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老虫,请你轻轻的砸。--还是中产阶级的话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老虫,请你轻轻的砸。--还是中产阶级的话   
所跟贴 老虫,请你轻轻的砸。--还是中产阶级的话 -- Anonymous - (2206 Byte) 2002-1-30 周三, 上午10:48 (853 reads)
老虫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轻轻地砸五副主席,请国内网友助拳 (452 reads)      时间: 2002-2-01 周五, 上午12:5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次砸了老五几砖头,老五半天没有露面。虽说老五砸了我五下,我只砸了两下半,正好打了五折,觉得自己怪亏的。但老五要是就此让我给砸跑了,也不是个事。我早就说过,上网是来找乐的,至于什么“追求真理”之类,倒看得比较轻,所以经常糊里糊涂地服输认错道歉。我宁可失去个聊天的好题目,也不愿意失去老五这样的朋友,所以正两天正自纳闷,有些忐忑不安。



好在老五不是让我给砸坏了,而是让病毒给撂倒了。歇了几天,又回来接着练。这个“两亿中产”的擂台是老林先搭起来的,可老林现在已经不知去向,我和老五倒掐起来了,有些喧宾夺主。不过因为我对这个题目比较感兴趣,所以还打算继续陪老五走几招,同时招募新的辩手。



首先澄清一下老五的职务问题,既然我们这里各种革命的反革命的组织都只有头衔不支薪水,职务自然是多多益善。反正帽子多了也压不死人,顶多头晕一下就是了。老菜给老五封团副的事情,我不清楚,但老五官拜看戏汉奸党副主席的事情,是经过看主席和老赛、认真等坛中大老批准的,哪能想不干就不干呢?既然是党,不管是看戏还是共产,一般都跟那黑社会似的,不让随便退出,哪天党内大老烦了,开除或劝退或许可行,自己辞职的事情,一般比较少见,且下场通常不很美妙。五副主席要是不信,想想林副主席的结局,就知我所言不虚。



其次回到两亿中产阶级问题上来。费了半天劲,总算说服老五同意把两个问题分开,一个个掰清楚。现在就来讨论按照官员定义,五年之后两亿中产阶级是否可行的问题。



第一步还是得搞清楚这个中产阶级的范围。“有房有车”这两个指标,是客观、具体的。但这两亿人中是包括“房和车”的“挣钱者”,还是也包括“消费者”,老林却语焉不详。按照老五的说法,谁挣钱谁算中产阶级,由此推出了两亿中产阶级将包含六亿人口的推论,并以此宣布官员大人在胡说八道。我觉得,官员大人要是读了五文,未必会服气。



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按照“消费者”的范围来计算中产阶级。也就是说,假设老五在国内,买了房和车,因为五嫂和五侄都能一样每天享用,他们两人也算中产阶级。当然,老五在吕梁山区出了五服的远房老叔,要是某年某月到五府借住一宿,并乘坐五家私车去了趟动物园,他就不计算在这两亿人中了。这也符合国际惯例,我们知道,至少在美国,公司卖医疗保险的时候只把老婆孩子算着家人,连亲爹亲娘都是不算的。



我相信,官员大人宣布那两亿中产的时候,采用的定义是“虫版”,而不是“五版”。虽然老林在这个问题的算法和老五相同,但我相信,还是本虫比较正确地领会了官员大人的原意:)



因此,虽说是两亿中产阶级,其实真正挣钱的,应该是一亿三千万左右。



现在需要讨论,这一亿三千万挣钱的,需要各挣多少钱才能维持“房和车”。



老五举的两个例子,我觉得不是很说明问题。为了说明以此来证明“每月每人两千元足矣论”的偏颇,我也举一个例子。



十三年前的春夏之交,一群爱国愤青,不知天高地厚地提出了让党和国家领导人公开收入的要求。党国领导一开始慈悲为怀,对这种无理要求作出了善意的回应。当时的北京市长在一个公开播放的电视会议上,报出了自己的月薪。具体数字我记不清了,印象中不到一千元人民币(肯定不超过两千)。这位市长说,每月的工资都是由秘书送到家里,交给太太管理,但具体的金额就是说的那么些。



我当时相信,现在仍然相信,他关于月薪的说法,是如实的。



他的名字叫陈希同。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以未经加权的月薪来衡量“中产阶级”的及格线,会有多么离谱。



再说一件往事。我在国内的时候,和所有同事一样,享受着“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幸福的社会主义大锅饭生活。同事之间最喜欢聊的话题之一,就是抱怨同行业的其他职员收入如何比我们高。终于搞得领导忍无可忍,有一天把我们召集起来开了个全体会,把全单位几十个员工在过去一年中的工资收入、工资外收入一一念了一遍,用铁的事实教育我们,本单位的油水还是不错的。我当时挣了多少已经忘了,只是模糊地记得工资外收入大致和工资收入持平。这还只是拿到手的现金,其他的比如分房、医疗保险等等的福利就不算了。



现在回想起当年这件事,对于单位领导公布所有员工收入的做法真是觉得恍如隔世了。不知国内吃皇粮的单位是否还是如此透明?



综上所述,同是月收入两千元,陈希同的两千元和摆地摊的两千元显然不是一回事。笼统地找几个月收入两千元并拥有房和车的例子,似乎不是很有说服力。



而且,随着国内的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原有的福利大概会逐渐消失,最终由统一的现金收入所取代。到时候买房、买车、买各种保险等等,将会占去收入的大头。关于这点,我不是很有把握,还请国内的网友指教。



总之,要证明或证伪五年之内两亿中产阶级的命题,恐怕不是月薪两千元或五千元那么简单,似乎先得把工资之外的油水折成钱,把大家放到同样的天平下,才能称出个所以然来。至于究竟应该怎样折,我却不知道。这得听听国内网友的高见了。



我之所以觉得老五定的两千元及格线偏低,是基于我在国内的一个亲戚的例子。他们夫妻俩月收入大约在五千到一万元之间。前两年通过优惠价把单位分的房买了下来。去年又买了辆车,应该可以说进入中产阶级行列了。但他的车买得其实比较勉强。他本来不想买的,但因为孩子正好考上了一个质量不错但离家很远的中学(要是乘坐公共汽车,得倒好几下,单程需要两个多小时),试了多种解决办法(包括租房,借住到别人家里,等等),效果都不理想,这才不得不倾其所有买了辆车。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以他的收入,养一辆车还是比较勉强的。因此,我觉得老五把及格线定在家庭月收入四千元,是有些过低了。



说来说去,正如老五指出的那样,要把这个问题掰清楚,我缺乏必要的国情知识。只能简单搅合几下,帮助理清思路而已。就此跳下擂台,敬请国内知情网友上台,拿出个相对准确的意见来。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9623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