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大脑创造文化,文化制造大脑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大脑创造文化,文化制造大脑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大脑创造文化,文化制造大脑 (567 reads)      时间: 2015-4-17 周五, 上午12:15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大脑创造文化,文化制造大脑

一、

“大脑创造文化”是一个常识;“文化制造大脑”却不那么容易理解。其实人们早就知道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对于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都认为这种不同就是文化的不同,不是大脑的不同。例如尊崇权威是东方人的做法,西方人的文化里没有如此强烈的权威观,行为上因此也就少了很多“奴性”。所以,对于一个奴性十足的东方人,如果给与教育,解放思想,这个人就会去掉奴性。其他的问题也是如此,比如东方人的集体主义观和西方人的个人主义观的差别,等等。

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这样看,甚至可以用实验证据来解释。例如,比较一组华人幼儿和白人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差别,发现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都是直言不讳。而比较成年华裔和和成年白人时,就会看到华裔的表达显著地含蓄或讳言,两组人对于什么是说谎的界定也不相同,这难道不是文化的差别又是什么?

对于人的大脑的解剖研究也证明,不同种族的人的大脑没有结构上的区别;而不管是来自任何种族的个体的大脑和大猩猩相比,后者的容量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世界上现在还有约2000种不同语言,它们虽然有词汇量大小的差别,语法结构的不同,但是其逻辑结构都包括SOV(主语、宾语、谓语),而且都可以相互翻译,所以人和人之间都可以相互理解,因为都用同一种方式思维。更有实验证据表明,人的大脑神经细胞的总数出生后就是不变的,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死亡,而人的成长期也就是通过教育给大脑灌输知识,大脑成熟后就可以正常地思维。还有“洗脑”的观察,也说明通过灌输一种知识可以“洗掉”大脑原有的知识,进而改变人的行为。

但是,人们又观察到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的智力又有显而易见的差别,特别是对于黑人和白人的比较观察,这又该如何解释?所以又有人用很多统计资料说明人的智力有天生的区别,是没法改变的。就拿中国人来说,就算有政府的宣传鼓动,遇到大跃进这样的全民建小高炉炼钢的蠢事,你用膝盖来思考也该认识到这是惊天动地的愚蠢不是?对于这样的行为,如果不用“中国人天生和人家不一样”来解释又如何说得通?所以关键是要找到造成这个“不一样”的原因。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层出不穷,但没有一个能够解释我们所看到的各种愚昧。

二、

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对于大脑研究有了划时代的突破,从此有了一门新的学问:neuroplasticity (我将其译作“大脑可塑性”)。刚才去维基百科查了一下,这个词条(翻译为“神经可塑性”)下的中文只有两行,一共三句:“神经可塑性是指由于经验原因引起的大脑的结构改变。神经可塑性是近期的发现,过去的科学家往往认为在婴儿关键期后,大脑结构往往不发生变化。 大脑有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这些细胞互相连接,通过加强或削弱这些连接,大脑的结构可以发生改变。”比较英文,这个解释实在是砍掉了太多,不过关键的意思还是有了:大脑的结构是会变化的。怎么变?就是“大脑有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这些细胞互相连接,通过加强或削弱这些连接,大脑的结构可以发生改变”。换言之,人和人的大脑会不一样,中国人的大脑和外国人的大脑可能就是不一样。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没有两个人的大脑结构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读者须切记的是,这个不一样从结构上来说,是微观解剖的差别,如上所述是神经细胞的联系上的不一样;从功能上来看,不是抽象的因果性思维的不一样,而是对于思维所需的信息的选择流通的不一样。这两个不一样的意义之大,非本文可以涵盖,我只就它们对于文化的影响稍加讨论。

三、

大脑可塑性的发现彻底改写了对于“文化”的定义。根据研究的发现,《牛津英语大辞典》将文化的定义里加入了“意识、感官、行为等的培育和发展,...以及通过教育和训练进行改进和提升”等。文化不再是饮食、居住、艺术等等,文化包括了大脑产生的意识,包括如何使用感官,包括如何改变行为。

“小孩出生就能思维”是老希的发现,只是可能把本能当作思维了,或者对于思维又有了新的定义也未必。心脏一出生就是心脏,长大了,还是心脏,同样的功能。大脑是个怪物,出生时的确就有一千亿之数的神经细胞,但是并不是长大后的大脑,没有长大后的大脑的全部功能。而大脑的成长不仅需要营养,还需要有信息的刺激,只有营养没有信息的刺激,大脑长大后,扛着它的人叫傻子。大脑需要信息的刺激,这个信息还必须是对于人有意义的信息,不论是语言、图画、音乐都行,但不能是无意义的噪声和一片光亮,否则人长大后就会成疯子。

大脑的成长发生的结构变化就是上面说的建立神经原之间的各种联系,这种联系的不同,首先来自于一个神经原可以和外部建立多达1000个触点。然后,神经元之间会构成单元结构,单元结构间再建立联系,等等。神经学家Edelman计算过,他认为通过上述联系建立的神经单元的数量之多,可以达到10的一百万方!比世界上所有的粒子总数还要多!这些天量神经单元构成了人的思维的最基本功能单位。

就是在对于人有意义的信息的刺激之下,大脑成长为会思维的大脑。大脑里面可以具有的无限多的不同联系,使得我们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也使得人的思维千差万别(但不是因果抽象思维的差别),这种差别是人的“创造力”的差别的来源。一个数学天才比我更有数学方面的创造力,但不会因此使我成为白痴,只不过是我缺乏他具有的那些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思维单元和/或思维单元间的联系。

四、

大脑可塑性因此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两个机会:我们可能因为建立了最优的神经元联系而在某一方面特别出色;我们也可能因为这些联系变得和自己的文化融为一体,难于接受新的文化,甚至选择性地排斥新文化。我们每一个人的大脑在成年以后,就是我们文化的制作品。但是,大脑给我们的意识却根本不能告诉我们自己都有哪些神经元联系,我们究竟是如何接受选择信息的,等等。我们的意识告诉自己我们是在思考,可是真正做主的是大脑,不是我们的意识里的“我”。人的“言行不一”、“身不由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等,都是大脑在我们意识自外工作的证据。我不控制我的大脑,我的大脑控制我。因为“我”只是大脑功能里产生的意识,是全部大脑活动的部分产物而已。

对于大脑可塑性的研究证明,要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需要有一个过程,已经建立神经元间的联系也可以被消除,当然也需要一个过程。大脑既然是文化的制作品,成年人学习新的文化就特别困难,并且这种困难随着年龄增加,因为很多时候需要首先消除已有的一些神经元间的联系,然后还要建立新的联系。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就是学不会。意识产生“我”以及意识只是部分的大脑功能这一点使得我们总是为意识所蒙蔽,以为自己说的就是全部的自我,而不知道在别人眼里可以见到的“言行不一”。也许这就是每个人都要为大脑可塑性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五、

有了对于大脑可塑性的这些了解后,我们再来看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再来看我们的中国特色,再来看我们每个人自己,会不会有一种新的理解?关于大脑的知识当然还在不断更新,将来我们的大脑会将我们引向哪里还是一个问号。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11346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