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从“无我”到“唯我”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无我”到“唯我”   
所跟贴 哎呀呀,那“苦吃苦做”自然也包括环境的因素以及土地原材料等...,亚洲经济都是如此 -- xilihutu - (383 Byte) 2015-4-07 周二, 上午7:05 (210 reads)
captain nino






加入时间: 2012/07/01
文章: 892

经验值: 38697


文章标题: "苦吃苦做" 只是增加了产出, 但产出是呈边际递减的, 会封顶, 没延续性, 最后还是要靠创造力 (科学技术) (193 reads)      时间: 2015-4-07 周二, 下午8:09

作者:captain nino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东亚人致命缺陷就是非常缺乏创造力, 少数有创造力的, 也被集体主义与合群主义 (conformism) 打压. 所以东亚人的经济, 一直是在现有技术上, 以 "苦做" 不断增加产出, 直到边际递减定律下, 无法在获得更高产出为止.

比如东亚讲究精耕细作, 但一块地在得到足够人力投入后, 再追加投入, 取得的额外产出就会越来越有限, 这时就陷入了一个瓶颈. 这个瓶颈只能靠技术才能突破. 中国的水稻小麦模式, 早就到了技术极限, 直到美洲作物的引入 (玉米, 甜署, 土豆, 花生等作物) 才得以突破, 引发清朝人口大爆炸, 到了 1860 年代又陷入了瓶颈, 各个涉及人口规模超百万甚至千万的苗民起义, 回民起义, 捻军, 太平天国, 都集中在 1860年代爆发, 这不是偶然.

这个其实就是最典型的马尔萨克循环. 中国历史在 19世纪末之前, 一直是这么一个循环. 西方文明的冲击, 算是终结了这种循环, 或者说极大缓和了.

作者:captain nino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captain nino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06188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