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贺新春,贴旧文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贺新春,贴旧文   
秋实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贺新春,贴旧文 (779 reads)      时间: 2002-2-12 周二, 上午7:1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贺新春,贴旧文



下面这篇文章,写于2000年9月,是一篇以同情态度

分析毛泽东与大跃进的文字。重贴在这里,并祝本坛

左派右派中派没有派以及“汉奸”“爱国贼”不是贼

等等新春快乐!



秋实 - 2002年2月11日







有心栽花死,无意插柳成 - 侃侃大跃进的过与功



秋实





  大跃进和大饥荒,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悲剧。这场悲剧的形成,毛泽东

个人因素当然有极大作用,但也与当时中国面临的制度环境和工业化战略有

不可忽视的联系。而且,大跃进是中国偏离苏联计划模式的一个大尝试。在

付出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命代价之后,它也在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上打下独特

和持久的烙印,使得八十年代中国的渐进式经济改革成为可能。它的这些积

极面,我们这些希望以理性平衡的态度看待历史的人,也不能轻易放过。



  本文就想谈谈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制度因素,以及大跃进对中国后来经

济改革的影响。



  平心而论,大跃进的起因,除了毛泽东妄图在短期内“赶英超美”的非

理性狂热外,当时中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困境,也是他掀起合作化高潮乃至后

来发展到大跃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几乎从一开始,中国的工业化就面临着农业剩余不足的问题。第一个五

年计划实行刚刚半年,粮食就开始紧张。至1953年秋,粮食、油料、棉花等

大宗农产品供应紧张日益严重,先是上海、广州、唐山等城市相继告急,接

着迅速蔓延到其他城市。政府于是在1953~54年相继对粮、油、棉实行统购

统销,禁止私商经营,关闭自由市场,实际上是由国家用低价强制收购。



  强制收购进行得不很顺利。农民,特别是有余粮的富裕农民,抵触情绪

很大,瞒粮瞒产相当严重。毛泽东之所以在1955年突然全盘推翻当初15年实

现农业合作化的计划,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以对抗富裕中农和所谓的"农

村资本主义势力",恐怕与统购统销遇到的阻碍不无关系。然而,由于统购

任务分配和合作社内部利益分配的矛盾,各地闹事不断。1957年中央批转江

苏省委《关于正确处理农村人民闹事问题的指示》,要求各地既不准粗暴对

待,又不许片面迁就许愿,就很能说明当时政府的两难处境。同年中央还发

出指示在农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心议题就是两个:统购统销

问题和合作社优越性问题。



  我相信这段时间毛泽东一定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迅速发展农业,

特别是增产粮食的问题;二是农村组织形式问题,既要保证国家统购任务和

生产任务的完成,还要防止贫富两极分化。这两者很可能对他推动工业和农

业、中央和地方“齐头并进”式发展方针,鼓吹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起了

很大作用。



  毛泽东知道农业增长必须有工业支持,但他等不及工业发展后再来支援

农业。他想出来的办法就是“齐头并进”式发展,也即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

积极性,实现中央工业与地方工业 (含农村工业) 同时并举。这一思想早在

《论十大关系》中就提出来了。但其成为正式方针并变成具体政策,应当是

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当时的设想是,中央工业以发展现代大工业为

主要任务,地方工业的基本任务则是为农业服务,除此之外也要为国家大工

业服务、为城乡人民生活和出口服务,但这些都不是基本的。在此方针下,

大量企业被下放给地方管理,掀起大办地方工业的热潮。毛希望以此带动农

业发展,用三年或稍多一点时间,一举解决农业----主要是粮食----问题。



  这是中国第一次有意识地偏离正统的以条条为主的苏联式集中计划模式,

试图避免苏联式计划中僵化保守、刻板与效率低下的毛病。但此举也面临着

深刻的矛盾。这不仅仅是“齐头并进”与保证重点发展的矛盾,也有体制上

的,即当时的制度环境与分散管理的矛盾。



  这里的制度环境指人们面临的经济激励,主要是价格和赢利信号。当时

国家实现高积累的办法,就是全面扭曲价格:工资、利率、原材料价格和农

产品价格都压得很低,工业制成品价格抬得很高,形成加工工业的高利润,

后者通过企业利润上交被政府拿走,形成投资和积累。由于价格扭曲,一个

行业赢利的高低,并不反映建设的优先顺序。然则在分散管理下,地方不会

象中央那样对全局作通盘考虑,而是以追求地方利益为优先,自会千方百计

大上价高利大的加工工业,国家急需、中央也希望地方发展的农业和原材料

工业,由于价低利薄,反而少有问津。于是,下放工业给地方,虽然可以调

动地方积极性,实现经济大幅度增长,同时也必然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原材料和农业供给全面紧张。这就是所谓“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毛病。



  毛时代30年,至少有两次大规模下放工业给地方。一次是大跃进,另一

次则是在70年代初。两次都带来了农村工业的大发展,同时也造成国民经济

比例失调和供应紧张 (后来说四人帮倒台时,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虽有政治性夸张,但当时的严重紧张,也是事实)。 只是大跃进后农村工业

几乎全部被关闭,70年代的社队企业,绝大多数都保留了下来,成为80年代

乡镇企业的骨干。



  两次“齐头并进”,结局如此不同,原因并不在于地方工业不该搞,而

在于时机与做法。大跃进时代正值国家大工业起步阶段,发展农村工业带来

的弊端,如比例失调、原材料紧张等,可能要大于它所带来的益处,如调动

地方积极性、动员地方零星闲散资源等等。到了70年代,国家大工业体系已

经初步形成,集中计划体制僵化、低效率和浪费资源的弊端已经很突出,调

动地方积极性,以经营灵活、进取心强、且善用地方资源的农村企业,弥补

计划之不足,变得利大于弊。因而,尽管70年代后期对社队企业的指责不断,

它们却能保存下来,并成长壮大。



  至于做法方面,毛泽东早就痛感苏联式计划体制中的僵化保守毛病。计

划官员为求综合平衡,常常不得不按短线平衡,留有余地。然而,在计划官

员没有完全信息,或企业及地方为求轻松完成任务而隐瞒真实能力的时候,

短线平衡,留有余地,往往会使得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且样样都列计

划,也不免失之于琐碎。毛泽东对此一直不满。他起初采取消极办法抵制,

对计委送上来的几千页计划报告,不看,束之高阁。到了1958年,他终于想

出了对付僵化保守毛病的绝招。



  这绝招就是他发明的"两本帐"制度,见于他写的《工作方法六十条》第

九条:“中央两本帐,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

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帐。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

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帐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帐为标准。”



  此法开高指标风气之先河:中央的期成帐是省的必成帐,省的期成帐又

是地区的必成帐,如此层层加码,到了基层,指标已经高得吓人了。浮夸风

的兴起,与压死人的高指标不无干系。但毛泽东此举也不是毫无道理:不如

此,如何激励人们奋力发挥潜力?



  今天我们知道,解决信息不全和激励问题,还得靠引进市场机制。但我

们不能以今天的认识,去苛求当时的人。就其个人而言,毛泽东的悲剧是两

方面的。一方面他选择了剥夺农村的发展战略,又始终不能忘情于农民,企

图以齐头并进式发展避免苏联的农业悲剧,却对增长的瓶颈估计不足;另一

方面是,他选择了计划经济,又始终讨厌计划体制的繁文褥节和按步就班,

企图以高指标激发经济的潜力,却对人性的弱点和浮夸的危害估计不足。



  所有这些,都只是个人知识欠缺所造成的问题,很难求全责备。假如没

有1959年夏天,大跃进也许将作为一次大胆的试验载入史册。但1959年夏天

改变了一切。庐山会议后,当毛泽东为了私人政争,不惜中断他自己亲手开

始的纠左进程,进而变本加厉将他自己本来已经初步察觉的错误更推向极端,

由此酿成史所罕见的人间惨祸,那就不可原谅了。



  不过,大跃进虽然失败,却在中国经济体制上留下了很深的毛泽东的烙

印——中国的计划体制,从未搞成苏联那样官僚式的、自上而下、以条条为

主的计划体制,而是一种条块结合、注重自下而上的协商、注重地方积极性

的体制。有了这样一个重要基础,中国在80年代发展非国有的农村工业,引

进市场机制,都比前苏联要容易得多。



  说起来真让人感叹历史的无常。毛泽东发动大跃进,有心栽的花----经

济的全面跃进,那不仅完全失败了,反而造成了只有日本侵华战争才能比拟

的经济大跃退。而他无意插的柳----注重地方分权和横向协调的计划体制,

却在80年代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更容易通向市场经济的大门。





2000年9月7日于“文艺复兴”

此次重贴时有修改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348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