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求心 :凯恩斯为什么失灵了?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求心 :凯恩斯为什么失灵了?
zt1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求心 :凯恩斯为什么失灵了?
(186 reads)
时间:
2002-1-29 周二, 上午5:32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凯恩斯为什么失灵了?
Dammos 求心 2001/9/4
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理论的核心,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处于“小于充分就业均衡”,他把政府的首要职能转化为主要以财政政策来控制、刺激有效需求,以扩大就业。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与罗斯福的“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是,进入60年代末、70年代初,凯恩斯的理论随着西方国家中出现的“滞胀”局面,变得不再灵验了,其经济学主流地位发生了动摇。本文将深入分析凯恩斯理论失灵的原因,并提出更好的对策。
(一)凯恩斯的理论基础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凯恩斯理论的中心内容,而这个理论又是和消费函数密切相关的。关于这些理论,随便翻开一本教科书,你就会看到其表述的内容大致如下:
国民产出=消费+投资
或写作:Y=C+I --------------------------------------(1)
消费由消费函数决定,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为:
C=a+bYD ------------------------------------------(2)
在这里,YD是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b为边际消费倾向,a为自主性消费,即与收入无关的消费。
将(2)代入(1),并假设Y=YD,则有:
Y=(a+I)/(1-b) -------------------------------------(3)
如果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80%,根据(3)式,只要政府增加投资1元钱,则可以使社会总产出Y增加1/(1-0.
=5元钱,即投资乘数为5。
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是凯恩斯理论的基础,是财政政策的依据。正是基于乘数效应,凯恩斯主张在经济“小于充分就业”时可以用政府投资的办法来刺激就业,增加产出。
关于这些数学推倒过程的详细内容请看课本,大同小异,不做赘述。
(二)凯恩斯错在哪里?
在上面的推导过程中,凯恩斯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国民产出不等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即Y≠YD。
我们知道,在整个国民收入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资本利润被资本家获得了。一般来说,这部分会被用来投资,当投资收益减小时,仅作为财富储藏起来,而用于消费的部分是很少的。因此,社会用于消费的、也就是居民可支配的收入仅仅是居民的工资。
假设社会生产是由资本与劳动两个要素构成,则全部国民收入就等于总利润与总工资的和。设资本利润率为K,劳动的工资率为L(K、L都是百分数,小于1),则有:
L+K=1 --------------------------------(4)
YD=LY --------------------------------(5)
于是消费函数变为:
C=a+bYD =a+bLY -------------------(6)
现在将(6)式在代入(1)式,并移项整理,可得,
Y=(a+I)/(1-bL) ---------------------(7)
下面我们分析(7)式与(3)式的区别。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的研究成果,美国在整个20-70年代之间,它的资本利润率保持在25%左右,而工资率为75%。在这样工资率较高的情况下,(7)式中的bL与(3)式中的b是比较接近的,政府使用财政政策后,有75%转化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因此,在那个年代使用财政政策是有效的。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积累逐渐增加,特别是科技进步与大型企业的规模效益递增,使得资本在社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对而言,劳动的作用逐渐居于次要的地位,于是资本的利润率得到提高,工资率逐渐下降,在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中,劳动者所占的份额逐渐减少。根据估计,西方国家的资本利润率与工资率各为50%。我国的情况是(据2001年中国经济蓝皮书109页)资本70.75%、技术23.59%、劳动5.66%,如果我们进一步把技术分解为资本与劳动两个要素,则资本所得超过75%,而劳动所得还不足25%。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7)与(3)的差距,发现Lb=0.25b,远小于b,因此,(3)已经不能使用了,必须使用(7)式。
如果这个时候继续使用财政政策,大部分投资会被资本瓜分掉,就很难增加居民的收入,因此,就不能拉动经济。时代不同了,情况变化了,凯恩斯也就不灵了。
(三)“滞胀”的根源及后果
资本利润率居高不下,一方面确实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资本对社会生产的真实贡献,但另一方面是来自于“泡沫经济”,这就是一些垄断机构利用垄断地位抬高商品售价,向社会索取垄断利润。“泡沫经济”中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业。人们普遍具有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愿望,但又无法直接参与房地产业生产,垄断的房地产业就是利用这样需求刚性的市场背景,残酷压榨社会各个阶层。日本的房地产业泡沫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应当承认,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适当的“泡沫经济”对于尽快筹集资本,抑制通货膨胀,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具有一些积极地促进作用。但是,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如果继续维持个别部门的垄断利润、维持“泡沫经济”,则会导致严重的需求不足,破坏正常的产业结构,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从而将严重地制约经济的全面发展。
当经济中存在严重“泡沫”的情况下,继续使用“财政政策”,则会导致以下恶果:
(1)导致政府财政恶化,严重赤字,债台高筑。财政的恶化又反过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放弃或减少投资。
(2)由于政府的投资大部分转化为垄断利润、被“泡沫”吸收掉了,因此经济仍然处在一个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状态下,长期下去,生产萎缩,大量失业,两极分化,社会动荡。
(3)助长社会腐败。“泡沫”与腐败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全世界几乎都是如此,凡是能揽到政府工程的人,必然与政府官员有各种联系,如美国的军火商与总统选举,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四)对策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对(7)式做进一步的研究。
在劳动所得占国民总产值极低的情况下,居民的收入仅够应付他的当期开支,是几乎不会有存款的。按照佛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假说,长期来看,居民的消费就等于他的全部收入,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b为1,于是,(7)式变为:
Y=(a+I)/(1-1*L)=(a+I)/(1-L)=(a+I)/K -----------(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居民的自主消费。我们知道,对于拥有庞大资本的资本家来说,他们的消费是完全自主的,是不受收入多少限制的;另外,社会救济与福利也是自主消费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假设社会的富人数量为q0,每人每年消费N元,则富人的总的自主消费为Nq0。再假设社会总的救济与福利等转移支出为M元,于是社会总的自主消费为:
a=Nq0+M --------------------------------------(9)
将(9)式代入(8)式,可得,
Y=( Nq0+M+I)/K ----------------------------(10)
由(10)式我们知道,社会的总产出是由以下5个经济变量决定的,我们分别讨论如下:
(1)q0:可享受资本利润的人数,即富人的数量。要增加这个数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让富人多领养几个孤儿,多赞助几个失学儿童。但这些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N:一个富人每年的消费量。富人已经很富有了,再增加的空间几乎没有了,而且社会总资源有限,不能朝这个方向努力。目前我们实行的刺激消费的政策就是想从这个角度入手来解决经济问题。很显然,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3)I:投资,也就是财政政策。由于经济中存在严重的“泡沫”,导致资本利润率居高不下,长期实施会导致“滞胀”,以上的分析以及西方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这条路也是走不通的。
(4)M:对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出。这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如果拿1000亿用于搞基建,由于基建是“泡沫”最大的项目,可以估计有90%转化为资本利润,那么仅有10%转化为居民收入,考虑乘数效应,于是能够形成的居民总消费为:
1000*10%/75%=133.333(亿)
而同样的资金,用于对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出,同样考虑乘数效应,则可以形成居民总消费为:
1000/75%=1333.33(亿)
可见,用转移支出的福利政策比用基建的财政政策要提高10倍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居民手中有了钱,就能够有效地吸引社会自主投资I,不必政府举债投资,改善政府财政状况。这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这个办法的通俗说法就是“按人发钱”,其好处远远不止这些,我另有文章论述。
(5)K:资本利润率,更准确地说,是指资本边际利润率。降低资本边际利润率,就是挤掉经济种的不合理的“泡沫”,把垄断利润降下来,这也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分配关系、实现各个行业同步发展、增加“经济均衡规模”的好办法。这个办法的通俗说法就是“摘心打顶”。
(五)结束语
以上我们通过对凯恩斯理论体系的不断修正,最后得到了与劳资平衡理论完全一致的结果。对凯恩斯理论体系的修正并不是劳资平衡理论的组成部分,但是,依据劳资平衡理论对有巨大影响的凯恩斯理论体系进行修正,对于认识劳资平衡理论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按人发钱”、“摘心打顶”是目前解决经济问题的最佳方案,单独使用也可奏效,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基于以上分析,我建议政府“放弃财政政策手段,转为实施积极的福利政策;同时努力挤掉经济中不合理的泡沫,尽一切办法把楼价、药价降下来;以铸币税为后盾,实施全面减税”。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97905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