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百撕不得骑姐:老美科技如此发达,可他们是如何用英尺英寸去搞科研的?粒子、波长- 多少分之一英寸 ?!OH NO!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百撕不得骑姐:老美科技如此发达,可他们是如何用英尺英寸去搞科研的?粒子、波长- 多少分之一英寸 ?!OH NO!   
lemon25
[个人文集]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8/08/03
文章: 2974

经验值: 119907


文章标题: 百撕不得骑姐:老美科技如此发达,可他们是如何用英尺英寸去搞科研的?粒子、波长- 多少分之一英寸 ?!OH NO! (590 reads)      时间: 2013-7-21 周日, 下午12:23

作者:lemon25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ZT]公制还是英制,这是个问题

是几年前的事了,有一次我正在上班,幼儿园的老师打电话来说,小东升发烧100度。我当时立马跳了起来,100度还不烧化了?后来转念一想,其实老师说的是华氏(Fahrenheit)温度,转换成摄氏(Celsius)大约就是37.8度。幼儿园规定超过100度就得接回家。

到美国第一个不习惯的就是度量单位。除了钱币用美元(严格地说不是度量)外都不合理:温度用华氏(Fahrenheit),长度用英里(miles),重量用磅(lbs),体积用加仑(gallon)。据我所知,全世界只有美国是少数延用英制(imperial measurements)的国家(还有两个是缅甸和利比里亚),连人家英国人都改了,美国的两个邻居加拿大和墨西哥也都用公制了,偏偏美国人继续用英制。在我的记忆里,在美国遇到的公制只有游泳池的长度是25米,那肯定是因为训练的需要。这美国人咋就这么固执呢?

公制系统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当时是为了制止不法人员利用度量的混乱扰乱市场。它因为使用了10进制,所以特别好记。法国在1800年代早期正式采用这个系统,其他国家随即跟进。以后的几百年后,这个体系传遍全球。英国一开始还抵制了一下,1970年代也终于改成了公制。当时的口号是:“公制:十倍之好”(Metric: 10 times better)。

公平地说,美国也“改用”公制了。1866年,美国通过了公制法(Metric Act)。1975年,美国联邦政府采用公制为首选度量系统(preferred measurement system)。它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Metric Board),负责制式的转换。但是,美国政府没有给出一个时间表。到现在,只有少数的政府机构和一些大的国际公司部分采用了公制,我们在美国日常看到和听到的仍然是英制。

如果说美国人民有太多的自由的话,东升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是有了太多的自由。工会担心工人们适应不了这个新的系统;商人抗议说他们重新制作模具开销太大;各个州也不同意改换,因为他们不情愿修改路标和相关法律;老百姓则说没有必要做什么转换,现在的英制挺好的。有人甚至起诉政府,还有的人大肆宣传说路标上用“公里”代表了俄国人的侵略。由于美国人公制的转换完全是自愿的,所以收效甚微。到现在为止,美国人能做到的是,在产品上提供两种度量。就是这一点也只是在46州得以实现。在进出口贸易上美国公司甚至强迫外国公司采用英制。当然在美国主张共制的人,特别是学者和科学家,也一直在呼吁。但是他们除了能搞一个围绕10月10日的公制周(Metric Week)外,似乎也是无能为力。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教育部门做的是最少的。美国的中小学课本上仍然使用的是英制。我想他们也是有苦衷的:平时见到的都是英制,怎么教给孩子们另一个“没用”的公制呢?当然公制也必须提及。那就只有苦了孩子们,美国的孩子们必须学一个其他国家的学校不必考虑的度量系统及转换。

美国的做法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抵制。欧洲共同体宣布,到2010年,所有的产品的标签都只能使用公制,而现在则可以同时使用公制和英制。2006年,日本在WTO会议上要求美国采用共制,因为美国的做法“不仅给日常生活造成不便,而且已经成了国际贸易的一个障碍。”

如果说对于美国老百姓来说,公制还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的话,那么与国际处于经常性联系的科学研究机构是不是可以率先实行公制呢?答案同样是令人失望的。美国航天局(NASA)应该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了。这样一个与多国太空合作,为世界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部门里科学家占了极高的比例,理应是一个完全使用公制的地方。事实上早在1991年,美国联邦政府就要求在联邦政府内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实现英制向公制的转变(见Executive Order 12770: Metric Usage in Federal Government Programs)。作为一个政府部门,NASA没有任何借口推延转换的时间。然而现今的状况是令人遗憾的:至今(2007年)NASA网站上仅用英制的网页比比皆是。

更令人担忧的是,它在科研上竟然是公制和英制混用。其结果是造成了1999年的一次"火星气候探测器"(Mars Climate Orbiter)的失败。这个卫星1998年12月11日发射,1999年9月接近火星,但是进入火星大气层时被烧毁。这个项目的花销是327.6百万美元(包括卫星和降落器)。在随后的事故调查中,人们发现,原来是在制造探测器的两个部门里,一个用的是公制,另一个用的是英制。当各自测试自己的部分时都没有问题,但组装的一起就是鸡同鸭讲了。遗憾的是,他们又没有做很好的整体检验。于是3亿2千万多美元就因为美国坚持实行英制而打了水漂。

在这次事故之后,NASA郑重其事地专门发了一个文件Assessment of NASA's Use of the Metric System,重申“By law and policy, SI is the preferred system of measurement within NASA.”这里,SI指的是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即本文中的公制。公平地说,NASA的这篇文件对NASA过去的实践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查,也为以后的实践指明了方向。但问题是在今后的实际执行中能否行的通。

说NASA无意执行自己的方针那是冤枉了。早在第二代航天飞机的研发时,NASA就下定了决心要在整个过程中真正地彻底地实行公制。但是一到具体实行起来困难就来了。由于美国无法要求私人企业使用什么制式,又由于NASA最后的制造阶段无一例外地要合同给私人企业,于是最后是公制还是英制还是得由私人企业最后说了算。

人们有理由怀疑NASA是否真正汲取了教训,因为NASA必须在两种制式平行使用中选择平衡。2005年,美国的自动会合技术试验计划飞船(DART)的失败可能又与制式有关。由于这次任务是军事行动,它的事故调查报告没有全部公开。我们只能从NASA发布的新闻判断:"An omitted units conversion caused an error in a simulation math model",也就是说,一个单位换算漏掉了,造成数学模型的模拟错误。如果真是制式的错误,NASA应该如何解释呢?

现在(2007年1月8日),NASA正式宣布,在返回月球的所有项目中都会完全使用公制。虽说在自己的国土上做不到的事情却将在月球上实现多少有些让人觉得好笑,但是这毕竟是一件好事。美国人民在未来庆祝自己再次领先登月的同时将会认识到自己在度量体制问题上是最落后的国家之一:除了缅甸和利比里亚,再无其他同盟。

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美国人民该觉醒了。公制还是英制这个本来不应该是问题的问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回答呢?

在加拿大,一架飞机耗尽了燃料,因为飞行员将单位升误认为加仑!那些乘客很幸运,幸好机长在作为一个滑翔机飞行员方面比他在使用单位方面优秀。在没有燃料的情况下,他驾驶飞机在一个紧急临时跑道上安全着陆。

更近的例子,火星气候轨道探测器(NASA 太空船)在朝火星轨道运行时猝然下扑,深深地浸入大气层中,从此再无音讯。NASA 签约商告诉导航员推进器已将多大的力应用到太空船上时,他们使用的单位是磅;而 NASA 却以为该数据的单位是牛顿。

今天继续谈公制还是英制的问题。

如果说对于美国老百姓来说,公制还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的话,那么与国际处于经常性联系的科学研究机构是不是可以率先实行公制呢?答案同样是令人失望的。美国航天局(NASA)应该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了。这样一个与多国太空合作,为世界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部门里科学家占了极高的比例,理应是一个完全使用公制的地方。事实上早在1991年,美国联邦政府就要求在联邦政府内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实现英制向公制的转变(见Executive Order 12770: Metric Usage in Federal Government Programs)。作为一个政府部门,NASA没有任何借口推延转换的时间。然而现今的状况是令人遗憾的:至今(2007年)NASA网站上仅用英制的网页比比皆是。

更令人担忧的是,它在科研上竟然是公制和英制混用。其结果是造成了1999年的一次"火星气候探测器"(Mars Climate Orbiter)的失败。这个卫星1998年12月11日发射,1999年9月接近火星,但是进入火星大气层时被烧毁。这个项目的花销是327.6百万美元(包括卫星和降落器)。在随后的事故调查中,人们发现,原来是在制造探测器的两个部门里,一个用的是公制,另一个用的是英制。当各自测试自己的部分时都没有问题,但组装的一起就是鸡同鸭讲了。遗憾的是,他们又没有做很好的整体检验。于是3亿2千万多美元就因为美国坚持实行英制而打了水漂。

在这次事故之后,NASA郑重其事地专门发了一个文件Assessment of NASA's Use of the Metric System,重申“By law and policy, SI is the preferred system of measurement within NASA.”这里,SI指的是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即本文中的公制。公平地说,NASA的这篇文件对NASA过去的实践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查,也为以后的实践指明了方向。但问题是在今后的实际执行中能否行的通。

说NASA无意执行自己的方针那是冤枉了。早在第二代航天飞机的研发时,NASA就下定了决心要在整个过程中真正地彻底地实行公制。但是一到具体实行起来困难就来了。由于美国无法要求私人企业使用什么制式,又由于NASA最后的制造阶段无一例外地要合同给私人企业,于是最后是公制还是英制还是得由私人企业最后说了算。

人们有理由怀疑NASA是否真正汲取了教训,因为NASA必须在两种制式平行使用中选择平衡。2005年,美国的自动会合技术试验计划飞船(DART)的失败可能又与制式有关。由于这次任务是军事行动,它的事故调查报告没有全部公开。我们只能从NASA发布的新闻判断:"An omitted units conversion caused an error in a simulation math model",也就是说,一个单位换算漏掉了,造成数学模型的模拟错误。如果真是制式的错误,NASA应该如何解释呢?

现在(2007年1月8日),NASA正式宣布,在返回月球的所有项目中都会完全使用公制。虽说在自己的国土上做不到的事情却将在月球上实现多少有些让人觉得好笑,但是这毕竟是一件好事。美国人民在未来庆祝自己再次领先登月的同时将会认识到自己在度量体制问题上是最落后的国家之一:除了缅甸和利比里亚,再无其他同盟。

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美国人民该觉醒了。公制还是英制这个本来不应该是问题的问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回答呢?




英制的繁琐与美国人的保守

1 英尺 = 12 英寸,3 英尺 = 1 码(yard),5280 英尺 = 1 英里(mile)。
1 英寸 = 2.54 厘米,这是英制长度与米制长度换算的基本关系(你可以利用这个关系,精确计算一下 1 英尺 = ?市尺)。
1 英亩 = 43560 平方英尺(对比米制中,1 公顷 = 10000 平方米)。
  
英制容积度量的基本单位是加仑,但是加仑却与立方英尺、立方英寸毫无直接关系。1加仑 = 4 夸脱,1 夸脱 = 2 品脱。一次献血,我问护士:一品脱等于多少立方英寸(在美国个人献血量是一品脱)?护士不知道,转身问别人,结果在场的没有一个人知道。(1 品脱 = 28.87 立方英寸 = 473.125 毫升,毫升即立方厘米,或称为cc)
  
加仑与升的换算关系是 1 加仑 = 3.785 升。要想得到加仑与立方英寸的关系,就得将加仑换为升,升换为立方厘米,然后利用厘米与英寸的关系,最后得到加仑与立方英寸的换算关系(请你试试看:1 加仑 = ?立方英寸)。够麻烦的了吧,别忙,加仑还分英式加仑和美式加仑两种,刚才说的是美式加仑,而英式加仑比美式加仑要大一些,1 加仑(英)= 4.546 升(不知道美国人是如何与英国人掐架的,最后竟然掐得连加仑都不一样大了)。好在英国人已经不用自己祖宗创造的英制度量,而采用方便的米制度量了。所以一般不用考虑美英加仑大小的不同,但是读起有关文献来还要注意这里的区别的。
  
重量:基本单位是磅,1 磅 = 16 盎斯,1 吨(美)= 2000 磅。1000克= 2.2 磅。以上是常用重量的度量;而在度量贵重的黄金和药品的重量时,磅要变小,而且一磅只有12盎斯。
  
近年来常常看见国内市场上卖的袋装的白糖、奶粉,口袋上印着的重量不是500克,而是454克或455克,而 1磅 = 454.545克(大概这些白糖和奶粉都是出口转内销的,或者是要与美国接轨的)。
  
给出1 加仑 = 3.785 升,1 英寸 = 2.54 厘米,和 1 升 = 1000 立方厘米,请计算一下:一加仑等于多少立方英寸?

  
七十年代末,卡特当总统的时候,美国政府试图在全国逐步宣传推广米制度量,与世界接轨。那时沿着高速公路竖立着的速度限制标牌上,同时标着英里和千米。卡特是一个较为开明理性的总统,他还试图在美国大力推行利用太阳能,以减小美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特别是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当然美国的大石油公司们立即群起反对。八十年代初里根总统一上台,马上取消了政府的太阳能研究利用计划,又换掉了沿着高速公路的速度限制标牌,新标牌上就只剩下了英里数。
  
里根以保守著称。但是他连任两届总统,什么是保守呢?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或是一群人已经有了很多的东西,这东西可以是钱,可以是一大堆房子汽车高档商品,可以是一大把权力,可以是很舒服很受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可以是已经作出的各种学问、建立的理论学说等等,受人的本性和贪心驱使,这人或是这群人就要想方设法首先保住这已有的一切(连保带守),同时还要力争获得更大更多的利益,于是自然要竭尽全力反对任何可能改变自己优势存在的改革与变化。在美国,这个保守主义是与政治有关的:要维护保持已经建立的已经存在着的制度机构社会秩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从而保住令全世界老百姓垂涎三尺羡慕不已的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保守主义当然反对任何可能危及他们优势地位的改革变动,特别是反对任何对于私有财产的触动。
  
穷光蛋很少有保守的,因为没有东西可守。而有钱有地位的富人很少有喜爱革命的,因为革命一来,钱和地位就统统不见了。
  
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美国的大资本家们能将一部分积累的或是抢来的财富分与美国老百姓。美国老百姓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东西以后,自然就开始越来越保守了——得保住已有的东西呀。于是在世界范围的活动中美国老百姓就越来越与美国的大资本家们站在了一起。
  
夏天旅游旺季到来时,汽油的价钱就要更高。美国人民又热爱开SUV。于是,我周围的美国人民真是有点儿着急了,平时不关心政治的人,现在也热心加入经济全球化的有关讨论,抱怨印度中国的经济发展导致了世界石油价格的上升,议论全球化将对美国人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担心一旦印度人中国人也都具有像美国人一样高的生活水平,美国人该怎么办?我听了半天就没有听到一个人说:我们美国人应该带头首先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简化生活方式,住小房子,开省油的小型车(当然,在美国这样理智的明白人还是有一些的,但是很少数,我估计要少于总人口的百分之一。我在我周围几乎没有碰到一个)。我相信,如果有一天美国政府为了石油决定要炸中国或者打印度,绝大部分美国人民是会支持的。
  
  
革命是绝对过时了的概念,寻求社会改革变动的意识越来越淡薄(能使自己拥有更多东西的变动除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早就成了恶魔的代名词。彼一时此一时,目前在美国,说一个人曾是六十年代的激进派,或者具有六十年代的激进思想可不是什么好的名声。所有与保守不搭配的词都成了贬义的了,例如:libral(开明的人,自由主义者),atheist(无神论者),radical(激进分子),environmentalist(环保主义者)等等。有意思的是,环境保护主义可是要保持环境的原样(保守),维护其自然状态,但这不是保守主义,反而是为美国的保守主义者所大力反对的。究其原因非常清楚:一切能生钱给我带来利益的东西,都要毫不犹豫的加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环境当然包括在内。由此可见美国保守主义的极端贪婪自私自利的精神实质。
 
二十来年与美国老百姓混在一起,我感觉,大多数美国人(包括大多数大学教授们,教授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可以有例外)没有整体连贯思维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是片段的。比如,我跟美国人聊天,说到环境污染问题,大家一致痛加谴责,都认为环境保护很是重要;但是一说到汽车,又开始得意地夸自己的大马力的的新车开起来多么来劲,而自己汽车排出的大量废气与环境的污染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了。聊起度量来,大家都认为英制度量真是很麻烦,谁都说不明白美国为什么要固执地坚持英国人早已放弃的这种度量制。但是大多数老百姓对于改英制为米制,抛弃这些人为的不必要麻烦,与世界接轨并不热心,没有丝毫的变革的愿望。
  
美国人民之所以不热心改换旧的度量制还有一个心理的因素。绝大多数(百分之九十以上)美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世界第一经济军事政治强国的地位是很得意的,他们很乐于感受美国居高临下俯视全世界,其它国家或多或少总是有求于美国,美国能够根据自己的利益和意愿做几乎任何想做的事情。自然,美国人民在心理上就有意无意地在尽力维护这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你要接近亲热有求于我们美国吗,那好,先学习我们的度量制吧。看到外国人呲牙咧嘴对着英制度量喊麻烦,美国人挺得意;但是却忘了自己一见这度量制与度量换算,就更是两眼发直、脑袋发胀、咧嘴呲牙、抱怨满天呢。




一九九一年八月五日当我第一次从中国飞到芝加哥,准备转灰狗巴士去Milwaukee,
  WI。在巴士站的Checking In, 我将两个大箱子交付托运。当班的一黑人小姐问道:
  “How many pounds?". 我从小到大只用过‘斤’,‘公斤’。磅只在外国小说中读
  到过,完全没有概念。但我想全世界都在用公制,她应该知道‘公斤’吧。我告诉
  她:每只箱子大约30公斤重。她一脸茫然,摇摇头说:“我只知道磅”。
  
  到了学校,安顿好了。发现问题还不少。比如看天气预报,说明天气温70华氏度,
  我完全不知我应该穿什么衣。有一次忘了转换成摄氏度,见天气预报说是40度,结
  果只穿了一件短袖出门。差点给冻死。 当时没有车,买东西找有车的朋友。可也不
  能老麻烦人家。而且人家也不一定老有空。有时只好靠两条褪了。人家告诉我大约
  两三英里,不远。我也以为不远。一想一里不就是500米吗,英里也应差不多。一走
  才发现要一小时。更为让人头痛的是在美国看奥运会传播,不说跳了多少米高多少
  米远,说多少英尺多少英寸。你要么拿着计算器换算,要么就完全糊涂了。四年一
  届的奥运会就这么糊涂了过去。
  
  多亏美国也是用“秒,分,小时”来度量时间。不然的话,外国人到美国来就会完
  全傻了。你想,如果美国用一套“美秒,美分,美时”。假如一天是12美时(美国人
  喜欢12,表示一打。暂切用之)。 一美时是12美分,一美分是12美秒。则每天为12X12X12=1728美
  秒。而公制为24X60X60=86400秒。一美秒等于50秒。美国报导奥运会要变成:“中
  午6时(每天12美时,所以6时是我们的12时),男子100米决赛开始了,刘易斯一马当
  先,以0.1974美秒冲过终点,获得冠军,并打破了世界记录。”你可能要花半天才
  能算清楚,刘易斯的成绩是9.87秒。你要给在中国的父母打电话,你得先算早晨3美
  时是公制的6点,再算中国是几点了。数学不好的怕连在办公室打电话的工作都不能
  胜任了。
  
  这让很我困惑,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改用公制,与美国相邻的加拿大早已用
  公制,连英制的发源地英国也废除了英制。科学这么发达的美国为什么还不使用公
  制?后来上课做科研,发现美国的科学界完全用公制。我不知道为什么美国不推广
  公制?我将我的想法在一次助教讲演练习中作为我的话题说了出来。在场的美国教
  授和助教都表示应该用公制,但都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改。
  
  迟迟不改用公制会造成很多麻烦甚至重大经济损失。几年前,美国发射的火星探测
  器没有进入预定轨道。后来发现是有一个数据用的是英制,而检查时漏掉了,没有
  改成公制。代价是上亿美元的损失。美国厂商都要有生产两种产品:英制产品销美
  国,公制产品出口国外。成本大为增加。
  
  那些认为改制很难的借口都是站不住脚的。想想中国中医延用了上千年的‘钱’都
  已被’克‘取代。我在中国看到70岁的老中医戴着老花镜,一边开处方,一边用计
  算器将他们用了一辈子的‘钱’换算成‘克’。还有什么比他们更难的。他们都能
  改,为什么美国人该不了?
  
  当前世界都用公制,美国可能是仅存的还死死地不肯改公制国家的大国。只能使人
  认为美国自以为是,不愿与世界融如一体。当然该不该公制对能不能当总统议员没
  有关系,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所以才没有人关心。





美国人什么时候能够全面改用公制?
发表于 2011-12-02 Jianan
杰里是我来美国之后最早交的老美朋友之一。杰里和我个子差不多高,但是比我壮(北京话第三声),胳膊腿粗,脸晒得透红,整个人显得精干结实,一看就是喜欢运动和干体力活的那种。杰里是我们系里加工车间的老资格工人,车钳铣刨样样精通。我参与的研究项目需要自行研制一些精密设备,系里就指派杰里专门做我设计的活儿,一回生两回熟,慢慢我们就无话不谈吃喝不分了。他自己动手盖的新居,房子还没完工第一次请人到家吃饭,就是我们一家四口。

有一阵子美国不少地方的道路采用这种公里和英里混合标注的办法,我们县一条15年前修好的东西干线就用的类似于佛罗里达州1980年代使用过的这种里程标牌(Wiki)
有一阵子美国不少地方的道路采用这种公里和英里混合标注的办法,我们县一条15年前修好的东西干线就用的类似于佛罗里达州1980年代使用过的这种里程标牌(Wiki)

在国内上大学学过机械制图,虽然也讲过英制,因为从来不用,还记得一点的也就是管螺纹。这回可好,整个儿要从头捡起来,头都大了。一天在车间里看着杰里加工零件,不经意地问他,你们用这么麻烦的英制,烦不烦啊。杰里装出一幅正经的样子,板着个脸说,烦什么烦?世界上最好的就是英制,你们那个公制加工出来的东西能用吗?说完自己都哈哈大笑起来。

通过与杰里的交往,加上后来又做了一点调研,总算明白了为什么世界上连英国都放弃了英制,大国里就一个美国还在坚持使用那个过时了的度量衡制。

其实,国际上为了统一度量衡制度的关键行动,包括1875年17国在巴黎建立国际度量衡局推行公制和1960年建立国际单位制,美国都是积极参与者。早在1866年,美国国会就制定了法律(Kasson Act),规定在美国使用公制度量衡单位是合法的,不得因为在合同里或在交易中使用了公制单位而被视为非法,或在法庭申诉时成为拒绝受理的依据。

但是这个法律并不强制一定要使用公制单位。英制12英寸等于1英尺,32华氏度水要结冰,体重超过200磅算是有点儿胖,就跟天天吃饭喝水一样成了习惯,大多数人都没有要改变的愿望。至于那些纺纱织布、修路盖房和机械加工等实业,改变度量衡制度就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了。换新的量尺磅秤、改变仪器刻度和成品标签都是要花钱的,还得对员工进行培训,甚至机床设备都得报废,整个儿要更新换代。政府不能光动嘴皮子,非要改你得拿钱来。政府的钱还不是老百姓交的税?钉是钉,卯是卯,这么一大笔钱得专门立法加税才行。美国老百姓历来对钱把得紧,对政府花钱更是不放心,哪个议员胆敢为这种事在国会提议案,就要冒着下次改选丢掉位子的风险。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虽然还有零星冲突甚至局部战争,但是总体上来说是一个和平环境,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全球化初露曙光。美国虽然内需始终占据GDP的大约80%,但是出口的绝对数量巨大。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国际单位制的情况下,那些以出口为主或出口额巨大的企业为了开拓市场,率先改革,采用公制,或公制英制兼用。在这种情况下,1975年美国通过了公制转换法,将公制定为优选的度量衡制度,除非面临外资竞争,要求联邦政府机构在采购、发包和其他业务活动中采用公制标准,还建立了一个联邦机构叫做“公制局”,负责规划协调将英制转换成为公制的进程。目前美国国内销售的商品基本上都已经采用了公制和英制两种标注。

尽管有各方面的诱因和压力,要在美国推行完全的公制还是困难重重,在里根政府时期还出现过倒退。但是这种公制英制混合使用的情况带来了很多困扰,有时候甚至是灾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次。一次是1983年加航143班机因为添加燃油时公制和英制两种液量单位换算错误,导致半路燃料耗尽,不得不在一个名叫吉米尼的废弃机场跑道滑翔迫降。还有一次是1998年的火星气象探测器,美国宇航局对探测器的入轨发动机冲力单位用的是公制“牛顿∙秒”,但是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是沿用老的英制“磅力∙秒”,探测器本来应该进入离火星表面150公里高的轨道,结果降到57公里才“入轨”,在稠密的火星大气里烧毁。前者因为飞行员的高超技术和运气,没有造成大的灾难,那架新出厂的波音767经修复后,以“吉米尼滑翔机”的绰号继续服役了25年,而后者连研发制造和发射任务等3.27亿美元的花费打了水漂。

这些教训好像还不够严重。继1998年肯塔基州将道路的英里公里混合标注改回老式的英里标牌之后,2004年加利福尼亚州也倒退了回去。时至今日,美国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迟迟不与国际接轨,不仅可能再次发生像吉米尼滑翔机那样的侥幸事件或火星气象探测器那样的悲剧,而且付出的代价将与日俱增,最终还是要大家来买单。

在中国,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在使用中和口语里也还留有小小的尾巴。比方个别老人还习惯用市尺量布,农民也常常说土地有多少亩,放在地上称重量的叫“磅秤”。中国的汽车行驶速度早就改成了每小时多少公里,但是大多数人口头上还是在说“这段路不好走,才跑80迈”,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这里的“迈”原来应该是“每小时xx英里”。不过与美国相比,这条尾巴小得太多了,改不改都无关紧要。

作者:lemon25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长风浩荡可扬帆 傲游美加


上一次由lemon25于2013-7-22 周一, 上午3:22修改,总共修改了5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lemon25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67294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