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汪丁丁发火了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汪丁丁发火了   
世纪中国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汪丁丁发火了 (581 reads)      时间: 2002-1-28 周一, 下午11:2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陈文龙



面对着长期以来纠缠不清的指责,面对着张五常先生与薛兆丰先生连续不断的挑衅,汪丁丁教授终于发火了。日前,汪丁丁教授在《财经》杂志六月号及经济学术网站"似乎有知识"(http://cnnobel.com)上面发表了五篇文章,从现实生活的本质以及哲学逻辑的高度给予对方以强有力的回击。汪丁丁教授终于放弃了以前那种"所有这些议论,既有个人恩怨,又涉及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把握,沸沸扬扬,几时可休矣?"的温和、无奈的语气,而换上了另一种辛辣的讽刺,"只有最简单的头脑在最狂妄的心态刺激下,才会把经济学对哲学和数学基础的关注当作"文化废料"胡批乱骂一通"、"我们的那位自认亚当.斯密以来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及其肉麻吹鼓手",并断言"当知识社会逐渐取代工业社会时,老芝加哥学派必将淡出主流,除非它自我批判地承认'收益递增'现象"。所有这些,标志着一场历时已久的张汪争论即将进入白炽热状态。



事情的缘由应该追溯到2000年初,当时汪丁丁教授在《财经》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博弈与中国教育的两极化》的评论文章。在该文中,汪丁丁教授大胆地提出了一种另类的需求曲线--一种斜右上的需求曲线,而传统的需求曲线是斜右下的!正是这一条曲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其中影响最激烈的当数张五常先生与薛兆丰先生。在张五常看来,需求曲线斜右下是个铁定的规律,绝对不可能更改。如果需求曲线的方向改变了,那么"如果需要需求曲线可以向上可以向下,经济学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你什么都可以解释,就不能被推翻了(证伪),就不是科学了!"。在其《价格理论快要失传了》一文中,张五常先生引用芝大的一件轶事以加强其观点。在加大考博士口试时,赫舒拉发问:为什么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张先生答:因为人的行为就是那样。而这一回答得到了赫舒拉发的赞赏,认为他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价格理论,而后此事在芝大成为美谈。而薛兆丰先生的批评文章更是火药味十足,他的《走火入魔的汪丁丁》对汪丁丁教授给予极度的讽刺,在网上也广为流传。同时,"世纪中国"网站(http://www.cc.org.cn)于今年四月份也刊出了陈先生的一篇题为《解读汪丁丁》的评论,再度指责汪丁丁教授的需求曲线方向,并讽刺汪教授是个"知识有余,睿智不足"。其中,薛、陈两人的理论观点都是来自张五常先生的。



  而面对着所有这些指责,汪丁丁教授似乎表现得相当的平静,只是在"万维周刊"及"似乎有知识"网站上写几篇文章给予回应,只是从学理的角度为自己辩护。然而,批评与指责仍然没有完结,张五常先生的大陆之行的诸多演说,还是经常对汪丁丁教授的需求曲线提出非议。这就是学术界所广泛关注的张、汪争论的起源及若干进展。



  然而,今年的五六月份,张、汪争论陡然升温。这可能起因于《21世纪经济报道》上连续刊载张五常先生的新作《经济解释》。迄今为止,该报已经刊载完《经济解释》第一章的八大节,这八大节的内容,都是讲述经济学的哲学逻辑前提。假若这些都是正确的,那么汪丁丁教授以前的所有辩护都将会变得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是全盘皆错!同时,该报上的薛兆丰专栏也发表了若干文章,重复引用张五常先生的观点,猛烈抨击汪丁丁教授。面对着这一切,汪丁丁教授终于发火了。一向素以经济学哲学称雄于世的汪教授,怎么能够让人用哲学逻辑来训话,这难道不是班门弄斧吗?因此,汪丁丁教授大量引用了康德的哲学思想,写出了《社会科学里的"定律"与"定理"》、《经济学家应当怎样把握数学?》,对张五常先生的观点进行强有力的回击。



  首先,汪丁丁教授从哲学的本质上对"定律"与"定理"进行了详细的界定。根据考据,"定理",英文是"theorem",源自希腊文的"theo-",意思是"神的","超越现象界的","神学的"。而"定律",英文是"law",源自拉丁文,意思是"经验法则","现象界的规律"。凡是"定理",就是逻辑上的同义反复;凡是"定律",就是仅限于经验世界的规律,它允许"反例"存在。同时,定理是必须被"证明"的,而定律只能够被"实证"。而一切经济学教科书里面都明白写着"law of demand",没有写着"theorem of demand",这就意味着其意为需求定律,而不是需求定理。既然是需求定律,就意味着需求曲线是可以向右上倾斜的。因而,"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斜"只是鬼话而已,千万不能相信。这就全面地对张五常先生的哲学逻辑提出了全盘的否定,指出其哲学逻辑是不符合康德的哲学逻辑,因为西方学术的里程碑,最大者除柏拉图外,当推康德。最后,汪丁丁教授不屑地讽刺张五常先生,学习西方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不读康德者,难道可以从混淆了定理与定律的人那里学到什么像样的方法论吗?此为汪丁丁教授回击的第一方面。



  其次,汪丁丁教授再次引用康德的哲学思想,抨击张五常先生的所谓数学、博弈论无用论的观点。汪丁丁教授从康德的概念分析入手,指出概念有四个方面的逻辑彻底性:(1)普遍性(quantity),(2)特异性(quality),(3)真理性(truth),(4)确定性(certainty)。因而,为了研究概念的四个方面逻辑彻底性,研究人员必须自己选择好研究方法,而数学无疑就是一种相当有力的分析工具,它可以澄清我们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获得笛卡儿说的"直觉的理解",可以把直观所无法呈现的各种奇异后果呈现给我们。尽管数学呈现给我们的各种定理只是逻辑上的"永真式",或者"同义反复",但是其意义就在于把同一因果关系的表达式转换为更加清晰的表达式,从而发现以前看不清楚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特别在研究"知识过程"的经济学时,就相当迫切需要更加高深的、以代数结构为对象的数学工具。因为只有那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出各类知识的经济学性质。为此,汪丁丁教授还特地指出,"作为平凡的人,而不是狂妄地要去充当我们的'上帝',他们与我们一样,不借助博弈论和一般均衡理论就无法把握"效率"的真实含义。"这就充分表明了汪教授对使用数学的立场,"我们反对数学的滥用,我们更加反对数学的'白卷英雄'对数学的批判。"



  不仅如此,汪丁丁教授还巧妙地利用新经济出现的特殊现象,有力地论证了旧芝加哥学派的过时。汪丁丁教授根据他对新经济的长期深入研究,发现了"收益递增、知识过程、企业家才能、不确定性、超额利润、制度创新,这些事物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其中的收益递增现象,使主流经济学的"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的完全竞争假设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因为这一假设意味着零利润和取消企业家能力的作用。同时,新经济的发展,使"知识"和"专业化"把定常收益的生产函数改变为收益递增的生产过程,这也对传统的主流经济学提出了挑战。而当麻省理工学院的"新古典综合"经济学作为20世纪30~70年代以前的"主流经济学"淡出的时候,芝加哥经济学取而代之成为主流。因而,汪丁丁教授的此观点,主无异于否定芝加哥学派,否定张五常,因为芝加哥学派是现行的主流学派,而张五常与科斯等人也是作为当代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然而,汪丁丁教授在这里似乎有点牵强附会,因为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思想似乎不太像他所讲的那样,肯定完全竞争、肯定市场均衡。但是,汪丁丁教授的分析还是相当的在理,并得出一个结论:当知识社会逐渐取代工业社会时,老芝加哥学派必将淡出主流,除非它自我批判地承认"收益递增"现象。这话也就等于全盘否定了张五常的观点。



  综上所述,这次汪丁丁教授已经动了真格了,似乎下定决心欲与张五常先生论战到底。他已经摆出了自己的哲学逻辑以及学理分析,全方位地对张五常先生的观点进行抨击。因此,张、汪争论已经进入了高潮阶段,他们的争论已经扩大到了经济学以外的哲学、知识增长理论等,深入地对经济学的最本质理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主张。因此,这回的张、汪论战,必将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大大地向前推进。为此,我们则拭目以待。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11041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