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啥叫“千古绝唱”? 这就是真正的千古绝唱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闻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啥叫“千古绝唱”? 这就是真正的千古绝唱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闻   
lemon25
[个人文集]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8/08/03
文章: 2974

经验值: 119907


文章标题: 啥叫“千古绝唱”? 这就是真正的千古绝唱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闻 (565 reads)      时间: 2015-5-12 周二, 上午6:18

作者:lemon25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寻觅”《红楼梦》歌手——陈力



那是87年暑假。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21年了。当年我14岁,18岁的堂哥85年考进江西省瑞金师范学校,由于爱好听音乐,家里给他买了一台录音机,这也使我有幸从小就“认识”了包揽87版《红楼梦》所有歌曲的女歌手陈力。当时,陈力可谓是因《红楼梦》而脱颖而出,名声大噪。可谁都可能不会料到,《红楼梦》竟也成了她的绝版。自此之后,从未听说过关于她的任何消息。当时其实尤其惊叹的是她演唱的《葬花吟》。《红楼梦》中所有音乐均为陕西著名作曲家王立平所作,我自认为可以堪称千古绝唱。康震教授评价苏轼的《水调歌头》时说:“什么是千古绝唱?就是他唱完了,你们世人谁都别再唱了,这就是千古绝唱!”《葬花吟》那段合唱之前的前奏,短促却韵味十足,恰似漫天飞雪,扑面而来,飘零纷散。继而起之的小合唱是在此情景上自然的流露:“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在余音绕梁中陈力的轻盈飘逸、净脆婉转的独唱幽怨而起,随着黯然真情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反复萦绕,将整曲推向高潮。曹雪芹的绝品填词,王立平的淋漓之音,陈力的动情表达,构成了“黛玉葬花”经典一幕。
记得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一本娱乐杂志上看到这样的消息:陈力,吉林人,生于1956年7月,身高174厘米,体重62公斤,唱《红楼梦》前为东北某著名大型国企工人。87年初,该国企举行文艺演出,碰巧王立平在场,王立平听完陈力的演唱后,忙打听演唱者名字,并当即“钦定” 她就是《红楼梦》的唯一演唱者。

据说,为了达到音色的一致和立体声效,《葬花吟》那段小合唱据说全是陈力一人所唱,当然也有当时音乐设备不完善和先进的原因。她一个人将七人小合唱反复唱了七遍,每次微小的时差构成了后来大家所听到的立体声女生小合唱。那种时差的掌握若是稍有疏忽,就要重新录制,如此的精湛技艺和敬业精神不得不令人折服。
央视和很多地方电视台每年暑假都重播《红楼梦》,就连我7岁的儿子如今也看过2遍了。我认为全剧的经典是黛玉葬花,而《葬花吟》的插曲更是为其锦上添花,令人爱之至深。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有些地方电视台为了插播广告,有时候会将电视剧突然“掐”短,可是黛玉葬花这一场景恰在该集集末,且陈力的《葬花吟》歌唱长达5分钟,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台包括中央台的《红楼梦》精缩版会“掐”掉这一段,因而,这一集总是完整的,陈力的凄婉歌声也总是一遍又一遍响溢耳畔。也许这并不是什么巧合,而正是所有世人对经典的认同。
继陈力之后,我听过宋祖英、张也等翻唱过《红楼梦》歌曲。并没有贬低后两者的意思,虽然论声线条件宋要出色,论声乐功底张更扎实,但我总觉得宋、张的演唱不如陈力有韵味,没那种在凄凉中带着神伤的韵味。有消息说,陈力演唱《红楼梦》前不久,丈夫因意外事故身亡(按:应该是肝癌),因此她是出于对他丈夫的爱和基于丧夫之痛才有此超常发挥,消息是否属实,我们无从考证。最更令人不解和惋惜的是,这样一个优秀歌手,《红楼梦》以后,几乎隐匿人间,再无任何其人的生活和工作动向,可惜可叹。前几年,李娜的尼姑照片公诸于众,看着那么清秀的削发李娜,只是难辨其味,难解其由。细想之,李娜的每首歌都唱得如此动情,尤其《流泪的紫蝶》专辑,如泣如诉,哀怨之至,如受重创,想来她的这种选择必是有其缘由,情愿也罢,不得已也罢,却总是一种归宿。

================================================================================================
王立平(1941年8月5日—— )男,满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知识产权工作16年。国家一级作曲,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电影乐团艺术指导,爱好音乐、文学、摄影;主要作品有:《潜海姑娘》、《鸽子》、《海港之歌》等。1、记录电影音乐:《潜海姑娘》、《鸽子》、《海港之歌》、《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 (合作)、《扬眉剑出鞘》等。  2、故事片音乐:《戴手铐的旅客》、《少林寺》(香港)、《潜网》、《第三个被谋杀 者》、《诱捕以后》、《夕照街》、《武林志》、《苏鲁国王与中国皇帝》、《琴思》、《残 月》、《见习律师》、《来了个男子汉》、《人生没有单行道》、《黑色狂人》、《荧屏奇 遇》、《黑太阳731》(香港)、《她从台北来》(香港)、《晚清风云》(上、中、下,香港)、《香魂女》等。  3、电视片音乐:《哈尔滨的夏天》、《太行丰碑》、《万里长城》、《力挽狂澜》、 《生命科学探索》、《中华文化之光》等。  4、电视连续剧音乐:《红楼梦》、《聊斋》、《徐悲鸿》、《李大钊》、《阅微惊 魂》、《花木兰》、《火烧阿房宫》等。  5、话剧、广播剧音乐:《未来在招唤》、《红楼梦》、《绿色克隆马》等。  6、歌曲:《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驼铃》、《少林寺》、《牧羊曲》、《大海啊故乡》、《太行颂》、《飞吧,鸽子》、《大连好》、《江河万古流》、《红 叶情》、《枉凝眉》、《红豆曲》、《葬花吟》、《说聊斋》等。  歌曲新作《血缘》和《世界在歌声中听到了你》分别在中宣部设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五个一工程歌曲奖》以来的两届全国评奖中获奖电视剧《红楼梦》音乐在王立平的人生中占有重要位置。为谱写全剧音乐,王立平耗时四载有余,青灯黄卷,为寻找只属于《红楼梦》的音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一朝入梦,终生不醒”  对曹雪芹的《红楼梦》,王立平说:“我自己的体会是,‘一朝入梦,终生不醒’。我非常喜欢这部 青年时期的王立平作品,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但未读懂,好像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甚至读得有点烦。而真正读懂曹雪芹在每一个人物背后所透出的文化与思想并深深为之感动,是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了切身的感受之后。”那时候的王立平30多岁,萌发了写一部《红楼梦》音乐的念头。  
1982年,他如愿以偿,获得了跟曹雪芹的《红楼梦》用音乐结缘的机会。在翻阅了《红楼梦》的所有版本后,他确定了音乐的基调——“满腔惆怅,无限感慨”。“这个惆怅和感慨,既是曹雪芹笔下人物的,也是曹雪芹的,还是我们今天的再创作者的,更应该是观众们的。音乐应该是沟通故事人物和今天的观众、曹雪芹笔下的时代和现今时代的桥梁,并且是真正中国的,能为今天的人们所理解和感动的。”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无论是人物还是衣食住行,事无巨细,每一个细节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唯独音乐,翻遍《红楼梦》没有一个音符。“我的创作可谓‘无中生有’。今天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当初对我来说,真是个天大的难题。”  而《红楼梦》主题歌的确定,也经过了反复思考和推敲,最后确定用《枉凝眉》作为主题歌,王立平的理由有三:一是一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揭示了宝黛爱情的主线;二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预示了结局;三是词句优美,是一首可咏可叹的极佳歌词,可入乐。最后就有了那首一唱就令人心动的《红楼梦》主题曲。
================================================================================================

87版红曲与陈力的奇迹

写这个题目是由看一篇把陈力和吴碧霞、郑绪岚比较的文章引起的。可能大家都有这种想法,比一比,这种较劲,也从侧面说明了力迷们的痴迷程度。我是其中之一。我找到了7、8个红曲版本,听了数遍,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吴碧霞、郑绪岚、于文华,因为她们仨都是著名歌手,有歌唱家的头衔,而且都有比试一下的意思。听完之后,我的想法是:算了,不要比了,差的不是多少,而是质的区别。唱红曲的只有两类,一类是陈力版本,一类是其他版本,想超越陈力版本,只是幻想。经过实践以后她们自己也认识到了,偃旗息鼓,不再张扬了。
陈力的红曲是不可超越的。根本原因在于,她的红曲是有灵魂的。听她的歌你听不到技巧,或者说你无法注意里面的技巧,你只能沉浸在她的音乐中。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不是歌者在唱,而是警幻仙子在唱、林黛玉在唱。谁能使人进入这样的境界,谁也不能,只有陈力。这绝不仅仅是技巧问题了,技巧已经与歌者的灵魂合一,陈力就是为唱红楼梦而生的。
有人说,陈力是天生的天籁悲音,并以此概括她的成功。有道理,但不全对。确实,陈力有独特的声线,她声音的频率振幅是无法复制的,那种声音可以直接进入你的血液,与你的灵魂共鸣,在那种意境里,你是无法抗拒的。有人说“天籁悲音”时,还有言外之意,就是说陈力歌唱技巧不够。看到这个意思,我就想,那么你说该怎么唱,你可以指哪个地方技巧有问题,然后照着改一下。事实说明,不行,一改就变味;这就叫完美,绝无仅有的完美。陈力属于民族唱法,她的歌唱基本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最可贵的却是她歌唱的个性,空灵纯净的声音与圣洁的灵魂相统一,统一得非常自然,毫无人工痕迹,这个个性是最高境界的,它造就了没有人能取代的87红曲。
陈力把红曲唱成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理应在中华歌坛上有更高的地位。现在还没有,将来一定会有。欧阳奋强意识到了,他在早些年那次聚会上说:"红剧会被遗忘,我们这些演职员将来会被遗忘,唯有红曲会世世代代被传唱 ! " 歌如其人,陈力,无论从红曲独特的历史地位,还是本人思想感情的丰富、思维的深刻、表现力卓越,还是为人的真实善良谦厚纯正,都不愧在中华歌坛的巨星宝座上的一席之地。
关于87版红剧,有好多神奇现象,似乎与只有红剧才有。晓旭,就此一剧,人生就匆忙谢幕了;奋强也只此一剧留存人们的记忆中,再没什么作为;陈力,也是一曲绝唱,然后几经曲折,远走异国他乡,张莉也有与陈力大同小异的经历……这种现象究竟是什么使然?也许是红楼巨作对她们的影响,也许是一种宿命。红楼梦有好多版本,今后还可能有人拍,但是都没有也不会有87版红楼梦的魔力了。
从字里行间挖出来的音乐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王立平前后写了四年半,其间他竭尽心力,去体味,去品味,去解味。《红楼梦》的歌曲中,许多都是描写人物命运的,如写香菱的《叹香菱》、叹晴雯的《晴雯歌》、惜探春的《分骨肉》、唱黛玉才情的《葬花吟》、写宝黛爱情的《枉凝眉》。如何让音乐表达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是王立平在创作中一直面临的问题,他说:“写出好的音乐当然需要精准的技术,但最重要的还是用心去感受,只有在感情的刻画上细致入微,才能通过音乐使人物的内心刻画入木三分。”  他说,《葬花吟》的创作耗时一年零九个月,是他写得最苦的一首。“我创作《葬花吟》时,百思不得其解。按现代人的观点,林黛玉是个个头不高、老爱生气、整天病恹恹的女孩,试问,哪个男孩会喜欢她?哪家人敢娶她当媳妇?那为什么曹雪芹会对她倾注那么多感情?我每天反复琢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那一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哪里是低头葬花,分明就是一个女子在叩问苍天啊!这是一种悲鸣,是呼号,瘦弱的黛玉刹那之间,突然就高大了起来。顿时,激情来了,旋律也就油然而生。写着写着,我甚至泪流满面。最后,我在《葬花吟》中加入了几处闷鼓声,似乎是敲在人们心上的闷鼓,此时我感到我用我的音乐为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出了一口闷气,我感觉这似乎不是我写出来的音乐,而是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挖出来的。”  已倾其所有,不会再谱《红楼梦》  有报道说,王立平曾说过,从前一直有人问他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一部,他说之前他一直答是下一部,但现在他可以说,是《红楼梦》。当记者就此向他求证的时候,他说,他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就像是问一个多子的母亲她最爱的孩子是哪一个一样,“没有哪一部作品不是付出心血的,所以,如果说作品的酝酿和创作恰似怀胎和分娩的话,那么《红楼梦》就是我的一个难产儿,为了《红楼梦》我实在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所以对这部作品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20余年过去,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重拍的海选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地进行着,而这其中,有人出来疾呼,新版《红楼梦》的音乐要不要修改;也有人问,王立平会不会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重写音乐。王立平肯定地说,“我不会再写《红楼梦》音乐,不是不想,不是不爱,而是我在创作中已经倾尽所有,如果不能写得更好,那为什么我还要写?”而对于新版《红楼梦》的筹拍,他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的文化瑰宝,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还可以再拍一千遍,还可以流传得更广,今后也总会有人无数次地重拍《红楼梦》,重写音乐。“我相信将来他们会拍得更好,音乐会写得更好。但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用我们的心血、智慧、勤奋筑起一道高墙,让后代即便不会望而生畏,也应该让他们感到想要超越没那么容易!”

陈力据说去了加拿大。《红楼梦》也是陈力的绝唱。王立平在《红楼梦》后再无更杰出的曲词创作,陈晓旭再无杰出代表演出,陈力再无声乐。87版《红楼梦》给了无数中国人美的回忆。
尽管87年的中国无论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都落后世界先进水平很多,可是当时的演艺人却是带着崇高的目标和无穷的动力去完成的。他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典型,给人无尽的遐思。
陈力的演唱哀绝凄婉,但是又各不相同。当时陈氏的丈夫染疾身亡,留下年幼的孩子,正是这种特殊的情境,使得她忘我工作,将所有的哀思、惆怅、凄婉、迷惘,无尽的相思,无望的前路,用声音一一细致地表达了出来。《分骨肉》一曲三唱“奴去也”,而声调各异,正是心伤痛苦、高喊低泣、无奈前行的最好诠释。
最近听了一阵郑绪岚的歌曲,作为王立平的嫡传,本来应该能够更好演唱《红楼》的,可是歌中需要表达哀伤的,乐色却成了喜悦;本来是古典的,却成了后现代。(如《聪明累》)如果是单独的歌曲,演唱家这样演绎自然并无不可,可是如果就《红楼梦》插曲而言,这却是万万不可。《红楼梦》中的插曲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多音乐爱好者的共鸣,其中最重要的,恐怕就是演唱者投入的真感情,而不是炫耀演唱歌手的各种技巧。
歌唱没有技巧,只有真感情。陈力,一定好好地活!
================================================================================================
闲人
我是一个音乐爱好者,红楼梦音乐是我一生最倾情的,每当耳边响起这部经典音乐,我都会为之动容。实为千古绝唱!不可多得!文坛巨匠曹雪芹与乐坛巨匠王立平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感谢曹雪芹!感谢王立平!!

陈力凄婉哀怨·如泣如诉的极具穿透力的演唱,无人可以替代。为王立平的巨著增添了浓墨重彩!叫人难以忘怀!

新浪网友
“在余音绕梁中陈力的轻盈飘逸、净脆婉转的独唱幽怨而起,”
——
最近看了CCTV4《中国文艺》《红楼梦25年再聚首——红楼不了情》,第一次看到陈力的演唱,“轻盈飘逸、净脆婉转”深有同感,从她的歌声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力度,真正的“实力”,我惊诧这样的歌手竟然没有“红”起来,也许这就是经典,无法复制“在余音绕梁中陈力的轻盈飘逸、净脆婉转的独唱幽怨而起,”
——
最近看了CCTV4《中国文艺》《红楼梦25年再聚首——红楼不了情》,第一次看到陈力的演唱,“轻盈飘逸、净脆婉转”深有同感,从她的歌声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力度,真正的“实力”,我惊诧这样的歌手竟然没有“红”起来,也许这就是经典,无法复制。
================================================================================================
陈力,吉林人,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唱者。陈力演唱红楼梦,来自天籁的悲音。陈力因为丈夫的逝世将所有的情感投注于演唱之中,真有肝肠寸断之感。

陈力从小学京剧,后来在长春一汽做化验员,《红楼梦》作曲王立平发现了她,请她参与该剧主题歌的录制。在筹备时,她的丈夫患癌症去世,留下幼女,每次回家练歌,她的女儿总要戴个大耳塞,她只好把女儿交给了父母。她动情地说:“在《红楼》最大的牺牲就是和自己女儿的疏远和隔阂,当时我以为她会理解我,但直到很多年后,我和她到了加拿大,在一次老师家访中,我才知道,她对我的误解有多深。我很对不起她。”

一曲《枉凝眉》让陈力成名,随后,她的生活也很快转入窘迫,她走上了经商道路,但首次做生意就被骗,无辜受到警方调查,曾在内地引起很大轰动。事情平息后,她去了加拿大与恋人完婚,帮丈夫打理公司,从此再也没有唱歌。她5年后在祖国的舞台上,再次唱起了改变她命运的那曲《枉凝眉》,歌声中多出的只有刻骨铭心的辛酸。
================================================================================================
当初红楼梦音乐创作时,王立平老师全国海选,挑出陈力,证明王老师的确有眼力,陈力的确达到了他对红楼梦音乐的理解和要求,因为陈力不是大碗歌星,所以王老师可以苛刻的要求她完全听自己的,随便捏,经常吵,肯定也觉得自己挑陈力唱,是她的福分,应该终身感激!一定是居高临下的感觉!在中国文艺录制现场,提起此事时,王有内疚,陈力老师则眼中含泪,可见当年她一定心里很苦,王说了句公道话,她才那么感动!王一定觉得主要是自己的音乐好,给谁唱谁能红,多年以来给了很多人来唱,可结果呢,谁也唱不出陈力的韵味。王老爷子这会,应该反思,没有陈力红曲没有味道,呀原来陈力也很重要呀!所以在中国文艺节目中,邀请陈力回来演唱,还对陈力的付出和演唱给予了肯定!这也算是经过二十多年的考验后,真心话吧!

作者:lemon25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长风浩荡可扬帆 傲游美加


上一次由lemon25于2015-5-12 周二, 上午7:28修改,总共修改了4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lemon25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20079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