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作者: 曾节明 “还原一个真实的诸葛亮 ——兼论对历史独立审视的重要性”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作者: 曾节明 “还原一个真实的诸葛亮 ——兼论对历史独立审视的重要性”   
加人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2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3891

经验值: 330971


文章标题: 作者: 曾节明 “还原一个真实的诸葛亮 ——兼论对历史独立审视的重要性” (650 reads)      时间: 2018-4-11 周三, 下午7:44

作者:加人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因为儒家理学正统史观的美化,诸葛亮在中国成了智慧与忠诚的完美化身,以及人臣的楷模,被公认为三国第一谋士、第一丞相。
这些评价,都是有违真实的想当然。

诸葛亮是一位足智多谋的谋士,但他的智谋,被旧史夸大了。刘备为什么不能复兴汉室?原因就在于他采纳了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而《隆中对》的战略是错误的:
这个战略是占据荆州和益州(巴蜀),但建都益州,政治重心放在巴蜀,然后进取中原。
这就轻重倒置了,正确的战略,应该建都荆州,以荆州为重心,以巴蜀为后备地盘,这才是与天下争衡的正确战略。
因为当时荆州的人口和物产都超过巴蜀(刘备入川前后,荆州九郡的人口约在150万以上,而直至236年,巴蜀人口仅有94万);而且,荆州地势开阔、四通八达、水网密布,进可攻退可守,是进取的战略上选地,而巴蜀乃四面高山的闭塞之地,利退守而不利进取。
所以,舍荆州而以以巴蜀为本,是一种退守的保守战略。建都成都而高唱“进取中原”,形同忽悠。
而且,荆州面临曹魏、孙吴两大实力超过荆州的政治集团觊觎,若重心放在巴蜀,则荆州因为弱势,迟早会沦丧。
依照诸葛亮的以巴蜀为本战略,刘备把一流的谋士,及五虎上将中四员,都用于巴蜀,而荆州只剩关羽和二流谋士马良,这就造成了一方面荆州人才的空虚,一方面巴蜀人才的浪费——如马超和张飞,入川后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

此种荒谬被动的局面,完全是诸葛亮的战略错误造成的。表面上看,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实际上荆州的丢失,根在诸葛亮以巴蜀为重心的建政蜀汉战略。因为,即便委派谨细的赵云镇守荆州,如此薄弱的实力也是难以守住的,只不过赵云会守得比较久而已。
而荆州一旦丢失,刘备进取中原复兴汉室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因此,说穿了,诸葛亮《隆中对》只是一个割据巴蜀的战略,说它是“复兴汉室”的战略,完全是唱高调。


诸葛亮在战术上,也没有民间所溢美的那样神奇:五次北伐中原失利,都与他的战术缺乏创造性有关;诸葛亮用兵,守强攻弱,四平八稳,决不弄险,而搞军事是要冒险的,尤其是以蜀汉的弱小国力,进攻强大的曹魏,唯有出奇才能制胜,象诸葛亮那样中规中矩的打法,必败无疑,单一个粮草的困难,就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拒绝魏延从子午谷出奇兵攻取长安的方案,错过了北伐有所功成的最好机会,反映出诸葛亮军事才能的局限性。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司马懿的评价:“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都是说诸葛亮军事才能的局限性。



诸葛亮其实也没有旧史所溢美的那样忠诚。诸葛亮至少涉及两大谋杀政敌的大案:

其一是借刀杀人谋害关羽。任用关羽镇守荆州,是刘备授权诸葛亮指定的,时值刘备取西川攻势受挫,急招荆州主管诸葛亮入川相助的当头,诸葛亮偏偏不选谨细的赵云,而选择最不适合的关羽,做镇守荆州的主将,这显然是有意而为,为谋害关羽创造条件;
北伐襄、樊是成全东吴背后偷袭的找死棋,关羽发起北伐襄樊的大型战役,不可能是擅自行动,谁叫他去打襄樊的?诸葛亮难脱干系;
关羽走麦城之后,蜀汉在两个月之内未发一兵相救,谁掩盖了关羽势危的消息?诸葛亮难逃干系。
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在《訄书》中,以有力的考据,论证了:诸葛亮借东吴之手除掉了关羽;章太炎直指:诸葛亮认为如不除去关羽,则必“将掣挠吾大政”。
也就是说,身为元老派首席大将的关羽,会阻碍诸葛亮在刘备身后的专权。这确是确凿的事实: 关羽对诸葛亮的一边倒亲吴战略,一直嗤之以鼻,多次对着干,关羽与诸葛亮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其二是唆使刘备杀害刘封。刘封是刘备的养子,是蜀汉政权中独当一面的勇武战将,关羽败死后,刘封失守上庸,逃回成都,刘备本来无意杀刘封,但诸葛亮抓住刘备心理的大忌,以刚猛的刘封,今后会对即位的太子刘禅有威胁,而说动了刘备赐死刘封。
诸葛亮处心害死刘封,表面上是为刘备着想,实则是为自己今后专权扫除障碍。
诸葛亮为一己之私,至少杀害了蜀汉三个人才:关羽、刘封、以及(为推卸自己用人不当责任杀掉的)马谡...蜀汉后来的人才匮乏,与诸葛亮轻杀人才是有关系的 。


其三,是一边倒的亲吴战略。明白人都知道:赤壁之战后,曹魏征服的危机解除,孙刘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荆州成为争夺的焦点。
本来荆州的前统治者刘表,就有意把荆州传给刘备,而刘备又是汉朝皇室,且刘备也在赤壁之战中出了一半力,所以刘备比孙权更有资格领有荆州,而根本不存在刘备向孙权“借荆州”的说法。但是诸葛亮却为了讨好东吴,认同向东吴“借荆州”的说法,导致刘备丧失话语优势,而孙权得寸进寸。
诸葛亮力主的僵硬亲吴战略,导致刘备集团拱手放弃保全荆州争夺华南的机会,以丝毫不逊于孙权的实力,坐视孙权向湖北、江西、湖南、广西等大片地区放手扩张,蜀汉先是丢失东半个荆州,后是沦丧了整个荆州,可怜的退守三峡以西。

诸葛亮亲吴亲到了什么程度?鲜为人知: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建安十三年,诸葛亮出使江东,发现孙权意在荆州,便不再坚持“横跨荆、益”的主张。赤壁之戰後,刘备向孙权借荆州之地,诸葛亮表示反对。
也就是说,诸葛亮反对刘备据有荆州,主张孙权据有荆州。
借刀杀人除掉关羽的事件也与此相符:诸葛亮毫不在意东吴拿走荆州。

由此看,诸葛亮更忠于的主子,难道是孙权吗?这真让人怀疑,孔明到底是刘备的臣子,还是孙权的臣子?

比之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僵硬联吴战略,孙权的战略却很现实、很灵活,时而联曹攻刘,时而联蜀抗魏,联谁有利就联谁,总之一切为了利益的最大化。

以诸葛亮的睿智,他形同东吴内奸卧底的一边倒亲吴战略,是出自糊涂吗?这是解释不通的。唯一能解释的是:诸葛亮忠于自己家族的利益,超过对刘备的忠诚。他把自己家族的利益,置于蜀汉政权的利益之上,诸葛亮之所以一边倒亲吴,是因为“联吴”有利于诸葛家族利益的最大化,诸葛亮不可能不深知孙权的小人品性,孙权“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陈寿《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一旦孙刘对抗、孙吴吃了大亏,杀害诸葛亮胞兄诸葛瑾全家这种事,孙权是做得出来的。



与民间的美化相反,真实的诸葛亮,并不是一个刚正不阿、耿直进谏的人,而是一个察言观色、非常圆滑的人,他与唐太宗身边的魏征,完全是两种人;基本上,刘备喜欢的人,他就奉承讨好,刘备嫌恶的人,他就出谋划策整治。
比如,刘备器重关羽,诸葛亮就对关羽曲意奉承,甚至把新投降的“小吕布”马超比作有勇无谋的“黥布、彭越”,以满足关羽的虚荣心,这无疑极大地助长了关羽的骄傲轻敌的心理。比如,刘备最喜爱的谋士法正曾经挟私报复,擅杀数人,有人禀报当时的司法长官诸葛亮,诸葛亮知道刘备最爱法正,便把控告材料压下。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战略头脑有局限、军事才能不突出,他的最长项是治国和发明。
就治国来说,诸葛亮无疑是一代相才,但与中国民间的厚誉相反,诸葛亮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宰相,但并不是审时度势和爱民的贤相。他为蜀汉政权制定的律法,是三国中最为苛严的律法,他厉行法家色彩浓重的统治,刑罚严峻,管控严密;他不顾蜀汉的国力,穷兵黩武,连年征战,蜀汉百姓的负担沉重:人口仅94万的蜀汉,竟有十万常备军,四万官吏,官民比例在三国中最高(东吴230万人口,只有三万官吏)。诸葛亮死后,刘禅亲政,蒋琬为相,限制北伐,老百姓才能松一口气,诸葛亮身后,留下一个积贫积弱、人才匮乏、且被曹魏当作头号大敌的蜀汉。

旧史、演义、影视作品中渲染诸葛亮心系苍生、解民倒悬、“为民播下太平春”...等等,都是严重有违真实的溢美之词。


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一个才华卓著的人,也是一个相对忠诚的人,但他的才华和忠诚,远未到民间所溢美的程度。诸葛亮的忠臣,只相当于同期的司马懿而言:一个始终未篡,一个篡夺了君主的权力。


由诸葛亮后世形象的严重偏离真实,也可以看出:主流的史观,往往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统治者想要我们相信的历史;这,西方也不能免俗,比如说,“二战”的史观,就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是取胜的共产党、美、英官方和犹太人势力,想要我们相信的历史。在西方主流史观当中,丘吉尔被塑造成民主斗士、“自由灯塔”,而实则他是英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流氓、战争罪犯。

所以,对历史的独立审视,就有了重大意义,如果对待历史照单全收“政治正确”的“大路货”,人云亦云,那么历史问题也就没有真理可言,而人长着一颗大脑,也就全无意义了。



曾节明 戊戌丙辰壬申春暖下午于纽约州




作者:加人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加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98068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