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俺再高抬高抬随便踢民主制度的大脚 - 俺一叫“狗狗”,您的大脚就得抬一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俺再高抬高抬随便踢民主制度的大脚 - 俺一叫“狗狗”,您的大脚就得抬一尺,   
所跟贴 【慧园】柏林墙倒了…… (ZT) -- 邢国鑫 - (1522 Byte) 2004-3-23 周二, 下午10:38 (132 reads)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成全希特勒的是民主制度吗?文章作者:王青汉 (147 reads)      时间: 2004-3-23 周二, 下午10:46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成全希特勒的是民主制度吗?

发布时间:2004-02-09文章来源:作者发布 文章作者:王青汉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希特勒之所以能上台,上台后又能够很快实现独裁,是被民主制度成全的。我认为这种观点不能成立,成全希特勒的并不是民主制度,而是当时德国实行的民主制度在几个关键方面的不够健全和完善。

德国在1918年11月一战结束之前,长期实行的是君主专制政体,整个社会缺乏民主的根基和土壤。一战中德国战败,德皇被迫退位流亡国外,德国面临着下一步怎么办、该向何处去的问题。当时帝国议会多数派的社会民主党的几个领导人,在讨论和决定这个问题时,有人想让德皇威廉二世的儿子继承皇位,继续实行帝制;也有人想按英国方式成立君主立宪政体。最后,只是为了遏止传言可能出现的共产主义革命,他们才宣布成立共和国,实行宪政民主政体。用《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的话来说,宣布共和这件事,“完全是个偶然的事件”。①

正因为民主制度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仓促建立的,所以决定了它先天不足,有许多不完善、不健全之处,并最终成全了希特勒,为他的上台和实现独裁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种不完善,首先表现在当时德国的民主制度对公民权利和个人自由缺乏有力和有效的保护。

表面看来,希特勒自1923年发动啤酒馆政变失败后,就总结教训,放弃了用暴力手段夺权的想法,转而采取了通过合法竞选来争取掌权的策略。这种新的策略看起来也非常成功,在1928年5月20日的全国选举中,纳粹党只得到了81万张选票,在国会491个席位中只占了12个席位。②而在1930年9月14日的选举中,纳粹得到的选票增加到了640.96万张,得到了国会中的107个席位,成了国会中的第二大党。③而在1932年7月31日的大选中,纳粹更是得到了1374万张选票,占全部选票的37.3%,从而获得了国会608个席位中的230个席位,成为了国会中的第一大党。④

纳粹在选举中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的选票?

不可否认,他确实是得到了一部分人的真心支持,他宣扬的日耳曼种族优越,所有的日耳曼人应当统一在一个大德意志国家内,要废除凡尔赛条约,重整军备,恢复大国地位、实现民族复兴的论调,迎合了相当一部分自战败以来久受压抑和挫伤的德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他提出的“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由国家强力干预经济,以及根本不打算实施、也从未实施过、纯粹是为了欺骗和争取底层群众选票的一些主张,如:取消不是靠工作而得到的收入;将托拉斯收归国有;取消地租和禁止土地投机;对卖国贼、高利贷者、投机分子判处死刑;将垄断性的大百货商店收归公有,廉价租给小商人等等。⑤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3500万人口的德国竟有600多万人失业,相当多的人对民选政府拯救经济危局、解决民生问题的软弱乏力感到不满的情况下,也自然引起了相当一些关注生计的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使他的支持率在经济危机发生后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当时德国政治舞台上非常有影响和实力的社会民主党,在竞选中的策略失当,没有注意团结其他党派,把斗争矛头对准主要的威胁和对手纳粹,反倒对准了德国共产党,造成左翼势力不团结,力量分散,也在客观上成全了希特勒。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纳粹党的选票并不都是靠投票人的真心支持得到的,其中相当一部分选票是用舞弊和胁迫的下流办法得到的,这方面的详细资料现在能看到的不是很多,因为记录这些不光彩情况的资料,纳粹在上台实现了对国家和人民无孔不入的全面控制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光辉”形象,肯定是要销毁的。但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一些这方面的信息,美国作家威廉•夏伊勒写的《第三帝国的兴亡》,在史学界公认是一部内容详实非常权威的著作,这部书,是作家在研究了数不尽数的美军缴获的纳粹德国机密档案,并结合自己在那一时期作为美国环球新闻社和哥伦比亚广播系统驻德记者的亲身经历写成的。据书中提供的资料,希特勒早在1920年建立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后不久,就组建了由一批拳大臂粗的流氓组成的“纠察队”,专门对自己政治上的敌人进行“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恐怖手段”,1921年这个武装团体正式定名为“冲锋队”。后来还进一步组建了纳粹元首的个人卫队——党卫队。到1929年前后,冲锋队已经拥有了几十万队员,它的任务就是保护纳粹党举行的集会,捣乱其它政党的集会和活动,恫吓、甚至暗杀那些反对希特勒的人。⑥冲锋队经常在街头寻衅滋事,与其它政治派别和不支持他们的人殴斗。⑦1932年7月10,也就是在即将举行的大选前20天,仅在汉堡郊区的一次游行中,就有19人被打死。⑧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种暴力和恐怖的气氛中,选举怎么可能会有真正的公正和公平。在这样的选举中,选民怎么可能会有安全感,个人的意志和选择权又怎么能不受干扰、不受支配、不受左右的去独立地自由行使?

当时德国民主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就表现在,它竟然能够允许纳粹在许多年的时间里组建和发展自己的武装,而党派和私人拥有武装,这在完善的民主制度下是不可想象、决不可被允许的。它的宪法虽然规定了公民享有非常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但当许多人的公民权利和个人自由在受到纳粹流氓邪恶武装势力的侵犯、干扰、恐吓的时候,这种民主制度中却没有一种机制和力量来进行干预,来对民权加以有效保护,来对邪恶进行打击和惩处。以至当时甚至有人认为在从前德皇的帝制时代,人民享受到的自由和安全都比在民主制度下得到的多。

所以,表面看来,希特勒是以合法的手段赢得的选票,而实际上,相当大的一部分选票是用舞弊和胁迫的办法很不光彩地得到的,说希特勒是通过合法的途径由人民选举上台的并不恰当,持这种观点的人,不是无知糊涂、不善分析,就是极端功利、为了追求结果可以不择一切手段的毫无良知之徒。

第二、当时德国民主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还表现在军队没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恰当的位置。在健全的民主制度下,军队应该超越任何党派利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一种超然的地位,不应干涉内政,不应介入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军人不得参政,若想参政,必须退出军界若干年之后才行。而当时德国的国防军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并不是这样一种超然的力量,由于军官团基本是从帝制时代延续下来的,并没有受到改组和重建,他们中的很多人,对限制他们的作用和发展的民主制度一直心怀不满,而对专制时代的军人荣光却始终充满着怀恋。在民主制度建立以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其中就包括了陆军司令冯•西克特将军和对陆军和海军有广泛影响、并能左右兴登堡总统的决策、后来还担任了共和国总理的施莱彻尔中将),一直在暗中进行着破坏,他们秘密提供装备,在德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的武装自由团,并在一段时间里还建立了秘密的“黑色国防军”,进行推翻共和政体的活动。1920年3月,柏林的一个这样的自由团,就发动了一场后来被称为“卡普政变”的失败了的武装政变。希特勒的纳粹冲锋队和党卫队建立之后,军方也对其大力支持,1923希特勒搞的啤酒馆政变,就有部分军人的支持和参与。后来随着纳粹势力的壮大,军方给予了更多的支持。1932年,共和政府本来宣布要解散对国家和人民日益造成威胁的纳粹冲锋队,但却由于军方的抵制和干预而未能办到。⑨

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如此活跃,参与和介入了这么多的内政事务,甚至在进行着逾演逾烈的违法乱纪活动,最后更与邪恶势力合流,但却看不到有任何一种机制和力量来对它进行约束和惩处,这是希特勒得以上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民主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最致命的一点。后来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民主制度命运多舛、一波三折,也多是由于军人干政这同样的原因。

第三,当时德国民主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还突出地表现在,它在权力分立和制衡的设置上有很大的漏洞和隐患。它赋于了总统过大的权利,特别是宪法第四十八条赋于了总统在紧急状态下有独裁权:只要总统认为是在紧急状态下,他就可以授权政府总理不需议会多数支持而仅凭总统紧急法令来行使职权,⑩并可以暂时停止宪法中部分规定的效力。这就为勃鲁宁、巴本、施莱彻尔几位总理破坏民主原则的滥权行为,[11]更为以后希特勒的独裁专制埋下了伏笔、提供了方便。

同时,三权之间的相互制约似乎也不太严密,当施莱彻尔、巴本这样一些政客大耍阴谋和权术,贱踏民主共和原则,从而为希特勒的上台铺平道路的时候,根本没有遇到来自立法、司法方面的任何抵制。

正是由于当时德国民主制度的不完善,才使得纳粹邪恶势力日益膨胀,并在他们违法乱纪、恶形昭彰的情况下,仍然未能受到遏制和惩罚,所以才能使他们不择一切下流手段得到选票,并与政权内部的野心分子、阴谋势力相勾结,使希特勒得以表面合法的方式上了台。

而希特勒在得到了总理职位后,能够实现独裁,更是与当时德国民主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他充分利用了宪法赋于总统的紧急状态下的独裁权有莫大关系。

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担任总理,2月28日,他上台还不足一月,就以头一天他们蓄意制造的“国会纵火案”为借口,利用兴登堡总统的老迈糊涂,让总统根据宪法赋于的紧急状态独裁权,授权他颁布了“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全面停止了宪法中保障个人和公民自由的七项条款。规定:“限制个人自由,限制表达意见的自由,包括出版自由;限制结社自由和集会自由;对邮件、电报、电话进行检查;对搜查住宅发给许可证件;发出没收及限制财产的命令。” 此外,这项法令还授权总理在必要时接管原本长期处于半自治状态的各邦的全部权力,对某些罪行,包括持有武器的人的“严重扰乱治安的行为”判处死刑。[12]

希特勒上台伊始就如此迫不急待地取消和禁止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说明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独裁的最大障碍,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声音,本身就是专制独裁的基本特征和必要条件,有言论和出版自由,不同的声音能够公开存在,专制独裁必定很难实现。因此,一个健全的民主社会,要防范独裁,必须切实保障公民的各种权利和自由,特别是言论和出版的自由。而当时德国的宪法居然为他取消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提供了依据和可能,反映出这个民主制度是很不健全很不完善的。从这项法令中我们也能看出,希特勒自己对党派和私人的武装会“严重扰乱治安”也是很清楚的,从他这个法令对这种武装的防范和惩处的力度之大,反过来也可以使我们更加理解他的冲锋队和党卫队以前对社会、对公民的自由造成了多么大的威胁和伤害?他所得到的选票究竟是怎么来的?其中有多么大的猫腻和水分?

希特勒的纳粹党这时在国会中控制的席位只是三分之一多些,还远不能满足他独揽一切权力进行独裁的要求,为了达到控制国会的目的,1933年3月5日,纳粹主持了民主制度下德国的最后一次选举,为了保证得到足够的选票,当时担任普鲁士邦副总理兼内政部长的戈林,更是公开肆意贱踏民权,他命令已被冲锋队和党卫队控制的警察,要无情地对付那些“国家的敌人”,还要求警察要“使用武器”,这等于公开号召占德国三分之二面积的普鲁士邦的警察开枪打一切反对希特勒的人。为了保证对选民的控制,戈林在2月22日还成立了一支人员来自冲锋队和党卫队、人数达5万人的辅助警察部队。[13]

但尽管使用了这么多卑鄙下流的手段,3月5日的选举结果纳粹得票仍然未能过半数,只得到了44%的选票,在国会的608个席位中只得到了288个席位,说明大多数德国人并不支持希特勒,而是反对他的。[14]

为了造成纳粹在国会占三分之二多数,他们一方面拉拢愿意向他们妥协的其它政党,一方面又采取逮捕共产党议员、不让社民党议员入场等卑劣手法制造“缺席”,[15]1933年3月23日,纳粹在场外有冲锋队员“交出全部权力”的鼓噪,场内旁听席上又坐满虎视眈眈的冲锋队的恐吓气氛中,强制让国会通过了剥夺国会立法权的《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这项法律规定,把立法权(包括国家预算的控制权)、宪法修正权、批准同外国缔结条约权全都从国会手中拿过来移交给了内阁,并且规定,内阁制定的法律由总理起草,可以不同于宪法。[16]这样权力就都集中到了希特勒一个人的手中,开始了他把国家和民族引向灾难、引向深渊的专制独裁。

民主制度,必须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确保国家权力的分立和有效制衡,这是它的根基,是在任何情况下、用任何借口都不得剥夺和随意更改的。而当时德国的宪法居然为希特勒以合法的面目公然剥夺公民权利和国会权力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条款,提供了依据和可能,充分说明当时德国的民主制度是很不健全很不完善的。如果对照一下1787年的“美国宪法”和1791年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我们对这一点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美国宪法”规定:“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而宪法第一修正案则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当然,民主制度也不可能一经建立就完美无缺,总会经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但希特勒这个恶魔得以上台并得以实现独裁的历史告诫世界:在任何国家,民主制度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特别致力于以上三个关键方面的建设,并使之不断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必须从一开始就注意建立有力和有效的机制切实加以保障,当然,在民主的初级阶段,个人自由的标准不可能定的太高,但在保证公民的生存权、财产权这样一些最基本的生存权利的基础上,最起码的,还应当保证公民思想、言论、出版的自由,保证它永远不被剥夺,即使是在某些特别紧急的情况下,比如战争时期和防范恐怖主义的非常时期,如果确实需要对这些自由加以部分限制,也必须经由严格的程序审议和授权,而在紧急情况消失之后,限制必须立即解除。公民拥有不可任意限制、更不可随意剥夺的思想、言论、出版自由,只要不是宣扬暴力和鼓动一部分社会成员对另一部分成员或对政府进行暴力对抗等极端言论,就应当无条件允许并加以保障。这是宪政民主制度最基本的一点,也是民主社会(不论是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存在的一个必要前提。历史的经验证明,只有保障了公民的思想、言论、出版自由,公民的其他权利和自由(包括基本的生存权利)才有可能得到保障,即使受到了不法侵犯,也才有可能得到有力的维护。否则,限制和剥夺了公民的思想、言论、出版自由,公民其他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很容易被侵犯、限制和剥夺,甚至会被一些独裁的骗子们用各种花招和伎俩让你在心甘情愿、备感幸福的状态中被他们侵犯和剥夺。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声音,本身就是专制独裁的基本特征和必要条件。人类的历史已经证明,在一个公民始终享有不可剥夺的思想、言论、出版自由的社会,不同的声音能够公开存在,是很难形成独裁专制的,而在一个专制的社会,公民的思想、言论、出版自由肯定会被首先剥夺。因此,民主制度建立和形成的第一步,必须首先保证公民享有不可剥夺的思想、言论、出版自由,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起整个社会的民主土壤和根基,才能促使民主制度逐步发展不断走向健全和完善,才能化解和抑制各种极端思潮的泛滥成灾,才能防范和遏止任何专制独裁的企图,也才能够保证人民始终都拥有选择的权力,在一旦选择错了之后还能有重新选择、有改错吃后悔药的机会。否则,民主制度就不可能真正建立,即使勉强建立了,也会随时被野心家们打个粉碎,或者被骗子们在民主的形式和表象下,假民主之名而行专制之实。

2004年1月23日eamil: [email protected]


本文参考资料: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年8月第1版

刘小枫:《民国宪政的一段往事》,来源:“阳光宪政”网:
http://www.oci.org.cn/xianzhengzhidao/xianzhengzhimeng/wangshi.htm

珠帘寨主:《恶魔何以崛起——民主制度造就了希特勒?》,来源:“关天茶舍”:
http://www.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1&idwriter=0&key=0&idarticle=82721&stritem=no01

傅国涌:《希特勒是如何上台的?——重读〈第三帝国的兴亡〉》,来源:“思想评论”网:
http://www.sinoliberal.net/enemy/hitler%20road%20to%20power.htm

刘军宁:《宪法是防范谁的?》,来源:“思想评论”
http://www.sinoliberal.net/jnliu/jnliu20030215.htm

王青汉:《宪法的灵魂在于它的两个基本点!》,来源:“中国思维网”:
http://www.chinathink.net/freeweb/go.asp?id=1119

注:
①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年8月第1版,上册第79页。
② 同上,169页。
③ 同上,198页。
④ 同上,238页。
⑤ 同上,62~63页。
⑥ 同上,64~65页、172~173页。
⑦ 同上,210页。
⑧ 同上,236~237页。
⑨ 同上,第二章“纳粹党的诞生”\“纳粹党的发端”;第三章“凡尔赛、魏玛和啤酒馆政变”\“巴伐利亚发生的反叛”;第六章“共和国的末日:1931-1933年”。
⑩ 同上,第85页注释。
[11] 同上,第六章“共和国的末日:1931-1933年”。
[12] 同上,277页。
[13] 同上,272~273页。
[14] 同上,279~280页。
[15] 同上,280页。
[16] 同上,283页。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0591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