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分析:川普增收关税对汽车制造业的影响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分析:川普增收关税对汽车制造业的影响
bystander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844
经验值: 13505
标题:
分析:川普增收关税对汽车制造业的影响
(1 reads)
时间:
2025-3-31 周一, 上午4:27
作者:
bystand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分析:川普增收关税对汽车制造业的影响
周四,川普宣布,将对所有不在美国本土制造的汽车,以及特定汽车零部件加征最高25%关税。目前基准税率为2.5%,也就是说涨了十倍!
而且这些为“永久性”措施,且无意协商任何豁免。他同时嘲讽美墨加边境的汽车产业链“荒唐可笑”,并断言他的政策将导致汽车在“单一地点”生产。
目前向美国出口汽车最多的国家是,墨西哥占比25%,加拿大20%,得益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很多日、德车企都在这两个国家设厂。
日本本土出口比例约15%,而中国目前没有直接向美国出口整车,所以受到关税影响较少,比起关税对中国车企的影响来说,川普放开本土油气带来的低价,才是对新能源汽车最致命的打击。
***
彭博观点:川普亲手把汽车行业的未来交给了中国
如果你曾设想过,未来全球汽车行业不会被中国主导,那现在可以打消这个念头了。
因为川普宣布将对汽车进口征收25%的关税,这一决定在华盛顿时间周三晚间公布,彻底打击了电动车供应链中为数不多、尚未被中国主导的部分。
这些关税下周开始生效,最大的受害者将是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占美国汽车进口量的三分之一,在北美以外的进口汽车中,占比甚至高达三分之二。
墨西哥和加拿大虽然也受到关税影响,但将部分获得豁免。
日本和韩国在电动车发展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去年,韩日公司生产了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电动车电池,是几乎完全被中国主导的市场下为数不多的竞争者。
美国和欧洲的企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本月早些时候,瑞典Northvolt公司破产之后,这个本是最有希望的竞争者也退出了舞台。
如果你想把制造业岗位带回美国腹地,那打击这两个亚洲盟友的做法未免太奇怪了。2023年,韩国是美国新建项目中最大的外国投资者,投资金额达到215亿美元。而日本则花了几十年时间,建立了美国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资产组合,资产总额达7830亿美元,占比约为15%。
川普之前,拜登推动建立非中国的清洁能源供应链,极大促进了与日韩的合作。韩国的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已宣布投资540亿美元,在密歇根州到佐治亚州之间建立15座电池工厂。
根据Reshoring Initiative去年的一份报告,自2021年以来,电动车电池相关岗位占回流美国岗位总数的一半以上。
通用汽车、福特和Stellantis都与这三家韩国公司中的至少一家合作,共同建设电动车电池工厂,而特斯拉则与日本的松下控股公司合作。如果美国汽车业真如高管们所说那样要实现电动化的未来,就必须依靠这些亚洲企业的成功。
但正如新冠疫情及其后续时期所展现的,全球供应链极为脆弱。现在,川普用这一轮关税,几乎是开着怪兽卡车直接碾压过去。
毕竟,韩日的电池制造商并不仅仅是在为底特律生产正负极材料,已经深度整合进本国汽车产业,而这个产业如果失去出口将难以为继。现代汽车和起亚在美国市场的盈利高于本国市场,而在美国的工厂,仅能组装去年在北美销售的200万辆汽车中的三分之一。
如果韩国和日本车企的利润遭受重创,依赖这些企业创造营收的电池制造商也将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这些公司通常的利润率充其量也只有个位数。而且本就面临挑战,因为更大的中国竞争对手,例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正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不断扩大领先优势。
这种电池性价比更高,正在迅速主导电动车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还宣布了诸如五分钟充电等重大技术突破。
考虑不周的贸易限制措施,往往最终会反噬发起者。川普在2018年3月对钢铁和铝征收关税,到年底已让美国每月损失46亿美元,包括更高的成本和税收流失。
奥巴马在2012年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厂商加征关税,引发报复措施,导致美国原本占主导地位的多晶硅生产被彻底摧毁。
注:2012年,奥巴马政府以“倾销”和“不公平补贴”为由,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中国政府随后进行了报复,对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太阳能原材料——特别是多晶硅——征收高额关税。结果美国的多晶硅生产商(比如Hemlock Semiconductor和REC Silicon)由于失去了中国这个最大市场,业务大受打击,一些企业被迫关闭或裁员。而当时美国是全球领先的多晶硅生产国之一,这些关税和反制措施确实摧毁了美国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
我们眼下可能会看到类似情形再次上演。
对川普来说,摧毁拜登清洁能源政策的残余部分,并不是这些关税的“副作用”,而是目标之一。他上任初期就迅速采取行政措施,废除推动车企电动化的法规,取消对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废除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并放松了对尾气排放的环保监管。
短期内,底特律的分析师和股东甚至可能欢迎这种转变。暂缓在电动化方面仍需投入的大量资本支出与研发成本,意味着未来三年左右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多回报。
保护主义在短期内确实是提升利润的有效手段。但这不是赢得长期竞争的方式。目前,随着全球汽车产业迈向电动化,美国和盟友已经大幅落后。
川普现在正在摧毁那些维系非中国供应链的脆弱纽带,等于亲手保证了一个由北京主导未来道路的局面。
https://caus.com/all-articles/news/415604
***
我的提问:
1. 提升汽车进口关税是否有利于汽车制造业回流(reshoring)?对friendshoring 和nearshoring的影响是否负面多于正面?是否将因为成本上涨而削弱汽车工业的整体竞争力?若转嫁给消费者是否将导致通胀恶化及生活成本危机?
2. 中国的汽车生产商正面对产能过剩问题,挤压边际利润,是否反而将可能间接因川普的关税而得到缓解?电动车与传统能源车市场是否将出现更明显的二分化?中国是否可利用其竞争力及成本优势进一步通过并购而扩大全球市占率?
3. 如上述论点(或彭博的观点)成立的话,川普的关税策略是否将可能适得其反?
***
DeepSeek的分析
问题1:提升汽车进口关税的影响
汽车制造业回流(Reshoring):
短期可能刺激回流:高关税迫使车企将生产转移至美国本土以避免成本上升,尤其是依赖北美市场的日、德车企(如宝马、丰田在墨西哥的工厂)。但回流需要时间,且面临劳动力、供应链重建等挑战。
长期竞争力风险:美国汽车生产成本本就高于墨西哥、加拿大,关税推高零部件和整车成本,可能削弱全球竞争力(如福特、通用依赖跨境供应链)。若车企无法消化成本,可能被迫提价,导致市场份额流失。
对Friendshoring(盟友外包)和Nearshoring(近岸外包)的负面影响:
破坏现有盟友合作:日韩车企(如现代、丰田)在美投资依赖稳定的贸易环境,关税可能打击其利润,减少对美供应链投入。例如,韩国电池厂商(LG新能源)在美建厂计划可能因车企需求下降而收缩。
墨西哥/加拿大的豁免不彻底:若仅部分豁免,跨境供应链仍面临混乱,增加管理成本,削弱近岸外包效率。
通胀与生活成本:
美国汽车消费中进口占比高(墨西哥+加拿大占45%),关税成本大概率转嫁给消费者。2023年美国新车均价已超4.8万美元,进一步涨价将加剧通胀,尤其影响中低收入群体。历史类似案例(如2018年钢铝关税)显示,此类措施最终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买单。
问题2:中国车企的潜在机遇
缓解产能过剩与利润挤压:
间接获益:中国对美直接整车出口极少(主要依赖墨西哥中转),但日韩车企受关税打击后,可能收缩全球产能,为中国车企(如比亚迪、蔚来)填补其他市场(东南亚、欧洲)空白提供机会。
供应链优势:中国控制电动车关键材料(如锂、石墨加工占全球70%以上),关税加剧全球供应链成本时,中国低价电池(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比日韩便宜20%-30%)更具吸引力。
电动车与传统车市场分化:
电动车加速渗透:美国放松燃油车监管或延缓传统车企转型,而中国凭借技术(如快充)和成本优势(比亚迪海鸥售价约1万美元)进一步抢占全球电动车市场。2023年中国电动车出口量已超120万辆,关税可能促使中国车企加速在海外(如匈牙利、泰国)建厂以规避贸易壁垒。
并购机会:日韩电池企业(如松下)若因车企客户亏损而估值下跌,可能成为中国资本收购目标,但需考虑政治阻力(如美国CFIUS审查)。
问题3:川普关税是否适得其反?
彭博观点的合理性:
削弱非中国供应链:拜登政策下,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吸引日韩电池企业投资,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但关税打击日韩车企利润,间接拖累其电池厂商(如三星SDI),迫使美国车企更依赖中国技术(如宁德时代授权福特的技术许可模式)。
历史教训:2018年钢铝关税导致美国制造业成本上升,而中国多晶硅案例显示贸易战可能摧毁本国优势产业。类似地,美国电动车电池本土化若因盟友合作破裂而停滞,中国主导地位将更难挑战。
政治与经济目标矛盾:
短期利益与长期代价:川普政策迎合蓝领选民和传统车企(如推迟电动化),但牺牲产业升级。中国则通过补贴和技术迭代(如固态电池研发)巩固领先地位。若美国放弃电动化竞争,未来可能彻底丧失汽车产业话语权,正如光伏产业被中国主导的历史重演。
结论:
关税短期内或推动部分生产回流,但长期将破坏盟友合作、抬高成本,并加速中国主导全球汽车产业链。这一策略在政治象征意义上“强硬”,但经济逻辑上可能自我削弱。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20943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
bystand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92413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