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芦笛:《胡主席语录评注》.唉,如此漏洞百出的东西,也放这儿现眼?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芦笛:《胡主席语录评注》.唉,如此漏洞百出的东西,也放这儿现眼?
马悲鸣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标题:
芦笛:《胡主席语录评注》.唉,如此漏洞百出的东西,也放这儿现眼?
(616 reads)
时间:
2004-3-09 周二, 下午6:40
作者:
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唉,如此漏洞百出的东西,也放这儿现眼?
送交者: 看客 于 2004/03/06 23:18:31 [胡平文库]
回应 zt芦笛:《胡主席语录》评注(一) by 马悲鸣 于 2004/03/06 7:20:49
兴之所至,简评几句
【胡平】:一个人成为名人的标志是:不论他讲出何等的废话蠢话,报上都会给他登。
【芦笛】:这才会有胡主席语录能卖钱、而且有老芦来点评的怪事。主席忘记指点的一个秘诀是:如今出名的终南捷径就是骂共党,主席本人就是这么出名的。
【看客】:老芦点评胡平,何怪之有?如今在网上出名的终南捷径之一就是骂名人骂民运,芦笛本人的“疗愚大师”之名,就是这么出来的。
【胡平】:英雄行为有如浪花,只有在生活之流遇上岩石暗礁时才会发生。
【芦笛】:我早说过了:有英雄的时代是悲剧时代,崇拜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言必称“英雄”的“知识”分子必然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看客】:胡平说的“英雄行为”,是任何普通人都可以有的,如911时救火的消防队员。芦笛则比较神经过敏,首先想到的却不是这些普通人,而是那些专门供人“崇拜”的“英雄”,真是英雄情结深入骨髓了。也许,在“英雄”面前跪得太久的人,太过于自卑,忘了普通人也可以间或有英雄行为的?
比较胡芦两段文字内涵,“言必称英雄”的,显然是芦笛而非胡平。
“言必称英雄的知识分子必然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怪不得,芦笛的“独立思考”,总让人发笑呢。
【胡平】:一个要成功伟大事业的人,必须克服四道障碍:在第一阶段,他不要因为众人的夸奖而沾沾自喜;在第二阶段,他不要因为众人的责难而怒气冲冲;在第三阶段,他不要因为众人的冷漠而心灰意懒;在第四阶段,他不要因为众人的崇拜而忘乎所以。
【芦笛】:主席是现身说法吧?因为本人连渺小事业都没能成功(“成功”可以作动词使,我还是这次才学会的),所以实在看不出来那第二阶段与第四阶段的质上的差别,更不明白这四阶段在时序上作如此排列的道理。
【看客】:读历史的人,有时不免对成就伟大事业的条件有所议论,很少人把这些议论看作说话人的亲身经历。然而芦笛是个例外,居然把这议论当做“主席现身说法”,专从阴暗面猜测人家的说话,属于比较典型的芦氏“阴暗心理分析学”。
附带教芦笛一点中文:“成功”作动词使,早已有之,如钱穆《新亚书院学规》有云,“立志成功事业,不怕没有职业。专心谋求职业,不一定能成事业。”
【胡平】:从不受骗的人往往不是由于头脑太精明,而是由于心地太阴暗。总是受骗的人往往不是由于心地太善良,而是由于头脑太蠢笨。
【芦笛】:因此,至今还在受共党愚弄的许多国内同胞,多半都是白痴;而从未受过共党欺骗者则多半是“心地太阴暗”者。
这段名言反映了主席的思维方式特点:那就是模糊思维加胡乱归纳。模糊思维决定了他不知界定概念与讨论问题的前提,而胡乱归纳导致反例一抓一大把。后面我们还会看到这两个特点反复出现。其实,心地阴暗最突出的特点不是什么“从不受骗”,而是“毒眼”,也就是“民运”人士最拿手的“阴暗心理分析学”。
【看客】:芦笛用“因此”带出的一整套议论,属于他自己的胡思乱想,跟胡平的话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例如,“从未受过共党欺骗”并不蕴含“从不受骗”,好比说芦笛从未受过共党欺骗,并不等于说芦笛从未受过别人欺骗。由“从不受骗的人多半是心地太阴暗”,逻辑上完全推不出芦笛说的“从未受过共党欺骗者则多半是心地太阴暗者”。
又如,从“A是由于B”这句话,推不出“B的最突出特点是A”。“从不受骗是由于心地阴暗”这句话,也推出不“心地阴暗最突出的特点是从不受骗”。假如芦笛摔跤往往是由于走路两眼看天,这也不意味着,“两眼看天”的最突出特点是“芦笛摔跤”。
当芦笛骂“民运人士最拿手的阴暗心理分析学”时,其实他自己用的就是“阴暗心理分析学”。
芦笛的评论反映了芦笛思维方式的特点:那就是不懂得逻辑推理,一味胡乱引申,把自己的胡思乱想当做别人的论点来批。他的几乎每句话,用来评论他自己要比评论别人更贴切。
【胡平】:爱惜羽毛的鸟飞不了太高。一个人过份在意自己的外在名声,固然可以免于大恶,恐怕也难于至善。
【芦笛】:“爱惜羽毛的鸟飞不了太高”是哪个生物学家发现的?一个成年人居然会说出“至善”这种儿语来,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主席此处的思维毛病我已经在《中国人会思维吗》中指出过,那就是使用文学比喻代替论证。那空间中的“高”竟然会和伦理上的“善”发生“逻辑联系”,端的是鬼斧神工。
其实,是否在意自己外在的名声和什么抽象的“善恶”毫不相干,而是取决于该人的身家性命依赖于公关形像的程度。如果老芦如胡主席一样靠公关形像过日子,则一定会像他一样爱惜羽毛,嘿嘿。
【看客】:胡平本来就不是写论文,此文记录的不过是一些不联贯的思想火花和片言只语,包括文学比喻。象这个地方人家本来就是比喻,芦笛却非要当做逻辑论证。自己分不清比喻与论证,却反诬别人“把比喻当论证”,端的是一绝。如果这种抬杠也叫反驳,我们也可以抬他一杠:芦笛说胡平爱惜羽毛,居然让那鸟身上的“羽毛”,和胡平的“公关形像”发生“逻辑联系”,又是什么“鬼斧神工”呢?
【胡平】:锐意进取者常常无暇报复。
【芦笛】:斯大林和老毛算不算“锐意进取者”?
【看客】:老斯和老毛整人,主要不是报复,而是为了获取并保住权力。对于以前得罪过他们而又不再构成任何威胁的人,倒是很少报复。
【胡平】:古人说,知耻近乎勇。有些现代人把它倒了过来。如今,人们常常把不知羞耻称为勇敢。
【芦笛】:羞耻观是随时代、人群、文化、文明而变的,并不是什么永恒不变的普适尺度。五四时代率先上洋学堂的女士也曾被大多数时人讥为“不知羞耻”,难道那些人不是勇敢者?
【看客】:胡平本来说的就是羞耻观在变动。芦笛拾胡平余唾,将羞耻观会变的话再讲一遍,这倒不出奇。奇的是芦笛居然把这当反驳。
【胡平】:不老练的人的最大毛病不是稚嫩,而是故作老练。
【芦笛】:不老练的人最大毛病是正义冲动,因为它害人害己。故作老练不过是个人问题,而且是变得老练的开始,何必讥笑?
【看客】:胡平这里说的是平常的生活感触。对同一件事的感触,人言人殊是常事。比较起来,胡平比较平实,芦笛的批评则不脱“正义冲动”,未免太过于泛道德化。
【胡平】:真正的宽容是很不容易的。当你对某件事热情执着时,你往往很难宽容;在你轻易表示宽容的地方,往往是由于你对那件事根本无动于衷。
【芦笛】:看在上帝面上,请先界定“宽容”的对象和内容!对不同政见的不宽容多半是仇恨或恐惧使然,而不宽容违法乱纪、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则多出自公民意识。
【看客】:胡语芦评不搭界。胡平从普通人角度谈个人切身情感对宽容心态的制约,所言并不限于政治。芦笛开口就是“不同政见”、“社会公德”、“公民意识”,很讲政治觉悟的样子。
【胡平】: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最大区别在于: 在古代中国,人们把一切成就归于祖先;在现代中国,人们把一切挫败归于祖先。
【芦笛】:这正是社会进步、眼界大开的表现。美化古代的古人幻想倒回去,过《老子》中规划的傻日子,而不满老祖宗的现代人则指望中国变得跟西方一样文明。
【看客】:讲点逻辑好不好?!“把一切挫败归于祖先”与“不满老祖宗”完全不是一回事。“不满老祖宗”常常反映了追求改变现状的进取精神;然而“把一切挫败归于祖先”却是一种推卸当代人自身应负责任的缺乏自省的态度。
【胡平】:享受文明不一定使我们成为文明。正象吃蟹肉不一定就变成螃蟹一样。
【芦笛】:典型的用文学比喻代替推理。居然连“吃蟹肉不一定就变成螃蟹一样”的昏话都说出来了。那么,吃螃蟹者还是有一定可能变成螃蟹的?!
【看客】:胡平在这里写的本来就是文学比喻,不是推理。芦评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文学比喻当做逻辑推理来批,而在进行逻辑推理的时候,却实行文学性的大胆跳跃。
【胡平】:由于汉字的繁难和刻竹简的劳累,所以先秦诸子的文章都相当精练。随着书写的简化和印刷术的发达,精练的文体越来越少见。
【芦笛】:“隧道眼”式的老生常谈,起码忽略了两条:第一,现代文字可以卖钱,而古代可是不兴稿费的。第二,古代生活内容决没有现在复杂,光词汇量就反映了这一点。哪怕是国学大师,也没那本事用简约的古文描述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传达包罗万象的信息,表达复杂细腻深邃的现代人情感。
【看客】:胡平说的是精炼的文体,包括用现代语文写的精炼文章。芦笛把它理解成“用简约的古文描述现代生活”,错。其评论纯属无的放矢。
【胡平】:人世间最有趣的分工是“说大话”与“做大事”的分工。我们似乎并不要求说大话者都要做成大事。以至于到头来我们竟会以为,说大话本身就是做大事。
【马悲鸣】:「精英」们的写照。
【芦笛】:应该说尤其是“民主精英”们的写照,包括主席在内。
【看客】:用它来形容那位自弹自唱、自吹自擂、自己给自己大话贴“传世之作”标签的“疗愚大师”芦笛先生,最是妙到毫巅,呵呵。
【胡平】:自由斗士,就是为了赢得更多的自由而甘愿失去仅有的自由。
【芦笛】:真正的自由斗士,就是知道世上有远比抽象的“自由”更宝贵的东西,民之祸福就是第一条。
【看客】:这个地方胡平说话极有分寸。他说的是“为了赢得更多的自由而甘愿失去仅有的自由”,没有说“为了赢得更多的自由而甘愿失去自由以外的东西”,更没说“甘愿失去比自由更宝贵的东西,例如生命等等”。芦笛的反诘,显然是在与风车作战。不知是因为不懂逻辑呢,还是因为他理解精炼的文字有困难?
------唉,写到这里,不想再评了。芦笛的东西,整个就是一堆文字垃圾。继续评下去,纯属浪费大好时间,不值。
作者:
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老马你良心大大的坏啦,拉出去死拉死拉的!
--
安魂曲
- (53 Byte) 2004-3-09 周二, 下午7:08
(162 reads)
哇,小安的日语真好!(@)=(@)
--
一本正经
- (0 Byte) 2004-3-09 周二, 下午8:27
(103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2767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