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文明的内在动力,个人对汤因比古典史观和近代全球史观的拓展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文明的内在动力,个人对汤因比古典史观和近代全球史观的拓展   
沙弥






加入时间: 2007/07/18
文章: 3263

经验值: 106693


文章标题: 文明的内在动力,个人对汤因比古典史观和近代全球史观的拓展 (550 reads)      时间: 2018-10-05 周五, 上午11:15

作者:沙弥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汤因比的文明历史模型是挑战和反应。
所有的文明都面临各种挑战,而对于挑战做出的反应,决定了文明的命运。

全球史观,其实脱胎于马克思史观,认为:
1. 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的动力
2.文明之间的交流,是科技发展的必须条件,没有一个文明可以发明所有关键技术。

我觉得以上两种史观都有点捣浆糊,其实文明可以分为两大类:死文明,活文明。

死亡的文明,不仅是那些已经消失的文明,也指目前存在,但是:
1. 已经完全被其他文明同化,只是种族存在,而文明本身已经死亡
2. 文明依然存在,但是已经失去发展动力,停留在千百年前的规则和观念。动辄回到过去寻求圣人盛世。政治上封闭,有极强的独裁冲动。


活文明,指文明本身在不停演进,对于技术进步的追求极其强烈,高于对意识形态,包括宗教的追求。
历史上这类非常活跃的文明有古希腊,以及崛起时代的蒙古。现代的代表则是美国。
目前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活文明,只是活跃程度的差异。
这类文明最大的恐惧是技术的落后,而不是思想的混乱或社会的动荡。

换言之,活文明是有内在动力的文明,它自己会驱动技术发展。
死文明,关注利益分配,追求权力和利益,内部没有任何技术发展的动力。

全球史观中,文明之间有效的交流,是活文明之间的交流。

从中国哲学上,儒家文明,一诞生就是死文明。而道家文明是活文明。

作者:沙弥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沙弥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6762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