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媒体技术的进步与西方民主制度的退步(一)——我给芦笛疗愚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媒体技术的进步与西方民主制度的退步(一)——我给芦笛疗愚   
基里巴斯人






加入时间: 2020/08/21
文章: 24

经验值: 1311


文章标题: 媒体技术的进步与西方民主制度的退步(一)——我给芦笛疗愚 (2163 reads)      时间: 2020-9-02 周三, 上午7:24

作者:基里巴斯人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技术得到了空间的进步。公共媒体的手段从报纸、电视,逐渐进步到新闻网站,手机上的新闻app。近十几年,个人媒体从无到有,从博客、论坛,发展到了facebook,twitter,任何人都可以发布消息,任何人也可以收到任何人发出的消息。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体的覆盖范围、影响力以及人民发声和接受的手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吊诡的是,这种看似进步的发展,极大的促成了西方民主制度里民粹防火墙的解体,引起了民主的深远的退步。

一、 媒体技术的进步和个人媒体的出现打破了精英把控的媒体对信息的垄断
过去人类接受信息主要从报纸和电视上获得。报纸和电视的特点是门槛高,非即时性。报纸和电视的内容基本上还算是精良制作的。阿猫阿狗不会有机会在报纸和电视上对政治长篇大论的。在报纸和电视上发声的记者、官员、教授,都受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对于说话的内容也有充分的准备。报纸和电视也不是非即时的,可以反复修改后再予以刊出或播出。

现在个人媒体的特点是门槛低、即时性。任何人在youtube或者twitter上花几分钟时间都可以开个账号,发布任何想说的话,且瞬时到达公共区域,任何人都可以立马看到。

这种技术带来的结果就是精英把控的媒体对信息的垄断被打破。

二、 媒体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媒体的覆盖面大大增加
过去,人接受信息是通过看报纸、看电视,时间和机会有限。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媒体的渗透简直是无孔不入。各种新闻app、论坛、朋友圈、facebook,打开手机就是铺天盖地。甚至你不去看,都主动推送给你。信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正在个人生活中攻城略地。媒体对于个人的覆盖面大大增加,个人甚至是在过度接受信息。

三、 个人媒体在政治问题上的愚昧本质

政治是个专业性极强的专业,和其它专业一样,需要一定的基础教育,一定的工作经验还有一定的天赋。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些广泛而真实的信息输入。而这些信息,往往是对大众保密的。所以,个人谈论政治的具体问题,是在失真且不完整的数据输入下,经过不专业的大脑,得出的结论的质量可想而知。

更为可怕的是,个人媒体有严重的“回音腔”、“噪音尖啸”效应,会放大垃圾结论至整个社会舆论场。

我先来简单解释一下“噪音尖啸”。话筒A和话筒B如果靠的近,任何一点噪音,透过话筒A,从传声器发出来,放大成为2倍的噪音,再透过话筒B,从传声器发出来,放大成为4倍的噪音,如此反复,形成的音量巨大。且噪音在每次传播的过程中,其频率都有失真,一般是音调变高,多次反复后,音调极高,如同尖啸一般。相信大家都有接触过这个效应。

个人媒体也有这个效应。一个人通过前面所说的,在失真且不完整的数据输入下,经过不专业的大脑,得出一个失真的结论。这个结论又被另一个个人媒体接受到,其又对其发声,传导给了更多的个人媒体。经过多次反复扩散,其错误原来越离谱,其音量越来越大,甚至是能塑造整个社会的认知。

四、 现代媒体技术偏向于强化听众的固有认知

现代媒体本质上还是商业,而商业最有效的手段是投其所好。人都爱听自己同意的话。现代媒体技术对此加以利用,以保证你的眼球能够更长时间停留在这里,他从中收取的广告收益就能最大化。

所以,当你在youtube上看某一类视频时,youtube会推送更多类似观点的视频给你,相反观点的绝对不会出现。你关注了某个博主,他的文章就会反复在你的主页上出现。据说现在技术已经进步到,能根据你划过视频的时间,判断出你对此类视频的感兴趣程度,给你定向进行推送。Tik Tok(国内叫抖音)就是此类技术的佼佼者。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就能摸清楚你的脾气爱好,你到底是爱看宠物,还是美女、游戏、运动、跳舞。完全不需要在注册时填上自己的喜好。所以很多人一打开Tik Tok就完全停不下来,因为它呈现给你的东西完全精准的直击到了你的痛点之上。

我在youtube上用一个新号看了几篇香港蓝营发布的视频。很快我的主页就充满了其他蓝营的大咖们的视频,一点都见不到不同的声音。我重新注册一个新号,看了几个黄营的视频,很快主页就充满了萧若元、陶杰之流的视频,一点也见不到蓝营那边的声音。一个普通人在这种单边的舆论环境之下,一点接触不到反面信息的环境,看到的东西都反复印证自己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最终使得这种看法变得牢不可破。

成群接受了这种刻板印象的人民,最终会形成一个“同温层”群体,每天互相引用、发布,互相证明,互相挤在一起取暖。任何在这个“同温层”群体内发布不同意见的,最终在民主的人多压过人少的逻辑里,必然会被排挤,最终将会出走,回归到属于自己的“同温层”里。在这个“同温层”里,观点会在“噪音尖啸”的过程中会愈来愈偏激,愈来愈脱离客观现实。这功夫好比是金庸小说里武当派的纵云梯,左脚踩右脚,右脚又踩左脚,如此反复,最终观点脱离地球,飘到了火星上去。

在农业时代,其实也存在这种效应。某个谣言因为其吸引眼球,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变得非常夸张且家喻户晓。但是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在当今媒体技术的作用下,被放大了几个数量级。

每天都在放大偏见的“噪音尖啸”效应和保证这种尖啸是单方面偏颇立场的“同温层”效应,结合上人类对于政治天生的兴趣,对西方民主制度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待续


作者:基里巴斯人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基里巴斯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2309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