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给贺文改文章”与一百美元捐款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给贺文改文章”与一百美元捐款
所跟贴
“我给贺文改文章”与一百美元捐款
--
马悲鸣
- (1990 Byte) 2002-2-14 周四, 上午4:18
(439 reads)
资料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29
经验值: 5282
标题:
十五、甘地精神与绿卡·贺文
(211 reads)
时间:
2002-2-14 周四, 上午4:39
作者:
资料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十五、甘地精神与绿卡·贺文
一、甘地
电影《甘地》上映以来,好评如潮。不仅连得几项当年的奥斯卡大奖,而且几乎没有受到过惯常的苛刻挑剔。但事实上即令这样一部优秀作品,也免不了几处疏漏的史实。
举例来说,影片中凶手谋刺甘地的镜头只有刺杀的一瞬间,而再也没有其他处的着墨。这凶手给观众留下的直觉印象好象是一个疯子,或起码是理智出了问题,否则怎么居然会去刺杀甘地这样完美无缺的好人。至少他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莽汉,受了恶意挑拨或者利用来干这种伤天害理的勾当。
其实现实中这位刺杀甘地的凶手本人却是印度一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在刺死甘地后的法庭审判上振振有辞地详述甘地妨害印度利益的罪状达几十项之多。不管这些罪状是否成立,起码这位凶手既不是疯子、莽汉,也不是没受过教育的“愚人”,更不是头脑不清楚。
《甘地》这部片子里还刻意描述了甘地为了抵制英国货而只穿棉布裤子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他跋涉千里到海边取盐的脚踏实地。但片中却没有表现除此之外,甘地还同时反对使用电报、邮局、火车、电话,及一切由英国殖民主义者带到印度的舶来品与制度规则。
这部片子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几乎没有提及。因此自然而然地忽略了在第二次大战期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不支持也不参加英国组织的军队去抵抗入侵缅甸的日本军队的历史。这一有争议的部分被省略掉,虽然可见编导者为维护甘地的完美形象而苦心孤诣,但这毕竟乖离了现实。
即令将以上几点遗憾都加上,《甘地》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影片。令本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是甘地与那位经常出入他身边的英国青年绅士的一段对话。
诸位看官或许还记得甘地一向反对种族歧视。但他在南非时还不反对政府,只是要求政府对臣民一视同仁罢了。
回到印度的开初,他也没有附和当时热衷于印度独立运动的激进人士鼓吹独立的口号。甘地的立场是自从他看到了英国领主对印度农民的虐待才转变的。
甘地转向印度独立的立场一经明了之后,那位经常在他身边出入的英国青年绅士(抱歉,名字一时记不起来了)曾郑重地问甘地∶“我们能怎样帮忙?(How_can_we_help?)”
甘地的回答是∶“我想,您应该接受那个在斐济的工作。这是我们自己的事。(I_think_you_shuold_take_the_job_in_Feiji·_This_is_our_own_affair·)”
我不知道有多少看过这部影片的中国同胞真切地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
这位英国青年在那个时代居然乐意帮助殖民地人民反对并摆脱自己的祖国。倘若在今天的世界上,他绝对属于西方自由派。他的真诚完全没有必要受到任何怀疑,况且他们是多年的朋友。如果甘地吸收这个英国绅士参加到自己的行动中,则不但能起到分化瓦解英国人的作用,而且能增加对对手情况的了解。
然而面对统治印度差不多200年的世界第一流强国,甘地在决定献身印度独立运动时,却断然谢绝了这样一个有为青年的真诚援手。
虽然甘地的回答使这个英国人失望,但他还是很绅士风度地回答∶“我可以理解。”从此退出了这部影片,不再出现了。
甘地的这种回答是否小题大作了呢?非也!因为这是甘地唯一能做出的回答。否则有违他自己的原则∶自力更生。试想,连英国人带来的如电报、邮局、火车、电话这些没有生命的工具都拒绝使用的先哲,怎么能轻易答应用一名活生生的英国人?!尽管这个人是他的朋友。
这里也体现了甘地对自己的信念没有丝毫的怀疑,对其事业的正义性充满了信心。这同时体现了甘地对人格和国家尊严的珍视与自发的维护。
大概也是基于对甘地的为人和对他哲学的深切了解,那位英国青年才能够理解自己的善意被断然谢绝,而并不伤害他与甘地之间的友情。
人格的维护首先是一个人自己的举止,自己的事自己管,不要别人插手。自己管得了要管;管不了,硬着头皮也要管;这才是起码的人格基准。
一个人挨了打,要不要还手?绝大多数人认为要还手,甘地认为不要还手。但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干一件涉及自己权益的事,是否立足于自己。
世上的人们谈起甘地多津津乐道于他的非暴力,他的不抵抗运动。而鲜有人感兴趣于上面所述的那种对人格的维护,那种立足于自己的精神。世人的这种偏重是重标而不重本。因为一个人倘若不依靠自己,则无论其策略如何高妙,他的人格便先已不足道,何必还要提他的事业呢?
现在流落在海外的中国人虽然对常能遇见的印度人不大瞧在眼里,如果仔细盘问这种轻视的来源,十九是不明就里。如果我们还多少有些自知之明,就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举止比起甘地先生来说,稍逊又岂止三分。
二、绿卡
六四已经过去四年多了,看看这一夥子留学生吧。
柏杨先生曾经对“六四”事件说过这样的话∶“这暴政是中国人引起的,是中国人杀中国人。外国人并不亏欠我们什么。我们自己不‘抛头颅,洒热血’,反抗暴政,反而怪外国人不为我们开枪开炮,使中国人的自私性格,更为明显。自私,是无法维持尊严的。”
记得六四刚过,那些压抑不住心头狂喜的公费生口吐惊人之言∶“我们公费生一跺脚,美国国会山庄也得颤悠。”这话使我们想起了大庆工人的豪言壮语∶“大庆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我们公费生”让美国的国会山庄颤悠算什么本事?有种的让天安门城楼颤悠去!
四年来,很有些留学生热衷于为美国政府是否保留给中国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而疯狂地征集签名。签名要求有条件给中国最惠国待遇的显然是挟洋自重,借洋人的力量为自己火中取栗。签名要求无条件给中国最惠国待遇的显然是向洋人乞讨直接的利益好处,而不管共产党是否在长安街头杀人放火。有无条件保留,或给与不给中国最惠国待遇是人家美国政府和公众的权力,并不是我们自己的事。多余插嘴的双方,人格何在?!
我们的鲁迅先生曾作文描写《聪明人、傻子和奴才》。一个奴才在老爷家受了气,他只会向外人哭哭啼啼地诉苦。如果听诉苦的是个聪明人,他会用几句同情话搪塞,然后扬长而去。但如果听奴才诉苦的是个傻小子,他会打抱不平,找老爷去算帐。奴才一见傻小子打上老爷的门来了,赶快跑回去报告老爷以尽他的奴才职责。于是奴才帮着老爷打跑了傻小子,又从老爷那里赚了几句夸奖而洋洋得意。这是典型中国人的奴才相。诉苦绝不是立足于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种诉苦精神已经被共产党利用来扩大阶级矛盾以便从中取天下。那些做忆苦报告的人不知是怎么想的。一个知道维护自己人格的人,要么赢了对手,要么绝不诉苦,绝不要求别人来为自己打抱不平。
大概是共产党组织这种忆苦报告太多了,中国人好象也都听得没脸没皮了。
布什总统签署了保护中国留学生法案。公费生终于可以不用再因为花了别人的钱留学而必须回国服务了。消息传来,一片欢喜若狂。这回天上的馅饼掉到自己碗里了,管他娘的人格尊严与否,反正白给的绿卡不要白不要。不说人血馒头,这趁火打劫和顺手牵羊两个成语用的还算贴切吧。
中国人总是靠从外国人那里要的最惠国待遇发财,靠从外国人那里要的绿卡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和从中得到做生意的方便。人家若是不痛痛快快给了你这些非分之福,就抱怨人家刻薄寡恩,抱怨被别人出卖,抱怨外国人不为我们开枪开炮,不为我们火中取栗。这和鲁迅笔下的奴才有什么二致?
什么时候中国人弄懂了甘地的精神,自力更生,立足于自己保护自己的权益,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谢绝别人哪怕是真诚的援手,什么时候才能被外国人瞧得起。
仅仅贫穷,是不足以丢人现眼的。西方人也很看得起贫穷的甘地。只有自己不要自己的人格,自己不维护自己的尊严,一边向外国人乞讨绿卡保护,一边又大吹爱国主义法螺的人才真正得不到别人心底的尊重。
资料
作者:
资料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570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