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精校版(第二次)《日支战争》(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精校版(第二次)《日支战争》(二)   
lemon25
[个人文集]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8/08/03
文章: 2974

经验值: 119907


文章标题: 【转帖】精校版(第二次)《日支战争》(二) (541 reads)      时间: 2021-9-07 周二, 下午1:11

作者:lemon25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南京大屠杀与通州大屠杀
上述证人的证词当中并未言及南京大屠杀,但有人可能会误会他们的证词是
在说南京大屠杀。的确,后来支那人声称有过一场南京大屠杀,所叙述的故事情
节与其类似。下手的方式,残忍的事例等等,都一模一样。后文会写到南京大屠
杀,尽管从未发生过南京大屠杀,但通州大屠杀却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日本从未
发生过类似的残暴事件,而支那却发生过。查阅支那的历史,我们发现类似的惨
烈屠杀其实并非罕见。
阅读北京大学毕业的石平先生的著作《支那大屠杀史:支那人何以爱好杀
戮?》9,我们得悉,在古代,中世纪,现代... 甚至是在支那共产党统治下的
今天.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在支那都屡见不鲜,特别有意思的是真的有过一场
南京大屠杀,不过不是发生在1937 年,而是发生在1864 年的太平天国起义期间,
太平天国当时的首都南京被满清大将曾国藩率军攻陷之时。曾国藩死后,他的一
位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写道:
“孩童也成为杀戮的对象,众多士卒以杀戮孩童为戏,且乐在其中。至于妇人,40 岁以下者被充作兵卒淫
欲之工具,而40 岁以上者或貌丑者则被胡乱肆意砍杀。”10
臭名昭著的大屠杀-- 屠戮100 万人的四川大屠戮,扬州屠城,嘉定屠城....
一个接着一个,跃然纸上,石平的书值得一读。
再重复一遍,日本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日本人对此完全陌生,但
支那人却声嘶力竭地说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干的。换句话说,南京大屠杀是为了
起诉日军而编造的,是模仿支那历史上反复多次发生的大屠杀以及近期他们在通
州犯下的屠杀而虚构的故事。所以它才是一个与通州事件的情形十分相似的故
事。
后面我将提供证据来证明为什么南京大屠杀不存在,为什么南京大屠杀不可
能存在。
船津和平提案与大山中尉遇害事件
日本军队虽已控制平津地区及北部周边地区,不过参谋本部却发出指令将军
队的推进范围限制在北京以南100 公里左右的地方。此地距离上海约1000 公里,
日本政府的方针是终结“北支事变”,防止冲突蔓延。
日本民众听到通州大屠杀的消息怒不可遏,各种报纸头条上"暴支应惩"的呼
吁铺天盖地,对于支那人这一不可宽恕的兽行群情沸腾,要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
的呼声不断高涨。需要特笔一提的是,即万宝山事件11当时,有许多支那工人、
00
9 Shi Ping. Chûgoku daigyakusatsu shi: Naze Chûgokujin wa hitogoroshi ga suki na no ka? (A history
of massacres in China: Why do the Chinese like killing?) (Tokyo: Business-sha, 2007).
注⑩:《支那大屠杀史:支那人何以爱好杀戮?》 (石平著,2007年商业出版社出版)
10 Ibid., p. 182. 注⑪:同上,第182 页
11 In May of 1931, over 200 Korean farmers settled in the town of Wanpaoshan. In July, more than 4
Chinese farmers attacked them with the backing of Chinese authorities. Japanese authorities set out to
protect the Koreans. Furious at this incident, Koreans attacked Chinese merchants in Seoul, Sinuiju,
and Pyongyang, killing 109.
店主、商人被愤怒的朝鲜暴乱群众杀害。相比之下,日本却并未曾发生过对神户
和横滨的支那工人、店主、商人的袭击事件。尽管震怒,但未曾有过报复性攻击
之类的行动。
然而,坚持“不扩大”方针的日本政府,即便在这般的暴行之下,如此的群
情激愤之中,仍然在天皇陛下的建议下于八月一日草拟了一份和平提案12。5 天
之后,获得外务、陆军及海军大臣的批准,向支那方面提交了议案。这份和平议
案是一份割舍了日支之间大部分悬而未决的事项(特别是日本在北支获得的既得
权益)的重大和解让步案。
曾任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和在华纺织同业协会会长的船津辰一郎,被任命为和
平交涉的负责人,于是这次交涉便被称为船津和平交涉。
8 月9 日,就在日本的川越茂大使和高宋武亚洲司司长初次会谈的当天,大山中
尉遭到杀害。 如前所述,此事是南京上海卫戍部队在支共地下党员张治中的指
令下为逼迫蒋介石和日本开战而犯下的罪行。同时也是为了阻碍和平的进程。正
如预期的那样,和平交涉破裂了。
支那-苏联互不侵犯秘密条约
蒋介石准备对日战争的进程在加快。在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将军率领的
德国军事顾问团的指导下,50 个师的装备和训练得以现代化,在创立中央集团
军的同时,支那方面为了准备和日本开战在上海郊区构筑了由20,000 个堡垒群
组成的被称为“塞克特防线” (以第四期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汉斯·冯·塞克
特将军的名字命名)的坚固防御体系。蒋介石对起动一场真正的战争持谨慎态度,
他并不完全赞同张治中一类人的主战论。但是,反日情绪日渐高涨,加上谋杀大
山中尉已成既成事实,形势恶化,因此他最终下定了开战的决心。
中华民国近代史的权威,已故的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洛伊德ꞏ伊斯曼(中文名
易劳逸)教授推测,蒋介石是在8 月7 日的一次高层军政会议上做出这一决定的。
“蒋介石在进行一场豪赌,其日后人生中最大最有争议的一场豪赌。”13
注⑫:1931 年5 月,200 多名朝鲜农民移居万宝山。同年7 月,400 多名支那农民在支那当局的
支持下袭击了他们。日本当局为保护朝鲜人开始着手此事。被这起事件激怒的朝鲜人在首尔、新
义州和平壤对支那商人展开攻击,共造成109 人死亡。
12 Draft of cease-fire negotiations: (1) The Tanggu Truce, the He–Umezu Agreement, the Qin–Doihara
Agreement, and any other extant military agreements in North China are cancelled. (2) Special areas
will be established as demilitarized zones. (3) The administrations of Ji Dong and Ji Cha are to be
terminated.(4) The strength of the Japanese forces stationed shall return to their status quo ante bellum.
Draf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1) China must recognize or accept(acquiesce) [the existence of the state
of] Manchuria. (2) China and Japan will enter into an anti-Communist pact. (3) Repeal of the free flight
of Japanese aircraft, etc. .....
注⑬:和平交涉草案Sad1)塘沽停战协议、何应钦-梅津协定、土肥原-秦德纯协议以及北支地区现存
的军事协议一律废止。(2)在特殊区域设立非军事区。(3)废止冀东、冀察两政府 (4)日本驻军的兵
力必须回复到事变前的水准。外交关系草案Sad1)支那必须承认或接纳(默认)满洲国。(作为主权国
家的存在)(2)签署日支反共协议 (3)不再准许日军军机自由飞行等等。
13 Lloyd E. Eastman, Seeds of Destruction: 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937–1949
(NYC: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quoted in Suzuki Akira, Shin “Nankin daigyakusatsu” no
maboroshi (New illusions of the ―Nanking Massacre‖) (Tokyo: Asuka Shinsha,
注⑭:洛伊德ꞏ伊斯曼著:《火种:战争与革命中的中华民国1937-1949 年》, (纽约:史丹佛大学
出版社,1984 年),引自铃木明著《南京大屠杀的新幻象》(飞鸟新社东京出版, 1999 年)。
与蒋介石的这场豪赌相比,或许更大的赌博便是8 月21 日支那和苏联签署
的互不侵犯条约中所附加的秘密协议14了。依据这项条约,截至1937 年底,苏
联将向支那提供如下援助:360 架飞机、200 辆坦克、1500 辆卡车、15 万支步枪、
12 万发炮弹,6 千万发子弹,此外,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也将被派往支
那。这项条约的交涉迅速展开,预计最迟在8 月初秘密条款便会生效。 苏联的
军事支援承诺,给了支那信心。尽管拥有二百一十万军队,但它们却无法自行生
产飞机、坦克等武器。抛开首战不议,一旦战事稍许绵延,军事支援便显得至关
重要。没有苏联的军事支援,蒋介石或许还下不了决心与日本开战。
的确,苏联一直像是在推动支那走向战争。正如我们从共产国际的命令中所
看到的那样,唆使支那和日本开战正是苏联的战略目标。
事实状况是日支战争的前半段,支那完全仰仗苏联的军事支援,而后半段则
依靠美英的军事援助继续战斗。并非是因为支那大陆幅员辽阔,以致战事旷日持
久,步入泥沼,而是由于列强的大规模军事支援和干涉。 显然不是由于日本人
的侵略性所致。
海军陆战队的奋战与增派两个陆军师团
8 月13 日,3 万支那精锐部队包围租界,对驻扎在此的4200 人的日本海军
陆战队展开进攻。人们通常认为上海813 事变是北支战火延烧到了上海,但这种
说法与事实相去甚远。北支的日军根本没有越过防线南移,距离上海约1000 公
里。因此它们对上海根本构不成威胁。正如纽约时报所述,上海的这场战事完全
是由支那人策谋并单方面发动的。8 月15 日,蒋介石发布全国总动员令,建立
最高司令部,并亲任(陆海空)三军总司令,对日本发动了全面战争。
因4200 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无法保护3 万名侨民,日本决定在13 日派遣2
个师团前往支那。15 日,由松井石根大将统率的上海派遣军成立,不过,动员、
输送花费了近10 天的时间,才抵达上海。在增援部队到达之前,上海的海军陆
战队队员必须坚守防线,对抗十倍于几的支那精锐部队的猛攻,一旦他们被击败,
让支那军侵入租界,那将会发生什么呢?通州已有前车之鉴。或许便是第二次通
州大屠杀,成千上万的日本平民可能会遭到无情的杀戮。
23 日,陆军的一个师团终于在吴淞口登陆,而在过去的十天里,数量稀少的
日本驻军顽强地坚守了阵地,他们在作战中展示了惊人的勇气,从而阻止了上海
的大屠杀。30 多万支那军队利用2 万多个碉堡和复杂的防御工事,让登陆支那
大陆的日军陷入苦战,三个增援师团推进缓慢,日军伤亡惨重,伤亡总数最终达
到了41,000 名,这是日军自日俄战争亚瑟港战役以来所遭受的最严重的损失。
11 月5 日,日本陆军第十军团采用奇袭战术在杭州湾登陆,计划切断支那军后
路,支那军队瞬即崩溃,并向南京方向溃逃。
蒋介石拒绝了德国大使奧斯卡ꞏ陶德曼调解下的和平谈判,仍然负隅顽抗。为
结束战争,攻占战略要地南京便成为必然。12 月1 日,现中支方面军司令官松
井大将(中支方面军由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团组成)接到攻打南京的命令。他一
路追击溃逃的支那军队,12 月9 日,在完成了对南京城的包围之后,向城中发
布了劝降令。
攻占南京与所谓大屠杀
14 Source: The Lowdown (New York: January, 1939), p. 18.
注⑮:来源:《真相》杂志 (1939 年1 月号,纽约发行),第18 页。
在证实24 小时的回复期限内未能得到答复之后,日本军队发起了进攻。12
日,战斗达到白热化,就在日军即将破城之际,国民党南京守军指挥官唐生智在
没有给下属下达撤退命令的情况下,于12 日晚不顾部下,弃城而逃。南京守军
仓皇溃逃中在挹江门处对己方军队不断开火射击(国民党督战队射杀逃跑的国民
党士兵),让城内陷入一片混乱。当日军13 日进入南京城时,绝大多数守军已
逃之夭夭,城内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而那些来不及逃跑的士兵则逃到安全区,
于日后酿成大患。
日军并未全部入城,而是从各部队中选拔了一批人进入南京,因此,城里绝
无任何混乱。随同军队入城的100 多名各大通讯社的记者和摄影师们如是报道。
相反,进入南京城的各联队士兵诧异的是,整个城市像墓地一般沉寂,没有
一丝生气。此情此景被士兵们记载于各自的日记及其他文书当中。那么理所当然
几乎所有的南京市民,总计20 万,都聚集于国际委员会管辖的安全区内,安全
区外并无市民。
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保留着一份英文的活动记录,国民党的一个外事处编辑整
理后起名“南京安全区文件汇编”,由上海的Kelly & Walsh Co.(凯利・沃而
什)公司出版发行。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是德国人约翰·拉贝),核心成员由美国传教
士构成,反日情绪浓厚,但他们在文件中所记载的内容却极为重要:
1 南京城陷落的时候人口为20 万,在此后的整个12 月中,人口保持在20
万。但南京陷落一个月之后的1 月14 日,统计人口为25 万,这是没有发生任何
形式的屠杀事件的铁证。
2 在南京市民投诉的事件明细当中,有26 起杀人事件,其中只有一起有目击
证人。而且还特意注解说明这是一起完全合法的执法杀人事件。安全区大约和纽
约中央公园面积相当,20 万人聚集在此,要是有屠杀事件,不可能没人看见,
然而目击到屠杀的人竟连一个都没有。
以上两点便足以证明所谓的大屠杀是多么的荒谬绝伦。若需更多证据,还可
另外追加,这是一份盖有“绝密”印章,发现于台北的国民党历史档案馆内15,
名为《1939-1941 年4 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宣传工作纲要》的文件。
该文件是国民党内部文件,其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上面写着,在南京作战至陷
落的11 个月里,国际宣传处在汉口邀请外国记者召开了300 多场新闻发布会,
为谴责日军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南京发生过针对平民的大屠
杀或者有过非法处决俘虏的事件。如果真的有过一场屠杀,难道国民党方面会只
字不提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简而言之,南京大屠杀不过是日本在无力抵御美国的军事占领之际,炮制出
来的一个的彻头彻尾的谎言。如此这般的谎言至今仍被人们以屠杀是事实为前提
而议论,简直是可悲而又愚蠢。为制止这种愚蠢的举动,南京事件真相验证委员
会(会长加濑英明,总干事藤冈信胜)向访日的胡锦涛主席提交了一封公开信,
这封信透过新闻发布会,互联网传遍世界。(该信公表于历史事实真相网站,有
15 Higashinakano Shudô, Nankin jiken: Kokumintô gokuhi bunsho kara yomitoku (The Nanking
Incident:Decoding it from the top-secret documents of the Guomindang) (Tokyo: Sôshisha, 2006).
注⑯:东中野修道著: 《南京事件—解密国民党绝密公文》(草思社,2006年于东京出版)
日文,支文,英文3 种版本。英文版见以下链接
http://www.sdh-fact.com/CL02_3/17_S1.pdf )
不出意外,胡锦涛迄今为止没有作出任何回应,那是因为他无法回应。有鉴于此,
南京大屠杀这段公案便可画上圆满的句号。
占领南京之后的和平条件与日本的对中姿态
占领南京之后的12 月22 日,日本政府决定再次透过德国驻支那大使奧斯
卡ꞏ陶德曼斡旋, 争取和平调解。基本条件是以下四条:
1 支那放弃“亲共、反日、反满”的政策,配合日满两国的反共政策。
2 在必要的区域建立非军事区和专门机构。
3 日、满、支三国之间签署紧密的经贸协议。
4 支那向日本支付赔款。
在占领南京之前的和平谈判中,并不包含赔偿条款。但在顾及到日本人民的
要求之后,它被添加在内。 尽管如此,也很难说上述条件是极为苛刻的条件。
条件并不涉及任何一块领土要求或某种特权及利益的要求。只是提到正式确立经
贸合作关系,还提到了协同反共。由于蒋介石原本就是反共的,这一反共条款很
难说是过分的条款。只不过苏联(支那最大的盟友)和支共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
受这一条款的。
蒋介石或许是顾忌到自己和苏联、支共以及美国、英国之间的关系而踌躇不
定,直至答复期限最后一天的1 月12 日,他也没有回应。支那的所作所为明显
是打算拖延时间,然而日本的政府首脑,首相近卫文麿,外相广田弘毅,和其他
要员面临来自陆军参谋本部的强大压力,于16 日声明不再和蒋介石政府打交道,
终止所有的谈判。这一决定或许是受到了近卫的亲信,共产国际秘密特工尾崎秀
实的影响,也或许为了迎合认为支那无礼至极的公众舆论。
结果,日本被拖入一场与蒋介石政府的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但把这称之为
日本的侵略战争并不公正。首先,卢沟桥事变是支那共产党密谋策划的,而且也

也是其根据“坚决反对就地议和,推动日本与支那之间的全面战争”的指令,
将冲突扩大化的。在日益增长的反日情绪的笼罩之下,断然拒绝日本政府的和平
提案,在上海发动全面战争的是蒋介石政府。日支战争完全是支那挑起的。战争
爆发后,日本再次伸出橄榄枝,却被断然拒绝。主要责任在支那一方。其结果就
是继续战争。无论怎么看,称之为侵略战争都是不恰当的。依据国际法,即便是
在支那的领土之内,非法进攻的一方才是侵略者。
近卫内阁声明称:“我们将不再与蒋介石政府打交道”,不过,同年11 月公
表的第二次近卫声明,12 月的第三次近卫声明都继续呼吁和平。
1) 第二次近卫声明-- 建立东亚新秩序(11.3.1938), 呼吁国际正义,联合
反共,日满支三国建立经贸合作关系。
2) 第三次近卫声明 (12.22.1938), 三大基本原则:睦邻友好,共同防卫,
经贸合作。
公平地说,上述声明或许是姗姗来迟。然而,这些声明从哪里能找到任何侵
略支那或者控制支那的意图?若不是蒋介石冥顽不灵,拒绝接受和平协议,一门
心思寄望于列强支持,首先是苏联,然后是美国、英国 ,会有这些问题吗?
由于蒋介石的固执,他最终败于支共,不得不逃亡到台湾。日支战争并不是
日本的侵略战争。

给胡锦涛主席的一封公开咨询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阁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阁下访日之际,从希望日中两国友好相
处这一心愿出发,我们对阁下来日本访问表示衷心的欢迎。
  本委员会长期以来,对1937年12月伴随着日中两军在南京交战而发生的所
谓南京事件进行了很多的验证与研究。由此,对贵国就这一事件所发表的见解产
生了深刻的忧虑。去年「南京屠杀纪念馆」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工程。我们对贵国
这种一边鼓吹友好、一边公然进行不利于友好活动的作法深感疑虑。本委员会根
据最近的研究结果从根本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说法。借此机会就以下五个要
点提出咨询,以便听取阁下的高见。
一、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贵国已故毛泽东主席在生前从来没有提及过所谓的“南
京屠杀”。南京战役发生的半年之后,毛先生在延安所进行的一次演讲时曾经提
到过南京战役,这一演讲的内容后来被编入了《论持久战》一书之中。在这里,毛
先生只是谈到“日本军经常对中国方面的部队进行包围,却少有进行歼灭”,而对
所谓的“屠杀”只字未提。如果当时真是发生了对30万平民进行杀害这样一个可
称为世纪性大屠杀事件的话,毛先生怎么会对此只字不提呢?这岂不是太不自
然,太不可解了吗?对这样一个事实,阁下是怎样看待呢?
二、在南京战役开始之前的1937年11月,国共合作下的国民党在其中央宣传部
内设置了一个国际宣传处。根据该国际宣传处所编《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工作
概要》这一机密文件的记载,在南京战役的前后,从1937年12月1日到1938年
10月24日期间,国际宣传处在汉口举行了300次记者招待会,每次平均有35名
的外国记者及外国使馆职员参加。但是,在这300次的记者招待会上,国际宣传
处一次都没有提到过“在南京发生了对市民的屠杀”,也一次都没有谈到过“对俘
虏的非法杀害”。对这样的一个事实,阁下又是怎么理解的呢?如果真发生了所
谓的大屠杀的话,这难道不是非常奇怪,非常不可理喻的事情吗?
三、南京战役当时,有关国际委员会对集中到南京安全区内的南京市民进行了诸
般照料,他们的活动纪录于1939年以《南京安全区档案 Documents of the
NanKing Safety Zone》之名由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外交顾问徐淑希编撰、上海的一
家出版社发行,并由中华民国政府国际问题研究所加以监修。根据此书记载,南
京市的人口在日本军占领之前为20万人,日本军占领之后也是20万人,并且在
占领一个月之后的1938年1月增加到了25万人。从这样一个纪录来看,所谓的
30万人大屠杀完全是不存在的事情。阁下难道不认为是这样吗?
四、上述的《南京安全区档案 Documents of the Nanking Safety Zone》这一出版
物,还对当时发生针对日本军之不当行为的诉讼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和纪录。
根据这些纪录,杀人事件只发生了两起,其中被目击到的只有一起。并且,这一
起杀人事件还被注明为合法性的杀害。这样的记录与贵国所主张的30万人屠杀
是不可两立的。对此阁下又是怎样认为的呢?
五、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中国国内的展览设施展示了被作为南京屠杀之“证据”
的一些照片,这些照片还被其它的书刊所登载。但根据后来的科学研究(验证南
京事件「证据照片」( (东中野·草思社) )等)判明,可以用来证明南京屠杀的照片一
张都不存在。如果真有这些照片存在的话,请务必公诸于众,以便大家进行验
证。
  以上五项论点从根本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说法,就以上五项论点敬请阁下务
必给与答复。由于这些都是日中两国人民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以公开咨询信
的方式将之提出。为了日中两国子子孙孙的友好,衷心期待着阁下的回应。
                      平成20年5月5日
南京事件之真实验证委员会一同
会长:加濑英明
  秘书长:藤冈信胜
监事:富泽繁信 茂木弘道 
委员:阿罗健一 上杉千年 小林太严 杉原诚四郎 椙山 浩一 
高池胜彦 高山正之 西村幸祐 花冈信昭  东中野修道 
沟口郁夫 宫崎正弘

作者:lemon25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长风浩荡可扬帆 傲游美加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lemon25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5189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