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精校版(第二次)《日支战争》(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精校版(第二次)《日支战争》(一)   
lemon25
[个人文集]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8/08/03
文章: 2974

经验值: 119907


文章标题: 【转帖】精校版(第二次)《日支战争》(一) (584 reads)      时间: 2021-9-07 周二, 下午1:02

作者:lemon25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热血汉奸吴三桂论坛荣誉出品:http://rxhj.orgfree.com/phpBB3/
译者热血汉奸吴三桂注:本PDF 为支文全文在先,便于大家阅读,英文原版本附录于后。需要说明的是,
支文译本段落甚至包括标点符号都几乎完全按照英文原版排序,便于英文爱好者参照英文原文双语阅读和
提出宝贵意见。
简介,
卢沟桥事变一般被认定为日支战争的开端,的确,卢沟桥事变可被视为日支
纷争的导火索,但事变本身仅是些许的冲突,不能视作全面日支战争的发端。1937
年8 月13 日,上海的蒋介石政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行动中,以3 万支那正
规军对驻扎于此地保护日本侨民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发动的全面进攻才被公认是
日支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那么,是谁引发了中日之战?

1937 年8 月31 日,《纽约时报》驻上海记者哈利特・阿本德如是报道:
外国人支持日本
在为避免爆发局部冲突而召开的会议上,多个外国政府观察员和政府官员一致同意,日军已表现出
最大限度的克制。陆战队在抵沪数天之后闭门不出,严格驻守于自方的营地之中,尽管此举在一定
程度上会危及到日本人生命财产的安全。
8 月13 日前在上海与会的一位外国官员认为,尽管对于早前7 月份北平附近的冲突谁先开火存在争
议,然而对于此次上海的局地战,所有的证据均指向一处,日军并不愿重蹈覆辙,于此地再燃战火。
他们表现出自制和耐心,竭尽所能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尽管如此,日军却实实在在地被意图让外
国管区和外资卷入这场冲突的支那军队逼入了战局。
纽约时报这篇报道的主调是顺应时代风潮谴责日本,同情支那。不过仍指
出上海战事的发端源于支那单方面的军事行动。
大约有3 万名日本人生活在上海的租界,从事生产和贸易,2200 名日本海
军陆战队员驻扎于此地保护居民。支那军队违反停火协议1,大批士兵潜入租界
外围的非军事区,为此日方紧急召集2000 余人的增援部队,而这支登陆部队正
是上海那篇报道中提到的2000 人的日军陆战队。
8 月9 日,支那军人杀害了驾车执行巡查任务的大山勇夫中尉 和一等水兵
齐藤屿藏支那方面一口咬定是他们在遭到袭击后出手反击,还出示保安队员的尸
体作为证据,然而,其弹痕明确地显示保安队员并非死于日本人之手。据《毛泽
东:鲜为人知的故事》(2005 年,张戎与乔·哈利戴合著)书中透露,这一事件
是为了迫使蒋介石对日军发动攻击,由上海南京卫戍军司令官张治中将军以及渗
入到国民党高层指挥部内部的支共党员精心策划的。2
包围租界区的支那正规军以精锐的第88 师为主,总数超过3 万人。于13
号展开攻势,14 号支那军队开始实施联合轰炸。以后我会说明诸如此类的攻击
是如何诱发全面战争的。总之,明显是支那军队发动了战争。日本被拽入一场本
不情愿的战争之中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依据国际法的条款,正规军对平民和按
照协议驻留的军人发动猛烈攻击是一种侵略行为,即便该攻击发生于本国的领土
内。
卢沟桥事变也是支那精心策划的。
《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称,对于谁该为七月初在北平郊外爆发的冲突负责
一事上可能存有争议,这场冲突演变为日后事件之诱因。但事实上,它明显也是
支那精心策划的一场冲突。
这一事实被明确地写入枪击事件四天之后、于7 月11 号达成的局部停火协
议3当中。总共三条的停火协议中的第一条协议写到:“29 路军代表向日军表达
1 The Shanghai Ceasefire Agreement, agreed to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on May 5, 1932, after the
first Shanghai Incident. A committee was formed of American, British, French, and Italian members
working alongside Chinese and Japanese members to observe that the terms of the treaty were carried
out. The location for stationing troops of both Japan and China was decided by the agreement.
注① :1932 年5 月5 日,第一次上海事变后,日本和支那缔结《上海停战协议》。美、英、法、
意各国委员组成的委员会成立,与日本、支那的委员一道监督各项条款的贯彻实施。日支
两军各军的驻扎地便是由该协议决定的。
2 But on 9 August, at Shanghai airport, an army unit hand-picked by ZZZ [=Zhang Zhizhong] killed a
Japanese marine [sic.] lieutenant and a private [sic.]. A Chinese prisoner under sentence of death was
then dressed in a Chinese uniform and shot dead at the airport gate, to make it seem that the Japanese
had fired first. The Japanese gave every sign of wishing to defuse the incident, but ZZZ still bombarded
Chiang with requests to launch an offensive, which Chiang vetoed.‖ Mao, p. 198.
注② : 但8 月9 日,在上海机场,由ZZZ[=张治中]亲自挑选的一个别动队杀死了一名日本海军
中尉和一名二等兵。为了制造日本人先开火的假象,一名穿着支那军军服的支那人死刑囚,
被枪杀于机场门口。日本人展示出希望平息这一事件的意向,但ZZZ 仍在接连不断地炮击,
并要求蒋下达攻击命令,被蒋介石否决。(张戎,《毛传》,第198 页)
3 Agreed to by Qin Dechun, acting commander of China‘s 29th Route Army, and Matsui Kyûtarô, head
of the Japanese Army Beijing Special Military Agency.
注① :由支那29军副军长秦德纯与日军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久太郎所缔结的局地停火协议
歉意,声明将会惩办肇事者,今后相关的负责人将采取措施,杜绝此类事件的发
生”,支方明确为此事负责。29 路军是由宋哲元将军统帅的,控制支那北方地区
的一支约15 万人的军队。与此相对,日本驻军4的人数只有区区5600 人,说日
军以压倒性的优势迫使对方签署一项不合理的停火协议是说不通的。后来,支那
方面耍赖称协议并不存在,乃极为荒谬之事。首先,协议有原档存在。此协议第
三条写到:“鉴于此事件是在所谓的“蓝衣社”,共产党,及其他各类抗日组织的
指示下发动的,今后我们会对那些人采取措施,严密监视他们的行动”。此后,
拟定协议的具体细节的工作仍在继续,最终在7 月19 日签署了协议。事实上,
在支那方面多次出现违反停火协议的行动的状况下,日本仍严格遵守停火协议的
具体细节与条款。对于支那方面否定停火协议的存在,我们无能为力。换句话说,
日本不仅未曾策划卢沟桥事件,且全部责任都在支那一方。
支那的攻击有其必然性
首先,日本完全没有理由发动攻击。无需赘言,以区区5600 驻军去进攻拥
有15 万军人的29 路军简直就是疯狂,此外,若论及日军的全部兵力,在日本本
土、满洲、朝鲜和支那,大致上约有25 万人。相比之下,支那有210 万人的军
队。其中50 万军队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接受了现代化的战术训练和装备。
此外,日本最大的假想敌是苏联,而苏联则拥有160 万庞大的军队,其中40 万
部署在苏联的远东地区。考虑到所有的这些因素,在北支地区挑起战事对日本而
言是极不明智的,而且也根本没有任何类似的计划。
然而,在当时的支那,对日主战论占据着绝对优势。除农民之外,支那的城
市居民热切地渴望战争,且对胜利充满信心。查阅支那当时出版的所有报纸,此
种状况可谓一目了然。《日支战争:支那渴望战争,日本不渴望战争》5一书当中
有着详细描述。当时的主战派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激进的知识分子、学生
和城市居民,第二类是支共党徒,第三类是地方上的军阀。作为知识分子以及其
他人主导的激进舆论的支持者,支那共产党和地方军阀利用这些人反对蒋介石政
权的姿态,一力主战,以创造有利的局面 。
支那共产党尤其把抗日视作其最为有力的政治武器。1931 年11 月成立于江
4 According to the Boxer Protocol, agreed upon by eight nations, including Japan, Great Britain,
America,and France, in 1901 after the Boxer Rebellion was put down, stationing troops for the defense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Beijing and Tianjin areas was allowed. At the time, America stationed 1,200 and
France 1,800, while Japan stationed 5,600. This was because the Japanese living in the Beijing area
were more populous — some 33,000. Looking at the civilian-to-military ratio, Japan was 6:1, America
2:1, and France was 1:3. Proportionally speaking, Japan had far and away the smallest military force.
注② :1901 年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之后,包括日本、英国、美国和法国在内的8 个国家,依据在
《辛丑条约》中达成的协议,被允许在北京和天津地区驻军保护侨民。当时,美国驻军1200
人,法国驻军1800 人,日本驻军5600 人。这是因为居住在北京地区的日本侨民的人数比
其他国家要多——大约有33,000 人。以军民比率来看,日本是6:1,美国是2:1,法国是1:3。
从比例上看,日本的驻军规模最小。
5 Kitamura Minoru and Lin Siyun, Nitchû Sensô: Sensô o nozonda Chûgoku, sensô o nozomanakatta
Nihon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The China that wanted war, and the Japan that did not want
war) (Tokyo: PHP Kenkyûjo, 2008), pp. 3, 72–90.
注③ :《日支战争:支那渴望战争,日本不渴望战争》(立命馆大学教授北村稔与南京大学毕业
的林思云合著,PHP 研究所2008 年于东京出版 )第3 页,第72 至90 页
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于1932 年4 月26 日以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抗
日宣言(9 月18 日,苏维埃政权还通电发表了一份正式的宣战公告)。此外,1935
年8 月,遵照共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指示,他们发布了抗日救国宣言。
紧接着,1936 年12 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去督战“剿共”的蒋介石,在西安市
被负责“剿共”的东北军司令少帅张学良诱捕,蒋介石被迫与支那共产党合作,
展开抗日运动,国共对抗路线逆转,全境抗日热情高涨。
卢沟桥事变接踵而至
有鉴于此,仅存的问题便是何时何地会发生一场并不意外的针对日本人的袭
击了。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军第8 中队的135 名士兵事前通告29 路军,将在卢沟桥附近干涸的河床
上进行战术演习。如附图所示,战术演习在卢沟桥前方,距离卢沟桥城墙(宛平
县城墙)及河堤上的支那驻军碉堡约400 米外的一处地点实施。晚上10:40 分左
右,正当演习结束之际,从后方400 米开外,几发枪弹射入日军阵地。此后,从
堤防那边又射过来十几发枪弹。几个小时后的凌晨3:25 分,又是三次枪击。5:30
分,在支那军四度枪击之后,日军终于出手还击,此时已是首次被弹的7 小时之
后了。
因此,29 路军在11 号签署的停火协议中承担责任是理所当然的。
如前所述,停火协议中写明:“鉴于是事件是在所谓的“蓝衣社”、共产党,
及其他各类抗日组织的指示下发动的,今后我们会对那些人采取措施,严密监视
他们的行动”。29 路军的上层也无法确定是谁开的枪, 但他们强烈怀疑是共产
党干的。
一直在呼吁彻底抗日的支那共产党,显然是企图持续制造冲突。而事实上当
时共产党自身处境堪忧。诚然,随着西安事变的爆发,蒋介石停止剿共,并承诺
与共产党建立合作关系。但是他却向共产党提出一个又一个的苛刻条件。半年之
后的1937 年6 月左右,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关系已处于崩溃的边缘。美国记
者埃德加斯诺写道:
“然而,到了1937 年6 月,蒋介石瓦解挫败了一度强大的东北军,其嫡系部队进驻陕西,再次对红军
形成合围之势,红军此刻似乎将再度面临抉择,要么彻底投降,要么被围歼,要么撤退到北方的荒漠地带”。
6
共产党为了摆脱困境,决心孤注一掷。一大批党员7混入29 路军的各个级
6 Edgar Snow, Random notes on Red China, 1936-1945,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57.
Preface. 注⑥:埃德加・斯诺著 《红星照耀中国》 1957 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剑桥分社出版,
前言。
7 Thanks to Chinese publications it is now clearly known that a large number of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had slipped into place in the 29th Route Amy, including four staff officers (one of whom was
the deputy chief of staff, Zhang Kexia), the local deputy propaganda chief, the intelligence bureau chief,
battalion commanders, and others. Wang Jianying, ed., Zhonggong zuzhi ziliao bian [Compiled
documents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rganization] (Hongqi Publishers, 1983); He Husheng et
al.,ed., Zhonghua renmin gongheguo zhi guan zhi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orkers‘ and officials‘
aspirations] (Zhongguo Shehui Publishers, 1993).
别当中,煽动反日情绪,那些受其蛊惑的官兵制造了7 月7 日晚 10:40 分的枪击
事件。
共产党策划卢沟桥事变的铁证—7.8 通电
目前已百分之百清楚的是共产党策划了这一系列的事件。7 月8 日,枪击事
件后仅一天,共产党便以中央委员会的名义从延安向全国的要人(以蒋介石为首
的)、报纸、国民党政府下属机关、军队、以及其他组织和团体发出长文电报。
在共产党的正史中,它被特称为“7.8 通电”。此外,在同一天,同样的电报以毛
泽东以及其他六位军事将领的名义被送至蒋介石、宋哲元将军等人的名下。
如前所述,日军的首次还击是在8 日清晨5:30 分。在当时的通讯环境下,8
日日军还击,8 日这一情报到手,起草一份包含事件经纬的长文,获得中央委员
会的批准,并作为共产党正式官方通电发往全国各地等等,是绝不可能办得到的。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这份电报事前已拟定好了。
事实上,它的确在事前已预备好。时至今日证据依然存在。支那派遣军情报部
北平分部部长秋富重次郎大佐说“卢沟桥事件发生当晚,天津的特别情报班的通
讯员截获了一份相信是位于北京大学构内的一个无线电台发往延安共产党军事
委员会总部的紧急无线电传。连续重复了三次“成功了!”, (产经新闻 1994.9.8,
晚间版) ,他说他们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现在已经明了了。无线电传向延
安汇报在卢沟桥的策谋已大功告成。延安立即着手拟定电文,紧接着,8 日清晨,
在证实日军已开始反击之后,共产党向全国各地发送了大量的长文电报。挑起战
争的罪魁祸首正是支那共产党。
在埃德加斯诺的记述当中,卢沟桥事变似是日军引发的,把共产党从6 月份
的巨大困境中解救了出来。他写道:
现在支那共产党再次迎来了千载难逢,绝处逢生的良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由于日本“时机巧合”
大举入侵支那,共产党才得以摆脱险境。这让蒋介石别无选择,只得搁置全歼共产党的其他作战计划。
尽管战争是支那共产党自己策谋的,他们却一再声称日本进攻支那乃“天赐
良机”。如前所述,卢沟桥事变是支那人引爆的。重要的是,仅有5600 人的日
本军队不可能发动攻击,也没干过这种事。11 日停火协议已经达成,但支那方
面无论是军队抑或不明身份的人士却一再违反该协议。还发生过诸如廊坊事件,
广安门事件这样的支那军队大肆破坏停火协议的事件。7 月27 日,自事件发生
以来一直奉行“矛盾不扩大”方针的日本政府最终决定向支那内陆派遣三个师团,
并于28 日向29 路军发出宣战布告。
支那共产党策谋激化卢沟桥事变
尽管日军发起全面攻击一事并不属实,斯诺却在其书中透露这正是共产党所
期望的。他们对蒋介石被迫放弃剿共作战感到欣喜,但其真正的目的是不断逼迫
蒋介石和日本开战。卢沟桥事变之后共产国际发布的指令8中有两条写道:
注⑦:从中国现在的出版物当中清楚地了解到,包括四名参谋(其中一人是29 路军副参谋长张
克侠), 地方宣传处副处长;情报处长;营长等人在内的一大批共产党员已混入29 路军阵营。王
建英编 《中共组织资料汇编》(红旗出版社,1983 年出版);何虎生等人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职
官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 年)。
8 Comintern Order (Directions to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July, 1937. All five items appear in:
1. 必须坚决反对就地议和,推动日本与支那之间的全面战争。
2. 必须采取一切手段达成上述目标,必须除掉那些就地议和,向日本人妥协,背叛支那解放事业的重要
人物。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除了打破支那共产党困境的直接目的之外,卢沟桥事
变的真正目的是造成日本和支那之间的全面冲突。支那共产党号召对日抗战,
但并不直接和日本军队交火,促使日军和蒋介石军队爆发全面战争才是他们
的真实目的。如此一来,支那共产党便能达成保卫苏联的目标。当日支双方
精疲力竭,两败俱伤之时,共产党获胜的长远之计便得以实现。不言而喻,
一九四九年,履行这一(共产国际的)全球战略的支那共产党终于实现了这
一最终目标。
北支事变和通州屠杀
这场冲突正如共产党期待的那样不断扩大,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也在拟定计
划派兵北上,如前所述,日本被迫改变其“局地矛盾不扩大”的政策,7 月
27 日决定派出3 个师团,28 日向29 路军宣战。尽管兵力上相比悬殊,但在
满洲的关东军和朝鲜驻军的支援下,日军迅速控制了平津地区全境(北京和
天津地区)。
然而,兵力悬殊的日军转移后,中国军保安队伺机对城内的日本居民展开
了一场大屠杀。北京以东12 公里的通州城内,居住着约420 名日本平民。7
月29 日,日军守备队出击附近的南苑,仅留下110 名队员。城内由亲日的殷
汝耕自治政府的支那军保安队驻守。看到这种状况,保安队突然冲进城内袭
击残留的少数守备队员和普通居民,实施了一场惨无人道的野蛮大屠杀。后
来得知保安队第一大队队长张庆余,第二大队队长张研田事前与国民党有勾
结。
支那军队对包括老少妇孺在内的数量众多的无辜日本平民实施了诸如抢
劫,暴力殴打,强奸,屠杀等各式各样的残酷暴行,遇难者总数共达250 人

在日本餐馆“旭轩”里,7-8 名日本妇女全部遭到强奸,赤身裸体,私处裸露着被射杀,其中4-5 人下
身还被插入刺刀,大部分日本男人的尸体看上去像是被绳子给勒死的,墙上溅满了血迹,此等惨状,罄竹难
书。(30 日赶到事发地点从事救援工作的目击证人,第二连队队长萱岛高在东京审判中的证词)。
在近水楼(一家小旅店)的门口,我看到了一具看起来像是老板娘的女人的尸体。腿朝门口,赤身裸
体,脸上只盖着一张报纸。我记得她看上去像是进行过顽强的抵抗,上半身和下半身裸露在外,身上有4-5
处被刺刀捅入的伤口,她的阴部像是被锐器挖开,到处都是血。旅店后面的一个日本人住家,两个人— 一
位家长及孩子被残忍的杀害,孩子的所有手指都被斩断。在南门附近的一个日本商店里,看起来像是店主
的人的尸体被遗弃在大街上,其胸骨外翻,五脏六腑散乱。(第二连队步兵队代理队长桂镇雄在东京审判中
的证词)。
Political Affairs Bureau, Ministry of Asian Development, Kominterun ni kansuru kihon shiryô
(―Fundamental documents concerning the Comintern‖).
注⑨:1937年7月,共产国际指令(对中国共产党的指令)。全部共有5条指令: 出自兴亚院政务部
(《有关共产国际的基本资料》)。
残酷的暴行一个接着一个,其惨烈难以言表。

作者:lemon25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长风浩荡可扬帆 傲游美加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lemon25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04224 seconds ] :: [ 21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