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本人受托收集寡言遗文,可先在驴鸣镇展出,请驴友挑错。不愁芦笛不来。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本人受托收集寡言遗文,可先在驴鸣镇展出,请驴友挑错。不愁芦笛不来。
所跟贴
本人受托收集寡言遗文,可先在驴鸣镇展出,请驴友挑错。不愁芦笛不来。
--
马悲鸣
- (122 Byte) 2014-5-08 周四, 下午8:10
(255 reads)
马悲鸣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标题:
请驴友挑错:zt《寡言的胡侃:毛与明太祖》
(177 reads)
时间:
2014-5-08 周四, 下午8:42
作者:
马悲鸣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寡言的胡侃:毛与明太祖
汉人一直在历史中演变。明清的汉人不同于唐宋的汉人,更不同于秦汉的汉人。由于历史,我们汉人的言行感觉都受到影响。跳出祖先所创造的模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从现代汉人的喜怒哀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祖先的影子。也许这也是我们应该研究历史的一个原因罢。
自由意志其实不那么自由,在多数情况下,不过是在祖先与历史创造的模式里作有限的选择罢。由于历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在类似环境下的反应未见的相同。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开骂了,但仔细分析国人骂人的语言,其实也是有限的。用汉语骂人和用德语骂人的不同花样本身就是历史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有三位开国者出身颇低。刘邦、朱元璋和毛泽东。他们面临的时代也颇有类似之处。秦的征服和统一基本摧毁了关东六国的文化和上层。元的征服和统一基本摧毁了汉人的文化和原有统治阶级。清末民国以至日本入侵基本摧毁了中国原有的社会上层和文化。为三位开国开拓了道路。
前人已经指出朱元璋行事处处学汉高。我现在想说的是,毛行事和明太祖也颇有类似之处。二个人可以说都是自学成才;对中国儒家的精义似懂非懂;都更偏好法家;都对商业有种恐惧感;都对知识分子有种自卑以及狂妄;都折辱文人;都想建立一个能让小农不分化,没有兼并的世界;等等。之所以如此,和他们两个的个人经验个性有相当的关系。
明太祖立国,多处反宋之道而行之。其热衷供给制,可以从下面的事实看出:“1388年,他甚至想出了一种供给方法,要求每个县对数拨给邻近卫所官军俸粮。税粮的交纳根本不通过正常的官方途径,而是由纳税户直接解送军队。起初是命令南直隶应天府试行一年。金吾卫服役的5000名士兵不再由专门的人员发给配给与口粮,而是由5000多民户完成这一职能,由他们将税粮解送至军事驻地。1390年,这一方法被宣布是可行的并被要求推广到整个帝国。…”(见黄仁宇,原出自太祖实录)。
毛晚年大谈供给制制度。在经济实践上大搞无偿的“群众运动”。军队大搞生产,以至户口制度都可以在明代看到一些影子。
比如明太祖对他的自给自足的卫所非常自豪,就说过不费一分一厘养兵数百万之类的话。明代政府征预算之微薄,以至政府办公也只能大量征发的人力物力才得以维持。当然明代官俸之低和毛时代的情况也有相似之处。大概设计时候都假定官僚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罢。(2006-08-13 13:43:32)
本贴是我能贴到主页的第一贴。带有试探的性质,所以胡侃的色彩更重一点。下面议论都出自明史,对明史的正误就不讨论了。
说到明初历史,我对李文忠之死兴趣很大。马皇后死于洪武十五年;李文忠死于洪武十七年;徐达死于洪武十八年。在传说中,这两个人都是被朱元璋害死的。李文忠被害的证件更充分一点。
明史说“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帝疑中毒之,贬中爵,放其家属于建昌卫,诸医并妻子皆斩。”。有人云淮安侯华中(华云龙之子)因此最后被杀。问题是,除了朱元璋,谁这么大胆要害死李文忠呢?
明史说“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此外还有“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守将潘元明亦降,整军入。元明以女乐迎,麾去之。营于丽谯,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等善行。又是朱元璋至亲(外甥),十九岁领军,但是就是不对朱的胃口。
得罪老朱的原因,据明史说“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这都是积德的事情。忠言逆耳。可能让老朱不舒服罢。
明初诸王,真正应该被杀的倒是幸免一死的汤和。明史说“和沉敏多智数,颇有酒过。守常州时,尝请事于太祖,不得,醉出怨言曰:‘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太祖闻而衔之。”。“左顾则左,右顾则右”,稍稍上纲就是谋反投敌之铁证。
文忠不死,恐怕就没有燕王的江山。也犯不上杀蓝玉等诸将。
我有时胡想,觉得徐达,文忠被害,和马皇后之死有关。马、徐、李,以及太子朱标,都是不好杀,亲近读书人的人。朱也许只信得过马皇后和太子。没有马皇后在居间调停,对徐、李猜忌终於不可遏制。
沐英为马后之死痛哭呕血,因太子死而死。也许也算死得是时候。再活十年,燕王起兵夺侄子的天下,沐家如何呢?如果建文逃到云南,又如何处理?难!
朱害死徐、李。恐怕性格因素多过政治必然。所以徐、李死后殊荣不减。但少了制衡骄兵傲将的人物;后来只能硬走下去。一步错,步步错。明初头几十年,也就始终建不起正气。
老毛也听不得逆耳的话。晚年周围多用私人。康生这样的人物反而高升。也许正人君子“无欲则刚”,不象小人那么容易使唤摆布。(2006年08月14日于9:27 下午)
顺便说一句,朱元璋对蒙古人也算相当宽宏大量。有明史为证。
《本纪2》:「谕达等曰:“中原之民,久为群雄所苦,流离相望,故命将北征,拯民水火。元祖宗功德在人,其子孙罔恤民隐,天厌弃之。君则有罪,民复何辜。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诸将克城,毋肆焚掠妄杀人,元之宗戚,咸俾保全。庶几上答天心,下慰人望,以副朕伐罪安民之意。不恭命者,罚无赦。”
李文忠捷奏至,命仕元者勿贺。谥元主曰顺帝。癸酉,买的里八剌至京师,群臣请献俘。帝曰:“武王伐殷用之乎?”省臣以唐太宗尝行之对。帝曰:“太宗是待王世充耳。若遇隋之子孙,恐不尔也”。遂不许。又以捷奏多侈辞,谓宰相曰:“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乙亥,封买的里八剌为崇礼侯。」
请注意“元祖宗功德在人”,以及“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诸句,和他对张士诚、陈友谅部下成鲜明对比。
这点毛继承了朱的衣钵。(2006年09月9日于1:29 上午)
作者:
马悲鸣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41274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