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多维社记者黄东报导/美权威专家预料中国库存粮食今年耗尽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多维社记者黄东报导/美权威专家预料中国库存粮食今年耗尽   
所跟贴 多维社记者黄东报导/美权威专家预料中国库存粮食今年耗尽 -- 邢国鑫 - (2264 Byte) 2004-3-13 周六, 上午6:00 (310 reads)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发言人: 茅于轼 不要再被“粮食危机论”所误导 - 三年灾荒时中国饿死了将近三千万人。 (109 reads)      时间: 2004-3-13 周六, 上午6:08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不要再被“粮食危机论”所误导
发言人: 茅于轼, on 3/12/2004 12:40:00 PM

学渊按:昨天转发了美国学者L. 布朗的文章,今天一早就收到了茅于轼先生的反驳文章,读后觉得很对不起诸位。因为我年轻时被饿怕了,拨乱反正以来,又没有自觉接受小平同志市场经济思想的改造,时至今日还在顽固坚持毛泽东主席和陈永贵同志的“以粮为纲”的错误方针,乃至犯下了胁从布朗误导广大革命群众的严重政治错误。为此转发茅先生文章,以正视听,敬请大家只管畅开肚皮吃饭。

不要再被“粮食危机论”所误导


茅于轼



一九九五年一位名叫L. 布朗的人写了一本书,书名为《谁来养活中国》。

这本书给中国造成了非常巨大的伤害,大大地推迟了粮食市场自由化的进
程,还导致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最近他又出了一本书。内容我们还没有看到。听说还是粮食危机那一套。当然,我们已经吃了一次亏,不会再上他的当。但是这种论调必须从理论上给予驳斥,彻底消除许多模糊观念。

为什么粮食不存在危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只要市场在,就不愁买不到粮食。其次,对于那些对市场存有疑虑的人,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我们还要回答,历史的事实证明粮食的问题不是供给不足,而是生产过剩。将来估计还会如此。

我们个人有过粮食安全问题吗?没有。我们是不是有一块保留地用来种粮
食,以防万一呢?也没有。我们家里有没有一口大米缸,存放应急储备粮?

还是没有。既然如此我们的粮食安全靠什么保证的呢?显然,只要超级市场开门,粮食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没有什么粮食安全问题可担忧的。

这样的回答虽然极其简单,但把当今经济生活的根本特点说得一清二楚。事实就是这样,我们非常地依靠市场,它变得须臾离开不得。如果市场不再存在,正常生活立刻全被打乱,岂但是粮食要出问题,水电交通,医疗教育,

通讯娱乐,统统都要停顿下来。这个简单的回答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道理在于市场能够合理地配置资源,满足人们的需要,保证不会出现严重的供应危机。人们只要有钱,就永远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所要的商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短期的危机可能出现(多半是人为的),但是长期的危机是不可能的。

三年灾荒时中国饿死了将近三千万人。三年灾荒的头一年,一九五九年,我国出口了四百多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天吃一斤半粮食,这些粮食足够两千多万人吃一年。粮食从特别稀缺的地方输出到了不稀缺的地方去,完全违背市场规律。当市场存在的时候,粮食稀缺,粮价就会上升,外地的粮食很快就会流入,人就不会饿死。因为没有粮食市场而饿死人的事现在还在我们的邻国发生着。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粮食市场,以为只要鼓励农民多种粮就能有饭吃是极其错误的。三年灾荒就是粮食“大丰收”而造成的。人们为市场而生产,或者说为利润而生产,大家就不会挨饿;为了吃饱饭而生产,反而可能挨饿。这就是市场奇妙之处。岂但粮食如此,其他一切商品也莫不如此。

相信计划经济而对市场经济抱怀疑态度的人恰恰在这一点上犯糊涂。



个人的粮食安全依靠市场,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样依靠市场。这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世界市场上从来没有缺过粮,倒是总是生产过剩,为卖不出去发愁。

各产粮国都想尽一切办法补贴出口粮食。世界贸易组织近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取消粮食出口的补贴,让粮食自由流通。因为过剩,过去半个世纪虽然人口增加一倍半,人均消耗增加百分之十七,种粮食的人减了大概三分之二,

而粮食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却降低了一半。中国的情况也如此,一点也不例外。解放初,我国有五亿人口,现在是十三亿,增加了一倍半;现在我们吃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好,吃得大家都要减肥了;我国的耕地面积减了大概五分之一;又有将近两亿农民进城打工,种地的农民也大幅度地减少了,剩下的多半是妇女和老人。可是这几年的粮价却降低到解放后的最低点。只在最近粮价有所回升。但是这暂短的上升改变不了长期下降的大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原因有二。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有了更好的化肥,

良种,更合理的耕作方法和适用的农业机械。二是贸易的发达。国际贸易使得种粮食成本低的地方多种,并把粮食销售到种粮成本高的地方,减少在那儿的粮食生产。结果是粮食生产的总成本降低。国内贸易也同样起到类似的作用。



展望未来,有人担心说科学技术的潜力已经快用完了,化肥种子都没有多少潜力可挖了。但是新的机会出现了。因为有了基因工程,农业增产的前景非常乐观。不怕病虫害的新品种已经大量涌现,营养更丰富,口味更好的食品每时每刻都在出现。拿贸易机会来看,也远远没有用尽。国际上粮食贸易保护一直是一个主要争论点,如果保护主义能被取消,粮食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国内贸易的机会同样很多没有被利用。我国要求各省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至今没有明文作废。国家垄断粮食市场的情况刚刚在改变,通过市场的作用重新安排粮食种植的地区分工,使适合种粮的地方更多地种粮,粮价还能够降低。总起来看,粮食不足的问题完全不是一个现实问题。粮食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只要管理得法,永远不会供应不足。当然,如果发生核战争造成核冬天,或者哪个小行星撞上地球,粮食当然会减产,但是那时候就不仅仅是粮食问题,人类的根本生存条件出了毛病,谁也救不了人类。

应该说,全世界粮食同时减产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但是概率是很低的。

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基本环境不变,大幅度的气候变化概率很低。拿历史的经验看也是这样。拿我国的经验和世界的经验看,因为气候导致粮食产量变化的上下幅度不过百分之一二。再加上其他原因导致的产量变化,充其量也不过百分之五。全球的粮食储备一般都超过年消费量的百分之十,所以粮食供应是非常安全的。

现在全世界生产的粮食总量为二十亿吨,供给六十亿人口吃用。每年的国际间的粮食贸易量为二亿四千万吨。我国如果进口两千万吨,只占世界贸易量的不到十分之一。根本威胁不到别国的安全。单单美国每年出口粮食就达到八千万吨。

粮食供应的充足不等于每个人都有饭吃。穷人因为买不起粮食,还可能挨饿。这不是粮食生产不出来,而是因为在市场制度中生产者不会照顾没有购买力的消费者。这是市场经济的严重缺点,它是认钱不认人的。弥补的办法就是社会救济。国际国内都有对饥民的紧急救援组织。一般而言,买不起粮食的人终归是少数,多数人帮助少数人是行得通的。就我国总体而言,我们每年进口的粮食一般是一两千万吨,没有超过三千万吨的。假定进口两千万吨,合到总消费量的百分之四。每吨粮价约为一百五十美元。这样,所用的外汇是三十亿美元。二○○三年我国出口创汇约为四千亿美元。所以进口粮食所花的外汇只占年创汇的不到百分之一。实在是微不足道。不管粮食价格涨到那儿去,中国人绝对不会因为买不起粮而挨饿。也就是说,中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粮食危机。附带说一下,我国已经连续五年出口粮食,出口量从五百万吨(一九九八年)到一千二百万吨(二○○二年)。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我国耕地紧张,生产粮食成本比较高,在正常情况下应该进口粮食。近年来大量出口的原因是因为前几年受了那位L. 布朗先生的当,不计成本地鼓励粮食生产,产得满坑满谷,紧急拨专款修了许多粮库,还是装不下,只好出口。

还有一种顾虑,怕国际粮食市场对中国禁运。一般而言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因为WTO规定不许可用贸易做政治斗争的工具,除非联合国有决议。伊拉克打了科威特,被联合国实施禁运,但是粮食也没有禁。粮食生产没有垄断性,

任何一块普通的地方都能够种粮食,不像石油生产具有垄断性。粮食只要出高价,总归买得到。当然,如果中国干出了像拉登那样的事,有可能被全世界敌视,买粮食发生困难。但是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毛泽东时代说的要解放全人类的口号也已经不提了,我们的外交奉行的是和平政策。所以不会发生粮食禁运的事。万一真正有这样的事,那问题可就大了,不光是有没有粮食吃的问题了。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401494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