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平民、平实、平面的作家——素描易大旗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平民、平实、平面的作家——素描易大旗
转贴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平民、平实、平面的作家——素描易大旗
(317 reads)
时间:
2002-1-24 周四, 上午3:53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平民、平实、平面的作家——素描易大旗
作者:点球
要素描易大旗,是绕不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先把自己脑海中藏起的对八十年代的美好的回忆提出来,再来素描易大旗先生。
对于七十年代以前的一代人来说,在学校学习的语文知识最多就是一些祈使语句的用法,什么“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什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等一些简单的口号句,老师经常用这样的一些祈使句子教我们如何划主谓宾,高中里的语文课本有点文学性的也就是鲁迅的什么呐喊,孔已己之类的骂人文章吧。当时学鲁迅的文章所起到的作用,一个就是写大字报用,什么“资产阶级的丧家的乏走狗”拿来批判刘少奇,以及后来的批林批孔中,反邓小平的右倾翻案风上,另外一个就是把鲁迅文章里的什么孔已己之乎者也讽刺人的语句用来挖苦和嘲笑同学,学鲁迅的文章其它的好像没有起到过什么作用。既没有开发我的大脑子,也不可能深刻去理解鲁迅的揭露社会黑暗的制度犀利笔锋,当时长在红旗下,怎么能联想到鲁迅揭露的社会黑暗呀。所以在正是长思维年代的时候,天天处在这种语境下,这种处在全国人民的脑袋长在一个的头上的时候,中文水平可想而知,到现在大脑子的文学细胞还是停留在祈使句的中文水平上。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末,近十年的时间,对于现在中老年人来说是不会忘记的,对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有人称为黄金的八十年代,有人称为中国的八十年代。因为七十年代末正是告别那个心灵的荒芜年代,告别在那个语言平乏的年代,告别在那个思维停留在儿童的年代,告别在那个没有色彩的年代,在那个年代的七十年代末,忽然有人说要思想解放,突然一夜之间,中国从平地里冒出好多的文学细胞,好多的心灵感应,触动人的灵魂的,不再是简单的祈使句的文学作品从中国大地上冒了出来,先是湖北作家徐迟的《哥德巴赫的猜想》,把枯燥无谓的数字用文学语言一描述,立刻把全国人民学科学尊重知识的火一下子点燃起来,后来有人形容徐迟的这篇报告文学是中国的文学达到了移动整个中国的群山的里程碑,这是毫不过分的。在全国从没有听人说过的不知从何地冒出的一个教中学语文的老师刘心武写出的《班主任》更是以心灵的描述把一个班主任的心灵写出来,结束了1949年后中国文学在心灵描述上的荒漠。那个时候一大群的作家都从各个地方冒出来,像是雨后的春笋,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对改革的呼唤振耳发聩,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有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有第一个写反腐败的刘宾雁的《人妖之间》,也是影响广泛。在这一时期,还出了一大批年青代的作家,象孔捷生,张抗抗,梁晓声,王安忆,邓友梅,茹志鹃,茹志娟,贾平凹,韩少功,从维熙,柯云路的《新星》等等,他们一个个从平民中走出来,一个个从知青走过来,这些年青代的作家他们每写一部作品,就有可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一下子名扬全国,因为这一批人都是用活生生的心灵感受去写当时的所思所想。如《第二次握手》的湖南作家张扬就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而名扬四海的。这一批人写出了当时好多快炙人口的作品,如《剪辑错了的故事》,《人生》,这些人还写出了好多的好电影和歌曲,当时的电影和歌曲也是叫人耳目一新,一大批受到民众喜欢的爱情歌曲听了后也叫好多的姑娘小伙脸红心跳的。像西安电影制品厂出的《老井》就是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后来名动中国的张艺谋,陈觊歌也是当时冒出来的,这些作家在八十年代的中期以前基本上都是反思文革的作品,所以那个时候又有人称为伤痕文学。
也许是伤痕文学起到了灌溉思想的作用,突然在八十年代的中期后,中国一下子又冒出了好多以思想为主的一批精英,他们是苏晓康,金观涛,苏绍智,严家其,四通公司的老总也是第一个下海的知识分子万润南,还有陈子民等等。主宰了整个中国八十年代后期的中国思想界。整个中国的八十年代真的是春风关不住,春芽发绿枝。回忆起来真的是好甜密的。
1989年过后,那一年过后,一切都有点变了,人人的表态,本来是秋天,但大家感到比严冬还要冷,那个时候在单位里都是好紧张的。大家都有点无奈,当时主宰整个文坛的是以王朔的痞子文学流行于中国,这也算是大家真实的无奈写照,我记得九十年代曾经流行的文化衫什么别理我,我烦着啦,这与王朔的痞子文化流行是异曲同工。九十年代后我基本上都不太关心什么狗屁这思考那思索,觉得那些思考思索都是害人的玩艺儿,害得老百姓冤枉想这些狗屁国家大事的,什么狗屁“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见鬼去吧。整个九十年代的初期到末期,基本上是浸泡在球市,股市上。到了1998年末期,突然有电脑这么神奇东东了,可以上网了,可以在网上写评论了,到这时才知道隐藏在心中的脱不掉的那种“匹夫有责”还是象是鬼附在身上样,也遇到合适的条件就开始发醇起来。也有也网上的东东可以写评论了,什么股市的血汗钱被套,什么球市的黑哨也懒得去理了。所以有了今天只要有点时间就把自己打发到这个网络的虚拟世界。写着自己本有的信仰,但是带有点恐惧感的。写着自己对人和事的疑问,但是心里有着颤颤惊惊的《1984》年。谈到了网络,下面就来正题,素描我感知的易大旗先生吧。
我跟易大旗不认识,要素描一个人,至少是要认得这个人,不认得这个人,如何素描,这就得从网络谈起,认得易大旗,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认识他的。不记得何时,来到了当时的天涯纵横,当时正是网络上对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闹得沸腾的时候,在获奖之前,也可以说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有多少普通百姓知道叫高行健的这个人,至少我这个当时对文学还有点兴趣的也不知道的。但不管知道不知道,对于华人能获得这样的一个大奖,从心眼里是为高行健获奖好高兴的和自豪的。因为毕竟证明了中国人还是有文学细胞的。但苦于在中国内地想找到更多的高行健的信息,好像都是被封锁和禁止的,想找好难好难的,在天涯纵横里有一个人写了关于高行健的诺贝尔奖金文学奖颁奖记,一看是一个叫易大旗的网友写的,我从没有听哪个人说起个易大旗,好家伙,肯定是转帖的帖子,忙着一口气看完一系列的颁奖的帖子,但好像通篇帖子一点也不像是转帖的呀,完全是易大旗先生自己写的真是感受,但自己还是不太相信,真的是易大旗自己写的吗。我有好多的疑问的,想一想,帖子中提到帖作者是获奖者高行健先生的好朋友,被邀请参加出席颁奖典礼的盛况,这不是一般的人呀。这也算是有点身份的人才能有这样的礼遇的,在中国凡是有点像模像样的人,哪个愿意在网上这样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写帖子,这不是在降低自己的身价吗。哪怕就是算被迫流落到海外的中国人,有了这种身份后又有哪个愿意在这样的地方,这是三教九流的地方呀。有了疑问,我就跟综易大旗先生的帖子,只要是易大旗先生写出了帖子,我就看,从《黎族朋友》我知道了他是下放到海南的知识青年,从后来的《酒、烟、桥》等帖中我读到了易大旗的平民性格,他是知识青年,他的感受还是当年的平民生活的知识青年,他从平民的知识青年中来,他的心灵还是跟我们平民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我再也不会有什么疑问了,他写的出席高行健的瑞典颁奖典礼,就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易大旗先生。可惜的是,他当时写的一系列有关高行健的帖子,当时我没有下载下来,随着天涯纵横的关闭,我再也不知道哪里能看到了。不过他是一个作家的身份,来到了我们普通人的网络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印象,他是平民的作家。
有了我对易大旗第一个平民作家的印象,觉得他没有什么架子,没有一些人的傲气,我对他的帖子读的多了起来后,对他的印象也就多了起来。他又是一个平面的人,他又是一个平实的人,他又是一个平近的人,我以前读了他的高行健系列的帖子,感觉他不是哪种特别激动的人,不是哪种写帖子只用感性去写作的人,这在中国的只有鲁迅风钵传统的国家是难得的,他写的帖子大多是用理性写自己的体验,用理性去写自己的人生感慨,他写的高行健系列帖子里都是在用理性去刻画,用心灵在写自己的所观感。他写一系列的百姓平民生活,这是给我的平面的印象的人,从天涯纵横关闭后,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过易大旗帜先生,到了去年的911事件过后,我来到了关天,又在关天见到易大旗先生,他写的911事件的系列帖子,又是用真实在描述自己对他所生活过的祖国“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拳拳爱国心跃然纸上。他在笔触里用他作家独到的心灵在鞭挞中国有些人的丑陋。那些对911事件幸灾乐祸的人其实与中国的做假,与中国人的骗,与中国人的自卑是形影不相离的些丑陋的东西,是一样的都是对中国人有着威胁的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着的。哪怕对911事件在中国有10多亿人,这就像在中国人人在做假一样,丑陋的东东不是人的多就可以变成美女的,它是丑的,终归是丑的,皇帝的新装终归是裸体。易大旗先生一改他的温和的风格,对这种丑陋的东东在911事件中用辛酸的笔进行了无情的剖析。他是一个真性情之人,本来想用良知来描述他,但现在在中国“良知”也被某些中国人给玷污了,那些吹黑哨的足球裁判也说自己有“良知”。所以我还是用自己的话来感知易大旗先生吧。他是一个真性情的平实、平面之人。
因为据说现实中的他还是一个参与了1976年天安门事件,被当年的公安通辑的要犯,但在还没有抓到他时,那样的恶梦就结束了,他在八十年代的十年他写了好多有影响的作品,通过在网上知道他参加过当年全国有影响的在北大举办的中青年作家办的培训班,那里面的作家是整整对八十年代都有影响的。在八十年代每个周都有政治学习会,据说他开会时最爱拿一份报纸自己看自己的,这也是我好喜欢的地方,我也是那样的一个人,这是现实的易大旗先生。但我今天所感所想是网络上的易大旗先生,早就想写一下自己网络上对易大旗先生的感知,感受,但总怕自己有写不好的地方反而叫易先生见笑了,但不写出来,总有气不顺之感受,憋着了气不放出来总不好,易先生不要见笑了。
仅以此帖,对易先生表达我对他的尊重,仅以此帖,向那些还流落到海外的华人表达向他们的问候!向他们表达新年的祝福!
2002年01月10日【世纪沙龙】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100668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