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候选政论高手代表作】曹长青:高行健批判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候选政论高手代表作】曹长青:高行健批判   
所跟贴 【候选政论高手代表作】曹长青:高行健批判 -- Anonymous - (2758 Byte) 2001-11-05 周一, 下午8:01 (1712 reads)
评委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曹长青:高行健批判】第08篇:瑞典这次看走了眼 (406 reads)      时间: 2001-11-05 周一, 下午8:1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瑞典这次看走了眼



曹长青





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经常带有政治色彩,这一点既不是新闻也早已被文学界认可,尽管对

此做法不无批评。



例如仅在俄语作家中,就没有把奖发给公认的一流作家纳博科夫(《洛丽塔》作者)而给

了二流作家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作者)和三流作家索尔仁尼琴(他当时还没有

写出《古拉格群岛》)。



纳博科夫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逃离了俄国,后又移居美国,没有在共产苏联生活过,又是纯

文学作家,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性道德性不屑一顾,所以虽然他是具有原创性的作家,更是

俄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大师,70年代时被认为是活著的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但直到他去

世,也没见到诺贝尔奖的影子。而帕斯捷尔纳克和索尔仁尼琴获奖时都生活在共产制度下

,他们的作品带有明显反抗专制的色彩。



但诺贝尔奖这种高举道义责任旗帜的做法是得到世界各国作家们共识的,因为绝大多数作

家都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对反抗专制的同行表示赞赏;同时对人性的关怀是也绝大多

数作家所追求的。



近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仍然是继承这个传统,同时有照顾第三世界、少数族裔或女性作家

等的倾向,例如奖励了两位写反抗种族歧视的英语作家:南非女作家纳蒂.戈迪默和美国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虽然这两位也是不错的作家,但仅仅英语作家中就还有作品入

选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并早已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的奈波(VSNaipaul

)、米勒(NormanMailer)、拉什迪(SalmanRushdie)和罗

斯(PhilipRoth)等没有得奖。



同样是基于这种精神,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发给了日本的大江健三郎和德国的格拉斯。他

们两位都是极为入世的作家,不仅他们的作品坚决反对战争,反对法西斯,强烈呼吁人类

的道义责任,而且作者本人也不回避对政治活动的直接参与和议论(虽然格拉斯的很多左

派观点是荒唐的)。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们作品的文学价值都是在本国甚至世界(尤其是格

拉斯的《铁皮鼓》)得到公认的。所以他们的获奖都不令本国作家和读者意外。



我不非议诺贝尔奖的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和道义原则,如果说这种做法带有政治色彩,那也

是无可指责的,因为许多文学作品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而人们不能因为作品带有

政治色彩就否认其文学价值。但同时我更认为文学奖首先必须把文学作品的质量作为评奖

标准。如果作家的文学作品质量不高,那么无论他有多么高的道义原则和人道精神,都不

应在文学奖的评选范畴,他可以去得诺贝尔和平奖,例如美国犹太作家埃利.威塞尔(E

lieWiesel),他的反纳粹行动和作品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我同时更坚决反对为了照顾第三世界或少数族裔作家按配额给奖的做法,因为这不仅降低

水准,损害诺贝尔奖的形象,更误导读者把获奖的二、三流作品当一流杰作认真研读。而

且,那种不把诺贝尔奖给真正优秀的作家,却去做政治正确(politically

correct)的施舍,把奖金往各个国家分撒一点的做法,不仅根本不能提高第三世

界国家作家的地位,反而让西方文学界更因这种照顾而反感。



对作品达到同样文学水准的作家,当然我赞同首先奖励受专制、种族以及各种人为压迫的

作家,因为毫无疑问,在专制压迫下写作,无论在物质和精神条件方面都远无法和在自由

世界的相比,他们需要付出加倍、几倍的努力和艰辛,有时还要付出自由,甚至生命的巨

大代价。



正是基于对诺贝尔奖这种人道精神的理解,我曾撰文批评中国大陆的作家群体缺乏道义责

任,对六四屠杀这么严重的暴行都沉默,起码缺乏人道情怀,这大概是中国作家和诺贝尔

奖无缘的因素之一。



这次诺贝尔奖给高行健,除了他们就想要给一个中国作家这个因素以外,同样有这种道义

精神的因素(无论他们是否承认),这点从选择他(被中共排斥的流亡作家)到颁奖词中

对他的评价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高行健自己也在获奖致词中说这次奖是“给了不回避

人类苦难,不回避政治压迫而又不为政治效劳的独立不移的文学”。



而诺贝尔奖委员会所没有料到的是,这次他们恰恰选错了人,无论是从文学角度(我已另

文评述)还是从政治角度。因为如果鼓励“不回避人类苦难,不回避政治压迫”的文学,

就不会鼓励“逃避责任”的文学,它们是矛盾的。



从高行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主人公就是要逃避两种责任:第一是道义责

任,第二是个人责任。首先,主人公不断宣称,绝不要拯救全人类,个人能力极为渺小,

千万不要给我背上那么伟大的责任,我只要自己逃跑。逃到哪里去呢?逃到女人的裤裆里

,逃到绝对以自我为中心的“性爱”中。即使逃进这种性爱中,他又要躲避第二个责任,

那就是个人责任,作为男人对那个或那些女人的责任。他对女人的全部态度就是“用”,

用完赶快逃,什么责任也不要。如果他对一堆女人的责任负不起,起码得对一个女人负责

任吧?不不,一个责任也不要,任何责任都不要负。



当然,任何责任都是沉重的,所谓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对人类的责任,爱情的责任。人

们在渴望负责任的同时又感到责任之沉重而背负不动,这正是人类历来,也将永远继续下

去的一种挣扎,如同灵与肉的挣扎。人类作为动物的一种,正因为有了这些挣扎,才在精

神上更区别于其他动物;而知识份子又由于对这些挣扎的感觉更强烈,才又把自己从大众

中区分出来。而高行健自传体作品的男主人公则一丝一毫内心的搏斗也没有,他轻松极了

,需要努力的只是怎么才能“用”完赶快逃掉。



经过共产国家那种“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洗脑之后,对那种虚假的为他人利益而活

著的宣称深恶痛绝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走向另一种绝对自私的极端则是一种最浅薄的表

现,中国大陆的无数人今天不都做了这样的选择吗?高行健这种选择哪里是在“创新”?



美国《时代》周刊去年12月11日那期登了一小条关于“什么是你的梦想”的民意调查

,其中高达百分之九十四的男性说他们的梦想是“帮助人类”。在美国,没人需要用虚伪

的回答来表示自己“高尚”,因为这种民调都是无记名的。这说明绝对压倒多数的男性是

渴望为人类做点什么的,这个“帮助人类”就是为人类负一点责任的精神。连普通的美国

男性们都有这么强的责任意识,而声称关注“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的汉语作家,却在他的获奖作品中肯定“逃避一切责任”的价值,那么即使不从文学

角度(我另文评述),仅仅从道义角度来看,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这次是不是看走了眼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1803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