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候选政论高手代表作】曹长青:高行健批判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候选政论高手代表作】曹长青:高行健批判   
所跟贴 【候选政论高手代表作】曹长青:高行健批判 -- Anonymous - (2758 Byte) 2001-11-05 周一, 下午8:01 (1713 reads)
评委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曹长青:高行健批判】第12篇:媚俗的港台媒体 (374 reads)      时间: 2001-11-05 周一, 下午8:0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2001年2月13日 曹长青:媚俗的港台媒体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汉语作家高行健近日访问香港、台湾,当地华文报纸大幅报导

,一时成为新闻焦点之一。



两地媒体的报导有个共同特点,基本都是从政治角度报导高行健之行。如果不知详情的人

,仅从媒体上了解高行健,会以为他得的是“和平奖”。



例如,在香港媒体上,什么特首董建华为什么不接见高行健,哪些官方人物没出席高的演

讲会等等。高行健得的是文学奖,和董建华是否接见有什么关系?和文学搭不上界的董建

华接见了又怎么样?



在高行健访问台湾时,更是如此——台湾两大报《联合报》、《中国时报》等更是一窝蜂

地报导高行健获奖的政治意义,一面倒地寻找各种形容词赞美大艺术家高行健,像进行一

场造神运动。



按道理,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汉语作家访问台湾,媒体首先应该去采访那些文学专门家,

包括作家、文学评论家和当代文学教授等等,由他们阐释、评价、介绍高行健获奖作品到

底艺术价值在哪里,引导读者深入了解他的书的文学价值。



但在台湾媒体上,恰恰不是这样,而是连篇累牍地报导高行健今天和台北市长马英九见面

,明天受到陈水扁接见。而高行健和这些官员见面,不仅只能谈政治,而且其会见的政治

意义也远大于文化交流。成天喊文学要脱离政治的高行健如此热衷会见各种政治人物,不

能不给人一种精神分裂的感觉。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一个作家获得了诺贝尔奖,专业化的媒体首先要做的是介绍他(她)

的作品,采访那些权威的文学评论家,对他的作品评头论足,包括批评,导引读者从文学

角度理解和欣赏得奖者的作品。对于无法阅读高行健作品中文原文的美国媒体,都费尽心

机地挖出了几篇从文学角度评《灵山》的文章。



今天在中共当局蛮横地禁止高行健的作品在大陆出版、中国文学评论界难以发出声音的情

况下,港台媒体以及评论界更有责任从文学角度介绍、评价高行健的作品。



但台湾媒体上,人们看到的是,在台北文化局龙局长应台(借用台湾表达法)“一、二”

的吆喝下,文人骚客一起向诺贝尔桂冠叩拜。别说台湾的评论界,连文学博士的文化局长

也毫无羞色地向媒体透露,直到领高行健去朝拜“陈总统”之前,她还没看高行健的书,

只是“昨晚临时看了一下高行健的剧《八月雪》”。



台湾媒体中,只有英文《台北时报》(TaipeiTimes)披露一些内情:高行健

获奖前曾六次访台。该报引述高行健的作家朋友李昂的话说,去年高行健来台,为和当地

文人交友拉关系,开出请客名单,打了20多个电话,结果只来了八个人。



这次高行健“衣锦还乡”开宴会,“台湾重量级的文人”几乎倾巢出动,“来了70多人

”,当年那20人名单中没赴宴的几乎都来了,纷纷和高行健拥抱,似乎早就是挚友。《

台北时报》说,“那种拥抱的热情劲,在台湾作家之间是少见的。”



《台北时报》还引述高行健的另一个朋友冯翊纲的话说,八年前高行健来台湾办画展,借

宿在他家里,结果画几乎都没卖出去,只好背回巴黎。而今天,在台湾媒体上,高行健成

了收藏家垂青的成功的现代派画家。



该报还引述出版高行健主要作品的“联经出版”的统计说,《灵山》出版后五年中,卖了

不到一千本,即全台湾平均一天也卖不出一本。两年前,“联经”把《灵山》列入处理品

,五折减价,仍卖不出去。但在高行健获奖后至今仅四个月,《灵山》卖出了12万本。



《台北时报》的报导感叹说,这很大程度是由于台湾两大中文报纸《联合报》和《中国时

报》的新闻炒作,组办各种演讲会造势。高行健的消息几乎每天上两大报头版(这在美国

媒体是不可想像的事情,顶多在艺术版出一两条消息)。当然了,出版了高行健两本小说

的“联经”出版社是《联合报》旗下的企业,如此造势,自有丰厚经济利益的回报。



当一个社会的主流媒体热衷于盲目谄媚名流的时候,那个社会怎么可能不是一个媚俗泛滥

的世界。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0490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