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话说“二律背反”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话说“二律背反”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话说“二律背反” (867 reads)      时间: 2004-3-07 周日, 下午5:52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话说“二律背反”


芦笛


在本讲座第一讲中,我给出了一个“上帝万能的悖论”,即“万能的上帝能否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的石头来”。

学过初中平面几何的人都知道,有时无法正面证明一个命题,便假设它的反命题成立,推导出和前提相矛盾的结论,以此证明正命题的成立。这种解题方式叫“反证法”,在逻辑学叫“归谬法”。

有趣的是,对此问题的两个相反答案,都可以用归谬法来证明。

已知:上帝万能

求证:上帝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的石头

证明:假设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的石头,

所以,上帝也有作不到的事,这与已知前提矛盾,

所以,上帝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的石头。(证毕)

类此可有:

已知:上帝万能

求证: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的石头

证明:假设上帝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的石头,

因为此石上帝举不起来,

所以,上帝也有作不到的事,这与已知前提矛盾,

所以,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的石头。(证毕)

在同一前提下,两个完全相反的命题,却都能使用逻辑方法加以证明,这岂不是对逻辑学的根本颠覆?这是怎么回事?

那位同志说,这不是逻辑出了毛病,而是你的前提错了。只要把前提“上帝万能”改为“上帝不是万能的”或“上帝根本不存在”,则此矛盾立刻消失。这不跟你昨天说的加利略痛批亚里士多德的事一模一样么?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前提中,可以推出“11斤物体比10斤落得快”和“11斤物体比10斤落得慢”这两个相反的结论来,把前提改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一样快”来,则此矛盾立刻消失。所以,你这问题啊,恰好证明了“上帝万能”的前提错误!

此话有理,问题是,石块下落和上帝造石不同,前者绝对只会有一个答案,11斤物体的下落速度不可能既大于又小于10斤物体的,绝对只会有一个落速。而上帝却有可能既能造该石,又不能造该石,正如举重冠军不是每次都能举起破纪录的重量一样。而且,他完全可以造出一块他举不起的石头来,再造一个力气比他大的金刚去举那石头。这么作,并不等于他不再万能,因为那金刚本身就是他造的,也在他的控制之下,是不是?

更重要的是,加利略改了人家的前提,可以爬塔扔球去证明改得对。您改了人家的前提,请问怎么证明您改得合理?无神论和有神论者已经吵了几千年了,而且得永远吵下去,其原因很简单,“上帝存在”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就像“客观世界存在”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一样。

说到底,这些问题根本就超出了人类的理性范围。要用逻辑思维去求解这些问题,犹如用绣花针去凿石山。上帝给您逻辑思维的能力,可不是让您用来去破解他老人家的保险箱号码的。这跟中南海工作人员使用不同颜色的pass一样,您的pass进不了大自然奥秘之宫的最内圈。

最先发现人类理性的“天尽头”的,是德国大哲学家康德。

此公于1724年生于东普鲁士的小城柯尼斯堡(在今波兰境内,这是斯大林作的孽,害得德国人纪念康德逝世两百周年都没地方去)。除了服过一次兵役,他终生没有离开故乡一步,也没有结婚,生活无比单调刻板,天天阅读思考写作,从无娱乐渡假一说。每天出去散步,不但路线从不改变,而且时间准确到当地人可以用来对表。

据野史,他的弟子觉得老师无一不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到老还是童男子,连男女间事都不知道,似乎于无所不知的大哲学家身份有损。于是诸生反复动员,说服了老教授,招了一个妓女来,侍候了老先生一夜。次日诸生问老先生有何感想,康德皱眉想了半天,困惑地喃喃说道:“一堆忙乱的动作,似乎什么涵义都没有……”

但就是这么一个老怪物,充分证明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伟大真理,证明了以辉煌的智力进行的纯粹思考能取得何等惊人的成就。

全世界公认,老康是人类有过的最伟大的脑袋之一,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以《三大批判》轰动全欧,引发了哲学界所谓的“哥伯尼革命”,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影响了整整几代德国和全世界的哲学家,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马克思等德国哲学家,直到欧洲的新康德主义者、意志主义者、各种流派的实证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乃至自然科学家们。爱因斯坦本人就深受康德学说的影响,许多语录一望即知是老康那儿发源的。康德以前,欧洲的哲学中心在法国,康德以后,德国便成了哲学的故乡。

上面那“上帝造石”悖论的证明,我其实是抄袭老康在《纯粹理论批判》中的思路,自己作出的。记得老康在那书里给出了四种“二律背反”:

一、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还是有限的;

二、世间万物是否由简单物质组成;

三、世上有无“第一原因”(first cause)

四、“绝对必要的存在(absolutely necessary being)”到底是作为世界的一部分还是作为它的发生原因而存在。

(这里说明一下:哲学书上的“世界”不是地理书上的“世界”,作为初学者,把它理解为“宇宙”更准确些。)

上面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研究它们可以导出两个相反的命题,即正题(thesis)和反题(antithesis)。使用逻辑上的归谬法可以证明两个命题都成立,这就叫“二律背反”(antinomies)。

例如对第一个二律背反“世界在时间上是否有限”这个问题,可以论证如下:

正题:“世界在时间上有限的”

证明:假设世界在时间上是无限的,

因此,世界没有时间上的起点。

倘若此,则在任一给定时刻之前,世界已经发生了无穷多的事件,这一系列事件都是完成了的,也就是说世界是无限多的事件系列。“无限多的事件系列”这概念本身就是“未完成的”意思,现在无限多完成了的事件却能组成这种事件系列。这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因此世界不可能在时间上是无限的,它一定有个起点。

反题:“世界在时间上是无限的”

证明:假定世界在时间上是有限的,

因此,世界有个时间上的起点。这隐含了一个假设,也就是在那起点之前,世界不存在。在此之前有一段时间,其间什么东西都没有,完全是虚空(因为世界就是整个存在)。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无中生有,从一段虚空的时间(其间什么都不存在)中莫名其妙地变出来。

因此,世界不可能有起点,换言之,它在时间上是无限的。

“世界在空间上是否无限”的问题的证明类似于此,其他三个二律背反的证明方法也都大同小异。康德称前两种二律背反为“数学的二律背反”,后两种为“动力学的二律背反”。

这些问题其实是千古之谜。大家都知道马教的“哲学”说教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这其实是从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那儿来的。老亚主张,世界在时空上都是无限的,否则逻辑上说不过去:如果空间有边界,则边界那边又是什么?如果世界有起点,则起点之前又如何?笛卡儿则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始有终,宇宙岂能例外?任何事物都有确定的体积,宇宙安能不同?

凡是敏感深思,具有所谓“哲学感”气质的人,迟早都会想到这些问题。记得我高三学了微积分,知道了“无穷大”的概念,当下就想到:我党教育咱们,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那您说宇宙的体积是常量还是变量?如果是常量,它就绝对是有限的,因为数学上的“无穷大量”其实是“无穷变大”的意思,指的是变量而非常量。如果是变量,则“宇宙体积无穷大”倒能成立,但这样一个类似数学无穷大那种无限变大的宇宙,算是什么玩意?实在无法想像。

想来想去想不出答案来,也没去问政治老师──那阵我虽然是狂热信徒,也知道那些人如贝苏尼一样,连起码的理解力都没有,会的就是机械背诵党校教他们的那点陈腐教条,绝对不能理解我的问题。于是我便去问数学老师,他想了半天,让我去学《矛盾论》。

虽然这些问题是困扰人类的千古之谜,但康德是有史以来指出它们出现原因的第一人。他把人类的认识解剖为几个不同的层次,首次指出了人类的认识是怎么形成的。

认识的发生我其实已经在昨天的文章中指出了:人脑具有先天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先验的“时间”、“空间”的直觉;二是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先天存在的因果关系、必然性、普遍性等等。这些观念是人脑固有的东西,先于一切经验。

习惯了“唯物论”教育的同志立刻就要拒绝这些说法。但请您想想,“时间”和“空间”确实是咱们的直觉,并不是从后天学来的,您本能就知道这玩意。某人如果一生下来就给关了起来,他照样会有这些感觉,用不着通过实践来从后天学会。我想,这种感觉乃是动物本能,时间感是从生物钟来的,空间感对动物生存更是特别重要。

至于逻辑思维也是如此。基本原则谁都本能地知道。那本身就是关于思维的法则,而思维根本就不是什么客观物质运动。与任何科学不同,逻辑学在外界根本找不到任何原始模型。光这一点就说明了它是人类自己想出来的,不是从社会实践中学来的。

这里必须指出:老康只把“时空”观界定为先验的,对逻辑思维则没说得这么明确,上面有关段落是我自己的体会。康德反复强调指出,空间和时间是主观的,离开人类这个主体谈二者就毫无意义。它们是人类感知的先天方式,并不是一般人错误认为的那样,是客观世界的属性。

人类认识就在这主观基础上发生。感官接受了许多杂乱无章的感性经验,人类再用上文说的先天认识能力,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合成”过程,也就是先天能力对后天信息进行整合的过程。后天信息和先天能力缺一不可。

这种加工处理的初步结果,便产生了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换言之,它不是科学。要将它们上升为科学,必须经过更高一级的思维活动,亦即“知性”“知性”包括统一性、多数性、必然性、偶然性等12个概念或范畴。人类将这些概念或范畴用来梳理感性认识,使其获得必然性、因果性这些关系。知识获得“必然性”和“普适性”特点之后,也就是具备了所谓自然科学的基本属性。因此,所谓科学主义者或拜科学教徒崇拜的“真理”,其实不过是“知性活动”的产物。

不幸的是,根据老康,知性其实不是从自然界求出客观规律,而是自行立法,把自家总结出来的规则强加给自然界,这就是老康的名言“人类为自然立法”的由来。老康自觉如同哥伯尼一般,颠覆了传统学说,将这一发现称为哲学界的“哥伯尼革命”。

知性活动能解释现像世界,但并不能揭示出真正的“自在之物”的奥秘来。据老康说,这“自在之物”其实是三位一体:上帝、世界和灵魂,又称为“理性的理念”,超越于现像界。人类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不会到此止步,还要进一步探索那自在之物。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最高层次,也就是“理性”。

“理性”活动的任务,是将“知性”获得的知识进一步加工整理,使之变成无条件成立的绝对完美的知识,它的追求目标就是上面说的那“自在之物”。但不幸的是,在这么作的过程中,人类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知性的手段,诸如“概念”、“范畴”那些东西去寻求终极知识,于是便不可避免地陷入自相矛盾。上述一系列“二律背反”就是这么产生的。这些问题其实超出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永远不可能得到解决。

康德的最后结论是,所谓自然科学,其实不过是人类通过知性获得的对“现像界”的认识,并不是对更高层次的“自在之物”的认识。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决定了人类不可能达到这种终极认识。这些人类认识无能为力的领域,只能留给宗教。

这就是康德的二律背反的基本理论。自从在文革期间看了老康的书后,我一直是他的信徒,至今觉得他说的是真理。正如爱因斯坦说的那样,自然世界就像一只表,你可以听见它在滴滴哒哒地走,也看得见它的表针在运行,你可以猜测它内部的结构,画出蓝图来解释它的工作原理。随着知识的积累,你画出来的蓝图也就越来越复杂。但你永远也打不开它的背壳来看看,证明一下它内部的结构就是和你画出来的一样。

但是,承认理性(也就是康德说的“知性”)的局限,并不意味着可以否定理性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相反,正如康德指出的那样,它是人类唯一可以使用的思维工具。其实就连逻辑思维有局限这一条,也是老康用逻辑思维发现的。小到康德的认识论,大到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其实都是用逻辑工具建立起来的。康德哲学思想乃至于所有的哲学思想,说起来其实也属于“知性”范畴,使用的工具也绝对只能是逻辑思维和主观时空观。上面对二律背反的逻辑证明就最充分不过地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来看看工农兵哲学家对“二律背反”的理解:

“我在‘陪练之一’中说,‘什么叫paradox?两个没有contradiction的相反命题都能成立就是paradox,有contradiction还叫paradox吗?’

这里确实指的是你从字典上抄来的三种意义里的第二种,即康德‘二律背反’意义上的悖论,一个本身不自相矛盾,却与一般公认的“真理”相矛盾的陈述。因为我对这一种情况相对熟悉一些。”

“哈哈,冠军也想给上帝“疗愚”么?现在替上帝回答你:‘你们人类愿意把逻辑练习题从网下做到网上,我管不着。可隔三岔五要提醒一下:不要太狂了,你们就是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也翻不出我的手掌心!看,我就造得出自个儿举不起来的石头,傻眼了吧?对了,茫茫宇宙,无限时空,要管的事太多,差点忘了,头两天冠军不是还在论证‘理性的界限’,得到了a storm of precise applause,怎么一转身就拿这样的小菜来糊弄我呢?回去找道难点的题来。下去吧。’”

无知的人讥笑渊博的人,工农兵欺负知识分子,这就是毛共统治下的中国。不幸的是,这种时代制造出来的道德和智力残废,至今不但能在网上气焰嚣张,而且居然能蒙来a storm of cheap applause!

“在盲人的国家,独眼龙就是国王。”只有在弱智之邦中,才会有这种“工农兵网上讲哲学”的笑话。您说咱们这普遍智力水平,让人有多绝望?

2003-12-27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000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