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别动了我引以为豪的“三俗”观 |
 |
钟会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4/06/05 文章: 2149
经验值: 61917
|
|
|
作者:钟会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原本贴在国内论坛的旧文)
当初国家广电总局下令限娱,顿时引发了中国网络的热议。但似乎大多数人只纠缠围绕于“道德”二字上展开正反说评,却很少有人看见此令下达后将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影响。一言以蔽,从此下里巴人的文化形式和表现手法,在中国被彻底打成了“庸俗、媚俗,低俗”,。
小钟虽然出生于80年代后,但旧作中就提到过:我辈少时的文化娱乐活动相比如今的孩童,却也是乏味透顶。看次电影,都成了咱们那时少有的精神食粮,能用来果腹充饥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哪怕一部滥洒狗血,低俗至极的烂片都能看得津津有味。以至当初盼星星,盼月亮,一旦盼得学校组织学生上影院看戏,便成了咱们难得的喜庆节日。至少可以在漆黑一团的影院内大胆偷睡,而不用如在课堂上一般,被班主任抓包怒斥而罚站留堂。当然一学期顶多也只能撞上一两回这样免费的午餐可享受,那时的电影票价虽然只是维持在两块左右,但对于咱们这些小屁孩子来说,便已经是值上10根绿豆棒冰或是20包酸梅粉的天价,谁都不可能舍得把零花钱花得如此冤枉。
待到年齿渐长,进入21世纪后,各项娱乐文化都逐渐进入巅峰时期,电影文化也就自不必说了。其实这小半辈子里,小钟从未对电影产生过任何丁点的兴趣,而且出离学堂后,我是基本再未去过电影院。仅有的一两次,也是陪太太去完成恋爱指标功课去。现在也除非实在无聊到发昏,才会上网“渴者易为饮,饥者易为餐”一番,下载的还全是些诸如<<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之类的“祖父祖母辈”的玩意儿。
所以要开大片片单,小钟扳着手指,还可以抓多几个馒头。但饶是如此,如今铺天盖地的电影席卷而来,不论质量如何,至少把全国影迷的“胃口”好好的喂饱了一番。很多大文化批评家们指摘如今的电影文化逐渐走向商业低俗,说得是没错,但算起来美国人其实乃是世界上最无文化修养的族群,在欧洲人眼里,老美一向是粗痞的象征。所谓的好莱坞式电影虽“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但其本质就是一种拿娱乐价值覆盖艺术价值的低俗文化。也只有香港这片文化沙漠,才会欣喜于顶着“东方好莱坞”这个烂污头衔。因此老张的作品在后期的每况愈下,一定程度上也是被迫放弃传统优势,向奥斯卡这类主流快餐文化的殿堂的妥协所导致的。
因此当然那些大文化家们可以说咱们的文化艺术鉴赏力肤浅低下,但很大部分现代人至少回归了真实,而不是再去盲目地附庸风雅,混在南郭先生的队伍里,追逐所谓的阳春白雪。这世上本就没有多少人会心甘情愿地花几千块钱去听场交响乐、看场芭蕾舞、那道理很简单,有多少人能看懂?即使大部分人都爱听流行歌曲,都爱看喜剧电影,那也跟艺术本身毫无关系。无非是为自己的精神和心灵找到了一个宣泄处、附着点而已。简单说快乐才是大众的,是人类本能的追求之的。
记得我小时候很爱看书,那动机很简单,就是因为看书很好玩。但因为被窝里打了电筒,受够了母亲的训斥,教科书下压了闲书,听惯了老师的教导,终于让我一劳永逸地失去了最后一点看书的乐趣。你不能说他们的话不是善言,不是为了我的前途着想。但我有时在想,为了好玩活着有什么不好?而且书中真的就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你拿本文学名著翻看,你究竟受到什么教育了?即使看书能让我装了脑满肠肥的学问,但这里面究竟有什么让你终生受用无穷的宝贝?
其实不仅是电影和文学,咱们几乎所有的文化领域皆是如此,“文以载道”的古圣之言,到了我辈,便成了套在“文化”头上的紧箍咒。换言之,文化在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领域词汇,而成了一种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概念。使得文化领域不再是一座奇葩异卉频出,而让不同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丽花园,而成了一块写满政治教育语录的黑板报。而“娱乐性”,“想象力”等文化组成参数,统统被排除在了这个系统之外。但其实事物的价值高低与受欢迎的程度往往成反比关系。而真正要理解具有美学和艺术价值的东西,其本身具有的内涵,相当的晦涩难解。要发见到艺术之美,不可能有都少人可以摸出个所以然。至少本大画盲不觉奇耻大辱,坦承到如今都还没有理解梵高的那株向日葵究竟妙在何处?觉得那比起看Playboy的挂历年画,简直就是一种活受罪。从来不愿遵从大众意愿,也自宫一把装那个什么。
记得我说过不喜欢孔庆东的大放厥词,而且低俗至极,一度纳闷他是怎么混上北大中文系教授这个饭碗的。但凭心而论,孔庆东的文字颇具可读性,比起当代那些自称文豪作家,写出来的玩意儿“枯燥无味,面目可憎”,强上足以光年记。至少这老小子从不玩云山雾罩的无用招数,开口必是以言惊人,直奔主题。虽然在很多观点上我并不接受他的说道,但至少他是个真小人,比起那些一副君子坦荡荡的形象出现的(伪)道德名人们,要可爱多了。
他曾经出来炮轰姜昆,力挺郭德纲,虽然话糙,但简直说进了我的心坎里去了。就是那么回事情,以姜昆为代表的中国曲艺界的所谓高雅人物,对郭德纲所扣的三俗帽子,无非又是以崇高的名义行卑鄙之事而已。可惜论本行作品,这些高雅之士所制造的,无非是一件件皇帝身上的新衣,捆绑起来,连老郭一个砸挂的笑点指数都不如。伟大领袖早就教育我们:“文艺应为工农兵服务”,可惜服务了半天,在相声里嘟哝了大把乏味的政治语录,把全国相声迷的胃口都折腾了个180度翻转,最后竟然还能开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郭德纲”的天问,这脸皮的脂肪含量当真让人叹为观止。
所以不是当初孔庆东的平地一声雷,将姜郭事件的矛盾激烈化,就绝不会再次引起中国众多网友对当代雅俗文化之争的集体式反思检讨。但郭的相声本身的内容也许粗糙浅薄,上不了台面,但恰恰那种虽无典雅气质,但充满机智的粗俗文化,彻底压倒了诸如“春晚”这样的看似博大精深却毫无内在的高雅文化。从而在这个时代主旋律被神圣化,统一化的今天,这些人能够以自己独有的性格特点保持着自己的风格从中脱颖而出,用“吃喝吹捧”的价值观讽刺了那些所谓的“忠孝廉义”。当然作为中国第一大节目盛会,要春晚这样的“阳春白雪”去满足大众的审美观而变成“下里巴人”似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如果只想体现自己的文化节目权威性,试图制造那种一文不值的所谓鹤立鸡群,独树一帜,却背离一个时代大众对文化的真正渴求,或许在二十年前那个文化活动贫乏的年代,还能滥竽充数一把。
相反这恰恰说明咱们的主流文化艺术却走进了死胡同,那个曾经灿烂且又不断翻新的中国文化,到了我辈手里,已经彻底堕落,不知何时才有东山再起的日子。因此后来苍井空走红华夏一事,著名的中国主流艺术的领军人物赵岩出来高呼:“中国的文化不容玷污!”,这话简直让人笑破了肚皮。中国如今还有什么文化可言?除了关起门来自吹自擂,在国际文化艺术舞台上,咱们在哪个文化领域上拿出了什么玩意儿让人刮目相看过?如果咱们的主流文化人真有本事,除了被日流韩流文化放肆“侵略”,为何近几年引动神州纸贵的国产人物,不是芙蓉、凤姐,就是兽兽与伪娘?苟如此,区区一个进口的苍井空,还能把只在理论上存在的中国当代文化怎么样?
其实中国文化逐渐式微没有什么大不了得,只要看看近一个多世纪西方文学在艺术范围内的堕落轨迹,就可以发现当今世界文化的主流趋势便是“去文化”。或许一种反传统价值观念,甚至粗痞的文化本身没有可赞之处,甚至极端至有违常规形态,但只要这一现象没有以伤害社会群体为目标,并且超出道义底线,似乎不宜“人道毁灭”,何况在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下,也根本无法抑制这股风潮的散播。三天两头地喊封杀,难道倒退回八个样板戏的年代,才是中国文化的奋斗目标?
娱乐文化更加猖獗的美国,从不见人家封杀这个封杀那个,而且根本没有自成体系的传统历史文化撑腰,但全民的文化素质不照样要高于咱们?台湾电视的娱乐节目的泛滥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内地,但也没听说过被低俗统治电视文化的社会,制造过那见死不救的“19个”,事后要靠拒绝冷漠的口号拯救社会。日本人从不禁情色网站,Av产业简直成了大众最爱娱乐先锋,但也没见人家就此对国民进行网络精神文明的正面宣传,三天两头地封杀这个封杀那个。
娱乐事就是娱乐事。即使那些看似“病态”,数量庞大的娱乐节目实在令人有泛滥之感,但如果没有一个巨大的市场需要,岂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可能?商业化社会决定了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领域文化内容走向,是与大众的审美口味挂钩的。至少那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便代表了一切。
而且电视剧电影里杀人放火都知道是假的,怎么一个苍井空就可以与中国社会的悲剧联系上?无奈的是,这些人绝不会为这样难堪的事实有一刻的脸红,而习惯于树起正义大旗,恬不知耻地说三道四。讲白了,没有苍井空,中国社会该出问题还得出问题,你总把责任怪在别人身上,这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不出问题才奇怪。
数言以蔽之,一种现象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既然大众都无法抗拒,靠被动的封杀又有何用?郭德纲,苍井空再俗气,又干咱们这些旁观者何事?咱们上网就是来哑巴唱山歌--图个穷开心,只要人家真正的是在为咱们的精神需要服务就行了。这也是小钟时常去新浪体育版,看那些虽粗浅,但实在,处处流露出瞬时而过的睿智,可看性极强的骂娘评论,也对那些看似用词精美,文化气息浓厚,但可看性极差,纯粹是一种对读者视觉和精神上的痛苦折磨,而搞得读者昏昏欲睡的炎炎文话退避三舍,兴趣欠奉的缘故。反正品味低下不是什么奇耻大辱,相反为了点面子,便去煞有介事地冒充“高档人”,才是对自己不必要的精神折磨。
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要动辄就扯道德的淡,既然你是高雅之人,就绝不会被低俗的小人物带坏,同样小钟之类的小人要追求俗气,也是咱们的天赋人权,只要不跨越底线,就不需要诸位来教育咱们如何提高文化鉴赏水平。中国的大街小巷贴了几十年的“五讲四美三热爱”,该吐痰的照样吐痰,该闯红灯照闯红灯。其实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除了那些装饰标语,也根本不需要“道德模范”、“三好学生”这些称谓,下个限娱令来提高全民道德素质。这代表了,一切问题只是出在了我们自己身上。什么“文以载道”,有时都是些鬼话!谁都有权可以不喜欢娱乐文化,但它们那些毫无深度的情节没有伤害任何人,相反给了很多人快乐,让他们的精神得到了解放。我觉得那就很不错了,其实不需要太多的苛求。
这个社会怎么了,看着自己,别老看着别人。而估计逐渐被“高雅”所充斥的电视节目,也得平减了一份国人的乐趣,和早已所剩无几的“人”味。
同样在网络论坛,有些人或许雅,雅得跟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一样,言必称希腊,文必引圣言,不搞精深博大的学问话题,离开故弄玄虚的学术名词,下笔天花乱坠一番,估计都不会开口说话了。导致这类群体,也实在让人闻不出低俗者们身上的那股“人味”。
作者:钟会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