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候选政论高手代表作】曹长青:高行健批判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候选政论高手代表作】曹长青:高行健批判
所跟贴
【候选政论高手代表作】曹长青:高行健批判
--
Anonymous
- (2758 Byte) 2001-11-05 周一, 下午8:01
(1712 reads)
评委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曹长青:高行健批判】第07篇:高行健作品的人称混乱
(375 reads)
时间:
2001-11-05 周一, 下午8:10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你他她”,一塌糊涂——高行健作品的人称混乱
曹长青
原创性(originality)是天才艺术家的最重要标志。整整百年的诺贝尔文学
奖迄今已颁给97名作家,从他们的主要作品来看,瑞典文学院相当重视这一点。
那么高行健的作品是否有原创性?瑞典文学院士马悦然在接受我采访时肯定地回答,高行
健“是非常有原创性的一个作家”。这点引起我很大的兴趣,马上追问:“这个你主要从
他的哪一种作品看出来的?”马悦然回答:“从他所有的……尤其他的戏剧,特别强。”
并具体解释说,“他运用三个不同的人称代词,我你他,表示一个人,这是一种新的技巧
,这是别人没有用过的……”
《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这两部小说是高行健获奖的主要依据,两本书中的主要人物
都是用“我你她他”这种抽象人称代替,没有具体名字。这可能确如马悦然所说,是“新
的技巧”,因为在这之前,起码我还从没有看过这样使用人称的文学作品。最能玩花样的
乔伊斯也没这么玩过;卡夫卡《城堡》中的“K”也完全是一个具体人名。
那么为什么现代派先驱作家都不敢尝试“我你他她”这种“新的技巧”,而让高行健给“
原创”了呢?任何有点小说写作经验的人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种手法虽“新”,
但有技术上的无法操作之处。
中外小说,几乎都是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使用抽象的第一人称“我”,给不给
叙述者起名字都不会发生人称混乱,因为“我”只有一个。但如果使用第二或第三人称,
那么这个叙述者必须要有具体名字,如只用“你”、“他”或“她”,一定会和其他人物
发生人称混乱,因为书中的其他人物虽有具体名字,但在大量的时候叙述者不得不用“你
”或“他”来称谓。
这个问题只在一种情况下可能解决,那就是书中只有一个人物,比方说《鲁宾逊飘流记》
,如果主人公在荒岛上一直没有□到其他人,那么把鲁宾逊称“他”还是“你”,都不至
于发生人称混乱。但他后来还不能救那个土人,因为只要有第二个人,这“你”和“他”
迟早要发生混乱。所以不仅鲁宾逊得有名字,并且作者马上得给这个新人起名“星期五”
。这说明,只要主角不是我,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物,哪个人都得有名字,连猫和狗都必
须有。
即使在没有第二个人物的情况下,还必须有另一个条件,“你”和“他”才可以作为叙述
者使用,那就是主人公不能回忆或想像其他人物。哪个作家一定要故意给自己制造这么多
局限呢?
⊙ 人称混乱,不知所云
如果高行健的“尝试”解决了这个难题,当然属于“原创”。但在《灵山》和《一个人的
圣经》中,高行健不仅根本没有解决这个难题,而且由于他“大胆使用”抽象“我你她他
”,导致人称混乱不堪,经常把作者自己都搅混了。
例如在主要人物都没有名字的《灵山》中,“我”和“你”平行地走两条旅行路线。“你
”的旅途中有代表不同女人的“她”。而“她”又会谈到“她”的女伴,于是经常两个或
多个“她”搅在一起,像“她总来找她说她的苦闷”(245页,台湾“联经文学”版,
下同);“她说她特别想躺在她怀里”(163页)等烦死人的绕口表达。
同时书中也出现无数不是主人公的他和你,虽然不细究也马马虎虎可以对付过去,但如果
推敲的话则大多数都根本行不通。比如38章,明明是写“你”的一章,前面省略了主语
,后面231页突然出现一句“他”,接下来又是“你”和“她”在谈话。
虽然中文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省略主语,但英文不可以,所以这章在英文版中那些省略主语
的部份全成了“我”说什么;上面那个突然冒出来的“他”变成“你”,后面接著都是“
你”了。这种人称变化无论是在中文还是英文,都完全是一塌糊涂。
高行健的人称混乱,要叫起真儿来,真能把人气死。就说典型混乱的78章吧,“你”不
仅是“她”而且还是“我”。当“我”要跟“你”对话时,“你”就是“她”,当“她”
要跟“我”对话时,“你”就又是“我”,简直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对此,作者一定又
会高深地解释,“我”和“你”分身之后又走到一起了,一会儿又分开了。
这里到底哪个是“本尊”哪个是“分身”?是台湾分身术巫师宋七力剽窃高行健,还是高
行健从巫师那儿得到灵感?反正他怎么用怎么是,就像他的画哪头朝上都对,怎么看都是
“现代派艺术。”
⊙ 用鼻子吃面条
《一个人的圣经》中同样,主要人物没有名字,用“他”回忆在中国的经历;用“你”叙
述在海外的生活。高行健在这本书里比在《灵山》的时候更困惑了,更是经常被“我你他
她”弄得一塌糊涂。因为使用“你”和“他”比使用“我”和“你”在技术上更加倍地无
法处理。
例如在35章,主人公“你”竟在回忆文革的历史部份出现了,在“你”了几段之后变成
了“他”;“他”了几段之后又变回“你”,为什么变呢?高不是忘记了“他”是过去,
“你”是今天,而是由于在“他”的篇章里出现了其他人,必须也用“他”来称谓,技术
上没法办了,他就随心所欲地把人称换掉了。
46章本来是回忆历史,但却全篇用了“你”,回到了应该是“他”当年在农村生活的片
断。也是由于“他”遇到了另外的他,在人称上没法办了。
47章也是回忆历史,应该用“他”才全书统一,但作者在第一节却用了“你”,第二节
以后则变回“他”。这一章是回忆为躲避文革而到农村居住,作为乡下教员的“他”如何
得到当地县委“陆书记”庇护的情景。“他”和陆书记在一起对话时,陆书记只能称“他
”为“你”。而更荒唐的是(该章倒数第二节),陆书记和“他”谈了很多之后,作者突
然写到,“他就这么教导你”,陆书记成了“他”,那个全章一直使用的主人公“他”这
时被改成了“你”。这不是作者疏忽,而完全是因为无法把它处理成“他就这么教导他”
,而不得不这样临时换人称,任自己矛盾混乱。
48章,仍然应是“他”的历史部份,但第一、二、三、四节却用的是“你”,第五节突
然变成“他”。而在第四和第五节,明明是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却用了“你”和“他”两
个不同的人称。这次可真是高行健自己被“你”“他”们弄糊涂了。
高行健两本小说的人称混乱基本都是这样。作者就像鸵鸟一样,一头埋起来,用自称的“
现代派”遮掩了。
做从来没有过的事,可以是“新”,但绝不等同于“创新”。因为“创新”,至少要合理
、成功、别人可以借鉴。而高行健的这种“新技巧”,连他自己的作品都完全不能“自圆
其说”。
这就像大家都用嘴吃面条,有人硬是用鼻子把面条吸进去,结果呛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
,不仅他自己难受,别人也不能那么做,这怎么能是“创新”呢?
这也像写文章,有人如果不是一行行地按逻辑写,而是打破行、节、页,用一个个字排列
成弯曲的图案——他是与众不同,这种写法也从没有过,但人们能说他是“创新”吗?
⊙ 藏拙的障眼法
其实,只要细读高行健的作品就会发现,他用这种所谓的创新手法,其实完全是藏拙的一
个障眼法。高行健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根本没有写传统小说那种塑造人物,构思情节和描
写细节的能力。所以他直接去尝试现代派,但是,没有哪一种新的东西不是建立在传统基
础上的。牛顿都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有传统文字基础的现代派一定是假的、伪
的。
高行健在对于自己到底属于哪类作家,哪个流派这个问题上,也像对他的人称使用一样,
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怎么说都有理。他一边指出布莱希特、贝克特等作家对他创作的意义
,明显给人一种感觉他是那一类的作家,而且他自己不断在演讲中说《灵山》是按照他的
《现代派小说技巧初探》的主张写出来的,可是当人们开始挑战高行健写作手法的时候,
高行健本人和马悦然又都承认高什么流派都不是了。
当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北明问他的戏剧到底是什么流派时,高行健回答:如果一定要定义我
的作品,“到是有一个方法:它不是什么?这是一个方法,一个排斥、排除的方法。它不
是这个,也不是这个,不是那个,也不是那个,最后大概就是它了。”
当我问马悦然,有人认为《灵山》既不是传统小说,也不是现代派小说,那么你认为它属
于哪一类小说?马悦然说,“(它)不是一个传统小说,也不是现代派小说,是一个特别
的、很特殊的小说,从来没有过的一种小说。”
听到马悦然这样评价时,我当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原来高行健“创作”出了人类从未有
过的文学表现形式,而且和古今中外所有的艺术流派都没有关系,天哪,他真是天才!所
以今后我们谁也不要再称高行健是现代派或哪个派了,人家就是“高行健派”。他凭这么
“巨大的成就”得奖本身也一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对“原创”。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00092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