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斯大林为何同意金日成发动韩战?——兼与沈志华教授商榷(五)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斯大林为何同意金日成发动韩战?——兼与沈志华教授商榷(五)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5

经验值: 519217


文章标题: 斯大林为何同意金日成发动韩战?——兼与沈志华教授商榷(五) (997 reads)      时间: 2012-2-16 周四, 上午9:43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五、我的看法:毛泽东与艾奇逊帮助斯大林下了决心


从档案证据来看,斯大林最后一次禁止金日成发动韩战,是在1949年10月30日,而他的口气开始松动,承诺帮助金日成,则是在1950年1月30日。那么,这三个月内发生了什么事,促使他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斯大林本人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朝鲜战争是史学研究中难得的案例,其中一方事实上的最高统帅两次留下了秘密证言,详尽解释了他发动战争的考虑。个人觉得,作为直接证据,这两个极为宝贵的证言应该是研究者们的分析重点,若无重大理由,不宜贸然否定。

在第一个证言中,斯大林论证了有限战争的可行性,亦即有可能发动局部战争而能避免世界大战。这在当时的军事学中是一个重大突破。

李奇微坦承:

“到一九四九年,我们完全受到了这样一种理论的支配,即将把美国卷入其中的下一场战争将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朝鲜的地位不太重要,而且,无论怎样朝鲜都无法防守。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官方声明以及所有军事上的决策,从根本上说都是出自这种看法。在我们的会议中从未提起过‘有限战争’的概念。我们对联合国充满了信心。原子弹又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心理上的马奇诺防线。这道防线使我国国民有更充分的理由强烈要求孩子们重返家园,军队遣散,刀枪入库和陆海空三军士兵复员。”[55]

在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还在以这种“要么世界大战,要么世界和平”的两极方式展望未来时,斯大林便已构思并发动了核武器问世后的第一场有限战争,为此后几十年的冷战奠定了格局,不能不说这确实体现了战略大师的高瞻远瞩。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斯大林“化无限为有限”的巧妙手段。他知道,进行这种有限战争的前提,是必须确保它不至于升级为苏美全面冲突,这就是他考虑的关键问题。前已述及,1949年10月30日,他还在申饬驻朝大使:“这些挑衅对我们的利益是非常危险的,有可能使得敌人发动一场大战。”[56] 说明他当时仍未找到避免触发美苏大战的办法。

但此后发生的国际形势变化,让斯大林认为是安全地进行有限战争的时候了。在与金日成的会谈中,他列举的那几条因素中,最主要的还是两条:第一,中国的加盟,使得南北韩的对抗有可能变为中美对抗,而苏联则能置身事外,这就是以代理战争来规避直接大战的手段;第二,“从美国来的消息”证实美国“普遍的心情是不要干涉”。

第一个因素是斯大林发动战争的前提,他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只有毛泽东批准才可开战,甚至对毛明说:“这个问题最终必须由中国和朝鲜同志共同解决。”而毛泽东也不负厚望,在1950年5月15日与金日成具体讨论战争计划时,主动承诺万一美军参战,中国将派兵帮助朝鲜,并慷慨表示,作战是两国的共同任务,中国将提供必要的援助。[57] 在联合国军参战后,1950年7月2日,周恩来还对苏联大使罗申说,考虑到种种可能的情况,为防备万一,中国政府准备在中朝边境集中9个师的兵力。美军不过三八线则罢,一旦越过了三八线,中国人民解放军便以志愿军的形式入朝协助人民军抗击美国军队。周恩来提出,就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希望能够听取斯大林同志的意见,同时希望苏联空军能够对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58] 。1960年6月22日,彭真在与苏共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会谈时,也对赫鲁晓夫承认:“朝鲜战争打起来以后,斯大林说,如果苏联出兵,就意味着世界大战,因此才请中国出兵。因此我们才同意出兵的。”[59]

因此,对斯大林“将可能出现的美苏对抗转嫁为中美对抗”的战略,毛泽东其实心中有数,而斯大林也知道这一点,这就是他最终敢于批准金日成冒险的最重要的原因。

他没有料到的是,后来情势危急,他要中共履行先前的承诺,毛泽东竟答复罗申说中国不想派兵,因为派几个师也会被打回来,还可能把苏联拉进战争。难怪罗申要在给斯大林的汇报中气愤地说:

“在我看来,毛泽东的答复证明中国领导人改变了对朝鲜问题的最初立场。这个答复与以前毛泽东在同尤金(Yudin)、科托夫和孔诺夫,以及刘少奇在同我的谈话(我已及时报告过)中表示的立场是矛盾的。他们在这些谈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和解放军决心帮助朝鲜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涨,如果需要,他们有能力打败美军,因为美军要比日军弱。”[60]

虽然毛后来还是同意出兵了,但又向苏方提出需要空军掩护。据说斯大林先是同意了,但后来又说尚未准备好,致使中共军队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出国作战,苏联空军只是在后来才出动。此事我尚未查到可靠证据,但中方媒体中多见据此谴责斯大林反悔的文字。即使事实如此,毛泽东也从未在最初策划战争时提过这种请求。因此,同样是违约,性质有本质区别——合同开始执行后,一方又追加条件,另一方就是同意了再反悔,也还是说得过去的。

斯大林更没料到的是,他死后多年,1960年6月22日,中苏两党在布加勒斯特会谈时,赫鲁晓夫几次指出,朝鲜战争是斯大林和毛泽东两个人共同决定的,彭真却要反复否认,说他说的“完全不对”,“毛泽东同志是反对打的”[61] 。而中方媒体中还充斥着官方与半官方的宣传,给大众造成“苏联见死不救,中国见义勇为”的错觉。

至于斯大林为何会在1950年1月30日对金日成首次松口。我的推测是(只能是合理推测,永无可能找到过硬证据,这就是史学研究的局限),1月17日,金日成向苏联大使要求去见斯大林,获准进攻南韩。若是斯大林不见他,他就要设法去见毛泽东。他强调说,毛泽东曾答应他在中国战争结束后将给予援助[62] 。金日成的激将法可能给了斯大林灵感,让他想到可以把这烫山芋扔给中共。这也是检验毛泽东的忠诚度的一个办法。而且,毛一旦接下这烫山芋,就把中国的命运和苏联捆在一起,再无可能被美国拉过去了。而毛泽东也对此心领神会,在关键时刻通过了考验,用事实证明了他并不是斯大林猜疑的逆子铁托。

第二个因素前文已作过分析,那“消息”不大可能是秘密情报,更可能是艾奇逊的演说。就算它不是斯大林得到的唯一消息,起码也起到了强化斯大林既有印象的作用。因此,指责艾奇逊为斯大林开了绿灯,虽有夸张与简单化之嫌,但毕竟不为无据。

因此,似乎可以说,是毛泽东给了斯大林发动历史上第一次有限战争的底气,而艾奇逊演说则助长了他的侥幸心理。

第二份证言则坦承了斯大林的战略目的。那就是将美国的注意力从欧洲引向远东。使得它陷在与中国人的交战中无力自拔,“美国在这里被缠住后就不能在短时间内着手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会不定期拖延,这就为巩固欧洲的社会主义争取了时间。更不要说美国和中国的斗争会在亚洲和整个远东地区引发革命了。”

从当时的世界形势来看,此话确实说出了他的需要。已有作者注意到了这一点,将“北约成立以及苏联与西方总的关系恶化”当成了斯大林发动战争的一个原因。[63]

二战后,苏联席卷了东欧,用刺刀建立了一系列卫星国。这构成了苏联与西方的矛盾焦点,是冷战爆发最主要的原因。美苏为柏林问题发生了剧烈冲突,斯大林对柏林进行了为期将近一年的封锁(1948年6月24日至 1949年5月12日)。盟国占领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被全部切断,只有西德飞往柏林的三条空中通道未被封锁。西方盟国不肯屈服,对柏林实施史上规模最大的空运,确保了柏林人民能生存下来。美军与苏军还在地面上几乎发生冲突,以苏军退让告终。最后斯大林见封锁无效,只好下令解封。

目睹欧洲被铁幕分裂为对立的东西两大阵营,为应对斯大林的扩张威胁,1948年9月,布鲁塞尔条约缔约国(英、法、比、荷、卢)决定建立西方联合防卫组织(Western Union Defence Organization),共同对抗苏联的扩张。但它们不久就意识到,自己不是强大的苏联的对手,必须把美国拉进来。1949年4月4日,英、法、荷、比、卢、美、加、葡、挪、丹、冰等11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该条约以苏联为假想敌,特地制定了防御苏联对西方武装进攻的第五条,规定对任何一个成员国的进攻,都将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进攻。[64]

这在斯大林眼中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与金日成的会谈中,他说:“朝鲜同志不能指望苏联直接参加这场战争,因为苏联必须在别的地方特别是在西方应对严峻的挑战。”确实如此,欧洲从来是他的争夺重心,而东欧历来被他视为维护本国安全的缓冲带。但那些国家与西欧在历史上属于同一文化圈,斯大林用武力强加的统治不得民心,并不巩固。面对北约的威胁,“民主阵营”显得十分脆弱。

即使是共党党魁也未必可靠。铁托就是第一个反出教门另开香堂的叛徒。尽管斯大林曾自吹“我只要摇摇我的小指,铁托就得完蛋,就得垮台”,可惜正如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上说的:“但这并未发生在铁托身上。不管斯大林摇多摇少,不仅摇了他的小指,而且摇了他能摇的一切,铁托并没有倒。”[65] 还跟美国套上了近乎,变成了独立于苏美两大阵营的第三势力。所以,如何“巩固欧洲的社会主义”,消化东欧那个战利品,将其变为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直是他的心病。

除了东欧外,希腊、土耳其等具有重大地缘政治战略价值的地区也是苏联的觊觎对象。尤其是土耳其扼住了苏联黑海舰队进入地中海的咽喉。当年斯大林就曾打算联合轴心国向土耳其施压,在达达尼尔海峡与博斯普鲁斯海峡掠取军事基地,但未能得逞[66] 。如今那两个国家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权摇摇欲坠。若是美国不及时伸出援手,那它们就很有可能瓜熟蒂落,落入“民主阵营”中。

因此,斯大林给哥特瓦尔德的密电确实说出了他的盘算:美国被拉入远东的泥塘后,对欧洲的援助必然大为减弱,他心目中来自西线的威胁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被消除了。他可以加强在东欧的铁腕统治,甚至还有可能在近东地区扩张,而不用担心美帝的强烈反弹。这就是他为何蓄意延长苏联代表团对安理会的抵制,以坐视联合国通过那些决议,将美国诱入泥潭。

这其实是故伎重演。当年他千方百计挑起中日交战,让日本陷入中国泥塘不能自拔,使得他能专心对付西线来的威胁,使的就是同一个计策。就连受害的冤大头都是同一个,不同的只是日本换成了美国。

当然,这不大可能是斯大林策划战争的原初目的。他最初的期望,还是速战速决,抢在美国干预前拿下南韩。对美国出兵他虽然早有应急预案,但没有想到美国并未限于外交活动与口头抗议,而是作出了超乎异常的迅速反应,出兵朝鲜。他这才因势利导,将备着改为正着,蓄意诱导中美交战。在战局发生戏剧性逆转,毛泽东又出乎意料地变卦后,他才真的气急败坏了。为激励毛泽东出兵,他竟然连“我也考虑过,美国尽管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仍可能为了面子而被拖入大战,这样一来,自然中国将被拖入战争,苏联也将同时被拖入战争,因为它同中国签有互助条约。对此应该害怕吗?我认为不应该”[67] 的豪言壮语都说出来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焦躁,绝不是丧失了北韩那个蕞尔缓冲国可以解释的。它其实反映了斯大林目睹他精心设计的“引敌东进”的世界大战略面临落空时的懊丧。

上文业已指出,斯大林这算盘虽精,但他既没有欺骗金日成,也没有欺骗毛泽东。毛泽东是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地当上冤大头的。可就算当也罢,毛至少可以在行使批准权时向斯大林提出军援要求,包括提供空间掩护,不必等到火烧眉毛时才来扯这些事。

不过,我在《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中业已指出,毛的特点是思虑粗放,缺乏现代知识,乃是“实践出真知”的“狭隘经验论”者,没见过的东西就不知道,因此要等到北韩被美国狂轰滥炸之后,才知道现代立体战争是怎么回事。与他当年在发动宁夏战役、死人无算之后,才想起来未与苏联敲定接送军火的细节相比[68] 。这个重大遗漏是可以原谅的。

不可原谅的则是,他为了向父皇证明自己不是铁托式的逆子,对得起钦封的亚洲共运头领的职称,不惜把中国拉入战祸,造成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大跃进”,使得中国与联合国为敌,被整个文明世界谴责为侵略者,被关在联合国门外几近30年,遭受了西方长期的禁运与抵制,从而彻底剥夺了自家的外交选择与回旋空间,只能把自己捆在苏联人的战车上。最后毛又为争当国际共运领袖与老大哥闹翻,被人家革除教门,沦落到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成了“帝修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可怜地步。这种不可思议的奇迹,在大国外交史上堪称绝无仅有。它的发端,就是毛在1949年7月1日宣布的“一边倒”,而其深层原因,则是毛想当国际共运领袖的荒诞野心。

2012年2月11-16日

说明:

本文只是初稿,准备将驳斥Requiem的段落删去,focus在标题揭示的主题上,並将市井烂话删除,以便显得“学术”些(降低可读性的同义语)。奚落嘲笑基辛格的烂话也得删除,对那几位脑袋混乱的美国历史教授的批驳也必须改得温柔敦厚些。改完后拟贴到沈志华教授能看到的论坛,以便他能赐教。还想把此文翻译为英文,投到国际期刊上去,省得那些弱智说道跋扈,令人不耐Laughing

原想贴出本文注解,但我用的是Word上的尾注,要让它们在网上显示很麻烦,必须先把尾注拷贝在Notepad上,再将失去的标号一一手工标出,我看就免了算了,反正也没人看。鲁迅《社戏》中的某角色说:谁肯显功夫给白地看?

芦粉们大概要为我丧失原有风格,失去读者懊丧。不过,我的想法是搞点萧功秦教授的“解释史学”,此乃我真正的长处所在。要让自己的作品为经院派接受,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写烂话,因为那些人知道的“学术”,就是写出难以卒读的欧式长句子来,还要绕来绕去,绕到读者发昏章第十一。这一套我又不是不会,过去是非不为也,实不屑也。但大山既然不肯走向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就只好走向大山了。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1223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