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特色(9):中国人的道德(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特色(9):中国人的道德(二)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中国特色(9):中国人的道德(二) (826 reads)      时间: 2014-12-10 周三, 上午2:30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特色(9):中国人的道德(二)

上一帖受到网友的批评,认为我是给中国的知识分子身上“泼污水”,我俩就这个问题来回了几趟,还是没弄清楚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究竟有没有“污水”,以及“污水”是不是河某人泼上去的------如果确有“污水”的话。其实,套用老祖宗的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身上必然是有污点,这只一个简单的事实,对于这个“是”的求真-----即弄清楚这些污点的来源、性质等等,就是“求真”活动,通过它我们才能得到关于这些污点的真的知识,一切求知活动都有这样的特点,巴门尼德和苏格拉底等忙活的就是这件事。但是对于中国古代圣贤来说,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认为所有的客体首先都有一个好坏判断的问题,所以首先要确定如何判断一个客体好坏的标准,然后再谈分析“恶”的来源和如何定出办法来杜绝“恶”的发生。由于判断是主观判断,而判断的标准的制定在此必须依赖权威这一点使得所有的判断都违反了主观判断的内在逻辑,所以再谈分析“恶”的发生就失去了意义,有意义的只是如何定出办法来杜绝这个“恶”的发生,结果必然是“求真”活动的弱化或缺失和相应的系统逻辑方法无法产生。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必然是我前贴强调的“思想比较幼稚”。

其实我这里对于中国人的道德的讨论中是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关于国人的道德的“特征”而不是“污点”进行的,这样做乃是应用“求真”方法的前提,否则就会陷入“求善”逻辑的陷阱。所以我尽力避免各种关于国人道德和智力的褒贬语句,也不认同关于国人智力低下或道德卑劣的价值判断观点。我在本坛写过《不作道德判断》,指出将好坏判断和真伪判断混在一起用的问题,也在本系列里强调好坏判断的感性特征和真伪判断的理性特征,以及感性思维对于理性思维的干扰。所以我再次提醒大家不要将我的观点看作价值判断,而是事实判断,然后用你的判断来批评我,这样才可能获得有意义的知识。

我认为现代人眼里的古代人的很多问题在各个古代文化里都是普遍存在的。西方文化的优点是它成为唯一的能够自我演进的文化,中国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问题因此也就成了缺乏演进能力的问题。所以任何文化若要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就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西方文化在现代的突起主要是通过日耳曼人的努力实现的,而日耳曼人是从罗马人那里继承了两希文明,罗马人则是通过征服希腊人获得了希腊文化,又为了对付日耳曼人的入侵而树立基督教为国教,------否则希腊和希伯来就没有结合的可能,然后又有中世纪漫长的两希文化在基督教统治下的融合,结果又因为政教合一的各种特点引出了对于希腊文化的复古运动(文艺复兴)和基督教的复古运动(宗教改革),继而有后面的现代科学的出现和对于古代两希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启蒙运动),从此奠定了西方文化是演进的文化的基础。所有的其它文化都没有这样的变化过程,中华文化所处的地理条件使得它没有可能也经历类似的文化融合,当然也就没有那样的幸运。无论从现代人的道德观念来评判,或是以生命科学的发现来评判,或是从历史的观点来评判,中国人都是和其它民族一样的人,没有特殊的基因。所谓的“文化基因”云云,不过是一些人的方便说法,文化只有通过教化传承,而不是人体的基因。“好字当头”的思维逻辑过不了这个关,总是要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里寻找中国人特有的“好”或“坏”的“文化基因”,所以中国人为此争论起来就是一片糨糊。

加拿大的包括华裔和非华裔的一组科学家曾联手对于出生在加拿大的华裔儿童和非华裔儿童做过关于说假话的研究,没有发现两组之间有差别;而对加拿大的华裔成人和非华裔成人做的比较研究,则发现两组间对于说谎的定义以及允许说谎的社会条件的认定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由此可见教化的力量。

那么,教化究竟是如何产生如此大力量的?潜水多年认为,传统的“好字当头”的教化使人辨别不清观点和事实的区别,由此就会有后面的一系列的认知问题。我试图将教化定义为“一个施教者言传身教、受教者身体力行的过程”,如果潜水的定义与此接近,那就是国人的教化首先就会使人混淆观点和事实,或者后来一定会发生观点和事实的混淆。我试从这里入手分析几个例子看看有什么结果。

一、
小河学会写字了,这天写了“我的吗吗真好”六个字给母亲看。母亲很高兴,说“小河是个好孩子”,然后告诉小河,他把“妈妈”写错了,要小河纠正。小河有点奇怪,问母亲小河他写的是不是他说的“我的妈妈真好”,母亲说不是的。小河问那么母亲是如何知道他小河的意思?母亲说妈妈完全读懂了小河的意思,小河写的六个字的意思的确是“我的妈妈真好”,但是其中“吗吗”两个字不对。小河问,“妈妈是猜出来的吗?”母亲说她没猜,一看就知道。小河问,那为什么要说我写错“妈妈”了?母亲说因为小河用的两个字的发音和“妈妈”一样。小河又问,为什么要不能就用这两个同音字?妈妈说意思不同。小河说,你不是说你没有猜吗?母亲给弄烦了,让小河别再问了,反正他就是写错了!

二、
小河长成了老河,开始教在美国长大的河崽学写汉字。河崽从学拼音开始,然后再读拼音注音的汉字课本。河崽学了一阵后对老河抱怨汉字太难学,为什么不干脆用拼音。老河找出了加注了拼音的《施氏食狮史》给河崽看,让河崽体验了一把汉字的博大精深。不料河崽读了那些个shi…..shi后说,这下我知道老爸你和我老妈为什么总吵个没完了!以后你们就别说汉语,说英文好了,要不然要化多少力气来解释自己说的话呀。 老河说没有的事,他和河崽他妈说话时可没有同音字问题的干扰,这个《施氏食狮史》是写给人家看的,不是谁说的故事的记录,只有疯子才这样说话。河崽一听就急了,问,老爸你难道是拿着疯子说的话来告诉我汉字的同音字问题?老河说,这文章可是语言学家写的,一般人还写不出来。河崽问,语言学家疯了以后写的?老河给弄烦了,说,儿子你就别问了,跟你说你也不懂!

三、
老河却在事后思量起河崽的问题,不由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某日带回家问河父的一个问题。
小河:爸,孔夫子的这“有教无类”到底是什么意思?
河父: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了,就是人人都可以受教育的意思。
小河:厂子里“批林批孔”,会上说了,孔老二的意思是说,他是教书的,不管是谁,带了咸肉来就可以坐下上课。
河父:胡说!夫子是万世师表,不会说那样的话!
小河:可是现在谁认他是“万世师表”呐?!
河父:……

四、
“我当然不否认中国传统社会上人有等级、职业种种分别分化的事实,但那完全是另一不同的问题。我在这里特别强调的只是一点,即在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中,人的尊严的观念是遍及于一切人的,虽奴隶也不例外。……所以仅就人的尊严一点而言,中国文化早已是现代的,不必经过俗世化才能产生。” 引自《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余英时

读者你能在这些例子里分辨出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实?

(待续)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1060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