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笑话]斯诺登事件没人讨论?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笑话]斯诺登事件没人讨论?
所跟贴
[笑话]斯诺登事件没人讨论?
--
deepwater
- (15 Byte) 2013-6-14 周五, 下午11:24
(342 reads)
lemon25
[
个人文集
]
性别:
加入时间: 2008/08/03
文章: 2974
经验值: 119907
标题:
[转帖]美国公民斯诺登避难中国香港的背后
(210 reads)
时间:
2013-6-15 周六, 上午5:17
作者:
lemon25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6月11日,神舟十号再度飞向太空,展示一国综合实力的太空计划继续一柱冲天高歌猛进。而几乎在同一时刻,一名美国公民、美国中央情报局(CIA)NSA网络专家斯诺登避难于中国香港。
由于中美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两个国家——CNN的评论是:这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所以发生在两国的任何事件都会被高度关注。如果事件和中美有关的话,则更是关注备至。
斯诺登是因为揭发奥巴马政府暗中从网络及电话纪录截取民众信息而被美国政府通缉的,从而成为美国全球搜捕的异见人士。根据他披露的信息,美国国安局和英国监听机构GCHQ利用名为“棱镜”(Prism)的间谍程式,进入脸书、谷歌、微软、雅虎等9大网络通讯巨头的伺服器,秘密监控和收集数量庞大的海内外大众电话记录和网络活动记录等资讯。
只是和中国的所谓异见人士不同的,斯诺登生活优裕,是美国年薪二十万美元的标准中产(他的公司声称是十二万)。而且他也深知,和中国异见人士根本不同的是,国际社会不会向他伸出援手:不会道义声援、经济支持、政治名利。
更为重要的是,他直接挑战的是全球最为庞大的情报机关,正如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担忧的:“如果他们想要找到你,他们一定能够找到你”。他避难于香港时,想尽一切办法避免被监听,甚至他所使用的电脑也全都套起来,以免自己的密码被泄露——比如被隐藏的摄像头窥视。就是所住宾馆发出火灾报警,他也宁愿冒被烧死的风险坚守不出——因为他这个公民担心这是美国民选政府设计的圈套。
除了自己失去一切——他所任职的布兹艾伦咨询公司已经以违反公司的纪律和政策为由将他开除,他与女友即将成婚的美梦也成为泡影。他还成为美国政府的公敌——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贝纳表示,斯诺登是叛国者。此外承受代价的还有他的亲人。他含泪对记者说道,对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感到忧心:“我唯一害怕的就是会伤害到我的家人,我没办法再帮助他们,这让我晚上睡不着”。看来,如果美国政府从不搞连坐的话,斯诺登绝不会如此的杞人忧天。
还非常值的一提的是号称司法独立、被称为社会最后防线的美国司法的表现。应该说,事件发生后,美国司法部门反应灵敏而迅捷,只不过它不是要调查美国政府是否违反人类基本人权,而是要调查斯诺登揭发本身:他取得最高机密的管道和是否有他人涉案。
然而,斯诺登并不后悔。强调他不愿坐视政府剥夺民众的“隐私和基本自由”,他对《卫报》说:“我愿意牺牲这一切,因为我无法昧着良心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人民的隐私、网络自由和基本自由。”
只是耐人寻味的是,一向以价值观自豪的美国官方显然并不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斯诺登的。前国安局官员表示,有管道取得高度机密文件,例如国安高层为数不多,也许只有30、40人。29岁的史诺登为低层雇员,如何能在国安局海外办事处取得 绝大多数雇员无法见到的最高机密,这些机密对史诺登来说用途也不大,所以,他的动机及是否有其他人涉案,都是调查重点。
这真是荒唐而奇怪了,何以中国的异见人士都是目的单纯、道德高尚的人权捍卫者,到了美国人身上做了同样的事就要怀疑其动机?
奥巴马对斯诺登事件及“棱镜”计划如此回应:这些是保护美国人民安全、对抗恐怖分子威胁的重要国家安全计划,完全符合宪法,并得到国会充分批准和限制。美国毕竟是一个民主国家,所以愿意大家就此事进行讨论,讨论是不是应该进行类似的检测,是不是违反了人民的隐私权。但是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曝光,象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也是有法制的,政府要按照法制来运作。斯诺登违反了他保密的责任。
难道奥巴马不知道,美国政府并没有就此事事先和民众进行讨论就已经大规模的实施了?现在再来讨论是不是应该进行检测,是不是违反人民的隐私权,岂不是欲盖弥彰?难道奥巴马不知道,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曝光,美国人民何来知情权?而奥巴马不久之前才刚刚和习近平探讨过“人权”问题。不过奥巴马倒也是一语道破天机,美国也是有法制的,而这个法制就是政府可以堂而皇之的监听、窃听,而知情者必须保密、配合。
这起事件还令美国尴尬的是,刚刚和中国就网络袭击一事进行了交涉,却被曝光原来美国政府正在对本国人民进行无孔不露、水银泄地般的监控。试想,对本国人民尚且如此,对其他国家的网络战恐怕就更不用说了吧。更何况掌握如此之多机密的斯诺登却宣布中国并不是美国的敌人。看来,中美冲突的责任美国是再也逃脱不掉。世人现在总算明白,究竟谁才是网络战的始作佣者、加害者。也难怪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称:“现在斯诺登的爆料说明,美国也并不清白。曾经在国家安全局工作的斯诺登说,类似的间谍活动正在开展——却是美国政府监视自己的人民”。
奥巴马的声明还暴露了一个不可思议之处:这并非美国政府独自妄为。实际上不仅民意机构国会长期知情,甚至是国会授权、支持和掌控:有相关立法,而且要不断向美国国会报告,接受国会的监督,然后有问题真正需要监测的时候还要经过法院的许可。
此事件还有一个矛盾之处在于,众议长博纳辩护说,美国人民的隐私绝对得到保障,他每次听取这些计划的简报时,房间里10个人中有9个人是律师,他们在场就是为了保护美国人民的隐私。既然如此,诺斯登此举还有泄密之嫌吗?既然是为了保护美国人民,为何不能堂堂正正的去保护呢?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国家,比如中国,美国行政和立法领导人还会持同样的立场吗?
不过,关于自由和安全,奥巴马还是讲了实话:“我认为有必要理解的是,你不可能在保持百分之百隐私、保持零不便的情况下,获得百分之百的安全。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将不得不作出一些选择。”这应该是说,为了更多的安全,而不得不牺牲一下自由。笔者实在看不出来这和中国强调“发展与稳定”之间有多大的区别。
不过,总统和国会的表态,已经令所有的人明白,美国绝不会改弦更张。只是,今后美国还能站在道德高地继续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吗?其实不光美国,笔者所在的法国也一样。根据法国第一大报《费加罗》报6月12公布的调查结果,高达93.6%的民众认为他们在上网时,法国政府进行窃听、监控。西方国家对民众的监控,实际就如同皇帝的新装,人人皆知,并非什么机密。只不过斯诺登成为第一个说出真话的孩子而不被西方社会所容罢了。
斯诺登避难于中国香港,非常令中国的自由派人士感到难堪。他们已经习惯于中国的高官、民间人士上演“西游记”,却不料瞬间就发生美国公民“东游行”。
其实,西方民众在受到当局打压、迫害而向中国求助的,早就不是新闻。2012年2月7日加拿大总理哈珀访问中国时,卑诗省的5名酋长代表7000民众联名写信给中国领导人胡锦涛以及致信中国媒体,要求过问加拿大的原住民人权问题。信上列举了一长串问题:许多原住民妇女失踪和被谋杀、遭警察不公正对待、监狱中有过多的原住民、能源开发项目没有得到原住民同意等。更不可思议的是女酋长史宾赛因为2012年向联邦政府报告了其社区面临的住房和生活危机,结果却引来了联邦政府对其管理的社区进行财务审计!
中国成了加拿大的上访办、美国公民的避难地,这同前一段时间白宫变成中国的信访办和中国公民的避难地,请问,两者究竟有何区别?是否就可以得出西方制度优于中国的结论来?
现在,笔者倒很是期待中国的自由派人士——那些每年都要组织在香港维园开纪念大会的民主人士们也一起走到街头声援斯诺登,以证明自己是真正的自由派、民主派,以证明自己真的是信仰普世价值,也是坚持普世立场的,更是采用同样的普世手段的。
在哈珀访华前的一天,前重庆副市长王立军进入美国设在成都的领馆。只是非常不同的是,王立军事件震动中国和世界,而加拿大原住民的举动无人知晓。
斯诺登避难中国香港,也意外地令世人知晓香港和美国曾在1996年签订的引渡协议。比较奇特的是,这个引渡协议特别声明政治罪行不包括在内。难道在香港和美国也有政治罪行?至少从法律条文上看,美国也是承认双方存在政治犯的可能性。
美国给斯诺登安的罪名中国人非常熟悉:泄露国家机密。不仅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贝纳说他是是叛国者,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委员共和党的比德∙金(Pete King)也公开在CNN说把斯诺登看成是叛逃者(民主党籍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黛安娜・范斯坦Dianne Feinstein也是同样的立场)。泄露国家机密、叛国者、叛逃者,这不都是典型的政治犯罪名吗?
斯诺登事件在美国并非孤案。2007年中情局特工John Kiriakou披露关塔纳摩监狱酷刑虐待囚犯,令美国在全球声名狼藉。2008年奥巴马竞选时承诺将之关闭,但现在仍然没有兑现。而透露真相的特工则于2013年被以泄密罪判刑30个月。2009年美军士兵布拉德利•曼宁由于向维基解密“泄露”美军屠杀平民真相,而被关押,目前正在美国受审。一旦定罪,则将终身监禁。
应该说,这些所谓的泄密者完全是良心使然,并没有任何牟利、牟名之举,而且风险和代价极其高昂,最终也是身陷囹圄。斯诺登之所以选择避难香港,显然是接受了他们的教训。
斯诺登事件如何收场,考验着中、美两国的智慧。虽然他希望能够在冰岛寻求政治庇护,但冰岛的回答是他必须亲自到冰岛申请。只是,当他离开香港之际,是就是落入美国虎口之时,形同拒绝。
现在可能的结果不过三种:
一是香港在美国的压力下将斯诺登交出——当然如果在中国中央政府的压力下为之庇护,西方就会说中国是干预香港司法,破坏一国两制。
二是斯诺登向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申请难民身份,这样根据香港和美国签署的引渡条约,将可名正言顺拒绝美国的引渡要求。不过考虑到美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难度极高。而且斯诺登只能在香港合法停留九十天,恐怕等不到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的决定。
三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发言人培斯科夫表示,如果斯诺登要求政治庇护,俄国会给予考虑。
显然第三条道路更符合中国利益。因为不管是否把斯诺登交给美国,世界都会认为是中国中央政府施加了影响。交出去,是中国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不交,则是中国要挑战美国。如果长期僵持,则不符合刚刚缓和的中美关系大局。而如果俄罗斯为之进行政治庇护,则和中国无关。
当然,俄罗斯要庇护斯诺登,并不仅仅是给美国的价值观外交、动辙以此干预他国内政的做法还以颜色,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斯诺登的情报价值。中国或者以交给俄罗斯做为交换,令斯诺登和中国合作,或者以此和俄罗斯交换,共享斯诺登的情报。如此,俄罗斯借机道义上回击美国,还有可能获得重要的情报,而中国也避开干涉香港的嫌疑,也维持了中美关系稳定,实是一举数得。
=================================================================
政府“无可奉告” 美国人大惑不解 真相实难理清
知道美国政府对你打电话和上网的信息了解多少?监控项目到底能不能帮助发现恐怖分子?衷心祝您能找到答案。
www.6park.com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公众想要了解国家安全局的监控项目可谓困难重重。各种泄露出来的消息、反复无常的声明和无法跨越的保密门槛让他们越发煳涂了。国会议员抱怨说他们的选民很困惑——其实他们中很多人自己也找不到头绪。
www.6park.com
从奥巴马总统、情报主管到国会议员,那些力图为监控项目辩护的人,不断扭曲事实,这无疑令公众感到更加困惑和怀疑。
www.6park.com
所有能帮助厘清事实真相的问题都获得了相同的回答:“无可奉告。”
www.6park.com
“想对一个基于对法律的秘密解释、由一个只审理秘密案件的秘密法庭通过的秘密项目进行公开透明的讨论,我觉得太难太难了。”隐私权捍卫者尤德尔(Sen. Mark Udall)如此说道。
www.6park.com
国家情报头领承诺就监控项目解密更多信息,但他称暴露太多信息等于是给恐怖分子通风报信,帮助他们逃脱侦察。
www.6park.com
目前,关于这两个监控项目的信息,只有上周泄密者刊登在《卫报》和《华盛顿邮报》上的笼统纲领,公众还无处获得官方的调查报告。
www.6park.com
官方报告的缺位将使夸大的、误导性的声明引起公众更大的困惑。
www.6park.com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失实的陈述:
www.6park.com
“吸取9·11的历史教训”:
www.6park.com
政府的监督权在2011年的“9·11”事件之后就扩大了。
www.6park.com
如何解释为什么数以百万计的电话记录要被存储在数字图书馆,国家安全局的最高行政长官举了9·11的例子——因为政府没有及时获得情报,恐怖分子得以成功劫机,酿成惨祸。
www.6park.com
亚历山大(Keith Alexander)将军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暗示,假如监控项目在9·11之前就有了,他们就可以通过电话记录事先抓到劫机犯——米达尔(Khalid al-Mihdhar)。
www.6park.com
“我们当时没有收集到任何能表明他(米达尔)是个坏蛋的数据。”亚历山大说。但事实上美国政府早就知道了米达尔不是好人。中央情报局知道米达尔曾在2000年与其他“基地”成员在马来西亚会面。问题在于中央情报局没有及时分享关于米达尔的信息。
www.6park.com
直到2001年8月底,中央情报局才把相关信息递交给联邦调查局。当联邦调查局在九月初开始搜索米达尔的时候,一切已经太迟了。
www.6park.com
“成功挫败地铁炸弹阴谋”
www.6park.com
有人把2009年挫败纽约地铁炸弹阴谋作为监控项目的一次胜利提了出来,但是具体细节模煳不清。
www.6park.com
首先,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民主党主席范士丹(Sen. Dianne Feinstein)女士把挫败炸弹阴谋归功于监控电话记录。
www.6park.com
接着,奥巴马政府分发给国会议员的谈话要点称,该案例的成功来自国家安全局的另一个项目——PRISM(棱镜项目)。该项目通过筛查互联网上的信息来搜索恐怖分子。
www.6park.com
即使真是通过棱镜项目抓到了炸弹犯,也不代表美国政府真的有必要搜集如此海量的信息,有时甚至把美国公民也包含在内。因为在9·11事件扩大监控权之前,联邦调查局就有权监视恐怖分子的电子邮件账号,只要证明他们监控的对象确实涉嫌参与恐怖组织。在炸弹案中,嫌犯查兹符合这一条件,政府本来就可以随时监控他的电子邮件信息。
www.6park.com
总统怎么说?
www.6park.com
奥巴马总统试图安抚公众情绪,但他的陈述造成了更多误解。
www.6park.com
“关于网络和电子邮件(的监控)”奥巴马说,“这并不适用于美国公民。”
www.6park.com
事实上,情报局的领导人表示,这些项目只是不能“合法”地针对美国公民,这不意味着美国公民在网上的活动信息不会被监控项目的天罗地网顺带横扫。
www.6park.com
分析师会查阅恐怖分子的电子邮件、Facebook好友和其他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可能包括了美国公民的隐私。
=========================================================================
“监控门”内幕揭开:美国如何秘密扫荡全球数据
监控门”事件揭秘者斯诺登12日再度通过香港《南华早报》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全球进行超过61000入侵电脑行动,其中数以百计目标针对中国内地和香港,范围涵盖政商学界。 国家安全局早在2009年就开始监控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系统。
www.6park.com
纽约时报解密国家安全局如何秘密扫荡全球数据,软件技术革命使自动瞬时分析巨大规模数据变成了可能,让国家安全局能跟踪几乎任何人的行踪,而无需看到或听到他们的对话。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国家安全局如何秘密扫荡全球数据
www.6park.com
随着数字通讯量在过去10年中爆炸式地增长,追踪恐怖分子的美国分析师为了寻求处理大量电话记录、电子邮件和其他数据的新方法,求助于硅谷的计算机专家,这些专家曾建立了复杂的方程,阻止了俄罗斯黑社会进行信用卡欺诈的企图。
www.6park.com
为此,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和其他情报界部门与技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的帕兰提尔技术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就是其中的一个,帕兰提尔由一群来自贝宝(PayPal)的投资者创建,他们正忙于解开“大数据”(Big Data)的秘密。
www.6park.com
如今,软件技术的革命使对规模巨大的数字信息进行自动及瞬时的分析变成可能,也给NSA带来变化,使其成为美国人乃至外国人数字资产的事实上的拥有者。这些新技术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美国间谍能跟踪世界上几乎任何地方的人的活动和往来,而无需实际监视他们或监听他们的对话。
www.6park.com
NSA在美国各地建立了窃听站
www.6park.com
新的爆料揭示,NSA一直在秘密地获取数百万美国人的电话记录,还从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得到外国人的电子邮件、视频和其他数据。爆料为了解美国这家最大的情报机构不断增长的能力提供了罕见的一瞥。
www.6park.com
为了能利用每天产生的堆积如山的新数据,在几乎没有公众讨论的情况下,NSA在迅速扩张。在过去10年里,政府给该机构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在犹他州的山区修建了一座面积达100万平方英尺(约合10万平方米)的城堡,显然是用来无限期地存储巨量的个人数据。前业界和情报官员称,NSA在美国各地建立了窃听站,并帮助建造了一台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以破解保护信息的编码。
www.6park.com
有人曾一度认为互联网流通的数据量太大,以至于超出NSA的分析能力,然而,最近的爆料显示,该机构的能力远比大多数局外人所认为的要强。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计算机科学和通讯专家赫伯特·S·林(Herbert S. Lin)说,“5年前,我会说他们没有能力监视互联网流量中的大部分。”现在他说,看来“他们已经接近这个目标。”
www.6park.com
上周六,人们得以看到他们到底有多接近。一份由《卫报》(The Guardian)援引的NSA文件,展示了一张“全球热度图”,该图看似表示了NSA从世界各地汲取的数据量。比如它显示,2013年3月总共从全世界互联网上收集到970亿条数据;其中14%来自伊朗,有许多来自巴基斯坦,另有约3%来自美国本土,不过其中一些可能是流经美国服务器的外国数据量。
www.6park.com
重点的转移
www.6park.com
数据专家称,该机构有效地挖掘元数据的能力,已经使窃听和偷听通讯内容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元数据指的是关于谁在打电话或发邮件的信息。
www.6park.com
“美国法律和美国政策把通讯内容视为最为私密且最有价值的,但这在今天已经过时了,”总部在华盛顿的电子隐私信息中心(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的负责人马克·卢腾伯格(Marc Rotenberg)说。“如今,与通讯关联的信息远比通讯内容本身更重要,那些从事数据挖掘的人都清楚这一点。”
www.6park.com
美国法律限制窃听和偷听美国公民通讯的实际内容,但对于打电话这个行为所产生的数据只有很少的保护。而且,对于其他与电话无关的数据,例如用信用卡付帐,几乎没有法律保护。
www.6park.com
当不同的数据流被整合到大型数据库中后,例如把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与信用卡购物、或使用E-ZPass电子收费系统的数据相匹配,情报分析师能获得一个人生活的不同侧面,而在过去,仅靠偷听他们的谈话绝对无法得到这么多。《自然》杂志(Natur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有关打一次移动电话的地点和时间的仅仅四条数据,足以在95%的情况下确定打电话者的身份。
www.6park.com
“我们能发现各种各样的关联和模式,这方面的技术已有重大的进展。”一名为政府工作的计算机科学家说,由于没有获准作公开评论,这位人士要求匿名。
www.6park.com
保密项目
www.6park.com
2001年10月,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总统秘密启动了国家安全局的无授权监听项目,在无需获得法院授权的情况下监听美国公民的国际电话和电子邮件,与这个项目同时进行的是大规模的数据挖掘活动。
www.6park.com
这些保密项目导致了2004年3月在时任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John Ashcroft)病房里的一次较量,较量的一方是布什的白宫官员,另一方是司法部(Justice Department)和联邦调查局的几个官员。愿意让无授权监听进行下去的司法部律师辩称,是数据挖掘引发了更多与宪法有涉的担忧。
www.6park.com
阿什克罗夫特病房里的对峙发生前的一个月,哈佛大学的本科生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创立了Facebook;Twitter的创立是在两年多以后。苹果的iPhone和iPad当时还不存在。
www.6park.com
电子前沿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技术分析师丹·奥尔巴赫(Dan Auerbach)观察说,“越来越多的像谷歌(Google)和Facebook这样的服务,正在变成信息的大型中央贮藏库。它们所贮藏的大批数据,对执法机构和情报机构来说,是具有极大吸引力的目标。”
www.6park.com
据行业分析人士称,长期以来,情报机构一直是对高级计算和数据挖掘软件需求最强烈的客户之一,近年来尤其是这样。一名曾担任技术高管的人士说,“他们对你说,某地有一个美国人将要被炸死,唯一一个能阻止爆炸发生、让他活下去的人就是你。”
www.6park.com
根据IBM公司的估计,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社交媒体网站、电子邮件和其他形式的数字通讯的广泛使用,全球每天产生250亿亿字节的新数据。
www.6park.com
据IBM估计,在全球现存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中产生的。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的一项研究,预计从现在起到2020年,数字世界的规模将每两年翻一番。
www.6park.com
和爆炸性的数据增长相伴随的,是分析这些数据能力的快速进步。
www.6park.com
IBM的“沃森”(Watson)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展示了数据密集型的人工智能的强大力量。“沃森”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在2011年击败了《危险边缘》(Jeopardy!,美国的智力竞猜节目——译注)的人类冠军。
www.6park.com
分析人士说,“沃森”式的计算,正是处理海量数据所需的技术,它能即时分析互联网通讯数据,发现可疑的在线行为模式,因此能缩小恐怖分子的搜索范围。
www.6park.com
一名曾给政府提供咨询的顾问说,过去两年里,NSA和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都在测试用“沃森”,因为他未获准公开谈论此事,所以要求匿名。
www.6park.com
三边测量法
www.6park.com
业内专家说,情报部门和执法机构还在使用一种被称为三边测量法(trilaterization)的新技术,它能够从一个时刻到下一个时刻地跟踪人的位置。从手机蜂窝塔得到的数据能够跟踪一个人所在的海拔高度,精度足以确定该人在某栋建筑的某一层。甚至还有软件能够通过分析手机数据,寻求预测一个人最可能采取的路线。网络和数据中心专家亚历克斯·菲尔丁(Alex Fielding)说,“这是极端的‘老大哥’(英国反乌托邦小说《1984》中监控全体国民的独裁者——译注)”。
www.6park.com
最近披露的消息没有证据表明,NSA的窃听者对普通美国人的窃听违反了法律。上周五,奥巴马总统为国家安全局收集电话记录和其他元数据的做法辩护,称其不涉及偷听谈话内容、或阅读电子邮件内容。
www.6park.com
然而,隐私权倡导者说,必须进行全国讨论,以制定新的法规,来限制情报界对大量新数据的获取。
www.6park.com
卢腾伯格说,“那种认为政府能缴获如此大量的信息,却不会影响美国公民享有的宪法第四修正案(Fourth Amendment)权利的想法,有点是幻想。”他指的是美国宪法所规定的有关免于不合理的搜查与扣押的权利。
===================================================================
怕斯诺登携机密投靠中国 美资深官员:担忧合理
香港示威者13日在美国驻港领事馆外高举斯史诺登的照片,要求美国政府停止侵犯人权并特赦史诺登。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香港示威者13日在美国驻港领事馆外高举斯史诺登的照片,要求美国政府停止侵犯人权。
www.6park.com
美国官员透露,由于29岁的电脑高手史诺登(Edward Snowden)有可能带着美国最敏感机密,投靠中国,美国情治单位目前已将史诺登洩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机密一事,视作外国间谍桉处理。国会众院情报委员会领袖也表示,他们正在检视史诺登是否获得外国政府,尤其是中国政府的协助。
www.6park.com
熟悉此桉的美国资深官员13日告诉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我们确实对此可能极为关切。」另一执法官员也表示,这是非常「合理的」担忧。
www.6park.com
史诺登12日接受香港南华早报访问时表示,美国多年来一直在入侵香港及中国的电脑。情治官员认为这项发言与洩露国安局机密给两家报纸一样,都是叛国行为,也促使调查人员忙着了解史诺登可能取得那些机密。联邦调查局长穆勒13日也表示,政府已就此展开刑事调查,将利用所有可能的方式,提控史诺登。
www.6park.com
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及国防部幕僚长贝希13日表示,史诺登是否可能投靠中国,甚至是否与中国官方合作,是美国政府目前最关切的问题。贝希说:「他很可能会为美国带来极大损失,外国政府若取得史诺登所知的一切,就可探知美国蒐集数据情报的途径。」
www.6park.com
众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罗吉斯(Mike Rogers,共和党,密西根州)13日也指出,该委员会正与美国情报机构合作,进行钜细靡遗的调查,以了解史诺登逃至香港后,与中国是否有任何接触。
www.6park.com
罗杰斯在听取国安局长亚历山大(Keith Alexander)的闭门简报后表示:「我们需要知道更多有关史诺登的动机、所接触人士、他的行踪、他为何选择逃到香港,以及他在香港如何生存,是否获得中国的奥援。」
www.6park.com
该委员会的主要民主党成员鲁珀斯伯格(C.A.Ruppersberger,马里兰州)则表示:「他选择去中国,要求中国政府的庇护,向中国媒体召开记者会,这些都极不寻常,我们将会对此进行调查。」
www.6park.com
据熟悉反情报调查程序的两位前美国官员指出,对史诺登的调查将包括约谈其亲人和同事,检查史诺登的电邮、简讯、网上贴文、电话等通讯内容,以及从手机等装置搜查他曾停留地点的纪录。
作者:
lemon25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长风浩荡可扬帆 傲游美加
返回顶端
英国政府警告各国航空:拒载“叛徒”斯诺登飞英国
--
lemon25
- (0 Byte) 2013-6-15 周六, 上午6:31
(139 reads)
美媒猜测斯诺登揭露机密系被中国情报机关策反
--
lemon25
- (1409 Byte) 2013-6-15 周六, 上午6:32
(164 reads)
网友调侃斯诺登事件:如果他是中国人 能得诺贝尔奖
--
lemon25
- (1441 Byte) 2013-6-15 周六, 上午6:33
(188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084455 seconds ] :: [ 28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