治,
就是什么问题都要鸣放,叫做鸣放时期,而且要搞大鸣大放。
用我们这个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办法,可以避免匈牙利那样的事件,
也可以避免现在波兰发生的那样的事件。
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究竟对哪个阶级有利?归根剥底,对无产阶级,
对资产阶级右派不利。
——毛泽东(《毛选五卷》)
大字报是一种极其有用的新式武器……总之一切有群众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已经
普通使用起来了,应当永远使用下去。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
(资料:
一九七五年修定的宪法中,在人民权利一项中规定了群众有使用大鸣、大放、大
字报、大辩论的权利。)
整走资派,要用大字报。
谁害怕大字报?牛鬼蛇神害怕大字报,走资派害怕大字报。(大意)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毛泽东
(资料:
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四人帮”以后,一九七七年一月六日,北京王府井大街和
天安门广场的木板墙上出视大标语、大字报、小字报,要求为七六年四五运动平
反,为邓小平平反,其中有的大标语写着“请邓小平同志出山”。不久,华国锋
提出“两个凡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时报》发表特约评议员文章《实践里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早在1977年夏季在北京西单商场对面的一块建筑墙上出
现了要求民主的大字报,史称“西单民主墙”。“西单墙”为四五运动平反,为
刘少奇等平反,为反对华国锋,立下汗马功劳。某大人物夫人曾观光大字后,并
赋诗曰:“喜看西单民主墙”。当年底,招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时,西单墙的
大字报正是如火如荼。“凡是派”有人质疑西单墙。而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前的准备会议的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说:“民主是
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一听到群众有
一点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要追查所谓“政治背景”,所谓“政治谣言
”,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恶劣作风必须坚决制止。”(《邓选二卷》
144页、
1978.12.13 日)
(资料:
1978年11月26日,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报导说,邓小平说“民主墙是一
件好事”。邓还对日本访者说:“我们的宪法是允许写大字报的。我们没有权力
否定或者批评人民群众发扬民主而采取的行动。-应该允许人民群众发泄他们的不
满。”(转引自王山译《第三只眼看中国》)但一年后的1979年11月26日,邓小
平说:“现在北京有个“西单墙”,就是那些不劳动的人,经常闹事的人,“四
人帮 ”的思想体系中毒很深的人在那里活动。有的还搞特务活动。。其中也有一
部分人尽管有错误,还是好意的。但是,里面实际上是“四人帮”思想体系统治
着。” (《邓选二卷》233页)
(邓小平讲话20天后,即1980年12月6日,北京市委会发出通知,取缔“西单
墙”。)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讲:“这个“四大”做法,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从来没有
产生积极的作用。……党中央准备提请人大常委会和审议,把它取消。(《邓选
二卷》257页)
(资料: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决议,取消宪法中原第四十五条
中“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的规定。)
1985年5月28日,邓小平说:“全国人大一九八0年专门做了决议,废除宪法中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条款……”(《邓选三卷》124页)
(1980年2月19日,邓说:“四大不是一种好办法,它既不利于安定,也不利于
民主。”(《邓选二卷》276页)
三十六。小资产阶级自发性
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我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
济基础。
——列宁(《列宁选集》四卷399页)
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时每刻地、自发地和大量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的“左派“幼稚病》)
应当揭露那些竟看不到小资产阶级经济条件和小资产阶级自发力是我们社会主义
主要敌人的人的错误。
——列宁(《论粮食税》)
在这个期间,我国农村变得更带有小资产阶级性质了。这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在
地主和资本家被推翻和驱逐之后,这个阶级便成为唯一能够和无产阶级相对峙的
阶级。
——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491页)
显然,在一个小农的国家内,占优势的,而且也不能不占优势的是小资产阶级自
发势力,因为大部分种地者都是小商品生产者。
主要的斗争正是在这方面展开着……小资产阶级加私人资本主义共同一致地既反
对国家资本主义,又反抗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抗拒国家的任何干涉,计算与监
督,不论它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或是国家社会主义的。这是丝毫不容争辩的事实,
许多经济上的错误都是由于不了解这一事实才发生的。
——列宁(《论粮食税》)
列宁说“小生产经党地、每时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
级”。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无产阶级中,机关工作人
员中,都有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
——毛泽东
蒲鲁东的改良计划的目的,是要把社会一切成员都变成小资产者和小农。
不管在什么地方,只人小农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困……资产阶级的报刊立刻就叫嚷
要培植适宜的家庭工业,作为唯一的救济办法。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
这里要批判的是另一问题,就对列宁关于小生产每日每时地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
和资产阶级的这一段话的误解或教条化,搬错了。
——邓小平(《邓选二卷》310页)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
越,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
要长期坚持下去。
——邓小平(《邓选三卷》355页)
(资料:
改革后大力扶持发展城乡各种个体经营,据统计个体经营者超过1500万户。)
三十七选择接班人问题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
中产生的。应当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挑选和培养接班人。
——毛泽东(《九评》)
四个第一好,这是个创造。解放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经林彪同志提出
四个第一三八作风之后,比较过去产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更加具体化又更加理
论化了。
——毛泽东
我的朋友的讲话,中央催看要发,我准备同意发下去,他是专讲政变问题的。这
个问题象他这样讲法过去还没有过。他的一些提法,我总感觉不安。我历来不
信,我那几本小书,有那么大的神通,现在经他一吹,全党全国吹起来了,真是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是被他们逼上梁山的,看来不同意他们是不行了。在原则
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一生还是第一次。
——毛泽东(1966.7.8给江青的信)
经过几十年的培养,经过几十年的锻炼,经过几十年领导经验的证明,林彪同志
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第一人。
——周恩来(在广州驻军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奥:但我们大家都知道是毛主席选择了林彪,就像西方的国王选择继承人那样选
择了林彪。
邓: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不正确的做法。一个领导人自己选择自己的接班人,是沿
用了一种封建主义的做法。
——邓小平(《邓选二卷》347页)
一九七0年至一九七一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
政变的事件。这是“文化大革命”推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
“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这个集体一建立,我就一直在安排接班的问题。
虽然,两个接班人都没有站住,但在当时,按斗争的经验,按工作的成就,按政
治思想水平来说,也只能作出那样的选择。况且人是变化的。
——邓小平(《邓选三卷》309页)
过去两个总书记都没有站住,并不是选的时候不合格。选的时候,没有错,但后
来他们在根本问题上,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上犯了错误,栽了跟头。
——邓小平(《邓选三卷》324页)
三十八“凡是”与“不能动”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
渝地遵循。
——华国锋
个人崇拜有两种:一种是正确的,如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正确
的东西,我们必须崇拜,永远崇拜,不崇拜不得了。真理在他们的手里,为什
么不崇拜呢?一—另一种是不正确的崇拜,不加分析,盲目服从。反对个人崇
拜的目的也有两种:一种是反对不正确的崇拜,一种是反对崇拜别人,要求崇
拜自己。
——毛泽东(1958年3-4月成都会议上讲话)
一九七六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38页)
要继续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业的路线、方针、政策,连语言都不变。十三大
政治报告是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一个字也不能动。
——邓小平《邓选三卷》296页
坚持邓小平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江泽民
三十九。斗争哲学
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
——毛泽东
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
——毛泽东(《正处》)
方向明,方法对,决心大。
——毛泽东(关于工作方
所谓机会主义,就是这里有利就干这件事,那里有利就干那件事,没有一定的
原则,没有一定的章程,没有一定的方向,他今天是这样,明天又是那样。
——毛泽东(《毛选五卷》303页)
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胡适
摸着石头过河。
——邓小平、陈云
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13页)
不搞争论,这是我的一个发明。
——邓小平(《邓选三卷》374页)
四十 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可以在一定时期搞资本主义(大意)
——毛泽东
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它们就不能和平相处,最后不是这个胜利,就是
那个胜利 。
——列宁(《列宁全集》三十一卷416页)
我们要用一切努力和适当办法,争取达赖及其上层集团的大多数,孤立少数坏分
子,达到不流血地在多年内逐步地改革西藏经济政治的目的。
——毛泽东(《毛选五卷》)
(资料:解放初期,中央政府与西藏农奴主旧机构之间有个协定,其中规定在适
当时候进行民主改革。)
我们说“帝国主义是很凶恶的”,就是说它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帝国主义分子
决不肯放下屠刀,他们也决不能成佛,直到他们的灭亡。
——毛泽东(《去掉幻想、准备斗争》)
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对于他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失败,是不会甘心
的。他们还会互相勾结在一起,用各种可能的办法,反对中国人民。
——毛泽东
我们的政策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国两制”的方式,你不吃掉我,我不吃掉你,这不很好吗?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我们曾经劝台湾当局,不要这样想,要搞一个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的办法
。 ……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
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
我还要说,五十年以后更没有变的必要。
“一国两制”……不是搞一段时间,而搞几十年,成百年。
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
前五十年是不能变,五十年之后是不需要变。
——邓小平(《邓选三卷》58、86、97、215、219、267页)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主要障碍,甚至可能发展成为两国关系中爆发性问题。如
果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统一,美国的利益也不致受损害
。美国目前有一股势力,继承“杜勒斯主义”,把台湾当成美国的“航空母舰”
和势力范围。一旦通过和平共处办法解决了台湾问题,这个热点也就消失了,这
些人不也就死心了吗?
——邓小平(《邓选三卷》97页)
十一 公私税率平等问题
对于财经工作中的错误,从去年十二月薄一波同志提出“公私一律平等”的新税
制开始,到这次会议,都给了严肃的批评。新税制发展下去,势必离开马克思、
列宁主义,离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向资本主义发展。
新税制讲“公私一律平等”,这就违背了国营经济是领导成分的路线。
——毛泽东(《毛选五郑》91、93页)
(资料:
改革以来,对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三资实行税律平等,甚至对个体私营外
资“给予优惠,对特区实行税收优惠,对特区实行税收优惠。) ...华岳论坛 - "http://huazhen.net"
四十二 教育方针
在整个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持有教育
作者:须弥山主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