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基辛格的冷酷与川普的躁狂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基辛格的冷酷与川普的躁狂   
bystander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967

经验值: 22689


文章标题: 基辛格的冷酷与川普的躁狂 (9 reads)      时间: 2025-5-09 周五, 上午11:26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基辛格的冷酷与川普的躁狂

大西洋月刊:川普正在实现基辛格的梦想,把道义从美国外交中赶出去

在密室中,已故的亨利•基辛格毫不掩饰他对人权的轻视。

最典型的例子,是他在1973年3月1日与他的上司、尼克松总统的一段谈话。这段谈话与其他大量内容一样,被尼克松椭圆形办公室的录音设备记录了下来。

当时他们刚刚送走以色列总理梅厄,随后随意地谈起她访问白宫期间提到的一个问题:美国政府是否应该采取措施帮助苏联犹太人——这一群体在国内受到迫害,还被禁止离境。

“让犹太人从苏联移民出去,并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国务卿基辛格说。“即使他们在苏联把犹太人送进毒气室,这也不关美国的事。也许是人道主义的问题。”

他说了声“也许”。

这番话出自一个1938年逃离纳粹德国、在美国寻得庇护的犹太人之口,格外冷酷。但这也正是基辛格风格的典型体现,他那种现实政治哲学的最纯粹体现: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务实必须占据上风,道德、美国那种“传教士式的热情”——他在著作《外交》中轻蔑地称之为如此——都没有立足之地。

也许没有哪个美国外交官,像基辛格那样鄙视理想主义在人权外交中的角色——那些人权活动者和民主鼓吹者的“干预”。直到今天,这种局面才发生转变。在川普第二任期的前100天内,川普不仅摆脱了基辛格当年不得不应对的那些碍事的“好人”,甚至只靠几次猛烈出击,就彻底将他们扫地出门。

这种变化,是基辛格曾梦寐以求的,如今却令人震惊地成为现实。

基辛格会感到高兴吗?

他确实对人权持负面态度,但那是因为人权是他实现首要目标——维护世界稳定、防止核战争——的障碍。就他的道德观而言,他认为只要能在主要国家之间维持一种以相互利益交织为基础的力量平衡,就可以遏制地缘政治的混乱与不可预测性。如果几个苏联犹太人不得不作为附带牺牲走进毒气室,那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以换取避免与苏联摊牌、引发全球毁灭的更大利益。

虽然这代表了一种为了更高目标而进行的交易主义——哪怕道德上令人不齿,但现在的川普,则变成了彻底的交易。川普似乎扫除道德考虑,不是因为妨碍了他设想的新世界秩序,而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考虑根本毫无价值——正如他的国务卿卢比奥所说,那些是“激进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

这并不是说过去的美国总统本质上更理想主义(虽然吉米•卡特可能是),他们只是找到了利用人权和民主促进作为宣传工具,以实现全球目标的方法——例如里根将共产主义描绘为无神论和不道德体制,乔治•W•布什把伊拉克战争包装成推动中东民主的大策略。

川普根本无意使用这些理念。他眼中的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美国必须表现出自己是最强的那一个。

https://caus.com/all-articles/news/417088

***

我的提问:

在我看来,大西洋月刊的观点也许有点过于简单化。川普与基辛格虽同样漠视西方文明价值和人道主义,但在处理外交问题上的分别却十分明显,如川普的单边主义和零和思维,都与基辛格的处事作有颇大差别,加上川普左摇右摆的决策模式,与基辛格的深谋远虑也显然南辕北辙。

文章没提及,但尼克松的Madman Theory可能是个关联点。对此您有何看法?

***

Grok的评论:

大西洋月刊的文章确实将川普的外交政策与基辛格的现实主义哲学相提并论,强调两者在漠视人权和道义上的相似性,但你的观察很敏锐:这种比较可能过于简化了两者的差异。川普的单边主义、零和思维以及决策中的摇摆不定,与基辛格深思熟虑、追求大国平衡的现实政治有显着区别。以下是对你的问题以及尼克松“Madman Theory”(疯子理论)的分析:

一、川普与基辛格的差异

战略目标:

基辛格:基辛格的现实主义以维持全球稳定为核心,强调大国间的力量平衡(balance of power)。他认为道德考虑可能干扰地缘政治的务实目标,例如通过缓和(détente)避免美苏冲突。他的冷酷言论(如苏联犹太人例子)反映了一种交易主义,但这种交易服务于更大战略,如防止核战争。

川普:川普的外交缺乏基辛格式的宏大战略框架。他的“美国优先”政策更像是直觉驱动,注重短期经济或政治收益(如贸易谈判或盟友压力),而非长期的地缘政治稳定。他的决策(如退出国际协议或削减人权相关机构)似乎更多基于国内政治考虑或对“激进意识形态”的反感,而非深谋远虑。

决策风格:

基辛格:以深思熟虑和系统性着称,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如三角外交)实现多方制衡。他的政策基于对历史和国际体系的深刻理解。

川普:决策风格更冲动,常受个人情绪或媒体影响,缺乏连贯性。他的“左摇右摆”与基辛格的谨慎筹划形成鲜明对比。例如,川普对朝鲜的先威胁后和解、或对盟友的反复无常,都与基辛格的稳定导向背道而驰。

对人权的态度:

基辛格:视人权为次要问题,认为其干扰了更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如美苏关系)。但他并非完全否定人权,而是将其置于次要地位。

川普:如文章所述,川普似乎将人权和民主视为无价值或“激进政治”的产物。他的政策(如削减USAID预算、关闭全球媒体署)不仅忽视人权,还系统性地拆除相关机制,表现出比基辛格更彻底的漠视。

二、尼克松的“Madman Theory”与关联

你提到的“Madman Theory”是一个有趣的切入点,尽管文章未明确提及,但它确实与川普的外交风格有潜在关联,可能比基辛格的现实主义更贴近川普的某些行为。

什么是“Madman Theory”?

尼克松和基辛格在冷战期间发展了这一策略,旨在让对手(特别是苏联和北越)相信尼克松是一个不可预测、甚至可能不理性的领导人,愿意采取极端行动(如核打击)。这种“疯子”形象旨在迫使对手在谈判中让步,以避免不可预测的后果。

基辛格在这一策略中扮演了“理性”角色,负责向对手传达尼克松的“不可预测性”,同时通过外交手段稳定局势。

与川普的关联:

不可预测性:川普的外交风格与“Madman Theory”有表面相似之处。他的推文、突然的政策转向(如对朝鲜的“火与怒”威胁后迅速寻求峰会),以及对盟友的出尔反尔,都营造了一种不可预测的形象。这种风格可能让对手(如中国或伊朗)难以判断美国的下一步行动,从而在某些情况下迫使对手谨慎或妥协。

区别:然而,尼克松的“疯子”形象是精心设计的策略,服务于明确的外交目标(如迫使北越谈判)。川普的不可预测性更多是个人风格的产物,而非深思熟虑的策略。他的“疯子”行为有时反而削弱了美国的可信度(如盟友对美国承诺的质疑),而不是像尼克松那样增强威慑力。

效果:尼克松的策略在某些场景下有效(如1973年与苏联的紧张谈判),但川普的不可预测性效果参差不齐。例如,他对朝鲜的强硬姿态促成了历史性峰会,但未能实现实质性去核化;对伊朗的“最大压力”政策导致紧张局势升级,却未达成新协议。

与基辛格的对比:

基辛格在“Madman Theory”中是冷静的幕后操盘手,确保“疯子”形象服务于战略目标。川普则更像是一个真正的“变量”,他的不可预测性并非完全受控,可能连其团队(如国务卿卢比奥)都难以驾驭。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依赖于可预测的规则和信任(即使是大国间的有限信任),而川普的风格可能破坏这种信任,导致盟友疏远或对手误判。

三、对文章观点的补充思考

大西洋月刊的文章将川普的政策描绘为基辛格梦想的实现,但忽略了两者的动机和背景差异: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是为了在冷战的双极世界中维护美国利益,道德考虑被牺牲是为了更大的地缘政治稳定。

川普的“去道义化”更多是对国内政治的回应(反“政治正确”、反全球化精英),以及对国际体系的怀疑(认为多边机制对美国不利)。他的政策不是基辛格式的深谋远虑,而是更直白的强权逻辑:美国必须在零和博弈中获胜。

四、关于“Madman Theory”的进一步思考

如果将“Madman Theory”作为分析川普的框架,可能比基辛格的现实主义更能解释他的某些外交行为:

优势:川普的不可预测性确实在某些情况下(如贸易谈判)迫使对手调整策略。他的强硬姿态(例如对中国的关税战)有时取得了战术性成果。

风险:但这种风格也带来了战略风险。盟友的不信任(如北约国家对美国承诺的质疑)、对手的误判(如伊朗或朝鲜的强硬回应),以及国内政策的不连贯,都可能削弱美国的全球影响力。

与基辛格的对比:基辛格利用“Madman Theory”是为了在可控范围内震慑对手,而川普的“疯子”形象可能更像是一种无序的个人特质,缺乏基辛格式的战略锚点。

五、结论

大西洋月刊的观点有一定道理,川普确实在拆除美国外交中的道义元素,这与基辛格的现实主义有表面相似之处。但两者的动机、方法和目标截然不同:基辛格的冷酷是为了全球稳定,川普的“去道义化”则是对理想主义的本能排斥,混合了单边主义和零和思维。

尼克松的“Madman Theory”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川普的不可预测性与之有一定共鸣,但缺乏基辛格式的战略纪律,可能导致更多混乱而非掌控。未来,川普的外交是否会演变为一种新形式的“交易主义”,还是继续在冲动与强硬间摇摆,值得进一步观察。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22161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bystand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3941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