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从“无我”到“唯我”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无我”到“唯我”   
所跟贴 河边:我们是否应该将投资与发家分开讨论? -- xilihutu - (163 Byte) 2015-4-08 周三, 上午12:11 (173 reads)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很奇怪你为什么这样想。 (133 reads)      时间: 2015-4-08 周三, 上午3:51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因为在我看来,经济规律不论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只是随着具体的社会条件而有不同的表现而已。不过也许你是对的,中国就是一个一切都有自己的规律的地方。很多人都这样想,我属于不是这样想的人。

金钱从甲地/方流向乙地/方时,甲乙双方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规定。例如,甲把钱借给乙,乙以资源担保;乙为甲提供投资环境,甲带资过去自己操作资金,向乙付租赁费;甲把资金投入银行收利息,银行将资金借给乙,乙向银行付利息,等。不管怎样,甲乙双方都要有利可图才有可能实现上述流动。这过程中,甲是投资方,乙是你说的“发家致富”方。这中间双方的关系究竟谁的权重,要看市场资金的供应、资金使用的地方、资金的担保条件、产品的市场行情、劳动力供应,等等,不是一个乙地人口善于苦吃苦做(属于劳动力供应的一部分)就能决定的问题,这还不清楚吗?

甲乙双方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尽量提高自己的获利的可靠性。经济行为不就是这些个东西吗?你老希去买房子时就是“投资方”,你去银行借款时就是“发家致富”方。中国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几乎是从零开始的,它的经济行为从开始的100%“发家致富”方不断向更多的“投资方”变化。

中国经济的另一大问题是原有的经济体系的改造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就业、社会稳定,所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里面有很多的政府行为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手段来争取最大利益,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留下很多后遗症。中国一直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但是经济发展还是在和主要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外部经济力量的互动下获得的。这成就如何可能不是主要通过遵循经济规律取得的?

我以为问题本来没有那么复杂,只是人们自己硬要把它弄得神乎其神而已。一旦你把问题搅混了,自己也就云山雾海起来。老芦给我的批评竟然到了分不清社会主义经济下的强迫劳动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失败的根源,再次让我见证了这一点。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94669 seconds ] :: [ 28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