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从“爱国贼”到“汉奸”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爱国贼”到“汉奸”   
所跟贴 从“爱国贼”到“汉奸” -- Anonymous - (2966 Byte) 2002-2-04 周一, 下午8:37 (602 reads)
老虫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从“爱国贼”到“汉奸”》一、当年曾是“爱国贼” (286 reads)      时间: 2002-2-04 周一, 下午8:3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从“爱国贼”到“汉奸”



老虫



一、当年曾是“爱国贼”



先抄一段书: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

我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象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

宜于孩儿们的依偎。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象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

魁大,胸宽体阔的妇人,不象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



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丰满坚实的肥

肤上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

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

,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得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



至于说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我可以说,不但是雄巍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

与夫“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

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

景;这好象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资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令人爱慕

之美。中国海岸线之长而且弯曲,照现代艺术家说来,这象征我们母亲富有曲线美吧。



咳!母亲!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只因你受着人家的压榨和剥削,弄成贫穷已极;甚至

不能买一件新好看的衣服,把你自己装饰起来;甚至不能买块香皂将你的全身洗擦洗擦,以

致现出怪难看的一种憔悴和污秽不洁的形容来!啊!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丽人

,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站在欧洲,美洲各位华贵的太太面前,固然是深愧不如,就是站

在那日本小姑娘面前,也自惭形秽得很呢!



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的

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象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的睡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

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

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



这是革命先烈方志敏的代表作《可爱的中国》里面的几段。我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读到这

篇文章的,当时足足激动了好几天。方志敏在里面谈到他因为国家积弱而受到洋人欺负、歧

视的经历,几十年以后,仍然让我和他一起义愤填膺;他谈到自己少年时的各种“救国梦”

——军事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等,也让我一样想入非非,成天琢磨自己究竟要怎样

才能对祖国母亲作出最大的贡献。他在介绍了自己的种种梦想以后感慨地说到:“一个青年

学生的爱国,就和初恋情人那样令人神魂颠倒。”我当时还未曾有过初恋,所以感触不深。

几年以后,我自己有了初恋情人,那种感受,确实如此。



我从第一次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开始,就很喜欢这个曲子。后来看电影《聂耳》,更是喜

欢,尤其是电影最后反复播放的《义勇军进行曲》,真是威武雄壮,令我热血沸腾。前些日

子,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从音乐的角度把《义勇军进行曲》贬了一顿,作为一个外行,我

自然不知道人家说得有无道理。但无论多么精辟深刻的音乐理论,也无法让我对这个曲子的

热爱减少半分。同样,尽管我现在已经对五星红旗的含义完全不以为然,这面国旗仍然让我

觉得美丽、亲切。在理智上,我也觉得《马赛曲》好听,星条旗好看;但从感情上,它们无

论如何,永远也比不上“我们的国旗,我们的国歌”。同样,我最喜欢的音乐是《二泉印月

》和《梁祝》,可以说是百听不厌,而对任何西洋音乐,从来没有这种程度的喜爱。来美国

后,这两首曲子伴随我跑遍了东西两岸,多少次在高速公路上开夜车,外面是陌生的景色,

不息的车流,车内回荡着《梁祝》优美的旋律,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祖国在我心中。”



在国内的时候,《新闻联播》节目前的国歌,我不知道听过多少次。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

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声中冉冉升起的画面,不知多少次令我感动。有年冬天,我曾经起了

个大早,骑车穿过半个北京城,到火车站去为一个哥们儿的岳母买卧铺票。等车票到手,顶

着凛冽的寒风往回骑,正好在快要天亮的时候经过天安门广场,看见一群游客在那里等着看

升国旗,我也加入了等待的行列。不料一直等了二十多分钟,才等到了国旗班的战士出现。

目睹国旗升起,虽说没了国歌伴奏,觉得不够声情并茂,但心中仍然充满了作为一个中国公

民的自豪感。看完升旗,跨上车往回骑,虽说冻得直哆嗦,但完全没有觉得这二十多分钟等

得不值。



至于饮食习惯,更是始终如一的“中国胃”,来美国多年,尝试过了许许多多国家的饭菜,

有的爱吃有的不爱吃,但最香的当然还是中国饭,尤其是家乡那碗回锅肉,更是心中永远的

“天下第一菜”。



作为一个体育迷,我已经关注了三十多年的中国竞技体育。从当初在电影里看梁戈亮、张立

他们打乒乓球开始,我始终是中国队的铁杆拥蹙,和中华健儿们同喜同悲。八十年代初,中

国羽毛球重返国际赛场,首次参加全英锦标赛,打到男单前八名的时候还剩五个,可到半决

赛的时候只剩了栾劲一人,他淘汰了印度选手普拉卡什进入决赛,我很为他高兴。他和丹麦

选手弗罗斯特争冠军那天,我一晚上没睡好,梦里都惦记着那场球。第二天早晨听收音机,

得知栾劲失利,我一连好几天都情绪低落。作为球迷,我有过中国乒乓球大满贯、女排五连

冠、羽毛球首夺汤杯尤杯、聂旋风九连胜、李宁连夺六金、朱建华三破纪录、谢军首夺世界

冠军、亚运会金牌第一、足球队首次进入奥运会世界杯等等欢乐的时刻,也有过男足二十年

失利、男女排由盛而衰、乒乓球惨败瑞典、围棋让韩国人压得毫无脾气等等糟心的记忆。



直到前两年的中美女足大战,我守在电视机前面从头看到尾,始终为中国队悬着一颗心,一

直打到点球大战。我当时对中国队门将高红很有信心,相信她至少能扑出一两个点球,感到

中国队赢面居大,正自高兴。谁知高红五次扑空,反倒是美国队门将扑出一个点球,中国姑

娘饮恨美国,我很是失望。同时因为美国队门将扑出那个点球时移动在先,更为中国队不服

气。第二天见到美国同事,还直言他们胜之不武。



同样作为一个体育迷,我对没有中国队参加的体育比赛,始终没啥兴趣(足球是唯一例外)

。因此对北美的三大球,我一个都不感兴趣。个中原因我也明白,因为看体育比赛的时候,

总是要有点倾向性才更有意思。可我对自己的心理定位始终是中国人,而老美的比赛打得再

热闹,在我看来,总是“他们的比赛”,与“我们”无关。所以,一直到现在,尽管我已经

多年没看过中国队比赛了,我还是每天通过网络关注国内的体育比赛,而对美国电视里的体

育比赛则从不问津。



在文化上,我更是对中文情有独钟。尽管喜欢看小说,但除去为了学英语读过几本通俗小说

以外,基本没有读过什么英文小说。工作之余,总是以中文作为消遣。就连看电视,在很长

一段时间内,也始终是租借中文录像带来看。最近一两年,因为爱看情景喜剧,而国产的喜

剧在这里实在看不到什么,才慢慢培养起对美国情景喜剧的爱好,现在总算以看英文电视为

主了。



此外,我在国内的时候,对说英语有一种心理上的抵触情绪。说来好笑,我平生第一次用英

语和人超过两分钟的谈话,就是在申请来美签证时和签证官员的对话。而且,我刚来美国的

时候,对许多留学生说话中英文夹杂的行为十分不以为然。几年过去,才发现要保持一口完

全的中文其实相当困难,因为在美国生活,就要描述许多美国的事情,而有很多东西我是来

美国后才学到的,根本就不知道相应的中文,有的甚至完全没有相应的中文翻译。比如我现

在使用的绝大多数专业词汇,我完全不知道中文的标准翻译应该是什么,因此,和身边的中

国人交流,早已放弃了纯粹中文词汇的努力。但给国内的亲人打电话的时候,我还是尽最大

努力,只说中文,不夹英文。尤其是写文章的时候,我更不喜欢中英文夹杂在一起的写法(

为此还讽刺过一个“爱国大贼”),自己的帖子中只要能用中文表达的意思,我一定不用英

文,哪怕有时候觉得用英文词汇更加到位,我还是会努力去寻找相应的中文词汇。



许多留学生喜欢谈“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酸甜苦辣,我自己从来没有这样的烦恼,因为我

从决定来美国留学那一天起,就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文化上,永远是个中国人,因此从

来没有“脱胎换骨”的想法,也毫无“融入主流社会”的兴趣。正因为此,我的英文进步很

慢,每过几年就会成为事业发展的障碍。这时候我就会花点力气,提高一下,等足以应付过

去以后,就又把它抛到脑后了。在美国读书、工作,自然有不少美国老师、同学、学生、老

板、同事,我和他们真是“君子之交”,仅限于工作来往和一些轻松闲聊,偶尔也出去吃饭

喝酒,相谈固然甚欢,但从来没有深交过一个朋友。我有一个美国白人同事,我们曾经在长

达两三年的时间内,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聊上半个小时,我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美国生活知

识,同时把他变成了半个“中国通”,但我们从来没有到彼此家中做过客。等他换了工作离

开以后,也就再无联系。



总之,我来美国近十年,读了一些学位,学了一些英文,挣了一些美元,认识了一些美国人

,但骨子里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吃的基本是中国饭,听的全是中国音乐,读的基本

是中国书,关心的基本是中国的事情。爱国贼们对中国的感情,我自问一样都不比他们少。



我具有成为一个爱国贼的全部条件,也曾经是一个标准的爱国贼。几年前,有个网人在《华

夏文摘》上写了篇文章,为台独辩护。有个著名网人在《枫华园》写了篇文章,对其进行了

尽情的批判和嘲讽。又有第三个网人给《枫华园》写信,质疑那个著名网人的“文风”,并

由此在《枫华园》上引起了一番争论。我当时细读了各方的全部文章,虽然也对那个著名网

人的文风有点不以为然,但基本还是同意他的观点的。这说明至少在几年前,我还是和爱国

贼很有共同语言的。



那么,是什么使我从一个“爱国贼”变成了“汉奸”呢?



下面,就是我的“汉奸之路”。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4312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