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讨论] 清除雾霾, 我们需要什么?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讨论] 清除雾霾, 我们需要什么?   
所跟贴 [讨论] 清除雾霾, 我们需要什么? -- 邢国鑫 - (1540 Byte) 2013-12-07 周六, 上午10:44 (1026 reads)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报到]全球紧盯中国雾霾 - 恐怖雾霾让全球吃惊,“2000万人在中国首都感觉到窒息”。2年致死210万人 (497 reads)      时间: 2013-12-07 周六, 上午10:49

作者:邢国鑫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ZT 全球紧盯中国雾霾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1/15/c_124230259.htm

ZT 全球紧盯中国雾霾
2013年01月15日 07:09:05
来源: 钱江晚报


中国持续数天的雾霾天气已经引发全球关注。美国《纽约时报》13日的报道将北京城形容为“机场里的吸烟区”,德国《明镜》周刊更直指“北京是世界上最脏的城市之一”。

  美联社将如此的空气污染归咎于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对煤炭能源的依赖、汽车保有量的爆炸性增长及对环境保护法律缺乏尊重,路透社则援引亚洲开发银行的最新报告,给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恐怖雾霾让全球吃惊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4日报道说,“EPA(美国环境保护局)规定,空气质量指数(AQI)高于100就是‘不健康’,超过400就会被评为‘危险’,而12日晚上北京的AQI达到了755,这个数字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该杂志将这一天形容为“北京最黑暗的一天”,指出中国治理环境污染已刻不容缓。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则把这一天称为“北京空气疯狂的一天”,“2000万人在中国首都感觉到窒息”。

  俄罗斯《消息报》12日说,“北京越来越接近全球大城市空气质量排行榜的榜尾”,德国《明镜》周刊13日的报道更直指北京是“全球最脏的城市之一”。《明镜》周刊的报道说,“这里的污染是西欧人难以想象的,北京的空气质量甚至比不上德黑兰和开罗……这里的空气闻起来就像篝火。”

  德国《时代》周刊也报道说,“北京人已经习惯了恶劣的空气,但没人记得以前曾经出现过这么严重的雾霾天气。一些人甚至担心‘呼吸致死’。”

  加拿大《数码报》12日刊登了2010年美国NASA公布的全球PM2.5指数监测图,文章说,人们会发现这种细微颗粒出现在西伯利亚、安第斯山脉、澳大利亚内陆,在全球不断增加,而北京的颜色被标注为深红色,说明这些颗粒将北京变成了“毒气室”。

 煤炭、汽车责无旁贷

  什么原因导致北京此次雾霾如此严重?《纽约时报》说,这是一个难以精确说清的问题。文章说,邻近北京的河北省有大量工厂,北京的汽车保有量近年来以令人吃惊的节奏激增,此外,北京还处在三面环山的平原上,在无风情况下,污染物会被悬崖峭壁挡住,罩在北京上空。

  美联社的文章则认为,空气污染在中国如此严重要归咎于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对煤炭能源的依赖、汽车保有量的爆炸性增长及对环境保护法律缺乏尊重。文章说,每到冬天,中国的空气污染往往更严重,因为供暖开始了。

  德国广播电视联合会(ARD)认为,对煤炭的依赖是导致恐怖雾霾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国《外交政策》去年9/10月号题为“大规模城市杀伤性武器”的文章曾指出,中国的一大问题在于它与汽车爱恋已发展为热恋。“现在的中国就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城市中汽车数量爆炸性增长,中国正在犯美国在走向超级大国过程中犯过的错误,而且问题比当年的美国更严重。”

  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经济学人》的报道指出,中国在空气污染问题的处理上已刻不容缓。“洛杉矶花60年时间治理空气才达到了联邦空气质量标准,那么中国更应该在大众舆论的监督下,在正确的方向引导下,加快治理速度。”

  路透社14日援引亚洲开发银行当天在北京发布的环境分析报告称,为建设生态文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需要采取全面的财政、经济和法律措施。

  亚行报告建议中国政府改革资源定价机制,并引入绿色税收制度。该制度将对资源开采以及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征税,允许用污染控制设备的投资抵扣税款。报告还建议把环境税的税收收入和节省下来的款项拨到省级以下政府,鼓励他们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投资。

  《纽约时报》14日的报道则指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思量经济发展中付出的环境代价。“考虑到各种污染渐渐会成为社会不满的来源,中国政府需要创建新的环境监管机制和经济发展模式来维护稳定。”

  香港《南华早报》13日指出,虽然中国多个地方政府面对大雾启动了应急措施,比如通过电视、微博警告市民尽量避免户外活动,但现在中国应对空气污染时还是各地各自为战,缺乏地区间的协同是中国反空气污染运动中的最大黑洞。

  德国ARD的报道也认为,北京应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减少污染物散发。


 汽车尾气是污染祸首

  2年致死亚洲210万人

  英国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月中旬发布的报告称,亚洲一些快速发展的城市中汽车使用量的激增,已导致这些地方成为全球空气污染的“核心地区”。该报告称, 2010年以来,亚洲地区共有超过210万人因受空气污染影响而死亡。

  这一题为《全球疾病负担》报告强调了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其中称,亚洲地区在2010年以来有超过21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小汽车和机动卡车排放的柴油烟的微小颗粒。其它的原因还包括建设和工业活动所导致的污染。

  在上述死亡数字中,有120万人位于东亚地区和中国,还有71.2万人位于南亚地区,包括印度。

  报告援引联合国的调查数据,指出现在亚洲地区由污染引起的死亡数字占全世界的65%,是最严重的地区。空气污染现已位列全球十大“杀手疾病”排行之首。

  英国《卫报》报道说,这个数字也让一些科学家和公众健康组织感到震惊。美国自然资源防御委员会南加州空气项目主管戴维•佩蒂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比之前预想的人数要多很多。”印度环报组织“科学与环境中心”空气污染项目主管罗伊乔杜里说:“现在有强硬的证据证明我们应立即采取行动,降低所有人所面临的公共健康风险,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和穷人。没有人能够逃离毒气。”

ZT 评论:面对雾霾天气期待共同治理

2013年12月04日 14:20:4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3-12/04/c_125806527.htm?prolongation=1

12月3日,山东省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截至早上6点,枣庄、济宁、临沂、德州的多个监测点出现了严重污染,包括济南、青岛在内的其他市多为重度污染。

众所周知,雾霾天气对人体伤害巨大,通常波及范围广,涉及人群也多。面对雾霾,几乎没有人能幸免,对雾霾天气的治理,应该采取共同治理的方式。

首先,各市政府要树立协同治理雾霾的决心,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有可能治好雾霾这样的整体性环境污染问题。前些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沿湖城市形成了环太湖城市共同治理太湖的思路,通过积极行动有效遏制了蓝藻的爆发。在笔者看来,治理雾霾也需要借鉴这个方式,形成各地联动。

同时,要建立政府与企业互动机制。雾霾天气的形成,与一些工业企业违规排放关系很大。在环境污染面前,尤其是面对着雾霾天,无论什么身份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政府应该以此为契机,深入企业宣传污染的危害,让更多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改变“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维。同时,对拒不履行环保责任的企业绝不姑息,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当然,治理雾霾天气,不光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也离不开普通老百姓的努力,可以说,防治雾霾人人有责。面对雾霾天气,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比方说,减少开车出行,多搭乘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也许一个人的行动只是杯水车薪,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防霾治霾的共同努力,最终会带给人们更多的蓝天白云。(读者 苏宜)


造成我国大范围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性均非常小,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二是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对空气质量恶化贡献较大。“静稳天气条件下机动车尾气排放累积,特别是北方地区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邢国鑫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9645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