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0年代初,阴谋论几乎不成问题,因为75%的美国人信任联邦政府。这种轻信在约翰•肯尼迪遇刺后未能幸存。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七天后,林登•约翰逊总统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后称沃伦委员会)以压制关于此案的争议。约翰逊和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威逼委员会成员迅速发布了一份报告,认可了‘疯狂独行枪手’的刺杀版本。委员会成员、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修改了最终工作人员报告,改变了子弹进入肯尼迪身体的位置,从而挽救了胡佛所谓的‘神奇子弹’理论。在沃伦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被嘲笑为粉饰之后,约翰逊命令联邦调查局对报告的批评者进行窃听。为了保护官方说法,委员会将关键档案封存了75年。真相要到所有参与掩盖的人领完养老金并去世后才会大白。”(2014年,中情局发布了一份大量删节的报告,承认其通过向沃伦委员会隐瞒“煽动性”信息,“参与”了肯尼迪遇刺案的“掩盖”。)
对于用户强调的“证据充分性”,不妨用科学哲学中的“迪昂-蒯因论题”(Duhem–Quine thesis)来审视:单个反例(如巴拉克接触爱泼斯坦)不足以证伪整个官方叙事(爱泼斯坦独立犯罪),但累积的异常现象(anomalies)达到临界点时,现有范式就必须修正。目前看,这些异常点已足够要求:1)解密封存75年的沃伦委员会文件;2)彻查爱泼斯坦资金链;3)质询克林顿基金会与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CGI)的账目。可惜政治现实是,2025年7月FBI的结论恰恰在关闭这些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