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卡玛·欣顿:对影片《移山》的几点质疑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卡玛·欣顿:对影片《移山》的几点质疑   
所跟贴 卡玛·欣顿:对影片《移山》的几点质疑 -- Anonymous - (14270 Byte) 2002-1-15 周二, 上午2:05 (809 reads)
liusi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戴晴:聪明伶俐童玩土----看李禄传记电影《移山》 (240 reads)      时间: 2002-1-23 周三, 下午10:4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聪明伶俐童玩土

            ----看李禄传记电影《移山》



                 ·戴晴·



  前些天,人权观察1994年国际电影节开幕,放的是由很有点名气的英国导演和美

国制片制作的关于一名中国大陆青年李禄的传记电影:《移山》。



  开映前,纽约洛埃司剧院大厅人头躜动,大都金发碧眼;有数的几个黑头,大陆背景

者寥寥----笔者并无资格混迹其中,只因觉得事关重大,按记者不成文的规矩,必亲历亲

见才放心,加之友人一再怂恿,故自掏腰包购票入场。



  电影的体裁很难定义:不能算是实录片,因为有一些演员客串其中;也不能算是故事

片,因为从头到尾,由活着的主角本人以及他的也是活着的朋友或亮相、或旁白,无疑告

诉观众:这全是真的。在长达近两个小时的片子里,除了面色红润、衣着入时、操着漂亮

英文的主角和他的朋友们之外,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大家熟悉的天安门广场和后来的声援活

动的镜头。主配角们活跃其中,好不英武洒脱。



  我先是有点奇怪。因为,假若只从影片看,1989年春夏发生在中国首都后来又遍

及全国的那场大波动,参与者好象只有学生;而学生中的领袖人物,又只有为影片作旁白

的这几个人。不见四月份最早的一批学生运动组织者们,不见项小吉(“谈判团”团长)

,不见自称也很了得的沈彤,不见同为领袖、现在还在狱中的刘刚,不见关键的“六·四

”凌晨谈判“四君子”,不见“黑手”王军涛、陈子明,也不见被称颂为“知识分子的光

辉榜样”,“天安门上最鲜为人知的领袖人物”,“首先向王丹推荐绝食斗争方式、组织

了作家和知识份子的几次最重要的游行”,其“热诚的奋不顾身,超过所有知识份子”,

“所起的作用也超过所有的人”的小说家郑义。



  这倒也罢了。但五年过去了,对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继而推进到全国乃至世界的这场探

索中国改革之途的大挫折、大教训,借影片给出的结论似乎仍是如儿童“过家家”般简单

:生活在中共暴政下的人民渴求民主,民主的达到主要靠运动,运动的主人不外学生,而

领袖么,还是这几块料----他们自己和世界也渴望着这一天。



  这未免有点欺人太甚。我做为亲历者----天安门事件和大陆改革实践的亲历者----和

研究者,确实应该说点什么,只因将谎言戳破的证据正在收集之中,还没有到时候。无奈

有朋友告诉我报上发表了我去看电影的事,在外人看来很象是捧角儿的,故不得不先说两

句了。



  这电影按伟大领袖毛某所推荐不畏艰难的愚公精神,取名《移山》,言外之意,主人

公正在如此对待中国的民主事业。



  情节在李禄的自述中推进。我忍受着细节的虚假和重大情节的疏漏(无意还是有意?

),就算看不到观念上的进步----主人公们在美国忙于交际,怕没有时间思索国内的事--

--难道也没有一点反省、一点自责:



  第一,作为热心关注并全力投身中国政治的领袖人物,诸伶俐童对中国这百年、这四

十年、这十多年到底有多少了解?除了自己的纯洁英勇(权且这么说)之外,还有没有别

人,包括底层的劳动者和上层的改革家,一直默默地努力,并且已使中国在原有的底子上

出现了极难得的改变?



  第二,如果这种缓慢的推进令热血青年不耐烦,按照党历来教导,非大干不可;那么

,作为领袖,把事情哄起来之后如何了结,事先是不是应该有所考虑?因为不肯或没有能

力想好而收不了场,作为组织者有没有责任?没有负起责任,造成了损失(他人的和事业

的),旁人以“年轻的孩子”予以原谅,自己是不是也该作如是想,而且永远这么想下去





  第三,事情闹起来,压迫来了,领袖们,特别如影片所表明的主要的领袖们,对广场

流血究竟持什么态度?如果认为非流血不能救中国,流谁的?该不该将幼弱无助的响应者

抛下自己逃命(逃不逃与逃不逃得掉是两回事)?就算大家以“能逃出一个也是好的”予

以原谅,自己日后难道也没有一点不安?



  电影以愚公移山的场面收尾,象征着主人公为中国的民主契而不舍地奋斗的决心。坐

在观众席的议员们、亿万富翁们、影星们鼓起掌,预示了上帝将被感动。



  包装得很漂亮,可惜包装终归包装。



  电影是以那位站在坦克面前的青年开场的。主人公的旁白是“我们”,“我们这代人

”。这是一名无名青年,至今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他不曾被选进常委、不曾在镜头前发

表过高论、不曾接受过捐款、也不曾号召指挥过旁人。在坦克面前,他只有一个念头:停

下来!否则从我身上轧过去。主人公这“我们、我们”里,难道没有一点心虚?



  李禄今年不过二十几岁吧。据说读书成绩非常好,虽然还没有毕业,已经在政坛炙手

可热。不但美国的共和、民主两党上层,就连欧洲、澳洲和台湾的头面人物,也已将他看

做未来中国政治领袖。政客非同小可,好相貌、好口才、强文博记、谦恭好礼----这是面

上的;内里的就难说了。不可忘记的是,他将搏击其中的,哪怕在中国,也是资讯日渐发

达、民众参与日渐增多的多元与开放的政治局面。这时,对政治家人格的深层要求会日渐

苛刻。伶俐童玩土与愚公移山毕竟不是一码事,献出自己积蓄的民众也没有情绪老是陪着

玩儿。



  李禄传记只有英文本。不知为什么,这样重要的民主斗士的著作不见中文版。如果中

国人,特别大陆中国人不能透彻了解自己的领袖,“斗”的根基与目标又何在?北京人对

这类伶俐童现象好有一比:苏联最爱替中国革命选领袖,选一次错一次。这会儿,“革命

”改成“民主”了,扬基大叔还打算喂个小王明吗?



  所以,五年前冒出来的年轻的政治家们,如果真的志向远大,顶好诚实一点。虽然就

内心深处的博大仁慈而言,对这班人可能是过奢的期待了。



(《枫华园》9409C)









--------------------------------------------------------------------------------





好!!! -老格- [0 bytes] - 11/27/2001 12:59:07 PM (CST) [Click:58]

王明博古斗不过毛泽东 -西乞术- [28 bytes] - 11/27/2001 12:29:37 PM (CST) [Click:127]

带女士骂民运学生不奇怪, -十四少- [178 bytes] - 11/27/2001 11:36:48 AM (CST) [Click:182]

不要搞唯成份论嘛。以戴晴的出身,能够成为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常客- [296 bytes] - 11/27/2001 12:01:48 PM (CST) [Click:142]

骂得痛快!“天安门一代”中最不是东西的就是李禄 -散仙- [0 bytes] - 11/27/2001 10:39:13 AM (CST) [Click:11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1162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