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分享]北德草顶民房一瞥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分享]北德草顶民房一瞥
欧客
加入时间: 2008/01/18
文章: 2132
经验值: 60344
标题:
[分享]北德草顶民房一瞥
(405 reads)
时间:
2016-10-13 周四, 上午4:52
作者:
欧客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以石或泥为墙,以木为梁,以草为顶,这种建筑方式恐怕伴随着人类度过了大半个历史,原因很简单,能就地取材,最经济。在人类发明了砖瓦,水泥以及钢筋等新的建筑材料后,世界建筑风格才慢慢发生改变,事到如今,仍采用以草盖屋顶的情况,一般只会出现在世界上的贫困地区。
但是在德国北部沿海地区,据说同样在荷兰,丹麦,以及英国的沿海地区,草顶式民居又有蓬勃发展之势。笔者近几年夏天在德国北部沿海岛屿度假,得以近距离观察,现介绍一下德国Sylt岛上的草顶民居:
以上是Sylt岛上众多草顶建筑中的几个例子,这些房屋造型别致,外表美观,尤其是那些绒绒的草顶,像自然盖上去的一样,与房与周边自然环境,都显得非常协调。
据说该岛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居民建草顶房屋,在某些草顶房屋密集区更是规定新房必须建草顶。
建草顶所用的原材料就是当地海边生长的芦苇杆,烘干后按照长短用铁丝集成束就是了。
芦苇杆是天然植物,呈管状,厚厚一层保暖而又透气,这个优点是显见的,但是其易湿易霉的短处如何处理呢?建筑上采用大斜顶,加快雨水的流淌速度,同时在捆扎工艺上下功夫,保证只有草顶最外面的一至二层会被淋湿。这样的草顶和普通瓦顶一样一次成型,三十年内不需更换。
缺乏护理长满青苔的老草顶
新建的草顶是棕黄色,随着风吹日晒,渐渐变成黑色。
百年老屋:
这次度假,刚好在住宿附近看到在建新房,不妨上前看个究竟,和建筑工人聊上一聊:
新建的是两栋结构一致的单独住房,其中一栋已经铺好草顶,另一栋的铺顶工作正在进行中,刚好方便就近对比观察:
就房体而言,这房子并无特别之处,砖墙水泥地(铺设的地暖管清晰可见),外表是一层红砖装饰强,内外墙之间夹着一层石棉保温材料。
用彩砖做外表也是北德的建筑特点,除了外观漂亮之外,其最大的好处是一劳永逸,永远不用担心房体变色,无需再粉刷。
屋顶的形状是靠木梁撑起来的,比较显眼的是屋顶的木条间距比较细,排得比较密。
铺草顶的方法就是把芦苇杆扎成束状,从下面房檐开始,细段朝上,插入木条间的缝隙,然后固定(可惜固定的铁夹子被草挡住了,看不见)。这样一层层往上铺,上层的芦苇杆盖住下层的固定夹,从外面看,整个草顶就像一个整体。
在两建筑面的连接处,是这样处理的。我本以为这里是用刀剪切(剪)齐的,结果工人告诉我是用铲子敲齐的,屋檐部同样如此。
我问这种技术活是不是只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才干的来,工人说一般满师的技工就能胜任。
拥有草顶的房屋,外表美观,居住舒适,但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就是怕火。一旦发生火灾,干燥的芦苇过火迅速,恐怕等不到消防车赶来就焚烧一净了,更有甚者,草顶着火后,那些固定芦苇的夹子会很快脱落,大片草顶会滑落到地面,在房子四周形成火堆,切断屋里人往外逃生的可能。
针对防火的要求,当地人采取的建筑措施是:
大面积采用避雷针:
用护栏,防止燃烧的草顶脱落到地面:
最关键是在门口上方必须建单独尖顶,防止门前不会被脱落的草堆堵塞。
作者:
欧客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721295 seconds ] :: [ 21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